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孟令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21


教师博客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三下乡”活动先进工作者,武汉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优秀导师、师德标兵,连续两次获得学院的“教书育人奖”。1987、1990、1994年分别获得河海大学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于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
倡导并践行“以知识为导向的基本技能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为导向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本-硕-博层次人才培养观,坚持“立足行业应用服务国家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科研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从事水利遥感监测和网络GIS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先后主持及参加完成了6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和横向联合项目,在水利遥感监测及应急响应、城市GIS建设和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发明以及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团队-水利遥感团队共获国家与省部级科技奖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其中,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水利行业最高奖;完成的“卫星遥感水利应用机理及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成为首个“全A”通过验收的水利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50项;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出版著作5部,其中代表性论著《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再版3次,17次印刷,国家级规划教材,百度百科中有46个词条源自本书;主编国家水利行业标准1部;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水利学科“水利信息化分支”。现任全国测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组长,全国水利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委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利信息化专委会委员,《水利信息化》编委,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




社会兼职Personal profile

《水利信息化》编委

全国测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 组长

全国水利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兼职教授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武汉欧美同学会会员



团队成员 Personal profile
水利遥感团队
团队由武汉大学遥感学院和水利部信息中心双方的3位教授、4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位讲师(工程师)、20-30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挂靠在武汉大学-水利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该基地已成为武汉大学示范性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水利遥感团队完成了2013年黑龙江特大洪水遥感监测、2013年山西洪洞曲亭水库漏水事件监测、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堰塞湖遥感监测、2016年长江中下游洪水遥感监测、2018年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监测、2010年至今全国旱情监测、常年的黄河冰凌监测等多项任务。在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与系统建设方面也在不断产出成果。
团队除了完成水利遥感监测的科研和业务工作外,还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09研究所长期合作,开展海上目标跟踪和监测、海洋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等的科研攻关,在海上大数据处理、海洋智能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方向 Personal profile
水利遥感监测。重点开展土壤墒情定量遥感反演,遥感旱情、洪涝、冰凌监测,灾害应急监测,水利监管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及“智慧水利”实践。

网络GIS。重点开展城市GIS工程建设与技术研发工作,包括智慧城市中的空间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建库与更新、志愿者地理信息技术、网络GIS建设与集成等。

计算机系统结构和高性能计算。重点开展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处理、云存储、超高速网络传输等的研究,探索“全网”计算模式(All-Net Computing)。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教师博客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三下乡”活动先进工作者,武汉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优秀导师、师德标兵,连续两次获得学院的“教书育人奖”。1987、1990、1994年分别获得河海大学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于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
倡导并践行“以知识为导向的基本技能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为导向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本-硕-博层次人才培养观,坚持“立足行业应用服务国家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科研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从事水利遥感监测和网络GIS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先后主持及参加完成了6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和横向联合项目,在水利遥感监测及应急响应、城市GIS建设和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发明以及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团队-水利遥感团队共获国家与省部级科技奖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其中,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水利行业最高奖;完成的“卫星遥感水利应用机理及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成为首个“全A”通过验收的水利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50项;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出版著作5部,其中代表性论著《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再版3次,17次印刷,国家级规划教材,百度百科中有46个词条源自本书;主编国家水利行业标准1部;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水利学科“水利信息化分支”。现任全国测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组长,全国水利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委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利信息化专委会委员,《水利信息化》编委,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




社会兼职Personal profile

《水利信息化》编委

全国测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 组长

全国水利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兼职教授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武汉欧美同学会会员



团队成员 Personal profile
水利遥感团队
团队由武汉大学遥感学院和水利部信息中心双方的3位教授、4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位讲师(工程师)、20-30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挂靠在武汉大学-水利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该基地已成为武汉大学示范性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水利遥感团队完成了2013年黑龙江特大洪水遥感监测、2013年山西洪洞曲亭水库漏水事件监测、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堰塞湖遥感监测、2016年长江中下游洪水遥感监测、2018年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监测、2010年至今全国旱情监测、常年的黄河冰凌监测等多项任务。在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与系统建设方面也在不断产出成果。
团队除了完成水利遥感监测的科研和业务工作外,还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09研究所长期合作,开展海上目标跟踪和监测、海洋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等的科研攻关,在海上大数据处理、海洋智能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方向 Personal profile
水利遥感监测。重点开展土壤墒情定量遥感反演,遥感旱情、洪涝、冰凌监测,灾害应急监测,水利监管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及“智慧水利”实践。

网络GIS。重点开展城市GIS工程建设与技术研发工作,包括智慧城市中的空间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建库与更新、志愿者地理信息技术、网络GIS建设与集成等。

计算机系统结构和高性能计算。重点开展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处理、云存储、超高速网络传输等的研究,探索“全网”计算模式(All-Net Computing)。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教师博客



研究领域

人才培养理念(道):
本科生:以知识为导向的基本技能培养
硕士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
博士生:以创新为导向的综合素质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法):
立足行业应用
服务国家需求
产教深度融合
科研实践并重
人才培养实践(术):
建立培养基地: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
三支队伍:研究生指导团队、服务于国家防汛抗旱一线的水利遥感团队、管理与服务保障队伍。
联合培养:以武汉大学和水利部信息中心为依托,以国家治水目标为牵引,以重大水利信息化工程为抓手,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共同负责。

研究生指导团队:
武汉大学遥感学院:孟令奎教授、余长慧副教授、李林宜副教授、张文讲师、黄长青讲师。
水利部信息中心:陈子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德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成建国(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谢文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崔倩(工程师)。
研究领域与方向:
水利遥感监测。面向国家防汛抗旱要求,重点开展土壤墒情定量遥感反演,遥感旱情、洪涝、冰凌监测,灾害应急监测;开展基于遥感和GIS的水利行业监管研究、技术攻关和系统建设;开展“智慧水利”实践。
网络GIS。重点开展城市GIS工程建设与技术研发工作,包括“智慧城市”中的空间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建库与更新、志愿者地理信息技术、网络GIS建设与集成等。
计算机系统结构和高性能计算。重点开展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处理、云存储、超高速网络传输等的研究,探索“全网”计算模式。
人才国际化培养:
截至目前,共有18位博士和硕士生被派往国外或香港的高校,进行国际化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黄长青(2001):博士联合培养(1年),香港理工大学
赵春宇(2002):博士联合培养(1年),香港理工大学
胡春春(2004):博士联合培养(0.5年),香港理工大学
唐健(2005):博士联合培养(0.5年),香港理工大学
姜成晟(2004):博士后,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张文(2005):博士联合培养(1年),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Cranfield)
谢文君(2006):博士联合培养(1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李继园(2009):博士联合培养(2年),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
夏辉宇(2010):博士联合培养(1年),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郭善昕(2011):博士联合培养(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
张东映(2011):博士联合培养(1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
董妍(2014):博士联合培养(2年),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洪志明(2017):博士联合培养(1年),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林菁(2005):攻读双硕士学位,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Cranfield)
施小双(2008):攻读双硕士学位,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Cranfield)
钱文倩(2013):攻读双硕士学位,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赵珊(2018):攻读双硕士学位,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2019.9-2021.9
陈苏晋(2020):攻读双硕士学位,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2021.9-2023.9





