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沈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25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华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 /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 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教育经济学会会长 / SSCI - I区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期刊编委 / 学术职业国际合作研究项目(CAP, APIKS)中国大陆负责人 / 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00-2013) / 获华中科技大学“伯乐奖”、“三育人奖”、“立德树人称号” /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6项.
曾为UNESCO亚太地区学生贷款研究中国首席顾问(2001-2003)。主要研究领域:本科生高等教育增值,学术职业与大学教师发展,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国内机构委托科研项目40余项,个人负责总经费千万元。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300篇(含一作100篇),出版中英文专译著11本,7套丛书主编。4门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博士生的高等教育财政、国际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全英;硕士生的比较高等教育管理-全英)。多种高等教育研究期刊的编委和评委。正指导各类博士生22人、硕士生4人。指导已答辩毕业博士73人和硕士62人。博士后2人。





Biography of Professor Hong Shen
Hong SHEN is a full professor (since 1999) and the 2nd rank professor (among 14 ranks without the 1st rank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 supervisor (since 2000)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a Special Employed Huazhong Scholar, i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ST, one of top 985 universities), Wuhan Hubei Province. She is the Director of Hubei Provincial Center for 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 elected Vice President of National Association and the President of Hubei Provincial Association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She is a member of several editorial board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journals.
Hong Shen received her Ph.D i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1997), Master in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1991), and Bachelor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982) from HUST. She has been rewarded the Special Government Allowance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in 2004, and she was a Fulbright Scholar at PSU (Pennsylvania) and UB (Buffalo NY) from Aug. 2002 to Aug. 2003, a visiting scholar at UB from Aug. 1996 to Aug. 1997, three months at Hiroshima University Japan in 2000, 10 days at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2001 and 7 days at AAAS in Washington D.C. in 2004. She has been China Leading Consultant on Asian Student Loans Schemes Study for UNESCO-Bangkok in 2001-2003. She was a Vice Dean of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in HUST from 2000-2013.
Hong Shen has been granted over 50 research projects from UNESCO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from NSF, MOE, NDB(Bank) and various national institutions of China, with 10 millions of RMB of research fund in total. She has been rewarded 8 scientific research awards and 6 doctoral dissertations supervision awards from the ministerial/ provincial level. She has published 300 articles (100 of which are as the first author) and 11 books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has been editing 7 book-series. She has supervised 73 doctors and 62 masters graduated since 1997. She is currently the supervisor of 22 doctoral and 4 master students. She is teaching 4 classes in 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 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English),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English to overseas PhD students), and parts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Research concentrations of Hong Shen are mainly in Undergraduates’ Higher Edu. Added-Value, Faculty Development & Academic Profession, Higher Edu. Economics and Finance, Research and World-Class University. She has been China-Mainland PIs of CAP (2004-2014) and APIKS (2014-) with other 20+ countries, of EU MORE-II (2012), of AIP with other 8 countries (2013), and of UNESCO-BKK project on Student Loan Schemes in Asia with other 4 countries (2001-03). She has been invited to about 30 countries as a speaker or conference presenter. She has been a very active international scholar in Higher Edu. field in two decades.
Hong Shen’s reputation can be found from:
? Article influence in Edu. was ranked the 39th among TOP 50 in all CSSCI journals nation-wide 2006-2018.
? Academic influence of Higher Edu. Research was ranked the 15th among 45 in HEdu journals nation-wide 2001-2009.
? High citation in Economics of Edu. (EOE) was ranked the 2nd among 30 in 20 CSSCI EOE journals nation-wide 1980-2010.
? Elected Vice President of National Association (2015-) and the President of Hubei Provincial Association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2016-).
?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UK, SSCI-Q1, 2012-2022).

Note:C A P: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APIKS: Academic Profession In Knowledge Society.
MORE: Mobility Of Researchers in Europe.
A I P : Academic Inbreeding Project.



