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又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独特作用。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都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国医大师张琪(资料图)。
在“冰城”哈尔滨,有一位已95岁高龄仍战斗在临床一线的老人,他恪守大医精诚的理念,他已在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道路上奋斗了75个春秋,他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中医药高级人才,他影响成就了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为代表的繁荣的黑龙江省中医药事业,他也成为黑龙江省中医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就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张琪教授。
大智:医路探索终成果 攻克疑难泽后人
首重经典,博采众家之长;证脉结合,以脉明理;内伤杂病,从五脏论治;疗肾病注意整体而以脾肾为要;辨治疑难,以气血为纲;倡导顾护脾胃观;复合病证,宜用大方复法;方类类方,择善而审机裁变;药法与病症相合,活用平奇毒猛、对药群药;养生防病,贵在守恒有节。
这是“国医大师”张琪的学术继承人为他总结出的十大学术思想。对历代医家及中西汇通学派之学说兼收并蓄,对现代医学的深入探索,形成了张琪师古不泥古、继承创新、独树一帜的学术风范。
2009年6月张琪在首届"国医大师"颁奖仪式上。
从6岁开始,张琪便在精通医典的祖父的带领下,开始诵读《伤寒论》《汤头歌诀》《温病条辨》等医理图书,开启了他与中医药一生的“情缘”,也为他之后踏上行医之路打下了基础。16岁时,他只身闯荡东北,从做天育堂药店的学徒开始,奋发苦读,凭借好观察、喜学习、爱揣摩,在1942年20岁时就通过了汉医资格考试,开始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行医生涯。1948年,又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中医师证书,并于1951年在哈尔滨市中医进修学校脱产学习西医一年。扎实的幼学基础、丰富的随诊经历、深厚的典籍功底,加之系统地掌握了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使张琪在中医药这条道路上,不断地破解疑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奇。
张琪从医生涯中最大的贡献,在于对肾病的研究治疗。1957年,他参与筹建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并任中医内科研究室主任。因为北方寒冷,肾病的发病率很高,收治的很多慢性肾炎患者周身浮肿,衰弱无力,病情反复发作,最后肾功能衰竭,因尿毒症而死。肾病病因错综复杂,而当时对肾病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出于悲悯之心,本打算研究冠心病的张琪迎难而上,将肾病的治疗与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决心攻克这个难关。这一研究就是50多个春秋。
通过临床中的实践积累,张琪古方新用,摸索出治疗慢性肾炎的良方“加味清心莲子饮”,并与研究室同事一起对病例进行科学分析。经过不断的修正,治疗的目标由解决浮肿、解决蛋白尿,发展到改善“肾穿”的病理结果,并更加科学系统地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分析每一种肾脏疾病的病因病机。
被保存下来的张琪多年的笔记。东北网记者 杜筱 摄
“大方复治法”是张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另一法宝,药味多达20多味,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说,“必须认识到现在有些疾病的病因病机已不那么简单。比如尿毒症病机错综复杂,有虚有实,脾肾不足兼有湿热、痰浊、瘀血,不能单纯补或泻,要从多方着手,处方兼顾,这其实也是学术的发展。”
1986年,国家科委和卫生部确定“七五”攻关计划,张琪关于“中医治疗劳淋”的课题中标。之后他组建肾病研究室和专科门诊,先后开展了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泌尿系感染、血尿、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他所在的黑龙江省中医科学院成为全国中医肾病治疗中心之一,多项课题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大大提高了全国肾病学术和诊疗技术水平。
张琪所开处方。东北网记者 杜筱 摄
张琪的笔记。东北网记者 杜筱 摄
如今,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肾病科现已全面继承张琪的临床经验,已发展成为9个病区、400张床位的全国最大的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并在长江以北开创了首家小儿肾病科。肾病科年住院病人8000余人次、年门诊量12万人次。他们运用中医中药为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等肾病患者减轻身体痛苦,降低经济负担,带去健康的希望。
