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讲座的序篇,乌兰托嘎首先向母校70华诞献以衷心的祝贺,表达了回到母校见到同学、校友的激动心情,回忆了美好的求学时光和同窗情谊。
在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乌兰托嘎谈及了他的出生地——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描述了家庭环境对他的熏陶,以及父母和兄弟姐妹对他创作道路的影响。
随后,乌兰托嘎从音乐的民族特点、歌曲的演唱方式、艺术家的崇高追求三个方面与听众分享了他的音乐感悟。首先,他为听众详细介绍了蒙古族音乐,特别对长调、短调的艺术特征加以剖析;其次,他提及在演唱这些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作品时,要有真情实感,不要装腔作势,要在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从内心发出最柔软的声音,让音乐作品展现出真正的艺术价值;第三,作为音乐家要有对艺术品质的追求。乌兰托嘎以自己的作品为例,讲述作品之间的差异性,他说:“创作是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不模仿别人,走自己的路。”
在本场讲座中,乌兰托嘎还向听众分享了他创作的歌曲《月光如水》、《等待远方》,两首歌曲皆是新近创作且未发表的作品。作曲家向大家展现自己的最新成果,是以孜孜不倦的成长报答母校多年的培养,以饱含深情的作品为母校七十周年华诞献礼。
乌兰托嘎,蒙古族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1958年出生于海拉尔。受家庭文化环境熏陶,8岁时,他就谱出自己第一首曲子。1978年考入哈师大音乐系学习作曲和指挥,后到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因1984年创作第一部交响曲《骑士》,开始受到业内同行和前辈关注。1988年为蒙语歌曲集《蒙蒙细雨》作曲成名。代表作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草原在哪里》、《天边》、《呼伦贝尔大草原》等。

图 讲座现场
以上图片由音乐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