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导师简介-邹元江

武汉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5-07-27


教师基本信息
姓名:邹元江
性别:
职称:教授
是否在职:
所在学科:美学
电话:**,**(H)
邮箱地址:yjzou2011@163.com
居住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430072
个人网站、网页

简介:
邹元江,祖籍山东泰安,生于湖北武汉。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从著名美学家刘纲纪教授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兼任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应邀到德国特里尔(Trier)大学、波恩(Bonn)大学、日本早稻田(Waseda)大学、法国巴黎第七大学(Diderot)、巴黎第十大学(Nanterre)、贝桑松(Besancon)大学讲学。曾应邀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加拿大弗雷泽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曾应邀到中国传媒大学、东南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新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几十所大学,湖北省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中山市图书馆等十余家图书馆,湖北省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及湖北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化成天下人文讲座”、“精品人文大讲堂”、贵阳“孔学堂”、“南风讲坛”、“香山讲坛”、“问津国学讲坛”、“听涛讲坛”等多家讲坛,上海市文联、湖北省文联、云南省文联、共青团湖北省委、广州市人事局等单位作了近百场学术报告。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美学、戏剧美学

主要研究方向:审美陌生化思维、先秦美学、王夫之诗学、意象与非对象化、审美心理学、丑角意识与丑角美学、汤显祖戏剧美学、梅兰芳表演美学、二十世纪中西戏剧美学、戏剧“怎是”研究、二十世纪山水画变革等。

开设课程
本科生:《美学原理》、《审美心理学》、《艺术设计学》

研究生:《审美心理学》、《戏剧美学》、《戏剧美学原著选读》


主要论著或代表作
主要论文:

138、《从青春版<牡丹亭>上演十周年看昆曲传承的核心问题》,《戏曲艺术》2015年第2期;

137、《如何表现和表现得如何作为戏曲表演艺术最根本的问题》,《文艺研究》2015年第3期;

136、《居住的环境伦理美学》,《河北学刊》2015年第2期;

135、《票友族群与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创新”——以<梅郎集>为研究个案》下篇,《民族艺术》

2015年第3期;

134、《票友族群与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创新”——以<梅郎集>为研究个案》上篇,《民族艺术》

2015年第2期;

133、《昆曲民间沉重传承的活态记忆——读张允和<昆曲日记>札记》,《艺术百家》2015年第1

期;

132、《对“艺术界”理论与“艺术制度论”的质疑》,《新东方》2015年第1期;

131、《“梅兰芳”的魅力何在?》,《中国艺术时空》2014年第6期;

130、《关于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思考》,《美与时代》2014年第12期;

129、《论余笑予的戏曲导演艺术》,《文化遗产》2014年第6期;

128、《对地方戏曲发展三重误区的思考》,《文艺新观察》2014年第2期;

127、《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的日本视野--以梅兰芳1919、1924年访日演出为个案》下篇,《戏

剧艺术》2014年第4期;

126、《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的日本视野--以梅兰芳1919、1924年访日演出为个案》上篇,《戏

剧艺术》2014年第3期;

125、《狄德罗在中国的引介及其对中国戏剧美学思想的影响》,《戏剧》2014年第2期;

124、《梦即生存:杜丽娘的生存场域》,《艺术百家》2014年第1期;

123、《话剧艺术的魅力何在?--从当代话剧<信义兄弟>谈起》,《四川戏剧》2014年第3期;

122、《论中西审美差异与伦理影响》,加拿大《文化中国》2013年第4期;

121、《“思想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艺术百家》2014年第2期,另载邹元江主编:《中

国当代美学的回顾与展望暨刘纲纪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文集》“代序”,武汉大学出

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120、《跨文化传播交流的艰难探索--中法合作上演<司卡班的诡计>观感》,法国《对流》第8

期,另载《福建艺术》2013年第2期;

119、《梅兰芳对谭鑫培创新精神的继承和超越》,《戏剧》2013年第5期;

118、《中国戏曲艺术的当代命运》(法文),法国《戏剧/公众》2013年;

117、李一鸣《周韶华绘画美学思想研究》“序”,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

116、《迂回进入返本开源--对陈建森批评的回应》,《文艺研究》2013年7期;

115、《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对学术研究的导向性》,《云梦学刊》2013年第4期;

114、《话剧究竟该如何说“话”》,《中国文化报.理论版》2013年5月8日;

113、《“和”作为审美范畴的限度》,《云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

12期摘要;