张琪以诊治肾病闻名,但实际上他对内科杂病造诣颇深,专攻疑难重症是其临证一大特点。他常在古方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方剂,如治疗淋巴腺结核、甲状腺囊肿的“瘿瘤内消饮”,治疗静脉炎的“活血解毒饮”,治疗慢性肾病日久、尿蛋白不消失的“利湿解毒饮”等。在胸痹、痹病、肝病、血液病乃至精神疾病方面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被他治愈和挽救的重症患者不计其数。
在2009年9月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最初发病的26个学生被隔离起来,当时已87岁高龄的张琪根据去现场调研的其学术继承人江柏华教授回来汇报的情况,凭丰富的临床经验马上断定是“风瘟”,当晚亲自指导江柏华教授为高热患者制定了清瘟解毒1号煎剂和为低热咳嗽呼吸道症状明显的患者制定了清瘟解毒2号煎剂,半夜12点就把药物送到患者手里,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专家团队由此在防疫一线创造了应用纯中药制剂治愈155例甲流患者,治愈率达100%的医学奇迹。为防止甲流的传播,张琪又制定出预防为主的清瘟解毒0号煎剂,三种煎剂大量投放市场,一个月就治疗了几万人次,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张琪取得了累累硕果,蜚声国内外。先后撰写了《脉学刍议》《临床经验集》《张琪临证经验荟要》及《张琪临床经验辑要》等十余部学术专著,共主持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1989年主持研制的“宁神灵治疗神经官能症的研究”获得布鲁塞尔尤利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至今宁神灵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2010年1月,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看望张琪并与张琪亲切交谈。
谈到张琪对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贡献,院长王顺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据他介绍,在张琪的学术思想和医德医风影响下,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整体中医治疗率达到83.5%以上,中药使用率达到67%以上,中医治疗病种达到125种,中医优势病种也由34种增加到了74种。“地道”的中医不仅创新性地发展了祖国医学,而且为患者降低了经济负担,深受社会欢迎。近年来,医院门诊量以每年30%以上的幅度稳步递增。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学军也高度评价了张琪从医75年取得的巨大贡献,认为在张琪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对党的卫生事业尤其是中医药事业的忠诚,体现出的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令人钦佩。
大仁:治病救人靠仁术,活人之道不欺人
了解张琪的人都知道,张琪喜欢临床,离不开病人,乐意给人看病。即便是同时肩负教学、科研和管理重任,他都始终把为患者诊病放在第一位,没有丝毫懈怠。他认为,每当看到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治疗后可饮橘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摆脱病痛,步入坦途,是最开心的时候。
翻开张琪写作的《临证经验荟要》,有这样一段话:“人命重于千金,于是勤奋尤加,白日出诊,夜间攻读,终岁以为常。医乃活人之道,不自欺亦不欺人。”他常说,老百姓看病不容易,医乃仁术,治病救人,要见诸行动,要为病人着想,不能发病人财。行医75年来,他恪守“医乃活人之道,不自欺亦不欺人”的信念,即使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时,他仍废寝忘食地工作,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不论贫贱富贵,一视同仁。他曾为家人立了一条规矩:平民百姓、省委书记一样看待,不许嫌农村人脏,不许谎说不在家。
张琪经常深入农村基层为患者诊治疾病。
张琪经常深入农村基层为患者诊治疾病。
张琪经常深入农村基层为患者诊治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大,喜欢给人看病的张琪坚持出诊,一周出三次,一次诊治10名患者。全国各地慕名求医的人很多,挂一个号的难度可想而知,有的人提前几天排队,甚至睡在医院的挂号大厅里。上午看不完,病人就想法加号,或者家里找、路上截,他总是微笑着来者不拒。遇到家境困难的患者,他还多次不收诊费为患者诊治疾病,对病患热情和蔼、一丝不苟,展现出仁医大医之风。
一般来说,请张琪诊病的人大都是重患或疑难病。张琪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对病人极有耐心,看病时间一般都很长。为了保证患者都能得到诊治,他甚至一上午都不喝水,怕去卫生间耽误时间,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有的患者一说病情就是十几分钟,但他从来不打断,总是认真听。跟着出诊的专家、学生都十分心疼他,但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2009年11月,张琪在为疑难病患者诊查病情。
