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期刊分区是根据13个大类学科SCI期刊三年的平均影响因子划分为1区(最高区)、2区、3区和4区四个等级,前5%为该类1区。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学术水平评价指标。学科分区和影响因子是高水平论文衡量的重要指标。
动物科技学院孙旭东教授在《Food & Function》发表封面文章(Lycopene alleviates H2O2-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apoptosis in 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via theNFE2L2 signaling pathway, Food & Function.2019,10(10):6276-6285.)。通过研究证实番茄提取物番茄红素可通过NFE2L2信号通路缓解H2O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此项工作探索了中药治疗围产期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新途径。

文章刊物封面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王伟东教授发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期刊的文章(Biological pretreatment enhances the activity of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and the ability of methanogenesis during anaerobic diges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90(2019)121660),影响因子高达6.669。该项研究利用16S rRNA gene 和16S rRNA测序并结合宏转录组学,证明了产甲烷古菌Methanosaeta及其独特的代谢途径在生物预处理秸秆厌氧消化中的重要性。

样本间与产甲烷代谢直接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示意图
我校龙江学者杨焕民教授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的文章(HMGB1-mediated differential response on hippocampal neurotransmitter disorder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 adolescent male and female mice following cold exposure.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19, 76, 223-235.),影响因子高达6.3。该项研究成功构建了慢性冷应激小鼠模型并揭示了冷应激破坏海马内环境稳态诱发小鼠海马神经炎症导致海马内神经元凋亡、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的现象;并发现性别差异在冷应激介导的海马体损伤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响应形式。依据上述现象,对冷应激介导的海马体损伤及性别差异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统计期内,杨焕民教授分别在《Cells》、《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各发表论文一篇,其影响因子分别达到在IF5.6和IF5.5。

小鼠海马冷应激分子机制模型示意图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张冰冰博士连续发表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和《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发表论文两篇,其影响因子分别达到在IF5.206和IF5.5。张冰冰博士自2016年入职我校以来,主要从事细胞内钙信号在营养代谢性疾病及免疫失衡状态下调控机制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各类期刊发表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并且在2017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

张冰冰博士带领学生开展实验



文图/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