112、《梅兰芳与京剧表演体系问题》,杜长胜主编:《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构》,文化艺术出版

社2013年出版;

111、《梅兰芳的<春香闹学>与“拟表演”》,《文艺新观察》2013年第1期;

110、《对梅兰芳京剧演技现代性的反思》(日文),日本《演剧研究》第36号,早稻田大学出版

社2013年3月出版;

109、合著《狄德罗“理想的范本”与中国戏曲“传家的衣钵”--重温朱光潜关于“演员的矛

盾”的论述》,《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108、《对梅兰芳民国初年排演“新戏”的历史反思》,《戏剧》2012年第2期,另载袁国兴主

编:《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107、《张庚<梅兰芳论>研究》,《戏曲研究》第八十四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

106、《我们该如何理解中西戏剧的审美差异》,《艺术百家》2012年第3期;

105、《传统京剧的韵味与新京剧的意味张力--台湾国光剧团“新京剧”评议》,台湾中央研究

院《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11年第3期,另载《福建艺术》2012年第2期;

104、《是关联性思维还是聚合性思维?--与郝大维、安乐哲教授辩难》,(韩国)《东洋文化

研究》第9辑,东洋文化研究院2012年出版;

103、《“临川四梦”的文化书写与汤显祖文人形象的虚拟塑造》,台湾《戏剧研究》第9期,台

湾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102、《梅兰芳<奇双会>表演问题探》,《文化遗产》2012年第4期,另载《中国昆曲论坛

2010》,古吴轩出版社,2012年出版;

101、《布莱希特在中国戏曲演艺界和理论界被接受的诡吊》,《戏剧》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

报刊资料《舞台艺术》2013年第3期转载;

100、《作为审美思维限制的戏曲艺术的间离--以梅兰芳电影<游园惊梦>的昆曲表演为例》,

《戏剧》2011年第4期,另载叶长海主编:《湯顯祖與臨川四夢國際學術研討會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

99、《心观与聚合思维--科学与人文创造性思维的共同基础》,《美育学刊》2011年第5期;

98、《沈虹光剧作思维与现象学的艺术直观》,《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另载《沈虹光剧作研

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97、《丑角意识与儒家思想的心理本质》,贾磊磊等主编:《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

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

96、《布莱希特<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解读》,《美学与艺术研究》第3辑,武汉

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95、《艺术的纯粹性与感情的位置》,《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3期,另载《现代科技与现代艺

术新视界》,四川科技出版社2010年出版;

94、《智顗“一心三观”的审美意味》,载麻天祥主编:《中日韩天台学术对话》,人民出版

社,2011年出版;

93、《继承永远是创新的前提》,《中国文化报.理论版》2011年3月25日;

92、《曹禺与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的命运》,《艺术百家》2011年第1期,《戏剧艺术》2011年第3

期“动态信息”栏目作了摘要,另载田本相等主编:《永生雷雨--曹禺百年诞辰国际学

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江出版社2011年出版;

91、《诗之“体”与诗之“用”:船山诗学的两个向度及其中介》,(韩国)《退溪学论丛》第

16辑,退溪学釜山研究院2010年12月出版;

90、《从梅兰芳对<游园惊梦>的解读看其对昆曲审美趣味的偏离》,《戏剧》2010年第4期;

89、《戏曲艺术的地域性与问题个案研究》,《中华艺术论丛》第10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出版;

88、《审美感知与日常生活》,吕梅主编:《聆听智者的声音--香山讲坛演讲录》,中华书局

2010年出版;

87、《民国初年梅兰芳投身新潮演剧的历史语境及其问题》,《戏剧艺术》2010年第3期;

86、《国标舞的困惑》,《福建艺术》2010年2期;

85、《谁是“梅兰芳”?》,《文艺研究》2010年第2期;

84、合著《对三十年来中国审美文化嬗变的反思》,《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高等学

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5期转载,另载冯天瑜主编:《“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集》“文化建设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83、《对美之意象的非对象化感知》,《学术研究》2009年第4期;

82、《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的质疑》,《艺术百家》2009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舞台艺

术》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81、《戏曲体验论的困境》,《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80、《为何“梅兰芳表演体系”不能成立?》,《中国文化报.理论版》2009年2月13日,《中国

京剧》2009年第4期转载;