曾经跟随张琪出诊学习6年的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内分泌科主任、张琪的博士学生张晓昀清晰地记得,2009年的一天,已近90岁高龄的老师在规定挂号的基础上又超额看了六、七位患者,已经十分疲劳,并且出诊时间也已超过12:30。学生们帮老师换好衣服,准备扶他离开去午休,这时诊室门外突然闯进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村患者,一下子跪倒在地,说是外省慕名而来的,没挂上当天号,求大师一定给看看。当时学生们因为心疼老师而且这个患者也没有排号,所以十分生气,纷纷劝他离开。但张琪却停下脚步,和蔼地对他说:“你起来吧,我给你看。”并且还为患者说情,对在场的学生们说“远道来的病人,不容易啊,给他看吧”,然后又重新走到诊桌前,换上白服,耐心细致的询问病情,认真坚持给这位患者看完。老师宽厚仁慈的行医态度、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仁心让学生张晓昀牢记在心,每当工作中遇到患者过多、繁忙疲劳时,想起老师的这一幕,就会自觉地坚持下去……
2011年8月,张琪在为患者讲解病情。
同是张琪的博士学生、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消化科主任潘洋向记者说起了一件让她感动落泪的事。就在今年1月4日,张琪冒着刺骨的寒风坚持前来出诊。当他看到第三位患者时,细心的学生们发现老师手抖、出汗,一量体温,竟然高达39度,学生们不顾他还要坚持到结束的要求,急忙送他去诊治,经检查是急性胆囊炎。原来,前一天晚上张琪就感到胃胀不舒服,但想到第二天等他出诊的患者,他就吃了点药,决定扛过去,想坚持出诊。他这种一心为患者的仁医之风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
2017年2月15日,张琪出诊为患者看病。东北网记者 杜筱 摄
“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像亲人一样”,这是接受过张琪诊治的患者们一致的感受。38岁的哈尔滨市某中学老师汪洪芹提起张琪,仍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激之情。2014年10月,汪老师持续3个月莫名低烧,侧颈部淋巴肿大导致歪头费劲,无食欲无力气,上午坚持工作,下午就得休息。在多家医院检查,光验血就抽了超过100管,钱花了不少但始终没有查出原因。担心患淋巴癌情绪低落的汪老师在网上查到了张琪是全国著名的国医大师,便慕名前去。张琪亲切的态度、自信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让她感到安慰和希望,原本开的七天的药还没吃完就退烧了,两周调整一次处方,共4次只花了1000多元就恢复了健康。
2017年2月15日,患者刘艳萍幸运地挂上了张琪的特诊号。东北网记者 杜筱 摄
2017年2月15号,是张琪患病痊愈后的第一次出诊,53岁的齐齐哈尔患者刘艳萍幸运地挂上了号。她7年前全身浮肿,活动受限,肚子大如孕妇,就连舌头都肿大常流口水,多处求医却查不出病因,痛苦不堪。后经患者介绍于两年前开始在张琪这里求治。当时张琪对她说她的病是脾虚寒湿,复杂难治,但一定要有信心坚持治疗。从此,一个月调一次方,到第三次时就有了好转,经过两年多的治疗现在已基本如常。
张琪的行医仁术还表现在他对金钱的态度上,行医75年,没从患者身上索取一点利益,没吃过一分药品回扣,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他从不用贵药,一副药基本就是几十元钱,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费用。
大爱:倾心相授传薪火,甘为人梯育桃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从医75年来,张琪不仅自己始终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而且十分重视中医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博大精深,文献是根本”、“学以致用,临证启新知”的创新理念。善于做伯乐,甘于做人梯,勇于做基石。他认为,要大力加强中青年中医人才的培养,这批人年富力强,已有一定的基础,只要把这批中医培养好了,不仅能为中医事业培养一批中坚力量和骨干,防止出现断层,还能影响和带动下面的年轻医生,只要有了人才,中医事业就有了可靠的保障。目前中医发展的关键在于传承,而传承的方式适合于对青年人才的培养。
1955年,张琪被调入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前身)执教,同时还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及省中医进修班、西医学中医班、黑龙江中医学院首届本科班等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培养我省的中医骨干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批师资力量做出了贡献。1976年,他组织人员编著出版了《中草药》和《中医基础》,为提高黑龙江省基层医生的中医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张琪仍常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有关部门的邀请,为一些学术研讨班、继续教育培训班讲学。
2010年7月,张琪在临床带教。
从“中医临床家”到“国医大师”,张琪在实践中受益良多,因此在学生的培养上,提倡师承教育,并建议,将传统师承教育方法有机地融入现代高等中医教育体系之中,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也将成为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的有效途径。他告诫学生读书要博大精深,采其所长弃其所短的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多参加临床实践,不能成为“本本先生”,不论门诊还是查房都要跟诊。