教学情况 博士课程:高等教育财政专题研究;国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全英文,留学博士生);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部分)。
硕士课程:高等教育管理比较(全英文)。
在“高等教育学”博士点、“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专业博士点招生。并招收相应博士后和国内外访问****。指导的已答辩毕业博士生73人(含留学生5人),已答辩毕业硕士生62人。正指导博士生22人(含留学生3人、教育博士生10人),学术硕士生4人。



研究课题 作为大会主席主持的国际会议
2011年11月,为“学术职业变革”国际会议主席,200余名参会者来自1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还有来自国内所有省份的代表。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2007年11月,为“学术职业及其变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小型高层国际论坛主席,受邀参加会议代表30人,其中3人来自国外境外。
2010年11月,为“高等教育财政”国际会议主席,代表100人,其中来自国外代表8人。
2005年5月,为“高等教育财政:成本?资助?入学”国际会议主席,来自国际国内的代表共170人。在国际国内产生了非常重要影响。


作为负责人的科研项目
[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高等教育增值与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基于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60万,2017/1-2020/12。
[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研究——基于全国本科院校的调查,54万,2013/1-2016/12。
[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研究,12.4万元, 2002/1-2004/12。
[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软科学重大项目: 中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战略研究(18万元),本校负责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同承担),2001/7-2003/11。
[0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2万元, 2003-2005。
[06] UNESCO: Case Study on Student Loan Scheme in China, US$12000, 2001.7-2003.12.
[07] European Union: MORE-II, US$3000, 2010.
[08] 9国合作: Faculty Inbreeding, US$5000, 2013.
[09]30国合作: Academic Profession In Knowledge Society, APIKS, 2014.
[10]18国合作: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CAP, US$50000, 2004-2014.
[11]国际合作: Promoting Faculty Quality in China: Research & Pilot, US$230000, 2015.3-2019.12.
[12]国际合作: Research & Pilot on Faculty Evaluation--to Non 211 Public Regular 4-year Local Colleges in China, US$172000, 2012.8-2015.1.
[13]国际合作: Academic Profession Forum, US$43000, 2011.
[14]国际合作: Re-constructing the Collection System of Student Loans in China, US$150000, 2007.6-2010.11.
[15]国际合作: Repayme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Student Loan Schemes and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S$100000, 2004.7-2007.6.
[16]国际合作: International Forum: University Finance Reform, US$25000, 2005.5-2005.6.
[17]国际合作: Policy Study: Tuition and Fe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Aids to the Disadvantaged Students, US$8500, 2001.6-2002.5.
[18]国际合作: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Student Finance and Accessibility, US$10000, 2000.9-2002.9.
[19]中国科协调研项目:科技工作者家庭状况调查与研究, 30万元, 2009.7-2010.12。
[20]教育部/财政部委托:中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资助, 15万元,2005.4-2007.3。
[21]教育部委托: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及保送生制度实施效果全国调查, 10万元, 2007。
[22]教育部金融危机应急:金融危机背景下学生资助政策的调整, 5万元, 2009.4-2010.7。
[23]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学生贷款制度实施效益, 5万元, 2007.7-2010.12。
[24]国家开发银行委托: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发展战略规划, 5万元, 2007.10-2007.12。
[25]湖北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重大项目: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方案设计,50万,2009-2012。
[26]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重大招标课题: 湖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及绩效评价研究, 5万元, 2017-2018。
[2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子项目之二), 4万元, 2009-2010。
[28]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高等教育综合体制改革研究, 10万元, 2011。
[29]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5万元, 2010。
[30]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教育投入机制研究, 5万元, 2010。
[31]教育部直属办: 高等学校规划方法论研究, 2万元, 2003-2004。
[32]教育部直属办: 多校园大学管理, 1.5万元, 2000.5-2001.12。
[33]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基本问题, 2万元, 2001.1-2003.12。
[34]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2万元, 2001.1-2003.12。
[35]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 中国高校学费制度改革及其国际比较, 2万元, 1999-2000。
[36]深圳市教育局: (中心城市)创办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第三方论证), 5万元, 2010。
[37]云南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建立和完善云南省高校学生教育贷款机制的对策研究,5万,2003-2004。
[38]湖北省七校联合办学秘书处:教育部直属七校联合办学项目绩效评价,20万元,2018。
[39]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开辟新财源:保障教育财政投入持续增长的制度改革,8万, 2010。
[40]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 大学科研成本研究与计量, 10万元, 2011。
[41]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 中央高校财政拨款模式研究, 5万元, 2012。
[42]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 研究型大学教师的近亲繁殖, 5万元, 2013。
[43]华中科技大学人事处委托项目:大学教授终身职研究,10万元,2015。
[44]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基于测量的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5万元,2018。
[45]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中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多维组间差异的实证分析(专著),10万元,2019。



获奖及专利 [01] 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2] 2018年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政府,省部级。
[03] 2016年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省部级。
[04] 2013年获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政府,省部级。
[05] 2004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政府,省部级。
[06] 2011年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省部级。
[07] 2011年获“湖北发展研究”三等奖《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高等教育专题规划咨询研究报告》,湖北省政府,省部级。
[08] 2000年获武汉市政府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09] 2014湖北省政府学位办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刘进《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
[10] 2017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张青根《中国个人教育收益中文凭效应的实证研究》)
[11] 2015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熊俊峰《大学教师薪酬结构研究》)
[12] 2013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赵永辉《我国高教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研究》)
[13] 2010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
[14] 2009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廖茂忠《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
[15] 2011湖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沈华 沈红《学生贷款的偿还》),湖北省政府,省部级
[16] 2010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黄维 沈红“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研究”),湖南省政府,省部级。
[17]人才培养: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伯乐奖”;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首届“立德树人”奖(1/10);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首届“我最喜爱的导师”奖(1/42)。
[18]其他: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女教工奖;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主要论文 有选择的论文
(1) 外文发表/第一作者发表(*表示通讯作者):
1. William Sandy, Hong Shen* (2019), Publish to Earn Incentives: How do Indonesian Professors Respond to the New Policy? Higher Education (SSCI-I区), No.2.
