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志强

河北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2-21




名:
王志强

职称职务:
副教授环境工程系副主任

联系方式:
邮箱:wzq.fy@hebut.edu.cn

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及废水处理回用新技术;
2、水资源高效利用新技术;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个人简介:
王志强,男,1967年8月生,河北邯郸人,副教授,环境工程系副主任,“九三学社”社员。1989年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给水排水专业,毕业留校工作后于1991年2月至1992年7月在清华大学进修学习。2001年9月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9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于2006年6月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环境工程专业;2006年6月至今在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工作,2009年7月—8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做访问学者。
现任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会员,天津市水资源协会会员,《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Journal of Geophysics & Remote Sensing》,《Journal of Geology & Geoscience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获奖成果及专利:
在环境污染修复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资源管理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检索,专利4项,专著1部。
[1] 低能耗免曝气膜生物反应器, 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 1 **.2, 发明人:王志强,武强,张慧川,张跃庭,程景萌,王振锋
[2] 低能耗涡旋波流动膜生物反应器, 发明专利:ZL **2.8, 发明人:王志强,闵春华,汪涛,冯冰杰,艾文竞,胡晓雪
[3] 低能耗免曝气膜生物反应器,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1,发明人:王志强,武强,张慧川,张跃庭,程景萌,王振锋
[4] 低能耗涡旋流膜生物反应器, 实用新型专利:ZL **6.4, 发明人:王志强,艾文竞,胡晓雪
[5] 大港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2008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6] 矿井水控制、处理、利用、回灌与生态环保五位一体优化结合综合技术研究,2009年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7] 免曝气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开发,2009年获全国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2009年“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承担的科研项目:
[1] 低能耗涡旋流膜-生物反应器开发研究,河北省科技厅项目(项目编号No.**),项目负责人
[2] 涡旋流酶-膜生活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天津市建委项目 (项目编号No.2014-24),项目负责人
[3] 热稳定的超大孔开放骨架锗酸盐结构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No.**),第二参加人
[4] 磁场作用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No.**),第二参加人
[5] 天津市深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数字化及开采状况模拟和预测,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编号No.14ZCZDSF0002)
[6] 海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与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
[7] 天津市入河排污口调查与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
[8] 天津市深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数字化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9] 天津市地下水关键控制水位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10] 天津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11] 中新天津生态城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12] 天津市中俄炼化地下水环境演化数值模拟研究,项目负责人
[13] 天津南港工业区(一期)地下水及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14] 南堤路工业废渣处理物作为路基填料对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项目负责人
[15] 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实时监测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
[16] 生活垃圾挥发性有机物去除计算模型系统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17] 矿井水水害控制与环境保护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
[18] 天津市平原区弱透水层参数与分层技术开发,项目负责人
[19] 大港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研究(津**),天津市地质矿产局项目,第三参加人
[20] 矿井水控制、处理、利用、回灌、生态环保五位一体优化结合综合技术研究,冀中能源梧桐庄煤矿项目,2008-2009,第三参加人
[21] 地下水中非水溶相液体(NAPL)污染机理与治理技术研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项目参加人
[22] 地下水石油污染修复治理技术研究,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项目(鲁**),项目参加人
[23] 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分析与机理研究,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参加人

论文及著作:
1. 主要代表性学术论文
[1] Zhiqiang Wang, Qiang Wu, Yueting Zhang. Confined groundwater pollution mechanism an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 oilfields, North China[J], Environ Earth Sci. 2011,64(6):1547-1553, SCI检索10.1007/S12665-010-0697-X,EI检索Accession number: IP**
[2] Zhiqiang Wang, Qiang Wu.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IAHS Publication 302,2006年8月,EI检索(Accession number **)
[3] Zhiqiang WANG, Qiang WU, Yueting ZHANG, Confined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 Oilfields, North China[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cs Technology ,2010年8月, p178-182
[4] Wang Zhiqiang, Zhang Huichuan, Tian Li. Urban Wastewater Reclamation and Reuse Advanced Techniques-Novel Membrane Bio-reactor Technology,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Engineering, EI检索(**473)
[5] Zhiqiang WANG, Hua LI, Wei ZHANG, and Lanhua WANG..Dynamics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Tianjin,P.R. China,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Tecnologies,ICEEP2014.( 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380)
[6] Zhiqiang WANG, Bingjie FENG, Xiaomin LIU, and Li TIAN. Study on the novel non-ae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Tecnologies,ICEEP2014 (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785)
[7] ZHOU Yaping, WANG Zhiqiang, LI Mingming, Remediation Performance of Petroleum Polluted Groundwater by in Site Air Sparging Technologi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726:4045-4048, EI检索(**339)
[8] Lu Hua, Wang Zhiqiang. Membrane Fouling and Prevention Technique for Membrane Bioreactor[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5,15(1)36~40,EI检索(Accession number **)
[9] 王志强,武强,等. 地下水石油污染高效生物降解研究[J],环境科学,2005,26(6)61~64. EI检索(Accession number **)
[10] 王志强,武强,等. 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2007,28(4)754~760. EI检索(Accession number: **)
[11] 王志强,蔡振宇,等. 气-水联合反冲洗膜污染防治技术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8)61~6
[12] 王志强,崔山巍,等. 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特性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21(3)5~7
[13] 王志强,李武强,等. 分离曝气微孔膜-生物反应器试验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3,20(2)13~16
[14] 王志强,赵增敏,王兰化.基于ANN与GIS技术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12,39(6)88-92
[15] 王志强,张威,赵增敏.不同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2,37(6) 47-51
[16] 武强,王志强,等. 混凝-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矿井水处理与回用中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5,2(5)36~40, EI检索(Accession number**)
[17] 武强,王志强,等. 油气田区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污染机理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J],水利学报,2006,37(7)851~857, EI检索(Accession number **)
[18] 武强,王志强,等. 地下水曝气工程技术研究[J],地学前缘,2007,14(6)1~8
[19] 武强,王志强,等. 创新的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0.2
[20] 武强,王志强,等. 矿井水控制、处理、利用、回灌与生态环保五位一体优化结合研究[J],中国煤炭, 2010,2
[21] 武 强,王志强,等.矿井水控制、处理、利用、回灌与生态环保五位一体优化结合研究[J],中国煤炭, 2010,36(2)109 ~112
[22] 闫学军,周亚萍,张伟,王志强. 地下水开发利用水位水量“二元”指标管理模式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41(2):65-68
[23] 李树文,王志强,等. 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在渗流计算中的优点[J],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9,27(5)46~48,EI检索(Accession number **)
[24] 李树文,王志强,等. 明渠渐变流水面曲线电算法[J],中国给水排水,1997,13(5)36~38
[25] 王志强,黄超. 工程流体力学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4:83-84
[26] 王志强,张长平,汪涛. 水污染控制工程开放性实践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论坛,2014,4:47-48
[27] 周亚萍,王志强,金鸿芹,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模式改革探讨,中国电力教育, 2011,4:47-48
[28] 王志强,刘晓宁,韩永, 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与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3,34:71-72
2. 专著
[1] 李文运,王志强,张伟,李华,著. 地下水关键控制水位理论方法及应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ISBN 978-7-5023-9463-9)




【页面顶部】
相关话题/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