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综合》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755)
一、考试性质
药学综合是报考我校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综合基础课程,由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药理学三门课程组成。旨在考察学生对药学基础课程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学习药学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题型比例: 单选题 50%
简答题 30%
论述题 20%
三、考查要点
有机化学部分
本课程理论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结构理论、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等方面的知识,强调学生灵活运用有机基本理论来解释、分析实验现象、结果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碳链、位置及官能团异构、构象、顺反及对映异构);(2)应用价键理论和共振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3)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4)能运用电子效应(诱导与共轭)理论,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某些有机反应的问题;(5)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碳烯等活性中间体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6)掌握重要亲核取代、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和游离基反应的历程,并能初步运用以解释相应的化学反应。(7)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与重要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加成、消除、氧化、酯化、酰化、脱羧、偶联等反应,以及它们在有机合成上的初步运用。
第一章
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构造式的表达;
2、有机酸碱的概念。
重点内容:有机酸碱理论。
第二章
1、烷烃和环烷烃的分类、命名、构造异构;
2、烷烃的结构与构象分析;
3、烷烃的化学反应:氧化、热裂解和卤代反应;卤代反应机理、反应进程与能量关系、过渡态理论对理解有机反应机理的促进;
4、环烷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活泼性(开环及开环方向)与环大小的关系;
5、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船式和椅式、a键和e键)。
重点内容:自由基取代反应、构象分析、小环化合物的化学特性。
第三章
1、烯烃的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含两个或更多个双键的异构)。
2、烯烃的命名:(系统命名)
3、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氢、卤化氢、硫酸、水、次卤酸、硼氢化反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聚合反应,α-H的卤代反应。
4、烯烃加成反应历程:(正碳离子、翁离子),马氏定则的理论解释(用诱导效应和正碳离子的稳定性进行解释)。
5、碳正离子的结构、相对稳定性和重排;
6、烯烃制备:炔烃的还原;醇的失水;卤烷脱卤化氢。
重点内容:亲电加成反应及其历程。
第四章
1、炔烃和二烯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氢、卤素、卤化氢、水、醇),氧化反应,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3、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加成与1.4加成、烯丙基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速度控制与平衡控制),1、4——加成反应(用共振论解释),Diels-Alder反应电环化反应。
4、共轭效应。
重点内容: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二烯烃的共轭加成、共轭效应。
1、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
2、对映异构体和手性;
3、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对称因素、手性因素;
4、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
5、对映异构体构型的命名:R、S命名法;
6、含一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旋光异构体的个数和相互关系;
7、外消旋体的拆分;
8、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
9、烷烃卤代反应和烯烃与卤素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重点内容:R、S构型命名法,费歇尔投影式表示方法、有关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第六章
1、苯的结构与命名。
2、开库勒结构式,共振论及其对苯分子结构式的解释。
3、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卤化、硝化、磺化、烷基化)反应历程。氧化反应:苯环的氧化,侧链的氧化。加成反应:加氢、加氯。
4、多环芳烃:萘结构、性质(取代、氧化、加氢)。
5、非苯芳烃——Huckel规则,环辛四烯负离子,奥,轮烯。
重点内容:芳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休克尔规则。
1、卤代烷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3、亲核取代反应:SN1、SN2机理及各自的立体化学特征;
5、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从底物结构、离去基团、亲核试剂、溶剂等角度考虑;
6、消除反应:E1、E2机理及各自的立体化学特征,消除产物与底物结构的本质联系;
7、格氏试剂的制备和用途。
重点内容: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第八章
1、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醇的化学性质:O-H键的断裂(酸性),C-O键的断裂(亲核取代反应,成醚反应,消除反应,成酯反应等),氧化和脱氢反应;
3、二元醇的反应:高碘酸或四醋酸铅氧化,频哪醇重排;
4、醇的制备;
5、酚的化学反应;
6、醚的化学性质:碱性,醚键的断裂,自动氧化;
7、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
8、环氧化物结构及化学反应:酸、碱条件下开环的方向性和立体化学。
重点内容: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及各自的制备方法。
第九章
1、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醛、酮的化学性质:羰基上的加成反应(与HCN、NaHSO3、ROH、H2O、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加成、与胺及氨的衍生物的加成);α—活泼氢的反应。(烃基的卤代、卤仿反应、羟醛缩合、曼尼希反应);
3、氧化和还原反应,(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还原反应(催化加氢,用金属氧化物还原,Clemmenson反应),Cannizzaro反应;
4、维梯希反应、安息香缩合反应;
5、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加格氏试剂、HCN、麦克尔加成);
6、亲核反应历程:(简单的加成反应历程,加成—消去反应历程,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7、醛酮的制备:(醇的氧化或脱氢,炔烃的水合,同碳二卤烃水解,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
重点内容: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其制备方法,醛酮缩合反应及其应用。
第十章
1、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羧酸的结构与酸性:重点介绍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3、羧酸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羧酸转化为羧酸衍生物的反应;
4、羧酸的制备:介绍羧酸的各种制备方法;
5、取代羧酸:重点介绍卤代羧酸和羟基羧酸的化学特性和制备方法。
重点内容: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羧酸及取代羧酸的反应。
第十一章
1、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
2、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
(1)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反应;
(2)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与格氏试剂和烃基铜锂试剂的反应;
(3)还原反应:金属氢试剂还原、Rosenmund还原、Bouveult-Blanc还原等;
(4)酰胺的特性:酸碱性、Hofmann降解等;