2. Raffie A. Browne, Hong Shen* (2017),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Eastern Caribbean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Vol.6, No.1, February, 169-179, ISSN 1927-6044.
3. Aregamalage Sujeewa Vijayanthi Polgampala, Hong Shen*, Fang Huang (2016),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Need To Be: Pre Service Science Teacher Preparation in China & Sri Lanka,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4, No.16, 1138-1144, ISSN: 2327-6126. http://www.sciepub.com/jpurnal/education.
4. Aregamalage Sujeewa Vijayanthi Polgampala, Hong Shen*, Fang Huang (2016), Perceptions on STEM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Sri Lanka: Trends and Challenges, Imperial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JIR) Vol-2, Issue-12,301-306, ISSN: 2454-1362,http://www.onlinejournal.in.
5. Hong Shen, Junfeng Xiong (2015), An Empirical Study on Impact Factors of Faculty Remuneration across 18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a chapter in Ulrich Teichler & Williams Cummings, (eds). Forming, Recruiting and Managing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Switzerland: Springer, 163-185. [ISBN 978-3-319-16079-5].
6. Hong Shen, Zhiping Xu, and Bingbing Zhang (2015), Faculty Inbreeding in China: Status, Causes, and Results, a chapter in Maria Yudkevich, Philip G. Altbach, and Laura E. Rumbley (eds.), Academic Inbreeding and Mo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Global Perspectives (Palgrave Studies in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Palgrave Macmillan, 73-98. [ISBN-13: 978-1-137-46124-7].
7. Hong Shen (2009)·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by student aid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f 100,000 students, Evaluation & Research in Education , Vol. 22, June-November, 145-166, UK (in English, ISSN 0950-0790) .
8. Hong Shen (2009), Zhiyuan Gu, Yi Zhang·A Classification on Classifying Evaluation Indices of Network Culture Security,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May (EI).
9. Hong Shen (2008)·Progress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 Mainland China, in The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i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d Quantitative Perspectives, Hiroshima University Press, Japan. Sep (in English, ISBN 978-4-902808-45-2) .
10. Hong Shen (2007)·Challenges on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Development Posed by the Changing Doctoral Education in China, Kogan, Marrice and Teichler, Ulrich (eds.): Key Challenges to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CHER-Kassel /UNESCO Forum on Higher Education, Kassel Germany. (in English ISBN 978-3-934377-59-2) .
11. Hong Shen (2006)· Academic Profession in China: with a focus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OE Publication Series No.20: Quality, Relevance, and Governance in the Changing Academia: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Hiroshima University Press, Japan. Dec (in English, ISBN 4-902808-16-1) .
12. Hong Shen (2004)·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on Student Loan Scheme in China: Repayment·Harvard China Review (Spring)·Harvard, Boston, USA.
13. Hong Shen (2004)· The Ford Foundation Funded Project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Disadvantaged Group in China Summary Report”·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ISSN 1061–1932), Vol. 37, No. 1, January/February·New York, USA (SSCI).
14. Hong Shen (2000)· Academic Freedom and Academic Duty in Chinese University·Current Issue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OECD, (ISBN 92-64-18619-0), France.
