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助力绿色经济发展”,共设置1个主会场和28个分会场。我校作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单位承办第六分会场——“金属矿产成矿理论及找矿方法研讨”,这也是我校首次承办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年会的分会场。副校长毛磊率团参会,张举钢教授、牛树银教授,以及科技处副处长于开宁、资源学院副院长胡华斌、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主任王生力、教务处副处长张璞、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随民等相关单位的师生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马宝军、陈超、李杰、王丰翔、张福祥、张江伟六位教师的参会论文荣获“中国地质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11日上午,第六分会场的学术交流开始,于开宁主持会议。毛磊代表学校致辞并介绍学校现状与发展情况,毛磊以“河北地质大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为题,从学校发展历程、学科专业设置、科研平台建设、发展规划、新校区建设等方面展示了我校的科教特色和发展规划,受到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随后,专家学者就“金属矿产成矿理论”、“成矿规律与找矿勘查”等当今成矿、控矿、找矿的关键因素和技术问题充分地展开了成果交流和热烈讨论。我校牛树银教授、李随民教授先后主持分会场并作了题为“幔枝构造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张家口赤城县万全寺银金矿硫化物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的学术报告,青年教师李杰博士作了“胶东尚家庄钼矿床成矿作用及构造背景”的学术报告。来自全国地学类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地勘单位16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分会场收录学术论文109篇,是本届学术年会中参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分会。
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年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是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旨在为地质工作者特别是年轻地质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具有崇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我校师生积极参加本届地学年会,充分展示了学校地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特色,又拓宽了青年师生的地学视野,锻炼了师资队伍。同时,通过成功承办学术年会的分会场,既增进了全国地学同行们之间的友谊,又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影响力和知名度。参与组织分会场工作的资源学院青年教师,展示了较强的工作能力,获得了在场参会代表的好评。
![](http://www.hgu.edu.cn/__local/6/99/38/A8C974D40C8DE87D50F68402B3E_B710357E_1A258.jpg)
图为:我校代表团成员在第六分会场
图片:由科技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