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郭小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25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办公室电话 :

邮箱 :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郭小平,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2013年9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5月,入选“华中****”晨星岗;2015年5月,入选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传媒“晨晖****”。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2001-2004)、博士(新闻学方向,2004-2007)。湖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电视频道总监助理(2011.9-2012.9),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青年访问****(2011年)。 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课题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1项、团中央青年研究项目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1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0余项。
先后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二等奖、湖北新闻奖二等奖。 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广播电影电视及新媒体艺术类通讯评审专家,湖北省新闻与传播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局评审专家,湖北省新闻奖广播电视系列专家评委,湖北省网络文化协会网络新闻评议会专家组成员,湖北广播电视总台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院”研究员

1.著作出版

(1)《视听新媒体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8一次印刷,2015年10月二次印刷,独著)。
(2)《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独著)。
(3)《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独著)。
(4)《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合著)。
(5)参编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新闻理论纲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合著)。
2.主讲课程

(1)本科生课程
主讲《视听新媒体导论》、《电视专题与专栏》(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华中科技大学本科高水平教学成果奖)
(2)硕士研究生课程
《中外电视节目模式及创意研究》(华中科技大学高水平国际化课程)、《视听新媒体研究前沿》《新闻传播业界前沿课程》
(3)博士研究生课程
《视听传播理论研究》


3.科研:
(1)2011年12月,合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研究》(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获第七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二等奖;
(2)2011年6月,合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研究》(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获第十七届湖北新闻奖新闻论文(论著)二等奖;
(3)2013年10月,独著论文《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环境形象建构——以<纽约时报>“气候变化”风险报道(2000-2009)为例》获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2013年12月,主持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电视专题与专栏》获评华中科技大学第一届研究生“职引人生导师”称号。
(5)2014年2月,指导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徐颖的论文《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媒介动员研究》获2013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指导本科生成瑶瑶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微博时代大学生“跨圈”交际影响分析——以湖北省高校为例》(2012);
(6)2015年4月,获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高水平教学成果奖(课程建设奖);
(7)2017年指导广播电视学本科生孙莉莉论文《新媒介技术驱动下网络视频节目的互动性研究》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8)指导纪录片《春苗》(广电15级:苑嘉轩、徐亚男)获2018年“讲好中国故事”国际影像传播大赛(广州)最佳纪录片奖(2018年7月24日);
(9)指导电视新闻专题《武汉人才保卫战》(广电15级:方权泽、尤思迪、黄树、刘宗玄、邱梦莹)获2018 年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采编类)二等奖(2018年12月10日);
(10)指导微纪录片《大城根脉》(广电15级:金美含、买迪娜、付蔚、洪煜东、徐奕莎)获2018 年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微视频编类)二等奖(2018年12月10日)
(11)2019年,指导微视频类《生命摆渡人》(刘超群、黄靖然、谭苏芸、陈宁芷、龚桢桢)获2019年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二等奖。
(12)2019年1月,指导2018届本科生熊婉婷毕业论文《中日老年题材纪录片叙事比较研究——以<银发汹涌>和<青岛养老院的故事>为例》获华中科技大学2018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4.科研
主持项目

(1)2018年度湖北省“荆楚卓越新闻人才”(“广播电视学”专业 )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2)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老龄化的风险议题、媒介话语转型与‘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研究”(17AW009)
(3)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的视角》(11FXW005)。
(4)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风险社会与媒体的生态文明传播研究》(08CXW008)。
(5)2011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项目《新媒体背景下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公众心理与电视引导研究》(GD1173)。
(6)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ECT-13-0224);
(7)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的子课题七《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
(8)2013共青团中央研究课题《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青年与集体行动:网络动员及其社会风险治理研究》(2013YB173)。
(9)2012年度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环境传播:话语变迁、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10)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大众传媒风险建构的社会控制研究》(2008q021)。
(11)国家级“广播电视新闻学”特色专业项目子项目《广播电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2)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文科重大及交叉项目《“可见性”视角下的社交媒体信息安全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AD007)。
(13)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文科前沿探索项目《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中的信息风险及其治理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AB016)。
(14)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环保集体行动研究:网络动员的视角》(项目批准号:2013WQ034);
(15)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公共选修课程建设项目《纪录片与国家相册》。
(16)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人文社科创新基金《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媒体内容生产创新研究》。
(17)2007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科研重点项目《风险社会的媒体角色与功能研究》。
(18)201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工程”第五批精品教材项目《视听新媒体导论》(主持)。
(19)2012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工程”第六批教学研究项目《以“视听新媒体”与“出镜记者”为特色的广播电视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参与项目