15. Hong Shen (2002)· Policy Study: Tuition and Fe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Aid to Disadvantaged Students·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conomy in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China.
16. Hong Shen (2001)· Fe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Aid to Disadvantaged Students· electronic version published by Center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in China, China Education Forum, Vol.2, No.1, June, Hong Kong University. http://www.hku.hk/chinaed/newsletter/index.html.
17. Hong Shen (2002)· Book Review:Review of Mark Bray & Ramsey Koo (eds.),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Hong Kong and Macau: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Continuity and Change for Comparative Education, Carfax Publishing, Vol.38, No. 2, May, UK (SSCI).
18. Hong Shen (2001)· Assess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s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ases of Institutional and Program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MOE, Korea, October (in Korean).
19. Hong Shen (2000)·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1990s) ·Proceeding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hallenges at the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 MOE, Vietnam, Dec (in Vietnanese).
20. Hong Shen (1993)· High-tech Development and China's Higher Education·Annual Journal of the Asia-Africa 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ISSN0288-3325), Published by Toyo University, Tokyo Japan (in Japanese).
21. Muhammad Anwer, Hong Shen, S. Khurram Khan Alwi, Dervish Raza and Nisa (2017), Factors of Effective Mentori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Post-Graduate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Pakistan, New Horizons, Vol 11 Number 1, January, 41-58, ISSN: 1992-4399.
22. J. Muthiani Malechwanzi1, Hong Shen and Caroline Mbeke (2016), Policies of access and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Kenya: A comparative study, Malechwanzi et al., Cogent Education, 3: **, ISSN: 2331-186X http://dx.doi.org/10.1080/**X.2016.**.
23. Zeng Lin, Hong Shen (2016). How Do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Scholarly Productivit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Academic Professions, a chapter in J. F. Galaz-Fontes, A. Arimoto, U. Teichler, J.Brennan, (eds). Brigraphies and Careers throughout Academic Life, Switzerland: Springer 2016: 231-240. [ISBN: 978-3-319-27491-1]
24. Muhammad Anwer, Hong Shen, Zaheer Abbas, Farhan Az,at Mir (2015), The Effect of Employee Engagement Drivers on the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for Studies in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Vol 1 Issue 10, November, 154-175, ISSN: 2395-0463.
25. Gift Masaiti, Hong Shen (2013)· Cost Sharing in Zambia’s Public Universities: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2, 2.
26. Jin Liu, Hong Shen (2013). 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overseas Chinese academics: an investigation of repatriation intenti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3.
27. Hua Shen, Hong Shen and Adrian Ziderman (2009)· Student Loans Repayment in China: Designing a New Model to Ease the Repayment Burden·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Published by UNESCO-CEPES journal, Vol. 34, 2.
28. 沈红 林桢栋. 大学教师评价的主客体关系及其平衡,中国高教研究,2019(6),48-53。
29. 沈红 王鹏. “双一流”建设与研究的维度,中国高教研究,2018(4),16-21。
30. 沈红. “双一流”是什么,为什么建,怎么建?教育经济评论,2017(4),11-14。
31. 沈红 王建慧. 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院系责任: 基于四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实地调研,教育研究,2017(11), 130-139。
32. 沈红 张青根.我国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与高等教育增值——基于“2016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17(11),70-78。
33. 沈红 王建慧. 大学教师评价的学科差异—对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的质性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17(3)。
34. 沈红 刘盛.大学教师评价的物化逻辑及其二重性,教育研究,2016(3)。
35. 沈红. 中国大学教师发展状况—基于2014中国大学教师调查,高等教育研究,2016(2)。
36. 沈红 李玉栋. 大学理工科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基于“2014中国大学教师调查”开放题的分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
37. 沈红 张和平.基于科研论文发表的中国研究型大学正教授的类型及特征,复旦教育论坛,
2015(6)。
38. 沈红 张青根.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家庭资本交互作用中的文凭效应,教育研究,2015(8)。