3、羧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重点内容: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
第十二章
1、酯缩合反应:克莱森缩合及其历程、交叉酯缩合、Dieckmann缩合等;
2、乙酰乙酸乙酯与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迈克尔加成。
重点内容:相关碳负离子的反应。
第十三章
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和化学反应;
2、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3、胺的制备;
4、胺的化学反应:胺的碱性及影响胺的碱性的因素;烃基化、酰基化及磺酰化;与亚硝酸的反应及其应用;芳环上的卤代、硝化、磺化;芳胺与醛酮的缩合反应;
5、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1)芳香重氮盐的制备与结构;
(2)芳香重氮盐的反应:被卤素、氰基、硝基、氢原子的取代;还原、偶合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6、季铵盐和季铵碱:季铵盐的命名、性质及应用;季铵碱的制备、性质(Hofmann消除)。
重点内容:氨的性质与制备方法。
第十四章
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六元杂环化合物
(1)吡啶:电子结构及芳香性;物理性质;碱性;化学反应
(2)喹啉和异喹啉:结构;化学反应;合成
3、五元杂环化合物:吡咯、呋喃、噻吩:电子结构及芳香性;化学反应。
重点内容:基本杂环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及化学性质。
此外,考试内容新增各种类型化合物的基本波谱特征。
分析化学部分
第二章
1、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3、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重点内容:精密度与偏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第三章
1、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
2、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
3、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
4、各类滴定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
5、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重点内容:各类滴定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
第四章
1、水溶液中弱酸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各种类型溶液pH值的计算;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3、强酸(碱)、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的滴定曲线特征,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能否准确滴定可行性的判断;强酸(碱)、一元弱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直接或间接测定原理及测定结果的计算。
4、非水溶液中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溶剂的分类,溶剂的性质(离解性、酸碱性、极性、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溶剂的选择,非水溶液中碱的滴定。
重点内容:
1、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2、强酸(碱)、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的滴定。
第五章
1、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
2、配位平衡,配位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3、配位滴定方式。
重点内容:配位平衡。
第六章
1、氧化还原反应及特点;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判断;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
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其特点、指示剂及应用;
3、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溴酸钾法和溴量法。
重点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及特点;
2、碘量法、高锰酸钾法。
第七章
1、银量法指示终点方法:铬酸钾指示剂法、铁胺钒指示剂法和吸附指示剂法。
2、重量分析法分类;基本概念:沉淀法、挥发法、沉淀形式、称量形式、溶度积和溶解度;影响沉淀溶解度、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称量形式与分析结果的计算。
重点内容: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基本概念。
第八章
1、电化学分析法及其分类;基本概念:化学电池的组成、相界电位、液接电位、指示电极、参比电极;pH玻璃电极构造、响应机制及pH测量原理和方法,注意事项;离子选择电极Nernst方程式,电位选择性系数;
2、电位滴定法原理和特点,确定终点的方法;
3、永停滴定法的原理、I-V滴定曲线。
重点内容: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原理。
第九章
1、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磁辐射的概念与特征;电磁辐射的波长、波数、频率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及其计算;电磁波谱的分区;
2、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3、光谱分析仪器五大部件。
重点内容: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第十章
1、电子跃迁类型;基本概念:吸收峰、谷、肩峰和末端吸收;生色团、助色团、红移和蓝移、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弱带和强带;吸收带及吸收带的影响因素;
2、朗伯-比尔定律;偏离比尔定律的因素;透光率的测量误差;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4、定性鉴别,纯度检查,杂质限量检查;单组分定量、多组分定量;紫外吸收光谱法用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研究;
重点内容:朗伯-比尔定律。
第十一章
1、荧光的定义,分子荧光的产生,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2、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3、荧光分光光度计。
重点内容: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十二章
1、分子振动能级和振动形式;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
2、吸收峰位置及强度;特征峰与相关峰;
3、有机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光谱;
4、红外光谱仪的类型。
重点内容:
1、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
2、有机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光谱。
第十三章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原子的量子能级;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共振吸收线;谱线轮廓和谱线变宽的影响因素;
2、原子吸收的测量:积分吸收法、峰值吸收法;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各部件的作用;
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灵敏度、检出限;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重点内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1、核磁共振吸收条件,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自选耦合和自旋裂分;
2、广义n+1规律。
重点内容: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第十五章
1、主要离子: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重排离子等;
2、分子离子峰的判断依据;
3、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重点内容:
1、质谱法的基本原理;
2、分子离子峰的判断。
第十六章
1、色谱分析法的概念;色谱法的分类和发展;
2、色谱过程;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概念(保留值、峰高和峰面积、区域宽度、分离度);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色谱分离的前提;
3、各类色谱的分离机制;
4、色谱基本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重点内容:
1、色谱法的有关概念;
