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二院专家介绍科学预防方法 打好应对雾霾防御战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06

10月21日,哈尔滨市雾霾天气让所有市民瞠目结舌,PM2.5污染情况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榜首,户外能见度不足十米,给市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使得各种疾病趁虚而入,很多市民都有咽部不适、皮肤干涩、眼睛酸痛、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甚至发烧等症状,记者专程采访了哈医大二院多科室的专家,他们逐一介绍了应该如何应对雾霾天气,打好这场特殊疾病的防御战。
据了解,PM指的是 Particulate Matter(悬浮颗粒),PM2.5指的是直径为2.5微米以下的细颗悬浮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这种悬浮颗粒是空气中的“健康杀手”。在空气污染中,PM2.5对人群,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年老体衰的人群、儿童等敏感人群健康的危害性,目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胸外科主任张临友教授指出:近日哈尔滨市连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这种雾霾天气除含有氧气外,还含有大量的灰尘,以及大量的酸、碱等物质,短期内处于这种空气中,能够增加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容易引起肺感染,诱发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咽炎、哮喘等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易发人群主要有: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如果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中,则能够引起肺癌。因此,专家提醒说:当前这种雾霾天气中,不要开窗通风,应尽量不出门,避免户外的健身活动;如一定要出门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去人口密集区,并要佩戴口罩;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注意休息。
空气能见度低——雾霾天气车祸多发
哈尔滨市区连续2日出现严重雾霾天气,21日清晨,浓浓的大雾将市区完全笼罩,四、五米的距离仅仅能勉强看见人影,住在高层的居民已经完全看不见对面的楼群。浓雾导致车祸不断,哈医大二院急诊创伤外科在21日当天就已经收治2起车祸的5名伤者。
家住哈市的林女士(化名)是一名教师,清早急需赶到学校组织早课,6点出门时,她还没有收到学校停课的通知。浓浓的大雾让林女士担心不已,但她还是小心翼翼地开车出了家门。行之学府路路段,林女士需要右转弯,但此时,她几乎看不见信号灯和人行道的情况,只好尽量靠近右侧的人行道牙子,以此判断是否该转弯了。缓慢行驶了五六分钟,她忽然看见右侧的道牙子出现了缺口,是一个转弯的地方,林女士立刻打转向拐了进去。但刚一转弯,前方出现几个人影,林女士吓了一跳迅速刹车,但还是撞倒了一个年轻人,剐蹭到了旁边的一个男士。林女士下车走近一看,才发现拐弯的地方根本不是岔路口,而是行人道上的一个小坡路,是自行车和残疾人的出入口。林女士迅速将撞倒的年轻人送到哈医大二院,经过医生检查,患者左小腿部位有轻度骨折,幸好林女士车速不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据哈医大二院急诊科邓颖主任介绍,早上刚刚上班,医院急诊科就已经接到了两起车祸伤的患者,其中一起连环追尾的车祸中,一名儿童受伤较重,其它患者均无生命危险。邓颖主人建议,近几日市民最好不要驾车出行,雾霾天气会增加车祸的发生几率,同时私家车过多会排出大量汽车尾气,对目前的空气状况会雪上加霜。
有毒颗粒入肺——选择合适口罩,减少尘埃吸入
空气污染严重,最让人担心的是呼吸系统的疾病是否会因此多发,据哈医大二院呼吸内科一病房吴晓梅主任介绍,仅21日一天,呼吸内科门诊3个诊室就接诊了患者300余位,因上午天气情况恶劣,很多患者不会选择出门看病,但天气稍有缓解后,就有很多基础疾病比如老慢支、支气管炎、肺炎的患者纷纷来就诊,并表示因近几日的天气情况恶化,自身的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加重。