79、《梅兰芳的“表情”与“京剧精神”》,《文艺研究》2009年第2期;另载《武汉大学哲学学

院教授代表作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78、《“道”何以“法”“自然”?》,(韩国)《东洋文化研究》第4辑,东洋文化研究院2009

年出版,另载《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77、《象思维:〈寒江独钓图〉的审美意味》,《中国艺术教育》2008年第1期;

76、《脆弱的张力:体验与表现的统一;阿甲戏曲美学思想研究之一》,《戏曲研究》第七十六

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另载《百年之祀:阿甲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文

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

75、《从阿甲对梅兰芳的批评看建国之初“戏改”运动的问题》,《戏曲艺术》2008年第2期;

74、《对传统的坚守与开拓--喜看上海昆剧团演出的<邯郸梦>》,《上海戏剧》2008年第5期;

73、《关于〈燕尼.马克思〉的对话》(德文),载《中国人的马克思情结》,德国法兰克福出版

社,2008年出版;

72、《解释的错位:梅兰芳表演美学的困惑》,《艺术百家》2008年2期,《戏剧艺术》2008年

第3期“动态.信息”栏目作了摘要,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舞台艺术》2008年第5期全文转

载;

71、《对〈牡丹亭〉叙事方式的反思》,载《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

冷印社出版社2008年出版;

70、《从周信芳与应云卫的合作看“海派京剧”的本质》,《戏剧艺术》2007年第4期;

69、《对话剧作为“现代民族戏剧”的质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8、《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另载《香港戏剧学

刊》第七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67、《京剧艺术的歧路》,《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

66、《必极工而后能写意--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反思之一》,《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6

期;

65、《走不出的西方戏剧美学强势话语语境--对张庚戏曲美学思想的反思之一》,《戏剧》

2006年第2期,另载《张庚学术研究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出版;

64、《论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美学》

2006年第7期转载;

63、《情立世界》,《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6年第6

期摘要;

62、《汤显祖情至论对儒家思想的扬弃》,《东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61、《曹禺剧作七十年解读的困惑》,《戏剧艺术》2005年第3期;

60、《建构非在场的陌生化世界--由胡塞尔到萨特、海德格尔》,《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2

期;

59、《对“戏曲导演制”存在根据的质疑》,《戏剧》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舞台艺

术》2005年第4期转载,另载《中国话剧研究》第10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

58、《偏离规范与陌生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另载《艺术学》第二卷第1

辑,学林出版社2006年出版;

57、《“道”之意象与非对象化--与成中英先生商榷》,《当代道家与道教》,湖北人民出版

社2005年出版;

56、《限制与自由》,《文艺新观察》2004年第3期,另载《含英咀华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年出版;

55、《论非对象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

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4、《情至本体思想探源》,《戏剧》2004年第2期;

53、《艺术“风格”、“流派”论质疑》,《二十一世纪中国戏曲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集》,陕西

旅游出版社2004年出版;

5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视野》,《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4月6日,另载《马克思主义美

学研究》第7辑;

51、《关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与陌生化问题的再检讨》,《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另载

徐子方主编:《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50、《生命的甾重意识》,《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49、《别了,<贞观盛事>》,《戏剧之家》2004年第3期;

48、《文化祈望》,《文艺新观察》2004年第1期;

47、《戏剧本体论承诺的限度》,《戏剧》2003年第4期;

46、《书香.墨韵.生命境界--谈汤氏家族藏书与汤显祖创作之缘由》,《中华戏曲》第29辑;

45、《关于电影艺术“怎是”的思考》,《戏剧艺术》2003年第4期;

44、《试论船山诗学的内在矛盾性》,《哲学研究》2003年第7期,另载《萧箑父教授八十壽辰纪

念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43、《是走进还是走出?》,《文艺新观察》2003年第3期;

42、《对偏离历史及其相关问题的反思》,《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41、《汤显祖灵根睿源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40、《偏离历史与陌生化》,《戏剧》2003年第1期,另载《当代美学评论》2003年,湖北人民出

版社2003年出版;

39、《空的空间与虚的实体--从中国绘画看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戏剧艺术》2002年第4

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6期转摘,另载由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

戏剧艺术三十年丛书《戏曲考论.戏曲卷》;

38、《明清思想启蒙的两难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

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1期转载;

37、《汤显祖以情抗理之“理”是宋明理学之“理”吗?》,《中州学刊》2002年第2期;

36、《梦思--审美至情体验》,《戏曲研究》第58辑;