2021年2月23日,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采访实录
1、同学们面对繁多的专业课程,有时会感到压力和困惑。请问对于更好更高效地学好专业知识,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专业课程是构建自己专业知识体系的必要环节,是实现人身价值的关键,因此学好专业课至关重要。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下设了摄影测量、遥感信息工程、地理信息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实际上这些方向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并形成了自身特色。要学好这些专业课,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花费很大精力。需要说明的是,学院的本科专业属于工科性质,既要学习基础理论和方法,更要学习和实践工程技术,从而为今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积累专业知识和能力。
国家提出新时代科学研究要自立自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学好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好可以服务于四个“面向”,大有用武之地。
至于学习中感到压力或困惑,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困惑才会追求。首先端正学习态度,这是最为关键的。很多人一开始都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总感觉别人选的专业比自己的好,其实专业并无好坏之分,开设的专业都是国家需要的。绝大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实践后,熟悉了专业,慢慢发现了专业的价值,于是逐步喜欢上自己的专业了,并作为一生的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次不断摸索和改进学习方法,尽早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这是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终生受用。这里建议大家重视课间实习、课程实验和社会实践,可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继续参加大学生科研,或者和学院老师联系,参加科研项目,这对于加强知识的应用,发挥知识的价值,增强专业兴趣,形成自身有效学习和科研方法,都是十分有利的。


2、听同学们说,老师平易近人,请问孟老师您是如何看待师生之间关系的呢?您又是如何处理使得师生关系如此融洽呢?
师生之间关系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情况来处理。例如,师生年龄差距不大时,宜往同龄人做知心朋友方向发展,一旦成为知心朋友,很容易拉近彼此距离,融洽师生关系,还有什么难题不好解决呢?
当师生年龄差距较大时,应体现出长辈对晚辈那样的关爱,学生报以相应的尊重,当然,敬而远之并非最好,而是要积极与老师沟通,老师不能倚老卖老,不能动辄批评或训斥,更不能反复唠叨,而是以自身较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处事经验为学生献计献策,解决实际问题。
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主要措施有:
(1) 当所有人的面就某个具体的事表扬同学。例如有同学获得专利、发了好文章,就当大家的面表扬,甚至公布奖励措施。
(2) 不当所有人批评某个人,但批评某种不良现象,使大家引以为戒。
(3) 当某人做错了的时候,把其单独叫来,告知错在何处、原因,及改进方法。
(4) 常以正面案例加以引导,给大家竖立信心。不仅要关注其学业、学术问题,还要注意其身心问题。
(5) 灌输常年教育凝练的心得,希望他们在拥有良好心态和健康身体的情况下,学业快速进步。


3、不仅教学,老师您在科研方面也做得很出色,能谈一谈您在科研方面的经验吗?对于本科阶段想要参与科研的同学,老师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科研在本科阶段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 巩固、消化、掌握、应用知识的需要。
(2) 培养各种能力的需要,这些能力包括:研究能力、开发能力、生产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写作能力。这些均为硬核实力,需要锻炼才能获得。
(3) 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科研习惯的需要。
(4) 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的需要。
(5) 保研、考研、出国留学选择好学校的重要支撑。
(6) 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执业能力的需要。
由于学院学科、专业以工为主,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措施等方面也要有自身特色。本科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为工作或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因此应遵循“以知识为导向的基本技能培养”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在培养模式上要把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充分结合和统筹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也就是要培养本科生一定程度上的“知行合一”能力。
科研是专业实践的重要内容,科研要服务国家需求,不能以写文章为惟一目标,而要对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用,因此在选题时,建议瞄准有较高技术含量、较大应用前景、较深行业背景的项目,这样做出来的成果才是“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论文,既符合国情,又可以很快发挥作用,还能彰显自己的成就感。
文章、专利、软著、报告、标准则是凝练后的科研成果,希望大家在科研过程中,或科研完成后,及时凝练成果。如果没有科研过程,是无法获得这些成果的,即使有所谓的成果,也属于闭门造车、为文而文、言之无物,不能支持应用,更有甚者,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成果,那就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会受到惩罚。


4、遥感专业采用大类招生,之后专业分流。每年总会有许多同学因选择专业方向而感到困惑,请问老师对于遥感专业各方向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下设摄影测量、遥感信息工程、地理信息工程、遥感仪器4个方向,四位一体。自2002年开办以来,现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学院还有两个在办的本科专业:地理国情监测(2012年在全国率先开办)、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这些专业和专业方向采用大类招生。在分流的时候,根据大家的兴趣自主选择。
(1) 从发展看,这些专业都是国家需要的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类专业。学院这几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积淀深厚,办学质量高,在全国影响很大,所以大家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应该有强烈的自豪感。
(2) 这些专业尤其是摄影测量、遥感信息工程、地理信息工程、遥感仪器4个方向,构成了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学科体系,体现了从遥感仪器设计、数据获取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应用与服务全过程。由于学制的限制,每位同学只能有重点地学习某个方向,不过所有方向都有很大一部分课程是相同的,真正方向课只是一部分,这就表明方向的选择并不影响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体系的学习与掌握。选择不同的方向说明将在该方向上会有所侧重、有所强化、有所突破,这刚好是大家选择方向希望达到的目标。
(3) 学院所有本科专业与IT紧密结合,甚至可以说,就是IT的主要组成。据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63ZB(相当于全球人均23TB),而这些数据中的大部分都是与空间数据相关的,都需要我们的技术。这些技术还将为智慧城市、智慧水利、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所以,无论学习什么方向,在未来都是有相当宽广的用武之地的。


5、老师您在遥感院从教多年,关于学院的教学模式和学院氛围,老师可以感受到哪些变化呢?
我从1996开始给本科生上课,感受到教学模式和学院氛围有变化,主要有:
(1) 大部分班主任对同学们的能力培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少老师还有一些独到的做法,形成了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和科研氛围。
(2) 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更加注重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建设,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关注和帮助。
(3)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显而易见的是,同学们对于科研的兴趣更加浓厚,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主动联系老师参与课题、组织小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参与各种科研竞赛等,都比原来更加活跃。
(4) 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的训练机会更多,成效也极为显著,为同学们拓宽了更多了解社会的途径。
(5) 教学模式改进比较明显,教学手段多样化,特别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即时通讯无阻碍交流、纸质与电子资料多途径教学、理论与实践全方位结合,使得信息量大增、时效性大为提高。
(6) 正如总书记对现代大学生作出的基本判断: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这可能是最本质的变化。


6、在您学术研究或教学生涯的过程中,有过什么印象深刻的困难吗?您又是如何去克服它们的呢?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长江中下游发生洪涝灾害和武汉内涝的那次灾害应急响应。我和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利遥感和GIS技术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重点开展旱情遥感监测和洪涝应急响应处置的实践。2016年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大范围强降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沿线多条河流水位超警,防洪形势严峻。与此同时,武汉遭强降雨袭击,城区渍涝严重,交通瘫痪,其中江夏区受灾最为严重。由于长时间降雨,该区境内多个湖泊水系出现严重险情。7月8日,鲁湖水位暴涨,水漫防堤,水文监测工作面临着形势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的严峻挑战,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武汉市江夏区时任区长打电话给我,希望能得到我们的支援。他说“我在堤坝上,一眼望不到边,全是水,急切想知道鲁湖现在的面积有多大”。
当时,学院张文老师带领水利遥感团队的研究生正在水利部大楼配合水利部和国家防总处理长江中下游地区遥感影像,为应急处置提供服务。他们应用高分系列卫星影像、雷达数据及相关基础数据开展监测分析,对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鄱阳湖区域、洞庭湖区域、太湖区域等长江中下游重点洪涝监测区域进行了16次监测,处理卫星遥感影像34景,制作专题图21幅,编写监测报告11份。我在7月8日17时30分向他们转告江夏区的协助请求,他们立即启动应急监测,展开对鲁湖的遥感影像提取和面积计算分析工作,并于20分钟后向江夏区反馈了鲁湖当前水体范围与面积数据,成功监测到鲁湖湖水面积扩大近一倍。区长得到结果后,非常高兴,继续要求我们把鲁湖中的鱼塘提取出来,并告知鱼塘的典型特征,以便作为影像提取的参考。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的水利遥感团队就发来了鱼塘分布结果图。拿到这些结果后,我问区长还需要我们做什么,他说:“这些结果足够我们决策了”。我为遥感技术为鲁湖防汛提供的强有力技术支撑和快速应急响应感到欣慰。武汉市江夏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防汛任务结束后专门向学院发来了感谢信,水利部信息中心书面表扬了水利遥感团队做出的贡献。
以上事例说明了,遥感与水利结合,在突发涉水事件发生后,可以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关键时刻挽救人民的生命。
遥感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已经与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天文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信息与通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市规划与设计、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农业学、林业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学、考古学、医疗卫生学等20多个一级学科交叉,是一个大边缘交叉学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应用前景。


