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条件
2012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学士学位,或者2011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本科毕业证书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报考我校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因不符合报名考试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而未被招生单位录取的,责任由考生承担。
二、报名办法及联考时间
1、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考生于6月23日—7月11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 http://www.chinadegrees.cn),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登录入口:http://www.chinadegrees.cn/zzlk,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考生于7月12日—15日(河北省现场确认点具体确认时间以河北省学位办公布的为准)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考生可于10月15日后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
2、联考时间: 2015年10月25日。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方式
1、考试科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具体科目及参考书目见各领域介绍)。
2、考试方式: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取得的GCT成绩一年有效。考生只可选择1个培养单位报考。各培养单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GCT成绩合格分数线。GCT考试的命题及阅卷工作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一组织;第二阶段,达到本校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按我校有关要求到我校申请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相应工程领域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第二阶段的考试工作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资格审查
全国联考成绩发布后,达到招生单位复试要求的考生登录信息平台,下载本人《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将该表与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一并提交招生单位研究生院(处、部)申请资格审查。
五、招生人数及录取办法
我校2015年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名额182人;我校根据考生的“GCT”成绩自行确定参加第二阶段考试的分数线并根据考生的“GCT”成绩、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结果择优录取。
六、学制及培养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实施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的方式,学员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导师组负责制,即由学校导师和企事业单位导师组成导师组联合培养。上课时间一般为每周六、日或一定时间段内集中面授。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七、学位授予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我校培养方案要求,取得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或设计),经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作的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机械工程(085201)
一、工程领域简介
机械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工程领域,是与人类社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应用非常广泛的工程领域。
本 学科领域涵盖了机械系统优化设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先进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建有机器人研究所、河北省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唐 山市机电产品创新设计重点实验室、摩擦磨损与润滑技术研究所、微细制造研究所、机械动力学研究室、数字设计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多个先进教学科研基地,形 成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拥有力量强大的师资队伍,多年来取得了很多有较大影响的科研及教学成果。
二、研究方向
1. 机械系统优化设计
本 方向以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解决各种工程优化问题的应用技术。为工程设计提供一种科学设计方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机械系统 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指导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开发相关的优化设计软件。寻求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和进行产品改进设计的有效方法。
2.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本研究方向面向机械制造技术,以数字化设计为基础,研究机械设备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方法及其建模,模拟产品的设计、分析、装配、制造等过程。主要包括三维建模、装配分析、优化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信息管理、虚拟设计与制造、智能设计和优化设计、逆向工程、CAE软件应用及其二次开发等。
3. 先进制造技术
主 要研究用于直接生产实体产品的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包括切削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微细制造技术、先进成型技术、先进热处理与表面 处理技术、以及再制造技术等。重点研究绿色切削加工技术中的刀具技术与润滑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工艺,纳米制造理论、方法及应用,以及再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