39. 沈红 张青根. 我国个人教育收益中文凭效应的计量分析, 教育与经济, 2015(1)。
40. 沈红 赵永辉.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变革及其效应,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41. 沈红 熊俊峰. 职业性别隔离与高校教师收入的性别差异,高等教育研究,2014(3)。
42. 沈红 熊俊峰. 高校教师薪酬差异的人力资本解释,高等教育研究,2013(9)。
43. 沈红 季俊杰.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教育与经济,2013(2)。
44. 沈红. 论大学教师评价的目的,高等教育研究,2012(11)。
45. 沈红. 论学术职业的独特性,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3)。
46. 沈红 谷志远 刘茜.大学教师时间及其分配的影响因素,高等教育研究,2011(9)。
47. 沈红. 大学职能与教师职称, 科学时报,2011.10.13。
48. 沈红.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 科学时报,2011.9.23。
49. 沈红. 大学的独特性, 科学时报,2011.9.14。
50. 沈红. 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兼论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属性, 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10.10。
51. 沈红 赵永辉. “入门免”与“出门免”:中职教育免费的实现方式,教育研究,2010(5)。
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10(3)。
52. 沈红.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学生贷款研究十年述评,高等教育研究,2010(9)。
53. 沈红. 应对多样化社会需求的高等学校分层分类,高等教育研究,2010(7)。
54. 沈红 季俊杰. 经济周期与学生贷款的“反周期供给机制”,教育研究,2009(12)。
55. 沈红 季俊杰. 新经济形势下学生贷款供求矛盾解决方略,高等教育研究,2009(2)。
56. 沈红 魏黎. 增进公平的大学生资助政策改革, 2008教育蓝皮书“深入推进教育公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12-224.2008。
57. 沈红. 变革中的学术职业----从14国/地区到21国的合作研究,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
58. 沈红. 国家助学贷款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
59. 沈红. 高校学生资助亟须整合·人民政协报,2005-7-20。
60. 沈红.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实践中的既成矛盾·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
新华文摘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61. 沈红 李红桃(译) .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学生贷款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适用性.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
62. 沈红. 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要素及其体制和组织满足·教育研究,2003(1)。
63. 沈红 廖湘阳. 再议中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必要与可能·科技导报,2002(6)。
64. 沈红 徐东华. 基于收费政策的中国本科生教育成本初探·教育研究,2002 (6)。
65. 沈红 张慧. 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风险与机遇·中国高等教育.2001(21)。
66. 沈红. 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的紧迫性·高等教育研究,2001(6)。
67. 沈红. 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高等教育研究,2001(3) (组文)。
68. 沈红.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国防科技,2001(6)。
69. 沈红. 研究型大学形象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0(6)。
70. 沈红. 大学与国家R&D体系·科技导报,1999(5)。
71. 沈红. 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研究,1999(1)。
72. 沈红. 美国高等教育的统一性·高等教育研究,1999(3)。
73. 沈红. 从美国研究型大学看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高等教育研究,1998(4)。
74. 沈红. 美国大学评估与研究型大学面临的挑战·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1)。
75. 沈红. 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新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1)。
76. 沈红. 科技体制与大学发展的国际比较·两岸青年****论坛“21世纪大学的管理与发展”
(台湾)论文集,1998.11。
77. 沈红. 黎志成·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的协调是科教兴国的基础·科技导报,1996(3)。
78. 沈红. 中国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的协调与冲突·中国与世界. 香港社科服务中心出版,
1996(3-5)。
79. 沈红. 1995年美国最好大学评估的新特征·高等教育研究,1996(2)。
80. 沈红. 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的第一层:分学科门类的评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4)。
81. 沈红. 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的第二层:分学科级别的评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5)。
82. 沈红. 对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的综合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6)。
83. 沈红 余海林. 研究生教育中值得探讨的三个问题:美、中研究生教育比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3)。
84. 沈红 赵砚. 研究生培养中的三对矛盾及其解决办法·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6(3)。
85. 沈红. 大学与科学技术的内在联系·科技导报,1995(3)。
86. 沈红. 大学与产业合作的学术基础·上海高教研究,1995(1)。
87. 沈红. 美国最好大学评选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1995(3)。
88. 沈红. 一流大学的学术目标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1)。
89. 沈红. 政府的作用:大学与科学技术之间联系的外在力量·湖北高教研究,1995(2)。
90. 沈红. 传统文化基础与高等教育改革.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4(4)。
91. 沈红. 大学学术目标与学术行政管理·教育研究,1994(12)。
92. 沈红. 马士华. 大学科研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应为与难为·科技导报,1994(10)。
93. 沈红. 美、日、中高等教育在科技引进与创新中的作用·比较教育研究,1993(1)。
94. 沈红. 高新科技发展与中国高等教育·日本东洋大学亚非文化研究所1993年年报(日文)。
95. 沈红. 美国高教发展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研究,1992(2)。
另有合作作者论文200余篇