7、大学是一个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地方,学习专业知识,领悟人生道理,但一些同学在学习目标明确的同时却对更大的目标感到迷茫,请问老师您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大学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呢?
从大学的四大使命看,培养人才是根本,科学研究是关键,社会服务是责任,文化传承是情怀。大学生要通过至少四年的努力,正“三观”,赋才能,强抱负,为实现“成大事”奠定基础。
(1) 确立目标对个人的发展是重要的。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表达了这个意思。于国家也是一样的。最近的例子是2020年10月26-29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同时还有一个更大、更长远的目标,就是到建国100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稳妥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分为前、后两个15年。从现在到2035年为第一个15年,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15年才建成现代化强国。为了先实现第一个15年目标,又从“十四五”规划开始做起,在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个新征程就是从现在开始的,先规划好5年时间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目标,逐步推进,直到第一个15年目标实现,继而开启第二个15年目标。可以看出,国家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晰。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首先必须确立目标,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努力方向和奋斗意义。其次要有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景目标不一定很详细,但一定有高度有难度;近期目标一定很详细很具体,是实现远景目标的必由之路。第三,近期目标还要是可行的,预计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否则就将面临一个接一个的失败,进而影响到远景目标的实现。
(2) 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结合。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休戚与共,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所以确立个人目标时,一定要与国家目标结合,这样的目标才有巨大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具体点,就是要以自己的专业为基础,以“四个面向”为定位,确立大目标和小目标。要注意的是,大目标宏大、长远、宏观,小目标具体、详细、可行。大目标是小目标的方向指针,把控小目标的方向;小目标是大目标的具体实现,一个大目标由多个不同时期的小目标累积而成。
需要再次强调,小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实现一个小目标可以增强信心和力量,有成就感;而一旦失败则会受到打击。能接受失败也是心里健康的体现。当然,决不能被一些小的成功迷惑眼睛,以为成功很容易。人的成败比较符合“二八定律”,亦即一个人的奋斗,大概只有20%是成功的,80%是失败的,而且为了这20%的成功,要付出80%的努力。这也说明,失败并不可怕,越挫越勇是真勇士。
(3) 学习目标与长远目标问题。“一些同学在学习目标明确的同时,却对更大的目标感到迷茫”。这应该是目标定位出了问题。长远目标就是大目标,大目标是无法清晰界定的,只能是宏观的、方向性的,因为在实现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从而不断调整实现进程,但方向不能出错。因此在分解大目标为各个小目标(例如学习目标、科研目标、社会实践目标、深造目标等)时,要清晰地认识到宏观与微观结合、虚与实结合,从实处着手,不倦努力,变虚为实。


8、在当代社会,您认为本科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您又希望遥感院的学生要有什么独特的能力与品质?
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在本科阶段,大学生以学习知识为主,目的是建构专业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为以后打基础。从这点出发,至少要培养以下能力:
(1) 学习能力。这是基本能力,我院有个硕士生,在大学期间练就了很强的学习能力,读硕士的时候,导师让她自学一本从未涉猎过的专业书籍,她凭借超强的自学能力,一个月就自学完成,并且弄懂了内容。学习能力是自己“独步天下”的基本能力。
(2) 科研能力。在本科阶段应培养最基础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根据课题要求,了解科研步骤、掌握研究方法,训练一定的创新思维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不断累积成果,并使自己今后更容易无师自通。由于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本科生应通过各种实习、实验、大学生科研活动、科技竞赛、参与老师项目等提升专业技能,训练科研方法。
(3) 实践能力。工科学生要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生产实践能力,这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契机,这需要大家有意识地去寻找机会,培养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4) 写作能力。大学生应成为“能文能武”的专业人才,“武”即是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文”就是写作表达能力。现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写的东西不太好甚至不会写。专业技术人员如果具备很强的写作能力,那么其事业的发展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写作是一项客观要求,因为在科研过程中,会有科研实验、科研结果和结论,需要记录下来,需要发表出来,新点子还需要保护起来,从而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更多人从中受益。写作类别主要有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文档、标准规范等,每种类别都有自己的规则和要求,所以要尽早学会写作。
当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科研习惯的时候,无需提醒就知道何时该凝练、总结自己的成果了。这样的习惯坚持3-5年后,你会蓦然发现,你比那些没有这些习惯的同龄人突然多出了一大堆成果,别人也会惊奇你的那么多亮点,只是他们不一定体会到你平时投入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
由于学院的专业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专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全国地位显赫。因此,我院学生在生出强烈自豪感的同时,至少要有以下的认识:
(1) 责任意识。要通过自己现在和今后的努力,推进遥感技术不断发展,为学院争光,服务国家需求。
(2) 引领意识。要继续使大家的选择成为其他兄弟高校学子学习的典范和风向标,今后引领行业方向。
(3) 奉献意识。要紧密围绕我国现代化进程,瞄准国家不同阶段需求,孜孜以求,不断进取,为国家强盛贡献力量,为人民服务。



论文成果
[1]. Zushuai Wei ,Yizhuo Meng ,Wen Zhang ,Jian Peng 和Lingkui Meng. Downscaling SMAP Soil Moisture Estimation with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Regress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25. 30-44. 2019.
[2]. Jueying Bai ,Qian Cui ,Deqing Chen ,Haiwei Yu ,Xudong Mao 和Lingkui Meng. An Approach for Downscaling SMAP Soil Moisture by Combining Sentinel-1 SAR and MODIS Data. Remote Sensing. 10. 1302: 1-23. 2019.
[3]. Ziyao Li ,Rui Wang ,Wen Zhang ,Fengmin Hu 和Lingkui Meng. Multiscale Features Supported DeepLabV3+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Accurate Water Semantic Segmentation. IEEE Access. 7. 155787-155804. 2019.
[4]. Lingkui Meng ,Zhiyuan Zhang ,Jinan Ye ,Wen Zhang ,Chenhan Wu 和Chao Song. An Automatic Extraction Method for Lakes and Reservoirs in Different Cities Using Satellite Images. IEEE Access. 7. 62443-62456. 2019.
[5]. Chao Song ,Cuiying Yue ,Wen Zhang ,Dongying Zhang ,Zhiming Hong 和Lingkui Meng. A Remote Sensing-based Method for Drought Monitoring Using the Similarity between Drought Eigenvec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40 (23). 1-19. 2019.
MORE+


专利
[1]. Lingkui MENG ,Changlu CUI ,Wen ZHANG ,Yizhuo MENG ,Yisong WANG ,Rui WANG ,Beibei YANG ,Ziwen GAO ,Linyi LI ,Changhui YU 和Chongxin TAO. Method of Storing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in Hbase Database.
[2]. 孟令奎 ,白珏莹 和张文. 一种基于土壤水分亏缺的农业干旱监测方法. 2020-04-24. ZL 2018 1 **.0.
[3]. 孟令奎 ,洪志明 ,张东映 和张文. 一种基于改进型MODIS指数的玉米种植区域土壤湿度评估方法. 2019-12-24. ZL 20171 1 320452.8.
[4]. 孟令奎 ,岳翠莹 和张文. 一种利用多比例尺线要素地图进行综合制图的方法. 2019-09-10. ZL 2017 1 **.9.
[5]. 孟令奎 ,任润东 ,崔长露 和张文. 一种亚米级遥感影像渔业网箱提取方法. ZL 2017 1 **.0.
MORE+