2、色谱基本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第十七章
1、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及一般流程;
2、气相色谱固定相、流动相和检测器,色谱条件的选择;
3、定性与定量分析;
4、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重点内容:
1、气相色谱原理;
2、气相色谱检测器;
3、定性与定量分析。
第十八章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2、化学键合相色谱法(正相、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和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其他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手性色谱法、亲合色谱法);化学键合相的种类、性质和特点,溶剂强度和选择性,流动相最优化方法简介;
3、高效液相色谱中的速率理论;分离方法的选择;
4、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重点内容:
1、反相色谱法;
2、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第十九章
1、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2、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吸附薄层色谱法的吸附剂和展开剂;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方法;
3、纸层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重点内容:薄层色谱法。
第二十一章
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
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
3、全扫描模式、总离子流色谱图、质量色谱图、色谱-质谱三维谱和质谱;
重点内容:电喷雾和大气压化学离子化接口。
药理学部分
第一章
1、掌握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药理学研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2、熟悉新药的药理学研究内容和新药研究的基本程序;
3、了解药理学的发展史和药理学的分支学科。
重点内容:掌握药理学概念、性质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1、掌握药理学中基本概念和术语,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量效关系、受体与配体的概念,受体类型;
2、熟悉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作用方式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3、熟悉受体的调节和受体学说。
重点内容:掌握药物作用特性和受体类型及药物作用方式。
第三章
1、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各种基本参数及其概念;
2、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房室模型和药物转运的速率过程。
重点内容: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参数及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四章
1、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2、熟悉不同给药途径和联合用药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了解影响药物效应的各种因素。
重点内容:掌握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五章
1、掌握抗菌药的基本概念、抗菌药物作用原理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2、熟悉抗菌药合理使用原则;
3、了解药物、机体与病原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内容:掌握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细菌耐药的机制以及运用PK/PD原理指导临床用药的原则。
第六章
1、掌握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影响抗菌作用的因素以及细菌耐药的机制;
2、掌握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的抗菌谱、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3、熟悉头孢菌素的发展概况及各代药物的特点;
4、熟悉非典型β-酰胺类抗生素的特点。
重点内容:掌握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β-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和作用机制以及细菌耐药的机制。
第七章
1、掌握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共性和类型;
2、掌握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及作用机制;
3、熟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的抗菌特点,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内容重点:掌握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熟悉万古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
第八章
1、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2、掌握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异帕米星等药的抗菌谱、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3、了解该类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重点内容: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谱、抗菌机制、不良反应以及主要药物的作用特点。
第九章
1、熟悉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天然四环素类的药动学特点;
2、熟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特点。
重点内容:熟悉四环素类、氯霉素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应。
第十章
1、掌握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
2、熟悉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应;熟悉临床常用的磺胺类药SD和SMZ合用TMP增效机制。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掌握抗病毒药的分类、各类药物的抗病毒作用特点、抗病毒作用机制及主要不良反应。
重点内容:掌握抗HIV和抗肝炎病毒药的抗菌作用特点、抗病毒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应。
第十三章
1、掌握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及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不良反应,耐药性,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2、了解抗麻风病药的临床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抗结核作用特点、抗结核杆菌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应。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1、掌握各类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药理作用、主要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2、熟悉各类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特点;
3、熟悉分子靶向治疗的特点和进展;
4、了解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及抗恶性肿瘤药合理应用的原则。
重点内容:掌握主要类型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分子靶向治疗肿瘤的特点及进展。
第十六章
1、掌握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受体和生物效应;
2、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重点内容:掌握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合成、失活方式、受体、效应以及药物的分类。
第十七章
1、掌握胆碱受体激动药的分类、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掌握M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
3、掌握抗胆碱酯酶药的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