(1)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共建与共享:中国政务数据传播研究》。
(2)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空间、资本与权力:中国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场域研究》(13CXW020)。
(3)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研究》。
(4)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谣言的社会心理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0CZZ018,参与)。
(5)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研究》(09BXW015)。
(6)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数字时代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调查》(11JDXF004)。
(7)2009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研究》(GD09097)。
(8)2008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研究》(GD08039)。
(9)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当前我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现象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860166)。
(10)教育部“211”工程项目“现代传媒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子课题《媒介政治学系列》之《大众传媒与现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研究。
(11)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学科交叉和实践导向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12)200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跨媒体记者的培养与新闻媒介融合专业的构建研究》(**)。
(13)2010年三峡总公司重大横向课题《三峡工程新闻传播信息库开发与应用研究》子项目《三峡工程舆论热点、难点及其引导》。
(14)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网络民主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研究论文

(1)《环境议题的“能见度”之变与电视话语建构——以央视<新闻调查>(2000-2019)为例》,《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20年第2期。
(2)《论智能传播“算法神话”的多元建构》,《中国新闻传播研究》(CSSCI集刊),2020年第1期。
(3)《解构智能传播的数据神话:算法偏见的成因与风险治理路径》(CSSCI),《现代传播》,2019年第9期。
(4)《“积极老龄化”的的电视话语:新社会风险、可见性与老人形象建构》,《中国新闻传播研究》(CSSCI集刊),2019年第4期。
(5)《流动社会的智能新媒介、移动连接与个人隐私——雷蒙德?威廉斯“流动的藏私”理论再阐释》,《现代传播》(CSSCI),2018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6)《解构智能传播的数据神话:算法偏见的成因与风险治理路径》,《现代传播》(CSSCI),2019年第9期。
(7)《智能媒体:传媒业态、形态与生态的重构及其反思》,《视听界》,2019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18期全文转载)。
(8)《声音的政治:国家、市场与技术视域下的话筒工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9年第6期。
(9)《论纪录片再现风险的知识政治》,《中国新闻传播研究》(CSSCI集刊),2017年第2期。
(10)《技术赋能与媒介创新:5G时代视听内容生产与数字审美》,《电视研究》,2019年第4期。
(11)《计算传播学视角下短视频的类型化推荐及其优化策略》,《电视研究》,2018年第12期。
(12)《智能时代的视听传播人才培养》,《青年记者》,2018年第25期(8月上)(《中国广播》2018年第12期转载)。
(13)《智能传播的风险治理:技术创新观与人文价值观的平衡》,《青年记者》,2018年第22期(9月上)。
(14)《环境传播视域下绿色广告、“漂绿”修辞及其意识形态批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18年第1期。
(15)《纪录片中的“老龄化中国”:媒介能见度与老人形象的影像建构》,《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2月。
(16)《论“风险社会”环境传播的媒体功能》,《决策与信息》,2018年第7期。
(17)《环境传播中的风险修辞:“委婉语”的批判性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2年第5期。
(18)《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环境形象建构——以<纽约时报>“气候变化”风险报道(2000-2009)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0年第4期。