著作成果
[1]. 蔡阳 ,孟令奎 ,成建国 和张文. 卫星遥感水利监测模型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18-12-31.
[2]. 孟令奎 ,史文中 ,张鹏林 ,黄长青 ,张文 和谢文君.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2020-07-12.
[3]. 孟令奎 ,史文中 ,张鹏林 和黄长青.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10-05-01.
[4]. 孟令奎 ,史文中 和张鹏林.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第一版) .科学出版社 .2005-03-01.
[5]. 孟令奎 ,周新忠 ,胡春春 ,成建国 ,陶亮 ,徐沛 ,娄书荣 和林菁. 水利地理空间信息元数据标准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11-30.
MORE+


科研项目
[1]. 企业. 水体提取与变化检测技术应用系统开发.
[2]. 集成管理软件开发.
[3]. 部署管理软件、构件库管理系统及集成运行监控软件开发.
[4]. OSGI支撑平台软件.
[5]. 多源图像融合技术研发平台.
MORE+


科研团队
暂无内容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教师博客



研究领域

人才培养理念(道):
本科生:以知识为导向的基本技能培养
硕士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
博士生:以创新为导向的综合素质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法):
立足行业应用
服务国家需求
产教深度融合
科研实践并重
人才培养实践(术):
建立培养基地: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
三支队伍:研究生指导团队、服务于国家防汛抗旱一线的水利遥感团队、管理与服务保障队伍。
联合培养:以武汉大学和水利部信息中心为依托,以国家治水目标为牵引,以重大水利信息化工程为抓手,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共同负责。

研究生指导团队:
武汉大学遥感学院:孟令奎教授、余长慧副教授、李林宜副教授、张文讲师、黄长青讲师。
水利部信息中心:陈子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德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成建国(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谢文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崔倩(工程师)。
研究领域与方向:
水利遥感监测。面向国家防汛抗旱要求,重点开展土壤墒情定量遥感反演,遥感旱情、洪涝、冰凌监测,灾害应急监测;开展基于遥感和GIS的水利行业监管研究、技术攻关和系统建设;开展“智慧水利”实践。
网络GIS。重点开展城市GIS工程建设与技术研发工作,包括“智慧城市”中的空间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建库与更新、志愿者地理信息技术、网络GIS建设与集成等。
计算机系统结构和高性能计算。重点开展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处理、云存储、超高速网络传输等的研究,探索“全网”计算模式。
人才国际化培养:
截至目前,共有18位博士和硕士生被派往国外或香港的高校,进行国际化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黄长青(2001):博士联合培养(1年),香港理工大学
赵春宇(2002):博士联合培养(1年),香港理工大学
胡春春(2004):博士联合培养(0.5年),香港理工大学
唐健(2005):博士联合培养(0.5年),香港理工大学
姜成晟(2004):博士后,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张文(2005):博士联合培养(1年),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Cranfield)
谢文君(2006):博士联合培养(1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李继园(2009):博士联合培养(2年),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
夏辉宇(2010):博士联合培养(1年),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郭善昕(2011):博士联合培养(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
张东映(2011):博士联合培养(1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
董妍(2014):博士联合培养(2年),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洪志明(2017):博士联合培养(1年),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林菁(2005):攻读双硕士学位,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Cranfield)
施小双(2008):攻读双硕士学位,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Cranfield)
钱文倩(2013):攻读双硕士学位,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赵珊(2018):攻读双硕士学位,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2019.9-2021.9
陈苏晋(2020):攻读双硕士学位,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2021.9-2023.9





2021年2月23日,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采访实录
1、同学们面对繁多的专业课程,有时会感到压力和困惑。请问对于更好更高效地学好专业知识,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专业课程是构建自己专业知识体系的必要环节,是实现人身价值的关键,因此学好专业课至关重要。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下设了摄影测量、遥感信息工程、地理信息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实际上这些方向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并形成了自身特色。要学好这些专业课,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花费很大精力。需要说明的是,学院的本科专业属于工科性质,既要学习基础理论和方法,更要学习和实践工程技术,从而为今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积累专业知识和能力。
国家提出新时代科学研究要自立自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学好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好可以服务于四个“面向”,大有用武之地。
至于学习中感到压力或困惑,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困惑才会追求。首先端正学习态度,这是最为关键的。很多人一开始都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总感觉别人选的专业比自己的好,其实专业并无好坏之分,开设的专业都是国家需要的。绝大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实践后,熟悉了专业,慢慢发现了专业的价值,于是逐步喜欢上自己的专业了,并作为一生的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次不断摸索和改进学习方法,尽早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这是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终生受用。这里建议大家重视课间实习、课程实验和社会实践,可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继续参加大学生科研,或者和学院老师联系,参加科研项目,这对于加强知识的应用,发挥知识的价值,增强专业兴趣,形成自身有效学习和科研方法,都是十分有利的。


2、听同学们说,老师平易近人,请问孟老师您是如何看待师生之间关系的呢?您又是如何处理使得师生关系如此融洽呢?
师生之间关系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情况来处理。例如,师生年龄差距不大时,宜往同龄人做知心朋友方向发展,一旦成为知心朋友,很容易拉近彼此距离,融洽师生关系,还有什么难题不好解决呢?
当师生年龄差距较大时,应体现出长辈对晚辈那样的关爱,学生报以相应的尊重,当然,敬而远之并非最好,而是要积极与老师沟通,老师不能倚老卖老,不能动辄批评或训斥,更不能反复唠叨,而是以自身较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处事经验为学生献计献策,解决实际问题。
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主要措施有:
(1) 当所有人的面就某个具体的事表扬同学。例如有同学获得专利、发了好文章,就当大家的面表扬,甚至公布奖励措施。
(2) 不当所有人批评某个人,但批评某种不良现象,使大家引以为戒。
(3) 当某人做错了的时候,把其单独叫来,告知错在何处、原因,及改进方法。
(4) 常以正面案例加以引导,给大家竖立信心。不仅要关注其学业、学术问题,还要注意其身心问题。
(5) 灌输常年教育凝练的心得,希望他们在拥有良好心态和健康身体的情况下,学业快速进步。


3、不仅教学,老师您在科研方面也做得很出色,能谈一谈您在科研方面的经验吗?对于本科阶段想要参与科研的同学,老师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科研在本科阶段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 巩固、消化、掌握、应用知识的需要。
(2) 培养各种能力的需要,这些能力包括:研究能力、开发能力、生产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写作能力。这些均为硬核实力,需要锻炼才能获得。
(3) 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科研习惯的需要。
(4) 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的需要。
(5) 保研、考研、出国留学选择好学校的重要支撑。
(6) 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执业能力的需要。
由于学院学科、专业以工为主,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措施等方面也要有自身特色。本科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为工作或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因此应遵循“以知识为导向的基本技能培养”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在培养模式上要把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充分结合和统筹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也就是要培养本科生一定程度上的“知行合一”能力。
科研是专业实践的重要内容,科研要服务国家需求,不能以写文章为惟一目标,而要对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用,因此在选题时,建议瞄准有较高技术含量、较大应用前景、较深行业背景的项目,这样做出来的成果才是“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论文,既符合国情,又可以很快发挥作用,还能彰显自己的成就感。
文章、专利、软著、报告、标准则是凝练后的科研成果,希望大家在科研过程中,或科研完成后,及时凝练成果。如果没有科研过程,是无法获得这些成果的,即使有所谓的成果,也属于闭门造车、为文而文、言之无物,不能支持应用,更有甚者,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成果,那就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会受到惩罚。


