![](http://news.jmsu.edu.cn/__local/1/5E/7F/9FAD962AA54C6D8CE0E6F92EB22_A0EC0461_151EE.png)
研讨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齐聚一堂,共话伟大祖国70周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论证了中国70年来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变迁等方面的变化。有的老师还结合自身经历和衣食住行的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对比,畅谈了新中国70年历史性巨变和内心感受。从教三十年的王君老师讲述了自己从1985年大学毕业进入佳木斯医学院社科部工作后,亲身经历的变化。他说,所处这个集体的名称和结构的变化体现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更体现了国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关注。
![](http://news.jmsu.edu.cn/__local/A/C4/97/C5CBB54DC26258CCFF8649BE690_5B8DA974_248E6.png)
李建凤老师从道路交通、生活用水、农业生产、通讯等四个方面畅谈了自己生活的变化。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这“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让生活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绿色环保。王琨和王建波老师回顾并论述了“渐进式改革”“民生为天”政策的推进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卢政隽老师分享了自己对建国70年的两点感悟。张玉玲老师分析了当今国际国内形势,认为我国经济不能止步于富起来,更应强起来,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刘秀荣老师以点带面,列举了影视作品内容和主题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强调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杨淑玉老师作为近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讲教师,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立德树人功能,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的理念。
研讨会上,老师们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大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祖国70年间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纷纷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http://news.jmsu.edu.cn/__local/3/50/62/1B76C2669ADB297D7DFA7A8431D_51E4A5B5_19A0F.png)
最后,吕翠微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她首先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强调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推进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更应结合思政课程特点,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课教育实践相结合,切实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她还号召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行动,组织学生开展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她希望各个教研室之间、所有思政课教师之间要多多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坚持进行集体备课教研,互相学习借鉴,努力打造思政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云祥) (责任编辑 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