他一开始带研究生时,没有让学生单纯去查阅文献和做动物实验,而是在加强学习经典理论的同时,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按照中医传统师带徒的方式,让学生随自己出诊,抄方看病。学生们通过侍诊的形式,在临床上掌握更多的中医药知识,让学生亲眼目睹中医看病的疗效。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病例进行点评,使学生通过长期跟师学习,耳濡目染,将老师的学术经验学到手,在临床用药和临床疗效上有所提高。
2010年12月,张琪在研究室与他的研究生和学术继承人研究科研方案。
良师诲人不倦,大医精诚仁爱。教书育人时,张琪从不把自己的经验和医术视为私有财富,对所有学生不藏私,倾囊相授,对学生的教导呕心沥血,循循善诱,甘为人梯。他常说:“一个人医术再好,能治多少人?不要保守,让更多人能学会治病,给更多的人治病,这就是为医的目的。”他认为只有临床才能学到真本领,要求研究生必须按时出门诊,对寒暑假日都跟着出诊的勤奋学生,张琪特别喜爱,赞不绝口;接待患者时,他总是态度平和、语调亲切,就像对待亲人一般,他的朴实无华、精湛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称赞,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随同张琪一起出诊的学生们认真做抄方笔记。东北网记者 杜筱 摄
为培养更多人才,张琪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带研究生。他说:“自己还能干几年?带徒才有意义。”张琪教授共培养医学博士40名,其中1名在读;医学硕士8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9名;博士后4名。广东省中医院师承学生3人,浙江省中医院师承学生1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拜师学员2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学术继承人中有25人,在全国不同省市承担着各自学科或专科带头人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姜德友、天津中医药大学内分泌中心主任吴深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主任王暴魁等医中翘楚,都曾师从张琪。
他一开始带研究生时,没有让学生单纯去查阅文献和做动物实验,而是在加强学习经典理论的同时,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按照中医传统师带徒的方式,让学生随自己出诊,抄方看病。学生们通过侍诊的形式,在临床上掌握更多的中医药知识,让学生亲眼目睹中医看病的疗效。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病例进行点评,使学生通过长期跟师学习,耳濡目染,将老师的学术经验学到手,在临床用药和临床疗效上有所提高。
2010年12月,张琪在研究室与他的研究生和学术继承人研究科研方案。
良师诲人不倦,大医精诚仁爱。教书育人时,张琪从不把自己的经验和医术视为私有财富,对所有学生不藏私,倾囊相授,对学生的教导呕心沥血,循循善诱,甘为人梯。他常说:“一个人医术再好,能治多少人?不要保守,让更多人能学会治病,给更多的人治病,这就是为医的目的。”他认为只有临床才能学到真本领,要求研究生必须按时出门诊,对寒暑假日都跟着出诊的勤奋学生,张琪特别喜爱,赞不绝口;接待患者时,他总是态度平和、语调亲切,就像对待亲人一般,他的朴实无华、精湛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称赞,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随同张琪一起出诊的学生们认真做抄方笔记。东北网记者 杜筱 摄
为培养更多人才,张琪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带研究生。他说:“自己还能干几年?带徒才有意义。”张琪教授共培养医学博士40名,其中1名在读;医学硕士8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9名;博士后4名。广东省中医院师承学生3人,浙江省中医院师承学生1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拜师学员2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学术继承人中有25人,在全国不同省市承担着各自学科或专科带头人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姜德友、天津中医药大学内分泌中心主任吴深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主任王暴魁等医中翘楚,都曾师从张琪。