4、遥感专业采用大类招生,之后专业分流。每年总会有许多同学因选择专业方向而感到困惑,请问老师对于遥感专业各方向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下设摄影测量、遥感信息工程、地理信息工程、遥感仪器4个方向,四位一体。自2002年开办以来,现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学院还有两个在办的本科专业:地理国情监测(2012年在全国率先开办)、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这些专业和专业方向采用大类招生。在分流的时候,根据大家的兴趣自主选择。
(1) 从发展看,这些专业都是国家需要的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类专业。学院这几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积淀深厚,办学质量高,在全国影响很大,所以大家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应该有强烈的自豪感。
(2) 这些专业尤其是摄影测量、遥感信息工程、地理信息工程、遥感仪器4个方向,构成了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学科体系,体现了从遥感仪器设计、数据获取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应用与服务全过程。由于学制的限制,每位同学只能有重点地学习某个方向,不过所有方向都有很大一部分课程是相同的,真正方向课只是一部分,这就表明方向的选择并不影响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体系的学习与掌握。选择不同的方向说明将在该方向上会有所侧重、有所强化、有所突破,这刚好是大家选择方向希望达到的目标。
(3) 学院所有本科专业与IT紧密结合,甚至可以说,就是IT的主要组成。据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63ZB(相当于全球人均23TB),而这些数据中的大部分都是与空间数据相关的,都需要我们的技术。这些技术还将为智慧城市、智慧水利、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所以,无论学习什么方向,在未来都是有相当宽广的用武之地的。


5、老师您在遥感院从教多年,关于学院的教学模式和学院氛围,老师可以感受到哪些变化呢?
我从1996开始给本科生上课,感受到教学模式和学院氛围有变化,主要有:
(1) 大部分班主任对同学们的能力培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少老师还有一些独到的做法,形成了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和科研氛围。
(2) 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更加注重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建设,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关注和帮助。
(3)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显而易见的是,同学们对于科研的兴趣更加浓厚,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主动联系老师参与课题、组织小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参与各种科研竞赛等,都比原来更加活跃。
(4) 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的训练机会更多,成效也极为显著,为同学们拓宽了更多了解社会的途径。
(5) 教学模式改进比较明显,教学手段多样化,特别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即时通讯无阻碍交流、纸质与电子资料多途径教学、理论与实践全方位结合,使得信息量大增、时效性大为提高。
(6) 正如总书记对现代大学生作出的基本判断: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这可能是最本质的变化。


6、在您学术研究或教学生涯的过程中,有过什么印象深刻的困难吗?您又是如何去克服它们的呢?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长江中下游发生洪涝灾害和武汉内涝的那次灾害应急响应。我和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利遥感和GIS技术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重点开展旱情遥感监测和洪涝应急响应处置的实践。2016年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大范围强降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沿线多条河流水位超警,防洪形势严峻。与此同时,武汉遭强降雨袭击,城区渍涝严重,交通瘫痪,其中江夏区受灾最为严重。由于长时间降雨,该区境内多个湖泊水系出现严重险情。7月8日,鲁湖水位暴涨,水漫防堤,水文监测工作面临着形势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的严峻挑战,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武汉市江夏区时任区长打电话给我,希望能得到我们的支援。他说“我在堤坝上,一眼望不到边,全是水,急切想知道鲁湖现在的面积有多大”。
当时,学院张文老师带领水利遥感团队的研究生正在水利部大楼配合水利部和国家防总处理长江中下游地区遥感影像,为应急处置提供服务。他们应用高分系列卫星影像、雷达数据及相关基础数据开展监测分析,对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鄱阳湖区域、洞庭湖区域、太湖区域等长江中下游重点洪涝监测区域进行了16次监测,处理卫星遥感影像34景,制作专题图21幅,编写监测报告11份。我在7月8日17时30分向他们转告江夏区的协助请求,他们立即启动应急监测,展开对鲁湖的遥感影像提取和面积计算分析工作,并于20分钟后向江夏区反馈了鲁湖当前水体范围与面积数据,成功监测到鲁湖湖水面积扩大近一倍。区长得到结果后,非常高兴,继续要求我们把鲁湖中的鱼塘提取出来,并告知鱼塘的典型特征,以便作为影像提取的参考。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的水利遥感团队就发来了鱼塘分布结果图。拿到这些结果后,我问区长还需要我们做什么,他说:“这些结果足够我们决策了”。我为遥感技术为鲁湖防汛提供的强有力技术支撑和快速应急响应感到欣慰。武汉市江夏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防汛任务结束后专门向学院发来了感谢信,水利部信息中心书面表扬了水利遥感团队做出的贡献。
以上事例说明了,遥感与水利结合,在突发涉水事件发生后,可以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关键时刻挽救人民的生命。
遥感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已经与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天文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信息与通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市规划与设计、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农业学、林业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学、考古学、医疗卫生学等20多个一级学科交叉,是一个大边缘交叉学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应用前景。


7、大学是一个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地方,学习专业知识,领悟人生道理,但一些同学在学习目标明确的同时却对更大的目标感到迷茫,请问老师您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大学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呢?
从大学的四大使命看,培养人才是根本,科学研究是关键,社会服务是责任,文化传承是情怀。大学生要通过至少四年的努力,正“三观”,赋才能,强抱负,为实现“成大事”奠定基础。
(1) 确立目标对个人的发展是重要的。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表达了这个意思。于国家也是一样的。最近的例子是2020年10月26-29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同时还有一个更大、更长远的目标,就是到建国100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稳妥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分为前、后两个15年。从现在到2035年为第一个15年,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15年才建成现代化强国。为了先实现第一个15年目标,又从“十四五”规划开始做起,在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个新征程就是从现在开始的,先规划好5年时间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目标,逐步推进,直到第一个15年目标实现,继而开启第二个15年目标。可以看出,国家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晰。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首先必须确立目标,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努力方向和奋斗意义。其次要有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景目标不一定很详细,但一定有高度有难度;近期目标一定很详细很具体,是实现远景目标的必由之路。第三,近期目标还要是可行的,预计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否则就将面临一个接一个的失败,进而影响到远景目标的实现。
(2) 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结合。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休戚与共,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所以确立个人目标时,一定要与国家目标结合,这样的目标才有巨大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具体点,就是要以自己的专业为基础,以“四个面向”为定位,确立大目标和小目标。要注意的是,大目标宏大、长远、宏观,小目标具体、详细、可行。大目标是小目标的方向指针,把控小目标的方向;小目标是大目标的具体实现,一个大目标由多个不同时期的小目标累积而成。
需要再次强调,小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实现一个小目标可以增强信心和力量,有成就感;而一旦失败则会受到打击。能接受失败也是心里健康的体现。当然,决不能被一些小的成功迷惑眼睛,以为成功很容易。人的成败比较符合“二八定律”,亦即一个人的奋斗,大概只有20%是成功的,80%是失败的,而且为了这20%的成功,要付出80%的努力。这也说明,失败并不可怕,越挫越勇是真勇士。
(3) 学习目标与长远目标问题。“一些同学在学习目标明确的同时,却对更大的目标感到迷茫”。这应该是目标定位出了问题。长远目标就是大目标,大目标是无法清晰界定的,只能是宏观的、方向性的,因为在实现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从而不断调整实现进程,但方向不能出错。因此在分解大目标为各个小目标(例如学习目标、科研目标、社会实践目标、深造目标等)时,要清晰地认识到宏观与微观结合、虚与实结合,从实处着手,不倦努力,变虚为实。


