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介绍

武汉音乐学院 考研网/2015-09-16


  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是一个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实体。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它以团结务实的精神,突出的工作成绩和在教学、科研、创作、演奏上所形成的鲜明特色,为国内同行所瞩目。民乐系目前在职教师13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50岁以下教师中研究生学历者占50%.目前正式注册学生人数71人(本科生69人、研究生2人)。民乐系1987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教学中,以理论研究、创作、演奏、教学实践相结合,培养高水平的能演奏、能创作、能研究、能教学的“四能”人才,是该系研究生教学的一个特色。

  1964年,该系教师黄海怀在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比赛中获奖,他所创作的二胡曲《赛马》、移植改编的二胡曲《江河水》风靡海内外,成为二胡曲中经典性的曲目。1981年主办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扬琴会议;1984年组成编钟古乐团应召进京参加国庆35周年献演;1986年该系承担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和《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等书籍的主要收集、整理、编辑工作;1991年组成民乐三重奏团出访澳大利亚讲学和演出;1995年我院与四川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联合主办“‘95民乐新作交流会”;1997年该学科4名教师作为“中华编钟乐团”主要成员参加了“香港回归庆典音乐会”演出活动;1997年底主办“黄海怀二胡艺术研讨会”;1999年以民乐学科教师为主体组成、由国家文化部派出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举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中国编钟音乐会的演出。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重大学术活动,使该系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影响进一步扩大。1992年被我院列为院级重点学科。

  机构设置:该系现设有编钟乐团和青年民族室内乐团,由一批集创作、演奏、教学与理论研究于一身的骨干教师所组成。乐团为该系教学科研的展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成为一个反映该系教学、科研、创作、演奏水平的窗口。近几年来,在各种音乐会及重大学术活动中该团成员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国内同行的广泛好评。

  专业设置:设有二胡、琵琶、筝、扬琴、竹笛、笙、琐呐7个专业,此外还设有高胡、板胡、中胡、柳琴、阮、古琴、箫、埙、键笙、管子、民族打击乐等辅修专业和民乐合奏、重奏、民族器乐概论、广东音乐与江南丝竹、民族器乐创编等民乐基础课程。

相关话题/武汉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