著作教材 学位论文与著作
[1] 沈红《美国联邦政府科技政策与研究型大学科研发展》博士学位论文,1997。
[2] 沈红《美国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991。
[3] Hong Shen and Wenli Li (2003), A Review of the Student Loans Scheme in China, ISBN: 92-9223-001-8, ? UNESCO 2003 (英文版)。
[4] 沈红等著《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3万字),2018.10。
[5] 沈红等著《中国高校学生资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1万字),2016.6。
[6] 沈红 沈曦 著《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
[7] 沈红 著《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6。
[8] 廖茂忠 沈红 著《学生贷款的违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
[9] 沈 华 沈红 著《学生贷款的偿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10] 姚启和 沈红 著《高水平理工大学目标研究》海南出版社,1996.4。
[11] 沈红 李红桃 孙涛 译著,[美]Bruce Johnstone 著《高等教育财政:国际视野中的成本分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12] 沈红 李红桃 译著,[美]Bruce Johnstone 著《高等教育财政:问题及出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13]沈红 曹赛先 陈运超 赵欣 译著,[美]Gerald Gaither著《美国多校园大学系统----实践与前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
丛书主编:
[1] 沈红主编. 21世纪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丛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009。
[2] 沈红主编. 21世纪教育经济学研究丛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010。
[3] 沈红主编.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系列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016。
[4] 沈红主编. 教 育 经 济学研究系列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2020。
[5] 沈红主编.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17。
[6] 沈红主编.学术职业发展研究系列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18。
[7] 沈红主编.大学教师发展研究系列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18。



研究生情况 (1)已答辩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读时间):
1. 徐志平(2013-2019): 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研究
2. 林桢栋(2011-2019): 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3. 胡仲勋(2014-2019): 基于学习成果的本科生类型及其分化机制研究
4. Sandy (2016-2019): A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Faculty Research Productivity in Indonesia
(William Sandy) 李孝谦:印度尼西亚大学教师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5. 李文平(2015-2018):学习性投入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的影响
6. Anwer (2015-2018):A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Faculty Satisfaction in Pakistani Universities (Muhammad Anwer) 安华:巴基斯坦大学教师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7. 李玉栋(2014-2018):区域学科与产业的协同研究
8. 李爱萍(2012-2018):中国大学教师的社会阶层背景与学术职业发展
9. 刘之远(2012-2018):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组织的转型
10. 张凤松(2011-2018):公立大学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体系
11. 王 鹏(2010-2018):中国大学科研间接成本补偿研究
12. Raffie (2013-2017):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Eastern Caribbean (Raffie A. Browne) 徐涛:东加勒比海国家高等教育特征研究
13. 张冰冰(2013-2017):中国过度教育的形成与效应
14. 王建慧(2012-2017):大学教师评价的院系个性:学科文化与学科组织行动的交互
15. 张青根(2013-2016): 中国个人教育收益中的文凭效应研究
16. 刘 盛(2011-2016):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物化逻辑
17. 郭 俊(2010-2016): 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研究
18. 张和平(2011-2015): 中国研究型大学正教授科研论文产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9. 牛风蕊(2011-2015): 权力结构调整中的地方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20. 魏 黎(2006-2015):大学毕业生“公共服务-政府资助”合约:激励机制与政策方案
21. 万由祥(1999-2015): 我国创新型高职院校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22. 熊俊峰(2010-2014): 大学教师薪酬结构研究
23. 谌晓芹(2010-2014): 结构主义视角下的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改革研究
24. Gift (2010-2013): Re-engineering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 Policy in Zambia
(Gift Masaiti) 吉福特:论赞比亚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重构
25. Adwoa (2009-2013): Access to Polytechnic Education and Employability Skills in Ghana
(Adwoa Kwegyiriba) 柯娃嘉:加纳高等技术教育入学和毕业生就业力研究
26. 刘 进(2009-2012): 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视角
27. 赵永辉(2009-2012): 我国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研究
28. 梁 卿(2009-2012): 大学排名过程的反思与优化
29. 江应中(2005-2012): 学生资助政策的伦理价值研究
30. 谷志远(2008-2011): 中国学术职业成就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31. 雷家彬(2008-2011):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的反思与建构
32. 臧兴兵(2008-2011): 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
33. 王 宁(2007-2011): 教育政策主体性价值分析框架研究
34. 戎华刚(2006-2011):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及防治策略研究
35. 钟云华(2007-2010): 学生贷款与贫困生的社会流动:资本转化理论的扩展