8、在当代社会,您认为本科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您又希望遥感院的学生要有什么独特的能力与品质?
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在本科阶段,大学生以学习知识为主,目的是建构专业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为以后打基础。从这点出发,至少要培养以下能力:
(1) 学习能力。这是基本能力,我院有个硕士生,在大学期间练就了很强的学习能力,读硕士的时候,导师让她自学一本从未涉猎过的专业书籍,她凭借超强的自学能力,一个月就自学完成,并且弄懂了内容。学习能力是自己“独步天下”的基本能力。
(2) 科研能力。在本科阶段应培养最基础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根据课题要求,了解科研步骤、掌握研究方法,训练一定的创新思维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不断累积成果,并使自己今后更容易无师自通。由于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本科生应通过各种实习、实验、大学生科研活动、科技竞赛、参与老师项目等提升专业技能,训练科研方法。
(3) 实践能力。工科学生要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生产实践能力,这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契机,这需要大家有意识地去寻找机会,培养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4) 写作能力。大学生应成为“能文能武”的专业人才,“武”即是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文”就是写作表达能力。现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写的东西不太好甚至不会写。专业技术人员如果具备很强的写作能力,那么其事业的发展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写作是一项客观要求,因为在科研过程中,会有科研实验、科研结果和结论,需要记录下来,需要发表出来,新点子还需要保护起来,从而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更多人从中受益。写作类别主要有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文档、标准规范等,每种类别都有自己的规则和要求,所以要尽早学会写作。
当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科研习惯的时候,无需提醒就知道何时该凝练、总结自己的成果了。这样的习惯坚持3-5年后,你会蓦然发现,你比那些没有这些习惯的同龄人突然多出了一大堆成果,别人也会惊奇你的那么多亮点,只是他们不一定体会到你平时投入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
由于学院的专业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专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全国地位显赫。因此,我院学生在生出强烈自豪感的同时,至少要有以下的认识:
(1) 责任意识。要通过自己现在和今后的努力,推进遥感技术不断发展,为学院争光,服务国家需求。
(2) 引领意识。要继续使大家的选择成为其他兄弟高校学子学习的典范和风向标,今后引领行业方向。
(3) 奉献意识。要紧密围绕我国现代化进程,瞄准国家不同阶段需求,孜孜以求,不断进取,为国家强盛贡献力量,为人民服务。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教师博客



论文成果
[1]. Zushuai Wei ,Yizhuo Meng ,Wen Zhang ,Jian Peng 和Lingkui Meng. Downscaling SMAP Soil Moisture Estimation with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Regress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25. 30-44. 2019.
[2]. Jueying Bai ,Qian Cui ,Deqing Chen ,Haiwei Yu ,Xudong Mao 和Lingkui Meng. An Approach for Downscaling SMAP Soil Moisture by Combining Sentinel-1 SAR and MODIS Data. Remote Sensing. 10. 1302: 1-23. 2019.
[3]. Ziyao Li ,Rui Wang ,Wen Zhang ,Fengmin Hu 和Lingkui Meng. Multiscale Features Supported DeepLabV3+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Accurate Water Semantic Segmentation. IEEE Access. 7. 155787-155804. 2019.
[4]. Lingkui Meng ,Zhiyuan Zhang ,Jinan Ye ,Wen Zhang ,Chenhan Wu 和Chao Song. An Automatic Extraction Method for Lakes and Reservoirs in Different Cities Using Satellite Images. IEEE Access. 7. 62443-62456. 2019.
[5]. Chao Song ,Cuiying Yue ,Wen Zhang ,Dongying Zhang ,Zhiming Hong 和Lingkui Meng. A Remote Sensing-based Method for Drought Monitoring Using the Similarity between Drought Eigenvec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40 (23). 1-19. 2019.
[6]. Linyi Li ,Yun Chen ,Tingbao Xu ,Kaifang Shi ,Rui Liu ,Chang Huang ,Binbin Lu 和Lingkui Meng. Remote Sensing of Wetland Flooding at a Sub-Pixel Scale Based on Random Forests and Spatial Attraction Models. Remote Sensing. 11. 1231,1-15. 2019.
[7]. Dong Yan ,Jiang Chengsheng ,Suri Mayhah R ,Pee Daphne ,Meng Lingkui 和Goldstein Rachel E. Rosenberg.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s with a Focus on Agricultural Areas in the Mid-Atlantic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2-2016.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71. 193-203. 2019.
[8]. Rui Wang ,Yizhuo Meng ,Wen Zhang ,Ziyao Li ,Fengmin Hu 和Lingkui Meng. Remote Sensing Semantic Segregation for Water Information Extraction: Optimization of Samples via Training Error Performance. IEEE Access. 7. 13383-13395. 2019.
[9]. Linyi Li ,Yun Chen ,Tingbao Xu ,Kaifang Shi ,Chang Huang ,Rui Liu ,Binbin Lu 和Lingkui Meng. Enhanced Super-Resolution Mapping of Urban Floods Based on the Fusion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16 (8). 1269-1273. 2019.
[10]. Zhiyuan Zhang ,Haixia He ,Changhui Yu ,Wen Zhang ,Linyi Li 和Lingkui Meng. Using the Modified Two-mode Method to Identify Surface Water in Gaofen-1 Images. 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 13 (2). 022003:1-16. 2018.
[11]. Zhiming Hong ,Wen Zhang ,Changhui Yu ,Dongying Zhang ,Linyi Li, 和Lingkui Meng. SWCTI: Surface Water Content Temperature Index for assessment of surface soil moisture status. Sensors. 18. 1-20. 2018.
[12]. Jueying Bai, ,Qian Cui ,Deqing Chen ,Haiwei Yu ,Xudong Mao ,Lingkui Meng 和Yang Cai. Assessment of the SMAP-Deriv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 (SWDI-SMAP) as an Agricultural Drought Index in China. Remote Sensing. 10. 1-23. 2018.
[13]. Ling Ke ,Yukun Lin ,Zhe Zeng ,Lifu Zhang 和Lingkui Meng. Adaptive Change Detection With Significance Test. IEEE Access. 6. 27442-27450. 2018.
[14]. Zhenghua Hu ,Tao Jia ,Guofeng Wang ,Jiye Wang 和Lingkui Meng. Computing a Hierarchy Favored Optimal Route in a Voronoi-based Road Network with Multiple Levels of Detai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31 (11). 2216-2233. 2017.
[15]. Zhiwei Fan ,Wen Zhang ,Dongying Zhang 和Lingkui Meng. An Automatic Accurate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 Retrieval Method. Remote Sensing. 7 (9). 1-23. 2017.
[16]. Dongying Zhang ,Lingkui Meng ,John J. Qu ,Wen Zhang 和Lingli Wang. Estimation of Surface Soil Moisture in Cornfields using a Modified MODIS-based Index and Considering Corn Growth Stages.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10 (12). 5618-5631. 2017.
[17]. Dongying Zhang ,Wen Zhang ,Wei Huang ,Zhiming Hong 和Lingkui Meng. Upscaling of Surface Soil Moisture using a Deep Learning Model with VIIRS RDR.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6 (5). 1-20. 2017.
[18]. Wei Huang ,Wen Zhang ,Dongying Zhang 和Lingkui Meng. Elastic Spatial Query Processing in OpenStack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for Time-Constraint Data Analysis.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6. 1-17. 2017.
[19]. Xia Huiyu ,Karimi Hassan A 和Meng Lingkui. Parallel Implementation of Kaufman's Initialization for Clustering Larg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n Clouds.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61 (B). 153-162. 2017.
[20]. Wei Huang ,Lingkui Meng ,Dongying Zhang 和Wen Zhang. In-Memory Parallel Processing of Massive Remotely Sensed Data Using an Apache Spark on Hadoop YARN Model.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10 (1). 3-19. 2016.
[21]. Shanxin Guo ,A-Xing Zhu ,Lingkui Meng ,Jim Burt ,Fei Du ,Jing Liu 和Guiming Zhang. Unification of Soil Feedback Patterns under Different Evaporation Conditions to Improve Soil Differentiation over Flat Ar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49. 126-137. 2016.
[22]. Lingkui Meng ,Ting Dong 和Wen Zhang. Drought Monitoring using an Integrated Drought Condition Index (IDCI) Derived from Multi-sensor Remote Sensing Data. Natural Hazards. 80 (2). 1135–1152. 2016.
[23]. Shanxin Guo ,Lingkui Meng ,A-Xing Zhu ,Jim Burt ,Fei Du ,Jing Liu 和Guiming Zhang. Data-Gap Filling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 Feedback Pattern of Soil. Remote Sensing. 7 (9). 11801-11820. 2015.
[24]. Li, Jiyuan ,Meng Lingkui ,Wang Frank Z ,Zhang Wen 和Cai Yang. A Map-Reduce-enabled SOLAP Cube for Large-scale Remotely Sensed Data Aggregation. 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 70. 110-119. 2014.
[25]. Xie Wenjun ,Cai Yang ,Meng Lingkui ,Cheng Jianguo 和Cai Siyu. QBM-Tree: A peer-to-peer structure for spatial data que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 4 (22). 585-591. 2012.
[26]. Lingkui Meng ,Zhenghua Hu ,Changqing Huang ,Wen Zhang 和Tao Jia. Optimized Route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Turns of Road Intersections: A Case Study on Oversized Cargo Transportation.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4 (4). 2428-2445. 2015.
[27]. Lingkui Meng ,Ting Dong 和Wen Zhang. Drought monitoring using an Integrated Drought Condition Index (IDCI) derived from multi-sensor remote sensing data. NATURAL HAZARDS. 80 (2). 1135–1152. 2016.
[28]. 李继园 ,甘斌 ,孟令奎 ,张文 和段红伟. 云环境下时序遥感影像的快速缓存切片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40 (2). 243-248. 2015.
[29]. 涂振发 ,孟令奎 ,张文 和黄长青. 面向分布式GIS空间数据的Key-value缓存.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38 (11). 1339-1343. 2013.
[30]. 董婷 ,孟令奎 和张文. MODIS短波红外水分胁迫指数及其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分析. 遥感学报. 19 (2). 319-327. 2015.
[31]. 孟令奎 ,毛旭东 ,魏祖帅 和张文. 结合先验概率估计的GF-3影像水体概率估计方法. 测绘学报. 48 (4). 439-447. 2019.
[32]. 胡正华 ,孟令奎 和张文. 面向关系数据库扩展的自适应影像金字塔模型. 测绘学报. 44 (6). 678-685. 2015.
[33]. 唐雪华 ,秦昆 和孟令奎. 基于拓扑参考的定性方向关系矩阵描述模型. 测绘学报. 43 (4). 396-403. 2014.
[34]. 李继园 ,孟令奎 ,蔡阳 ,张文 和段红伟. 分布式遥感空间在线分析处理的多维分析模型及其旱情应用. 测绘学报. 43 (6). 627-636. 2014.
[35]. 段红伟 ,孟令奎 ,黄长青 ,李颖 和李继园. 面向SPARQL查询的地理语义空间索引构建方法. 测绘学报. 43 (2). 193-199. 2014.
[36]. 夏辉宇 ,孟令奎 和娄书荣. BitTorrent的影像流式传输模型研究. 测绘学报. 42 (2). 225-232. 2013.
[37]. 娄书荣 ,孟令奎 ,方军 和夏辉宇. 基于对等网络的多分辨率影像的网络传输模型. 测绘学报. 40 (5). 628-634. 2011.
[38]. 孟令奎 ,李珏 ,王锐 和张文. 数学形态学与拓扑约束支持的单条河流骨架线提取. 遥感学报. 21 (5). 786-796. 2017.
[39]. 孟令奎 ,张文 和Frank Zhigang Wang. 基于层次化P2P协议的网格空间数据库系统模型.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33 (12). 1233-1236. 2008.
[40]. 孟令奎 ,段红伟 ,黄长青 和李颖. 一种GML文件到地理OWL文件的流式转换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39 (1). 112-116. 2014.
[41]. 孟令奎 和吕琪菲. 复杂水体边界提取的改进正交T-Snake模型. 测绘学报. 44 (6). 670-677. 2015.
[42]. 孟令奎 ,娄书荣 和黄长青. 利用空间格网划分的P2P Delaunay网络路由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37 (2). 205-209. 2012.
[43]. 孟令奎 ,杨淼 和杨之江.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遥感监测技术与系统. 水利信息化. (5). 12-17. 2017.
[44]. 孟令奎 ,郭善昕 和李爽. 遥感影像水体提取与洪水监测应用综述. 水利信息化. (3). 18-25. 2012.
[45]. 孟令奎 ,李继园 ,陈子丹 ,陈德清 ,张明 和王瑜. MODIS数据处理平台在旱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水利信息化. (2). 46-51. 2010.
[46]. 孟令奎 ,李林宜 ,徐爱功 ,阎晓东 ,童小华 ,邹峥嵘 ,郭广礼 ,胡友健 ,阳凡林 和黄张裕. 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材规划. 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2016-2017年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选编. 24-31. 2018.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47]. 孟令奎 和蔡阳. 面向国家防汛抗旱的产教融合高层次人才培养. 水利信息化. (1). 1-6, 12. 2019.
[48]. 孟令奎 和高卫松. 高校班级导师工作的实践创新. 教育教学论坛. (36). 13-16. 2019.
[49]. 孟令奎 论硕士生专业实践与就业实习. 研究生教育研究. (2). 54-59. 2018.
共49条1/1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教师博客



