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25


李熳,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生物学系支部书记。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秘书长、武汉市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分会常委、武汉市针灸学会实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专委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感觉运动分会委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专利3项。
研究方向
疼痛和瘙痒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慢性疼痛和瘙痒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引起功能障碍而致残,甚至引起重度抑郁而致死。针刺治疗疼痛和瘙痒在临床上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机理涉及到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本课题组重点研究疼痛和瘙痒的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及神经环路机制,以寻找疼痛和瘙痒慢性化的关键原因,并研究内源性大麻素参与针刺镇痛和止痒的机制,以为临床治疗疼痛和瘙痒相关疾病提供新的靶点和治疗策略。
(1)疼痛和痒觉的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
(2)针刺对疼痛和痒觉调整的机制研究
教育科研经历
1998年在原湖北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1年在原同济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2007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或参与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在iscience,J Pain,Eur J Pain,Molecular Pain,Molecular Neurobiology,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指导4名硕士研究生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测痛仪和电针仪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
华中科技大学教师个人主页链接:http://faculty.hust.edu.cn/liman8/zh_CN/index.htm
课题组简介
李熳教授一致致力于疼痛与电针镇痛研究,率先发现了内源性大麻素参与电针镇痛机制。此外,近年来,还在电针治疗内脏痛及其伴随焦虑抑郁、瘙痒和电针止痒、头针治疗小儿抽动症方面有所研究。
最近的研究兴趣在于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环路和神经免疫机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如下:
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为在体神经元操控带来新的契机,为针灸镇痛的神经环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李熳教授课题组首次使用化学遗传学方法证实在体抑制CCI模型vlPAG脑区GABA能神经元可以部分模拟电针镇痛效应及改善痛情绪相关的条件位置偏好效应;进一步通过联合病毒操控策略,同时兴奋vlPAG脑区GABA能神经元和抑制vlPAG脑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则可以有效翻转上述效应;该研究还通过将rAAV-CaMKII-CRE-WPRE-pA病毒注射到mCnr1flox/flox小鼠的vlPAG脑区中,特异性敲除vlPAG脑区谷氨酸能神经元上的CB1受体,证实上述电针镇痛效应是由vlPAG中谷氨酸能神经元上的CB1受体介导的,揭示了电针镇痛在vlPAG脑区的“双靶双向”作用特点,初步阐明了电针通过CB1受体在vlPAG脑区发挥镇痛效应的神经环路机制。
该课题组还和暨南大学张力副教授课题组合作,首次将双光子共聚焦成像技术应用于电针镇痛的神经环路研究,通过对CCI模型小鼠的S1脑区进行双光子在体钙信号记录,发现CCI模型小鼠的皮层兴奋性锥体神经元(PN)胞体和顶树突区域的钙活动性显著增强,而电针干预可以显著抑制PN的钙信号超发放。并进一步证实了支配PN神经元的生长激素抑制素-阳性中间神经元(SST-IN)的钙活动性在电针治疗后显著提升,SST-IN上游的血管活性肠肽-阳性中间神经元(VIP-IN)的活动性在电针干预组中存在明显的抑制化效应。通过使用双光子在体钙信号成像技术,阐明了VIP-IN->SST-IN->PN的皮层局部环路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在电针镇痛神经免疫机制系列研究中,该课题组发现CFA诱导的炎性痛模型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增加,电针可以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发挥镇痛作用;电针通过激活CB2受体,促进自噬作用清除受损的线粒体,进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并进一步证实电针通过CB2R-Gi/o-Gβγ-MAPK-Ca2+这一信号通路来促进β-内啡肽的释放,进而发挥电针外周镇痛效应。
主要发表论文
(1)Ji-an Wei, Xuefei Hu, Borui Zhang, Linglin Liu, Kai Chen, Kwok-Fai So,Man Li*, and Li Zhang *. Electroacupuncture activates inhibitory neural circuits in the somatosensory cortex to relieve neuropathic pain,iScience,2021, 24: 102066
(2)Xiang Hong-Chun; Lin Li-Xue, Hu Xue-Fei, Zhu He, Li Hong-Ping, Zhang Ru-Yue, Hu Liang, Liu Wen-Tao, Zhao Yi-Lin, Shu Yang, Pan Hui-Lin ,Li Man*. AMPK activation attenuates inflammatory pain through inhibiting NFκB activation and IL1β expression,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2019, 16(1): 34.
