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注重师德修养,坚守师者初心教书育人
他始终对教学怀有敬畏之心,认真做学问,真心对待学生。以课程教学为载体,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创新能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获得学业发展。他深入研究“线上慕课+线下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已形成渗透思政元素的“工程牵引-问题驱动-能力导向”教学新模式,提升了课程学习挑战度,凸显学生的德育与美育教育地位,实现了专业课程的持续改进和教学的迭代升级。他主要承担《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基础》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近两年的年均教学工作量均达到600学时以上,校级和院级督导评教均为95分以上。他主讲的《液压与气压传动》先后获批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和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在学校15个班级进行了排课,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学活动满意度为99.11%。学生对其“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明显提升实践能力”的评价极高。目前,该慕课累计浏览量达到330余万次,选课人数达4621人,互动次数达到5.4余万次,已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
能将晦涩抽象的工程专业知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喜欢。他凭借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本领、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先后荣获校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也先后获得2022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级组二等奖和教学学术创新奖、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本科组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多媒体课件一等奖、微课比赛二等奖、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二、提升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他坚持教研并行,将教研成果和技术有机融入教学,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捕捉前沿科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努力做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习的引路人。他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教育规划课题1项,参与全国机械设计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国家级)1个、省级教改课题2项、省教育规划课题重点项目1项。他积极探索环境友好润滑材料的制备及表征以及播种机械电液控制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包括国家博士后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参与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14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4篇被EI收录。他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省级大创项目2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7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2篇,指导本科优秀毕业论文17篇。

三、敢于身挑重担,倾心教育和服务工作
他秉承“立德树人”的底色不变,亦师亦友,用爱感染学生,他努力的付出换来令人满意的收获。疫情使得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作为2020届毕业班班主任,他白天上网课,中午和晚上就和学生视频、语音反复联系,与家长电话沟通,帮助学生厘清思路、认清形势、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快速行动,从容应对疫情带来的压力,他还通过朋友圈向同学及同行推荐学生,与校友联系帮助推荐岗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20届机制3班总体就业率达到97.44%,只有一人未就业,他因此获得校级“就业工作奉献奖”。在为毕业生整理行李期间,他多次深入寝室,帮助学生找回照片、钱币、书籍等珍贵物品,帮助学生留下大学美好回忆,看着学生在云端激动的表情,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学生也因此亲切的称他“陈管家”。
他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与管理服务工作深度融合,构筑坚强战斗堡垒。作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他主动“补课”,熟悉党的理论、学习党史知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他笑着说:“党支部书记是为党工作,这既是本分,也是荣光。党组织信任我,我就要把这个工作干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在的教工第五党支部获批了校级“基层党建示范点”,他还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黑龙江省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并获得优秀奖。作为实验中心主任,他以服务为宗旨,不怕苦不怕累,带领实验教师完成了整个中心上千套实验仪器设备的搬迁。他在封校期间主动请缨住校,每天奔波于各个实验室的测量和规划,将学院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大大提高了实验设备的使用率,高标准完成了学院交代的工作任务。
他率先垂范,大疫当前,深入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在静默管理期间,他第一时间向所在新城御景社区临时党支部报到,积极参与保供物资发放,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食品,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从教十余载,陈继国同志将爱的种子播散在了青春的校园,用高尚的人格感染着学生,用博大的胸怀爱护着学生,用真挚的师爱引领着学生。今后,他将始终如一地用专业知识、爱心与责任诠释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不断书写知识传承、教书育人、科研探索的成长故事。
校改/李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