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2-23


计算机技术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与其他领域紧密相关的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主要研究计算机在企业信息化、智能检测与控制、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培养在工程设计、研发或应用、管理方面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建有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软件工程、虚拟工程、数字技术、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等实验室;拥有虚拟化桌面云暨高性能计算中心、国家联邦实验室河北省主节点等;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联合建立了“航天飞行控制可视化研究室”;与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河北省科学院、河北省电子认证有限公司、石家庄恒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计算机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 智能检测与嵌入式系统;3.软件工程管理;4.移动互联网应用;5.数字媒体技术;6.网络与信息安全。
011 工程力学系
080102  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专业隶属于力学一级学科。主要研究土木、交通、航空航天、材料、机械、海洋、生物、环境等工程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培养胜任与力学有关的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固体力学专业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导2人,博士8人,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导师队伍均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力学行为、新型材料的变形与断裂、计算固体力学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卓越研究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6项。
力学实验室面积15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近千万元,能完全满足硕士生培养要求。本专业招收复合材料力学、工程断裂力学、智能材料结构力学、结构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等方向的研究生。
080104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专业隶属于力学一级学科,主要研究土木、交通、航空航天、材料、机械、海洋、生物、环境等工程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对工程中出现的力学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实验验证等手段揭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以对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问题给以指导。
工程力学专业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人,其中博导2人,博士10人。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在高性能材料及结构的力学行为、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工程结构仿真分析、施工力学与安全性分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近5年获省部级奖2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多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或参加横向课题20多项。
工程力学实验室面积15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近千万元,能完全满足硕士生培养的要求。本专业招收复合材料力学行为、桥梁结构施工控制、材料或结构中缺陷识别等方向的研究生。
012 数理系
070104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专业是联系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管理、经济、金融、社会及人文科学的重要桥梁。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对这些领域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专业设有:数学物理中孤立子理论及其相关有限维与无穷维的可积系统;可靠性数学中随机模型的研究与应用;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岔与混沌及其工程应用;非线性泛函及其应用中的非线性方程迭代问题;组合数学与数据挖掘;代数拓扑及其应用等6个方向。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导1人,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博士1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获省级五一劳动奖章1人,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近年来,本专业科研成果显著,参加“863计划”一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河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等纵向项目10余项,被SCI、EI收录论文共150余篇。
本专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设置的专业课主要有:孤立子引论,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可靠性数学,不动点及应用,概率密度演化方法,逆散射变换,组合设计,同调代数,混沌研究中的解析方法,变分法,哈密尔顿方法选讲,非线性泛函分析,随机运筹学,非线性动力系统,信息系统与知识发现,代数拓扑,应用分岔理论基础,迭代法选讲,粗糙集理论与方法,科技写作,专业外语等。
013 大型结构研究所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是我校土木工程博士点授权学科研究方向之一,该专业以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和河北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多年来在土木工程、测控技术、信息科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我校极具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桥梁、隧道、路基等工程结构安全长期监测理论与技术、工程结构灾变理论与控制、施工结构及装备设计与工艺。旨在提高工程结构灾变预测、安全监测、病害识别和整治修复技术水平,创新施工结构与装备设计及保障技术,提升工程结构建设和安全运营技术保障水平。该专业可招收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机械工程、电子技术、信息科学等相关专业的考生,并培养安全技术及工程相关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近些年,本专业承担了30多项国家“973”“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和150多项技术服务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为保障高速铁路、重载铁路、轨道交通等各种大型工程结构的建设质量和运行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110余篇。拥有一支稳定、合理的创新研究学术团队,现有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授8人。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研究条件,实验室面积3200平方米、各种高精密仪器设备244台套,部分仪器设备达到了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能够进行各种工程结构安全技术及工程的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
相关话题/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