专利
1. Lingkui MENG ,Changlu CUI ,Wen ZHANG ,Yizhuo MENG ,Yisong WANG ,Rui WANG ,Beibei YANG ,Ziwen GAO ,Linyi LI ,Changhui YU 和Chongxin TAO. Method of Storing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in Hbase Database.
2. 孟令奎 ,白珏莹 和张文. 一种基于土壤水分亏缺的农业干旱监测方法. 2020-04-24. ZL 2018 1 **.0.
3. 孟令奎 ,洪志明 ,张东映 和张文. 一种基于改进型MODIS指数的玉米种植区域土壤湿度评估方法. 2019-12-24. ZL 20171 1 320452.8.
4. 孟令奎 ,岳翠莹 和张文. 一种利用多比例尺线要素地图进行综合制图的方法. 2019-09-10. ZL 2017 1 **.9.
5. 孟令奎 ,任润东 ,崔长露 和张文. 一种亚米级遥感影像渔业网箱提取方法. ZL 2017 1 **.0.
6. 孟令奎 ,李珏 ,任润东 ,张文 ,王锐 和胡正华. 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图像提取连续河流骨架线方法. 2019-04-09. ZL 2016 1 **.4.
7. 张文 ,任燕 ,谢文君 ,胡艺杰 ,孟令奎 ,余长慧 和马晓琳. 一种结合微波和红外遥感影像的土壤水分反演方法. 2019-04-12. ZL 2016 1 **.7.
8. 孟令奎 ,张文 ,李元熙 ,张钟海 ,邱文东 ,朱会玲 和洪志明. 一种基于代理的异构服务调用方法与协同调用系统. 2019-01-29. ZL 2016 1 **.X.
9. 孟令奎 ,朱会玲 ,张文 和余长慧. 一种基于OSGi的MODIS数据分布式处理方法. 2019-01-04. ZL 2016 1 **.0.
10. 孟令奎 ,胡正华 ,黄长青 ,张文 和周杨. 顾及道路交叉路口转向的公路大件运输线路优化方法. 2017-05-10. ZL 2015 1 **.4.
共13条1/2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教师博客