35、《史诗剧:审美效果与道德效果双重实现的“伟大形式”》,《戏剧》2002年第1期;

34、《布莱希特史诗教育剧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5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年出版;

33、《论史诗剧的限制与陌生化效果》,《戏剧艺术》2001年第4期;

32、《简析徐良傅对汤显祖思想的重要影响》,《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1、《史诗剧:被限制戏剧的难题》,《戏剧》2001年第2期;

30、《狂斐之章》,《东方文化》2001年第3期;

29、《从孔子“生平的开端”看其仁学思想的实践本质》,《孔子研究》2000年第5期;

28、《汤显祖的“意识境界”刍议》,《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27、《我们该如何纪念汤显祖?》,《戏剧艺术》2000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舞台艺术》

转载,另载叶长海主编:《牡丹亭:案头与场上》,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出版;

26、《对情“持转易之关”与晚明对新理性的渴求》,《中国文化报.理论版》2000年6月15日;

25、《独有生命与自作主宰》,《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6月6日;

24、《唐明皇设置“教坊”的历史意义》,《中国文化报.理论版》1999年10月20日;

23、《学问的生命与生命的学问》,《博览群书》1998年第11期;

22、《表演人生--与邓晓芒教授对话》,《中国书评》总第13期;

21、《文化历史:历史向人的回归--关于整体性世界历史观的几点思考》,《理论月刊》1998

年第4期;

20、《善良.善举.自由意志》,《光明日报.理论版》1998年7月17日;

19、《汤显祖情至本体论》,《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第2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

18、《世界化、个性化--2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理论月刊》1997年第2期;

17、《论戏曲丑角的美学特征》,《文艺研究》1996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戏剧、戏曲研

究》1997年第3期转载;

16、《忧乐圆融.中庸.丑角意识》,台湾《哲学与文化》1996年第10期;

15、《关于与戏曲丑角美学特征生成相关的几个问题》,《戏剧艺术》1996年第4期;

14、《论<樱桃园>中的“停顿”》,《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戏剧、

戏曲研究》1996年第12期转载;

13、《生命美学与中国美学的伟大精神》,《周易研究》1996年第2期;

12、《卦象--哲学性与艺术性的符号》,台湾《中国文化月刊》1996年第2期;

11、《宗教境界.艺术境界.审美境界》,《学术月刊》1995年第12期;

10、《想象力.独创性.自由--论康德关于艺术创造主体的天才特征》,《贵州社会科学》1995

年第6期;

9、《心物交感--文艺本体论》,《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8、《解释的难题与创造的解释》,《中国图书评论》199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图书报

刊研究》转载;

7、《生命哲学与生命美学》,《哲学研究》1994年第1期;

6、《讽谏传统和乐天精神--戏曲丑角美学特征的文化基因》,《戏曲研究》第47辑;

5、《个体意志和丑角意识--戏曲丑角美学特征的文化基因》,《戏剧》1993年第4期,人大报

刊复印资料《戏剧、戏曲研究》1993年第12期转载,另载《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4、《史学之美,“朴”、“实”相生》,《中国图书评论》1993年第2期;

3、《中西比较:〈周易〉思想研究的新维度》,《东方丛刊》1993年第1辑;

2、《试论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形式的审美层次》,《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1、《探寻中国当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准确轨迹》,《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1期。
主要著作:

7、《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

6、《论意象与非对象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5、《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4、《行走在审美与艺术之途》,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年出版;

3、《戏剧“怎是”讲演录》,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2、《汤显祖新论》,台北:国家出版社,2005年出版;

1、《汤显祖的情与梦》,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2014年6月获准主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非对象化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

14BZX106;

2、2007年6月获准主持研究国家“十一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项目

批准号:07BZX064,已结项;

3、2001年12月获准主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陌生化理论及中国艺术

的陌生化倾向研究》,项目批准号:01JA720038,已结项;

4、2001年8月获准主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1年度课题《丑角意

识与丑角美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1BB16,已结项。





社会兼职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汤显祖研究》主编、《曹禺研究》顾问。


获奖情况
11、2013年4月《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一书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

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10、2010年11月《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的质疑》一文获2009《艺术百家》年度论文优秀奖;

9、2009年11月《解释的错位:梅兰芳表演美学的困惑》一文获湖北省第六届文艺论文奖二等奖;

《艺术百家》2008年度论文奖二等奖;

8、2009年2月《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一文获武汉市政府第11届社科成果评奖优秀奖;