36. 孙 涛(2007-2010): 学生贷款的政府职能研究
37. 庞 岚(2006-2010): 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研究
38. 梁前德(1999-2010): 家庭背景与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关系
39. 夏中雷(2005-2010): 生均培养成本与校均规模的定量研究
40. 周应佳(2004-2010): 本科院校定位与定位的实现路径
41. 毕鹤霞(2006-2009): 中国高校贫困生判别模型构建
42. 胡茂波(2006-2009): 公立高校学费标准研究
43. 彭安臣(2006-2009): 大学博士生资助的实证研究
44. 季俊杰(2006-2009): 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补贴政策体系的效率研究
45. 杜 驰(2006-2009): 论院校资源配置的国别特点与学术职业发展
46. 高海生(2005-2009): 基于自我评估的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证体系研究
47. 李 明(2003-2009): 中国合并大学的治理问题研究
48. 廖茂忠(2005-2008): 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9. 梁爱华(2005-2008): 用养老保险机构回收学生贷款的可行性研究
50. 宋飞琼(2005-2008): 论学生贷款的担保机制
51. 张英丽(2005-2008): 学术职业发展与博士生培养的关系研究
52. 刘丽芳(2004-2008): 学生贷款的国际模式与中国设计
53. 肖华茵(2004-2008): 地方普通高校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54. 宋旭红(2004-2007): 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55. 李志峰(2004-2007): 中国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56. 李庆豪(2003-2006):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生成与发展
57. 李文兵(2003-2006): 高等学校排序合理性的反思
58. 黄 维(2002-2005): 国家助学贷款转移支付的理论与实践
59. 沈 华(2002-2005): 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
60. 殷朝晖(2002-2005): 国家科研体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发展
61. 李红桃(2000-2005): 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
62. 张安富(2001-2005): 合并多校园大学的合并过程管理
63. 曹赛先(2001-2004): 高等教育机构分层的理论与实践
64. 沈 曦(2001-2004): 中国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65. 叶 芃(2001-2004): 地方高校定位研究
66. 李慧勤(2001-2004): 大学学费与学生资助
67. 廖湘阳(2000-2003): 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68. 易元祥(1999-2003):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69. 杨胜才(1999-2003): 民族学院办学特色的研究
作为协助朱九思教授的博士生副导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
70. 王怀宇(2000-2003): 研究型大学的教授与教授群体
71. 宋秋蓉(1999-2002):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私立大学
72. 张 珏(1999-2002): 中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研究
73. 刘莉莉(1998-2001):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2)已答辩通过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年):
1. 黎梦菲(2019): 高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研究
2. 刘 欢(2019): 高中经历对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3. 罗靳雯(2018): 基于能力的中国本科毕业生类型划分
4. 杨小雨(2018): 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5. 王小菲(2017): 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6. 罗蕴丰(2017): 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影响因素
7. 李艳博(2016): 高校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8. 胡圣雄(2016): 中国高等教育学费弹性研究
9. 黄 寒(2016): 美国教育税制的分州实施经验——加州、佛州与密州模式
10. 赵 斌(2015):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投入现状研究
11. 李慧敏(2015): 创新性科普活动的研究与设计——以湖北省科技馆蒸汽机展区为例
12. 李文君(2015) : 科技馆作为地域文化传播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13. 曲 张(2014): 高校教师的角色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4. 吕小勉(2014): 学生评教结果与大学教师教学风格的相关性研究
15. 卢 璐(2014): 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6. 杨峻建(2014): 高校工科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17. 徐志平(2013): 我国高校新教师供需状况研究——以历史学科为例
18. 蔡 丹(2012): 湖北省高等教育统筹的目标设计与路径选择
19. 邬 霖(2012): 我国政府间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
20. 董艺乐(2011): 河南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
21. 姜 娜(2011):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职能发挥中的问题与对策
22. 林桢栋(2009):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23. 刘 进(2009): 自主招生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24. 望耕砚(2009): 学生贷款的信用问题研究
25. 韩天雪(2009):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与实践的初步研究
26. 吴 玲(2008): 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问题研究
27. 李 萍(2008): 学生贷款财政贴息及相对有效性研究
28. 赵 青(2008):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培训的需求研究
29. 董双慧(2008): 我国硕士研究生财政资助的特殊性研究
30. 王有才(2008): 高等学校办学特色探析——从特色项目提炼到办学特色培育
31. 谢辉祥(2007): 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基于柔性管理理论的研究
32. 文 雪(2007): 中国学术女性的职业发展——“玻璃天花板”的存在及其突破
33. 何新婷(2007): 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职业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个案
34. 韩 璇(2007): (武汉理工)中国学术职业的吸引力——基于博士生学术职业意向的调查
35. 孙 涛(2006): 发展中国家学生贷款的教训——泰国、印度的学生贷款
36. 刘 燕(2006): 中国大学奖学金制度研究——学生资助的视角
37. 荆 磊(2006): 学习自由理念下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
