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 电一体化是将机械学、微电子学、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煤矿、土木建筑、建材等各领域 机电一体化设备及生产自动化过程。主要研究对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执行机构、控制器、检测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此专业以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检测 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
三、培养目标
本 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有坚实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理论基础,在机构学与机械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工程、摩擦磨损与润滑、制造信息系统与集成技术、设备在线 监测与故障诊断、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中的一个以上方向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实验技术与手段和计算 机技术,完成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课题;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熟练地阅读外文资 料。
四、课程设置
1. 必修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基础英语、计算方法、数理统计及现代设计方法,现代控制工程等专业学位课等。
2. 公共选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经济学,知识产权等。
3. 专业方向课:
(1) 机械系统优化设计:现代设计方法,液压系统与控制,机械动力学等。
(2)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CAD/CAM/CAPP,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等。
(3) 先进制造技术:现代数控技术,质量工程学,先进制造技术等。
(4) 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技术,测试信号分析,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等。
五、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领域名称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 |
备注 |
机械工程(085201) |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简称“GCT”) |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 技文献出版社 |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卢秉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任选 一门 |
|
机械设计 |
董刚编《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
||
专业综合考试(面试) |
|
|
材料工程(085204)
一、工程领域简介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主要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材料工程学科创建于1958年,现有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拥有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30余项。该学科在特种功能材料、新型耐火材料与高性能陶瓷、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研究方向
1. 水泥基材料工程
通 过改革生产工艺,利用工业废渣代替天然原料生产水泥及水泥基材料,从而达到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研 究外加剂对水泥及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合理使用,改善水泥的实用浆体的性能,提高水泥基材料的使用寿命。研究水泥水化产物, 尤其是AFt相和C-S-H凝胶的形成机理和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带动新型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开发与改善,实现水泥基材料性能的优化。
2. 陶瓷材料工程
主要涉及陶瓷材料的合成方法与制备工艺原理;材料合成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研究;具有高导电性能、高电容量等性能的材料组成、结构设计与制备工艺技术。通过研究内容,力求提出新材料合成的模型与理论,以新的制备技术开发高性能的新材料,拓展材料的应用领域。
3. 耐火材料工程
主要涉及高温氧化物、非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等)以及金属-氧化物-非 氧化物复相材料。利用凝胶注模成型技术、金属塑性结合相技术以及逆反应烧结技术等制备材料;应用基础理论,建立材料合成及烧结过程的模型,进行过程的热力 学、动力学的分析研究;对材料的组成、显微结构及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材料高温使用过程的损毁机理;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陶瓷材料。
4. 高分子材料工程
主要涉及高性能低成本工程塑料和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共混与复合技术、新型特殊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等领域。研究领域为:(1)研究大品种工程塑料高品质化的关键制备技术,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特种工程塑料的合成新工艺、成形加工新技术及其关键装备。(2)以通用高分子树脂为基础,选择超微米、纳米尺度的无机物(金属)、天然矿物等,研究先进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包括准纳米)高性能、功能化复合材料。(3)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增韧材料,增强材料,阻燃材料等新材料、新产品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和材料加工技术,通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实现结构材料的功能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