7、2007年12月《对“戏曲导演制”存在根据的质疑》一文获湖北省第五届文艺论文奖二等奖;

6、2003年11月《论艺术无“风格”、无“流派”》一文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1世纪中国戏剧发展

论坛”一等奖;

5、2003年9月《空的空间与虚的实体》一文获第十七届“田汉戏剧奖”评论奖一等奖;

4、2003年1月《史诗剧:审美效果与道德效果双重实现的“伟大形式”》一文获湖北省第三届文艺

论文奖一等奖;

3、2003年10月《陌生化理论及中国艺术的陌生化倾向研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

省教育厅“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2002年12月获武汉大学2002年“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1、1999年12月《论戏曲丑角的美学特征》一文获湖北省第二届文艺论文奖二等奖。






相关话题/哲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导师简介-周可
    教师基本信息姓名:周可性别:男职称:讲师是否在职:是所在学科:电话:邮箱地址:123居住地址:个人网站、网页简介:周可,1984年生,湖南岳阳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曾在美国普渡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哲学研究》、《江汉论 ...
    武汉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07-27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导师简介-郑泽绵
    教师基本信息姓名:郑泽绵性别:男职称:讲师是否在职:是所在学科:电话:邮箱地址:zemian1984@163.com居住地址:个人网站、网页简介:郑泽绵广东揭阳人。武汉大学学士(2006),硕士(2008),香港中文大学博士(2011)。2011年起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资博士后,并在柏林自由大学从事 ...
    武汉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07-27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导师简介-余婉卉
    教师基本信息姓名:余婉卉性别:女职称:讲师是否在职:是所在学科:国学院电话:邮箱地址:huangyuwanhui@163.com居住地址:个人网站、网页简介:余婉卉,女,1982年生,湖北武汉人。2000年就学于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2006年获硕士学位,2010年获博士学位。2010年10月至2 ...
    武汉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07-27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导师简介-尤瑾
    教师基本信息姓名:尤瑾性别:女职称:讲师是否在职:是所在学科:心理学电话:**邮箱地址:jyou@whu.edu.cn居住地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南楼个人网站、网页简介:2000-2004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英语(双学位),本科2004-2007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硕士2007 ...
    武汉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07-27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导师简介-徐华女
    教师基本信息姓名:徐华女性别:女职称:讲师是否在职:是所在学科:心理学电话:邮箱地址:xhn@qq.com居住地址:个人网站、网页简介:徐华女,女,辽宁大连人。09/1999–06/2003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学士09/2003–06/2006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硕士09/2006–0 ...
    武汉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07-27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导师简介-谢天
    教师基本信息姓名:谢天性别:男职称:讲师是否在职:是所在学科:电话:**邮箱地址:thanksky520@126.com居住地址:个人网站、网页简介:谢天,男,1981年5月生,汉族,山东济南人。2000-2004烟台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学院心理学2004-2009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心理学硕博连 ...
    武汉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07-27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导师简介-肖航
    教师基本信息姓名:肖航性别:女职称:讲师是否在职:是所在学科:中国哲学电话:邮箱地址:evelynxiao2012@163.com居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哲学学院430072个人网站、网页简介:肖航,湖北监利人,武汉大学首届国学试验班学生,文学学士、史学硕士、哲学博士,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现 ...
    武汉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07-27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导师简介-王志云
    教师基本信息姓名:王志云性别:女职称:讲师是否在职:是所在学科:电话:邮箱地址:zwangpsy@whu.edu.cn居住地址:个人网站、网页简介:王志云,女,1980年5月生1998-200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语专业,本科2002-200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硕士2006-2010,瑞 ...
    武汉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07-27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导师简介-王俊
    教师基本信息姓名:王俊性别:男职称:讲师是否在职:是所在学科:电话:邮箱地址:msn1999@163.com居住地址:个人网站、网页简介:王俊,哲学博士,哲学学院教师,省美学学会理事,《美学与艺术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兴趣:艺术哲学、德国现代哲学(海德格尔)等。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开设课程主要 ...
    武汉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07-27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导师简介-连凡
    教师基本信息姓名:连凡性别:男职称:讲师是否在职:否所在学科:电话:邮箱地址:thomass123@163.com(国内)LianFan123@gmail.com(国外居住地址:个人网站、网页简介:主要学习研究经历: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试验班专业(本科)2006年9月 ...
    武汉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