著作成果
1. 蔡阳 ,孟令奎 ,成建国 和张文. 卫星遥感水利监测模型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18-12-31.
2. 孟令奎 ,史文中 ,张鹏林 ,黄长青 ,张文 和谢文君.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2020-07-12.
3. 孟令奎 ,史文中 ,张鹏林 和黄长青.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10-05-01.
4. 孟令奎 ,史文中 和张鹏林.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第一版). 科学出版社. 2005-03-01.
5. 孟令奎 ,周新忠 ,胡春春 ,成建国 ,陶亮 ,徐沛 ,娄书荣 和林菁. 水利地理空间信息元数据标准.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11-30.
6. 蔡阳 和孟令奎.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05-27.
7. 倪建立 和孟令奎. 电力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02-24.
8. 张成才 ,许志辉 ,孟令奎 ,刘嘉淳 和孙喜梅. 水利地理信息系统.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09-01.
共8条1/1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教师博客



科研项目
1. 企业. 水体提取与变化检测技术应用系统开发.
2. 集成管理软件开发.
3. 部署管理软件、构件库管理系统及集成运行监控软件开发.
4. OSGI支撑平台软件.
5. 多源图像融合技术研发平台.
6. 企业. 地理格网坐标体系基础研究.
7. 2017年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流域汛旱情实时资料收集服务.
8. 数据资源整合-长江流域管理类数据整合与元数据研究.
9. 水文数据资源整合与索引库建设.
10. 2014年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长江流域旱情实时监视技术.
11. 长江水文数据应用服务系统改造.
12. 水文数据库数据转储系统开发.
13. 企业. 中南电力设计院输电线路数字化设计系统.
14. 企业. 湖北能源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开发.
15. 企业. 湖北院三维数字化电力规划设计平台.
16. 人民胜利渠罐区MODIS墒情监测历史分析.
17. 企业. 七大江河中下游遥感本底水体范围数据产品生产.
18. 水利部. 2019年全国水体遥感监测数据产品更新.
19. 水利部. 水利专业知识服务系统专题图编制.
20. 水利部. 基于GF-6卫星数据的水体提取和大坝识别方法验证与评价.
21. 水利部. 2018年度全国水体遥感监测数据产品更新.
22. 水利部. 自然资源信息库水利分中心2017年重点服务产品制作.
23. 水利部. 陆地水资源卫星应用需求深化论证和水利系统应用研究.
24. 水利部. 2017年度水利基础数据更新维护.
25. 水利部. 2017年度全国水体遥感监测数据产品更新.
26. 水利部. 水利空间数据交换协议编制调研和测试.
27. 水利部. 2016年全国水体遥感监测数据产品更新.
28. 水利部. 全国大江大河干流面状专题数据更新完善.
29. 水利部. 防汛地理信息应急服务软件完善.
30. 水利部.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输水廊道遥感监测软件.
31. 水利部. 水利遥感影像专线接收系统升级改造.
32. 水利部. 2014年度防洪重点河道及湖库水体遥感监测.
33. 水利部. 2013年水利应急事件遥感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水利部. 水利卫星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建设-MODIS和环境减灾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专用模块开发.
35. 水利部. 水利卫星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建设--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专用模块开发.
36. 水利部. 基于高分信息源的水利基础空间数据库业务化更新产品研制和相关软件模块研发.
37. 水利部. 艾比湖、纳木错和青海湖遥感影像收集处理.
38. 水利部. 遥感影像预处理及MODIS监测产品系统升级改造.
39. 水利部. 全国水利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研究.
40. 水利部. 全国水利地理空间信息元数据标准编制.
41. 水利部. MODIS水利应用与发布平台.
42. 水利部. 水文数据库系统测试及水文数据库元数据模型研究.
43. 水利部. 水文水资源科学数据共享技术平台总体设计与软件开发.
44. 水利部. 实时水情交换与查询系统水情报表分析功能开发.
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数字摄影测量网格的理论与方法. **/D0121.
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GIS和遥感的水文水资源模拟仿真系统及应用研究. **.
47. 装备预研船舶重工联合基金. 海上智能移动云生态系统技术研究. 6141B**.
48.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卫星遥感数据传输和地面验证信息组网技术. .
4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水资源立体监测体系与遥感技术应用. 2017YFC**.
50. 国家支撑计划. 数字家庭服务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2011BAH16B08.
51.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卫星遥感水利应用机理及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
52. 高分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民用部分): 高分水利遥感应用示范系统(一期). 08-Y30B07-9001-13/15.
共52条1/1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教师博客



科研团队
共0条0/0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教师博客



教学资源
[1]. 第6讲 空间大数据并行传输
[2]. 第4讲 空间大数据索引与编码
[3]. 第3讲 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
[4]. 第2讲 空间数据采集技术
[5]. 第1讲 空间大数据与网络存取概论
MORE+


授课信息
[1]. [1] GIS网络存取技术 /2019-2020 /春学期 /0.0Credits /
[2]. [2] 工程伦理 /2019-2020 /春学期 /0.0Credits /
[3]. [3] 网络GIS /2019-2020 /春学期 /0.0Credits /


教学成果
[1].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一等奖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相关话题/武汉大学 遥感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范斐
    教师博客其他栏目语种English范斐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性别:男出生日期:1984-07-16所在单位: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入职时间:2016-12-01学科: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办公地点:武汉大学珞珈山别墅5栋联系方式:**电子邮箱:访问量:开通时间:..最后更新时间:..同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1
  •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廖立红
    教师博客English廖立红个人信息:教师英文名称:LIAOLIHONG出生日期:1984-03-22入职时间:2017-06-01所在单位:第二临床学院职务:副主任医师办公地点: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一号楼2楼性别:女联系方式:liaolihong@znhospital.cn职称:副主任医师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1
  •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金硕
    教师博客个人简历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社会兼职研究方向团队成员个人简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副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访问****、韩国建国大学访问****,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监控、数据挖掘、高性能计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3项,课题级技术负责人负责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防项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1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由
    教师博客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李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工学学士学位,2015和2016年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卡尔加里大学获博士学位,2020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团队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导航与感知(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1
  •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申力
    教师博客Personalprofile人简介more+申力,女,2014年3月毕业于加拿大UniversityofSaskatchewan地理系并获得博士学位,同年6月进入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地理国情监测系任专职教师。目前主要研究空间流行病学、时空数据分析、遥感和GIS应用等。主讲课程包括《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1
  •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振颂
    教师博客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特聘副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博士后,香港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学院高级副研究员,武汉大学绿色施工与数字建造技术研究团队成员,工程管理、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重大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职业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1
  •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但志武
    English但志武个人信息:教师英文名称:ZhiwuDan电子邮箱:zwdan@whu.edu.cn入职时间:2017-01-01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职务:博士后性别:男联系方式:1,Googlescholar: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1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呙维
    教师博客当前位置:中文主页>首页呙维同专业硕导Personalprofile个人简介呙维,男,珞珈青年****,武汉市晨光科技人才,南昌洪城计划人才,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湖北省创新创业战略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时空大数据管理、分析与挖掘,人工智能、遥感云计算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1
  •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凯楠
    教师博客English王凯楠个人信息:教师英文名称:WANGKainan出生日期:1989-08-31电子邮箱:kainan.wang@whu.edu.cn入职时间:2021-03-01所在单位: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职务:副研究员办公地点: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301室性别:男联系方式:**访问量:开通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1
  •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永
    教师博客教师博客陈永+其他联系方式暂无内容个人信息:更多+性别:男教师博客教师博客陈永+其他联系方式暂无内容科学研究当前位置:中文主页>科学研究科研团队暂无内容教师博客教师博客陈永+其他联系方式暂无内容科研团队当前位置:中文主页>科学研究>科研团队共0条0/0教师博客教师博客陈永+其他联系方式暂无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