张琪还是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徐大基和林启展的带徒老师。为指导他们学习,张琪不顾舟车劳顿,一年中两度从哈尔滨到广州,亲自带他们随诊,平时不厌其烦地在电话里授业解难,每一封信件都是亲笔书写。 “老师真正当得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使我在学术及医疗技术上受益匪浅,更让我懂得了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意义所在,使我受益终生。”张琪的博士学生、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消化科主任潘洋对老师十分感激。张琪的学术思想在全国影响极大,2011年消化科承办了黑龙江省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经验学习班,89岁高龄的张琪做了两个多小时的学术讲座,向来自全省各地的基层中医骨干传授了宝贵经验。在张琪的扶持帮助下,潘洋所带领的学科,以张琪“疏肝健脾化瘀”学术思想为指导,在肝病治疗上有了突破,获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消化科也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省领军人才梯队。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院长王顺在接受采访时说,张琪教授德高望重、医术精湛,他既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传承中医药宝贵文化的职责,又肩负着护佑生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使命。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始终关心医院发展、科室学科建设,关心下级医生和学生的培养,更心系患者。他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人才储备奠定了基础,为研究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之大者,天下为公。张琪作为一名享誉全国的“国医大师”,对祖国医学这份民族瑰宝全身心地珍爱与关注,面对某些对中医药的质疑从不让步,著书立说,正本清源。上世纪90年代,张琪与我国7位著名老中医先后两次上书中央,反映中医药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中医中药,弘扬民族瑰宝,加强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指出“中医药学术的丢失,将是全民族无法挽回的损失”。“八老上书”成为佳话,对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书育人桃李芬芳,治病救人功德无量”。如今,张琪培养的学生遍及国内外,有的已成为国家、省或市级中医领导人、学科带头人,有的已成为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成为中医事业的栋梁之材。2009年,张琪名医工作室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虽已95岁高龄,但他仍然还带着一名在读医学博士生。
济世之首,莫大于医。行医75载,张琪治愈的患者、挽救的生命千千万万。直到今天,他仍没有停下“一世为良医”的脚步,坚持出诊。目光短浅者难以理解他的豁达,计较名利者无法读懂他的淡泊,他自在他的境界里,低调、从容、满足。
张琪,就是这样一位平和真诚的老人,一个骨子里有热爱有追求的中医人,一名内涵深厚的大师。始终以柔和敦厚的处世之道,虚怀若谷的治学之道,殚精竭虑的行医之道,春风化雨的为师之道,在中医学这一领域坚守、传承与发扬着那千载不变的执着信念。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悬壶济世75载学高身正医之大者——记"国医大师"张琪_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8-04-13
相关话题/中医 临床 中医药 学术 培养
大医济世厚德至善|记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张琪(上)_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有这样一位老人,生于1922年,95岁高龄,在护佑百姓健康、发展民族中医药的事业上已经奋斗了75年。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理论创新,硕果累累。他,影响造就了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为代表的繁荣的黑龙江中医药事业。他,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中医药高级人才。他,作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鲐背之年依然活跃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4-13昔人已乘黄鹤去,但留妙方济后人_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纪念著名中医妇科专家王孝莹教授王孝莹教授,祖籍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辖区),1947年1月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7年2月25日晨6时46分于上海与世长辞,享年70岁。王孝莹教授生前系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省中医医院、祖研),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著名中医妇科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4-13【健康】“3•9世界肾脏日”,“省祖研”肾病知识讲座等你来..._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7年3月9日为第12个“世界肾脏日”,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为“肾脏病与肥胖”。