(3)Zhu H, Xiang HC, Li HP, Lin LX, Hu XF, Zhang H, Meng WY, Liu L, Chen C, Shu Y, Zhang RY, Zhang P, Si JQ*,Li M*. Inhibition of GABAergic Neurons and Excitation of Glutamatergic Neurons in the Ventro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 Participate in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 Mediated by Cannabinoid Receptor,Front Neurosci, 2019,13: 484.
(4)LinL,YuL,XiangH,HuX,YuanX,ZhuH,LiH,ZhangH,HouT,CaoJ,WuS,SuW,LiM*.EffectsofAcupunctureonBehavioralStereotypiesandBrainDopamineSysteminMiceasaModelofTouretteSyndrome,FrontBehavNeurosci,,2019,13:239(5)Li HP, Su W, Shu Y, Yuan XC, Lin LX, Hou TF, Xiang HC, Zhu H, Hu XF, Pan L, Wu JN, Meng XF, Pan HL, Wu CH,Li M*.Electroacupuncture decreases Netrin-1-induced myelinated afferent fiber sprouting and neuropathic pain through μ-opioid receptors.J Pain Res, 2019,12:1259-1268
(6) Yuan XC, Zhu B, Jing XH, Xiong LZ, Wu CH, Gao F, Li HP, Xiang HC, Zhu H, Zhou B, He W, Lin CY, Pan HL, Wang Q*,Li M*. Electroacupuncture Potentiates Cannabinoid Receptor- Mediated Descending Inhibitory Control in a Mouse Model of Knee Osteoarthritis,Front Mol Neurosci, 2018, 11: 112.
(7) Gao F, Xiang HC, Li HP, Jia M, Pan XL, Pan HL,Li M*. Electroacupuncture inhibits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through CB2 receptors in inflammatory pain,Brain Behav Immun, 2018, 67: 91-100.
(8)Wu CH, Lv ZT, Zhao Y, Gao Y, Li JQ, Gao F, Meng XF, Tian B, Shi J, Pan HL,Li M*. Electroacupuncture improves thermal and mechanical sensitivities in a rat model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Mol pain, 2013, 9:18.


相关话题/基础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建莎
    李建莎,女,1975年生,副教师。1998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留校于病理教研室任教。2004年6月获得病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获病理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留校后一直从事病理学教学、科研及外检工作。自2001年开始研究survivin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2004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雷萍
    教师简介姓名:雷萍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所在系部:免疫学系E-mail:adaleip@hust.edu.cn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免疫抗体工程免疫调节教育经历1992/09—1997/07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2000/09—2005/0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免疫学专业,硕博研究生工作经历1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吕青
    吕青,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1999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后留校工作,2004年获药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赴德国Mainz大学neurograduateschool从事脑缺血损伤及干预机制研究,并于2009年获得Mainz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华中科技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吕义晟
    吕义晟,教授,博导2007年在清华大学理学生物系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学习记忆的分子机理及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理。2008年赴美国MedicalCollegeofGeorgia进行博士后研究,在美期间主要从事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机理,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发育以及相关疾病机理的研究,并在Neuron、Jour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梁华敏
    梁华敏博士副教授生理系研究方向:干细胞研究;心血管生理1)简介女,1976年12月生,1999年07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理系任助教。于2009年2月在德国科隆大学神经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并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中德干细胞中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雷家慧
    雷家慧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寄生虫学科研和教学工作十余年。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湖北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学会常委兼秘书,《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寄生虫病免疫诊断、寄生虫感染与宿主免疫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973和863基金等6项,近年来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宏莲
    李宏莲1967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并留校任教。1998年获同济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进入本校病理生理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王建枝教授,研究方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研究,2004年获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阿尔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和
    李和1962年6月生,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院院长,国家****科学基金获得者;1984年、1987年和1991年在同济医科大学分别获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1995~1997及1998~2001年分别在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罗娟
    罗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神经损伤与再生学习记忆神经环路2001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9月在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读研究生,研究雌激素对大鼠海马神经突触电活动的影响,2004年6月获硕士学位(神经生理)。同年7月留校生理系工作。2007年3月获全额奖学金赴英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吕付佳
    吕付佳研究方向:肿瘤免疫调控和肿瘤治疗个人简介:200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就职于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2012年至2016年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10月入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