吴晓梅教授拿出了六种口罩为患者进行讲解,分别是N95防尘口罩、医用纱布、蓝色消毒口罩、普通白色棉质口罩、以及市面上的各种花图案的化纤类和其他材质的口罩。吴晓梅教授说,在应对突发的空气质量下降的情况,对于普通的市民来说,防护重于治疗。但是要选择科学的防护方法。第一,一定要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少出门,不要开窗,减少开门时间,如果不得不在室外活动,就必须要佩戴口罩。第二,口罩的选择,最好是专门的防尘口罩,比如N95,多层的医用纱布,这样的口罩有更好的防尘过滤效果,会起到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但很多市民买化纤口罩,化纤口罩根本起不到防尘的作用。应有选择性使用。口罩不宜长时间戴,每次戴3-4个小时要定时清洗、消毒,放到太阳下晾晒。第三,很多人在路上行走时会掩住口鼻,这样是没有作用的,因为空气是来自四面八方,无孔不入的,所以必须佩带专门的口罩才行。第四,每次外出回到室内,要清洗鼻腔,刷牙,避免有毒颗粒和尘埃对呼吸道造成二次伤害。最后,有基础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应该准备一些速效的抢救药物,一旦哮喘或支气管炎发作,应立即用药,以免出现危险危及生命。
口、鼻、咽、眼、皮肤、多处不适——可针对性用药缓解
耳鼻喉科医生肖波教授在今日接诊患者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咽炎的患者,在这样的天气里都有急性发作的情况,据了解,眼科、皮肤科也有几十名患者因天气影响而有眼睛干涩、皮肤干涩的情况发生。眼科的疾病比如结膜炎,干眼症也会随之发作,针对这样的情况,眼科医生张雪菲建议,可以使用一些人工泪液,或者有消炎作用的眼药水进行缓解。这种情况一般只会让原有疾病加重,不会导致疾病突发,因为这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发病过程,医生建议大家在正常防护下,保持平常的愉悦的心态,良好的情绪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
医生预测:3~5天内会出现患者激增 提醒市民应全面防护
哈医大二院急诊内科主任邓颖教授介绍,因为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因此不会出现一个突发的大规模的疾病发病情况,但是预计未来3~5天会有一个患者就诊的小高峰,呼吸内科和耳鼻喉科的上呼吸道感染、咽炎、鼻炎、肺炎等慢性炎症会有一个缓慢的增长过程。还是要提醒市民们要做好全面的防护。可以在室内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净化空气,可以适度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虽然效果甚微,但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空气的微循环。邓颖教授建议,如果感到咽部不适明显,可以服用一些含片,可以缓解,也可以服用一些基础的消炎药,饮食上可以选择木耳、洋葱、西红柿等有排毒效果的食物,多喝水,保证充足休息。
长期吸入污染气体——环境污染与恶性肿瘤息息相关
据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主任徐玉清主任介绍, 肺癌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与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联。我国肺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鼻咽癌在广州等东南沿海一带较为高发,食道癌在河南省高发。但随着人口流动加快、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各地域性癌症也逐渐呈现模糊化特征,最典型的就是肺癌发病率在中国越来越高,很多大中型城市更是居高不下。近几年因为空气污染严重,肺癌的发病率持续走高,徐玉清教授介绍,黑龙江省的很多矿区、石油等能源类城市是肺癌的高发地区,而在号称“天然氧吧”的林区伊春市,肺癌患者极其罕见,这是环境导致癌症高发的最佳佐证。
我国已经将PM2.5定为环境污染监测指标,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细颗粒物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由于粒径小,可以透过人体粘膜,进入肺组织,不断刺激组织物而诱发癌变。医生强调,大家虽然可以用口罩来进行基本防护,但是一些细微的颗粒是无法阻挡其进入体内的。所以我们必须严肃认识到环境与癌症直接关系,从环境入手,改善环境,才能有效预防癌症。如果单纯依赖预防方法,或者是肿瘤发病后的治疗,不仅被动,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相关话题/疾病 主任 介绍 医生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