我院肾病科将通过举行义诊、免费科普讲座等优惠活动,聚焦肾脏病与肥胖,促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肥胖等代谢问题带来的肾病风险和对未来健康的威胁,旨在呼吁人们动起来,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肥胖,远离肾脏病!优惠一:关注微信号,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4-13【优惠】福利来啦!“三•八”节,女性朋友来“祖研”享实惠..._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省中医医院、省祖研)推出针对女性朋友的优惠诊疗项目,为女性朋友送健康!优惠一:就诊礼3月7日—3月9日,女性朋友只需用手机关注“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微信公众号,分享此条微信至朋友圈,即可享受妇科门诊(含三辅院区、香安院区和南岗分院)就诊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4-13中药特殊煎法巧记忆_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先煎有毒坚硬者,后下挥发泻下功,另煎贵细别浪费,包煎毛绒小粒子,烊化胶类容易饮,入水即化需冲服!中药千年传承多,望君巧记疾早愈!解:(一)先煎药应当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药料同煎。先煎的药物大致有:生石膏、寒水石、磁石、代赭石、白石英、紫石英、生龙骨、蛤壳、生石决明、瓦楞子、龟板、鳖甲、龙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4-13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到我院参观调研健康产业_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月15日下午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和信息司司长侯岩等4人组成的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在省发改委副主任彭介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学军,省发改委社会处处长杨乃伟,省卫生计生委计财处处长葛洪陪同下到我院参观调研健康产业。王顺院长、王伟明副院长、院长助理冯凯和财务处、院办、科技处、医务处及各研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4-13春季早晚温差大,如何预防中风病_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关于中风病春季气温波动频繁、早晚温差大,是中风病的高发季节。中风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每年约有250万人发生中风,150万人死于中风病,70%的生存者多具有偏瘫失语等残障,5年复发率40%以上。因此,中风病重在预防,尽可能地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造成中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4-13转变科研思路实施创新驱动—我院召开科技创新大会_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1月29日我院召开科技创新大会,院领导班子、老专家、中层干部及部分科研人员共计200余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伟明副院长主持,谢连和副院长、江柏华副院长分别传达了省卫计委《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决定的通知》和我院《关于设置教研室和专病研究所及开展教研室、专病研究所相关人员遴选工作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4-13【新闻】共享成果、共谋发展—黑龙江省中医医疗联合体对口帮扶现..._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医务处12月16日我院牵头的省中医医疗联合体对口帮扶现场交流会在香安院区三楼会议室隆重召开。会议由谢连和副院长主持,王顺院长、蔡萧君副院长和93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的院长、副院长、医务科长及相关科室主任共计150多人参加了会议。吴明娟主任介绍了我院治未病科室建设情况,韩德强副主任介绍我院制剂品种,王顺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4-13杨继洲故里浙江衢州区政府拜会我院张缙教授_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1月22日中医经典《针灸大成》的作者明代杨继洲故里浙江衢州区政府柴志强副区长一行3人到我院拜会张缙教授。张缙教授、王顺院长、蔡萧君副书记及院办、科技处、针灸研究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王顺院长简要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他谈到经过近60年的发展,祖研针灸(脑病)科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