38. 董志惠(2005): 建立研究型大学群体发展的战略联盟
39. 胡茂波(2005): 地方民族院校学生付费能力及资助研究——湖北民族学院个案
40. 陈 浩(2005): 论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担保
41. 杨 晴(2005): 中国高校贫困生贷款资格判定
42. 高 军(2004): 美国研究性大学本科生群体的特征研究
43. 张 慧(2003):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及规避
44. 杜建华(2003): 合并高校学科融合问题研究
45. 李庆豪(2003): 国家助学贷款对弱势大学生资助的有效性
46. 李志德(2002): 高校收费条件下农村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意愿
47. 徐东华(2001): 中国本科生教育成本研究
48. 刘福金(2015):独立学院学生学业困难的影响因素研究
49. 王洪斌(2014):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以西藏林芝察隅县为例
50. 李 冬(2007): 精英高等教育与学术职业间的关系研究
51. 王地国(2007):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52. 余家友(2005): 学生资助的育人功能研究
53. 周一萍(2004): 地市院校贫困生问题研究—湖北黄冈师院个案
54. 童志勇(2003): 并校后多校区大学文化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案例
55. 谌晓琴(2002): 中国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56. 彭庆华(2002):美国文理学院特征研究
57. 唐 滢(2002):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
58. 傅 平(2002):中美研究生教育评估比较
59. 周玉清(2001):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估史研究
60. 杨 震(2001): 收费条件下中国大学生勤工助学问题研究
61. 高永兴(2000): 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62. 叶 芃(1999): 中美大学校长研究——校长在MIT和HUST发展中的作用
(3)在读研究生26人:
学术型博士生9人;来华留学博士生3人;教育专业博士生10人;学术硕士生4人。






相关话题/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余东升
    余东升,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学习简历1980-1984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1986山东大学中文系文艺美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二)工作简历1984-1985安徽池州师范学校任教1988-1993华中理工大学中文系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许晓东
    许晓东,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原华中理工大学船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系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澳大利亚阿德莱得大学高级访问****。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教育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妍
    张妍(1981-),女,汉,四川攀枝花人,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格与心理健康。近年,在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ChildrenandYouthServicesReview、JournalofNeur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晓明
    张晓明,女。高等教育学博士,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学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学习与教育心理、大学德育主要学术兴趣: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妇女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学术简历:1999-2003年师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文辅相教授,攻读博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炬明
    赵炬明(1951--),男,北京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院校研究所所长中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美国院校研究会会员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高等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博士清华大学韦伦讲座****广东白云学院董事从事院校研究、美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教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应强
    张应强,1964年2月15日出生,湖北天门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94-1997年在厦门大学师从潘懋元教授攻读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师从鲁洁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朱新卓
    朱新卓,男,安徽灵璧人。曾担任中学教师4年,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理事。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访问****。主要研究领域有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周艳
    学术简历: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1988.9-1992.7辽宁师范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本科学位1992.9-1995.7广西师范大学获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1995.9-1998.7华东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1998.7-2002.2广西师大教科院副教授、硕导,讲授教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函颖
    李函颖,教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高等教育、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学习经历:2011年9月-2014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12年9月-2013年9月:佐治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2008年9月-2011年6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
  •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芳
    工作与学习经历:2014.11-至今,副教授,华中科技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12-2014.11,讲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05,博士学位,科学教育专业,西密歇根大学(WesternMichiganUniversity),马里森科学教育研究所,美国2004.06,硕士学位,教育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