4、熟悉N胆碱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
5、了解胆碱酯酶复活剂的作用特点。
重点内容:掌握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和毒扁豆碱以及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熟悉琥珀胆碱、筒箭毒碱对骨骼肌N2受体作用的异同。
第十八章
1、掌握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与应用;
2、掌握α受体阻断药和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熟悉多巴胺、麻黄碱的药理作用和应用;
4、了解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可乐定的作用和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α受体激动药和α受体阻断药及β受体激动药和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附 局部麻醉药(自学)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1、掌握苯二氮卓类药物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2、熟悉巴比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共性、常用药物特点。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1、掌握抗癫痫药的作用方式及作用机制;
2、掌握常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乙琥胺等抗癫痫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3、了解抗惊厥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抗癫痫药的作用方式和机制,掌握常用抗癫痫药的作用特点。
第二十三章
1、掌握左旋多巴的抗帕金森病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应用特点;
2、掌握中枢抗胆碱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掌握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的分类、各类药药理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重点内容:掌握治疗振颤麻痹药物的主要类型、药理特点以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第二十四章
1、掌握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分类、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掌握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了解抗躁狂药的药理作用。
重点内容:掌握抗精神分裂症药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以及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
第二十五章
1、掌握吗啡、阿片受体激动药、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阿片受体拮抗药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
2、了解其他镇痛药及药物的滥用。
重点内容:掌握吗啡、哌替啶的镇痛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熟悉芬太尼、美沙酮、曲马朵、喷他佐辛、纳洛酮的作用特点
第二十六章
1、掌握掌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
2、熟悉COX抑制剂的分类、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3、了解秋水仙碱、丙磺舒、别嘌呤醇等抗痛风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解热镇痛药抗炎药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及阿司匹林、苯胺类、吡唑酮、吲哚乙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芳基烷酸类的作用特点。
第二十七章
1、掌握作用于离子通道药物的类型和药理作用;
2、熟悉离子通道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作用于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和钠离子通道的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二十八章
1、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作用特点;
2、掌握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
3、了解抗心律失常药联合应用原则。
重点内容:掌握奎尼丁、利多卡因、普萘洛尔、苯妥英钠、胺碘酮、维拉帕米等抗心律失常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
第二十九章
1、掌握治疗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
2、熟悉强心苷、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减负荷药的强心药理作用特点。
重点内容:掌握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强心苷、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减负荷药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第三十章
1、掌握常用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各类药降压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用途;
2、了解抗高血压药合理应用原则。
重点内容:掌握各类抗高血压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第三十一章
1、掌握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
2、熟悉其他抗心肌缺血药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硝酸酯类及其他常用抗心肌缺血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三十二章
1、熟悉调血脂药的分类、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
2、了解调血脂药的合理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常用调血脂药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作用机制。
第三十三章
1、掌握三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应。
2、了解脱水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常用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第三十四章
1、掌握抗凝血药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2、了解抗贫血药、促凝血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1、掌握糖皮质激素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熟悉糖皮质激素的体内过程;
3、了解盐皮质激素和促皮质素的药理作用。
重点内容:掌握糖皮质激素类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
第三十八章
1、掌握抗甲状腺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2、了解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抗甲状腺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第三十九章
1、掌握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掌握常用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特点、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3、了解胰岛素制剂特点。
重点内容:掌握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1、熟悉免疫抑制剂的类型,主要免疫抑制剂的药理作用特点;
2、了解免疫调节剂的药理作用。
重点内容:熟悉免疫抑制剂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作用机制。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治疗骨质疏松症药
1、熟悉骨吸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了解骨形成促进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重点内容:熟悉骨吸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四十四章
1、熟悉基因治疗的类型和应用;
2、了解基因治疗的问题和进展。
重点内容:熟悉基因治疗的类型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