(19)《论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绿色镜像”与风险治理》,《现代传播》(CSSCI),2015年第9期。
(20)《论大数据时代的电视变革》,《现代传播》(CSSCI),2014年第11期。
(21)《“邻避冲突”中的新媒体、公民记者与环境公民社会的“善治”》,《国际新闻界》(CSSCI),2013年第5期。
(22)《社交电视:传统电视的社会化生存及其网络分析》,《现代传播》(CSSCI),2013年第3期。
(23)《欧洲视听媒体规制变革对我国“三网融合”的启示》,《现代传播》(CSSCI),201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
(24)《风险传播视域的媒介素养教育》,《国际新闻界》(CSSCI),2008年第8期。
(25)《新自由主义思潮对西方广播电视业的影响》,《新闻大学》(CSSCI),2008年第1期。
(26)《私密话题:私人话语的大众传播》,《新闻大学》(CSSCI),2003年第2期。
(27)《“怒江事件”中的风险传播与决策民主》,《国际新闻界》(CSSCI),2007年第2期。
(28)《论“风险社会”危机的跨文化传播》,《国际新闻界》(CSSCI),2006年第3期。
(29)《“美丽神话”的电视建构——身体规训与健康风险的遮蔽》,《新闻与传播评论2014卷》(CSSCI),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
(30)《论视听新媒体传播的社会影响》,《中国电视》(CSSCI),2009年第3期。
(31)《“中国力量”的媒介表征:体育明星符号“李娜”对中国形象的建构》,《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3
(32)《论数字营销的场景化发展》,《数字营销》,2017年第3期。
(33)《百度新闻源谢幕:内容优化与渠道融合发展策略下的信息资源竞争》,《数字营销》,2017年第5期。
(34)《论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字幕的叙事演变与创新》,《西部学刊》,2016年第8期。
(35)《论电视在危机传播中的社会动员》,《中国广播电视学刊》(CSSCI),2008年第4期。
(36)《电视业对“大数据”的创新应用》,载唐绪军主编《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4(2015)》,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37)《因时制宜,适度恢复电视剧“中插广告”》,《数字营销》,2015年第10期。
(38)《中国环境安全议题管理:对雾霾现象的观察》,载《中国公共关系年度报告(2014)》,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
(39)《社交电视的内涵、模式及其社会影响》,载唐绪军主编《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4(2014)》,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40)《省级卫视“综艺联播”:是机遇更是挑战》,《广告大观(综合版)》,2014年第10期。
(41)《自制剧的大数据应用 推动视频网站战略转移》,《广告大观(综合版)》,2014年第5期。
(42)《2012年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微博传播、社会动员与风险沟通策略》,载唐绪军主编《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4(2013)》,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43)《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社会生存:从社会化媒体使用到社交电视》,载张昆主编《新闻与信息传播论坛(2012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
(44)《中国网络环境传播与环保运动》,《绿叶》,2013年第10期。
(45)《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研究辨析》,《媒体时代》,2013年第2期。
(46)《穿越剧的叙事学分析——以电视剧<宫锁心玉>为例》,《媒体时代》,2012年第5期。
(47)《“三网融合”规制:国外的经验与我国的发展策略》,载张昆主编《新闻与信息传播论坛》(2011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
(48)《城市废弃物处置的风险报道:环境议题分化与“环境正义”的诉求》,《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1年第1期。
(49)《三网融合:国外的规制与我国的融合监管策略》,载《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50)《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视听新媒体战略》,《现代视听》2010年第10期。
(51)《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主导的优势与策略》,《现代视听》2010年第9期。
(52)《生态纪录片的“绿色镜像”》,《社会观察》,2010年第5期。
(53)《地震灾害、创伤记忆与媒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
(54)《新闻立台、应急传播、新媒体战略与“三网融合”——论2009年中国广播电视改革的维度》,《现代视听》,2010年第2期。
(55)《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与网络的“符号暴力”》,张磊主编《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56)《贾君鹏事件:新媒介事件与社会的“集体记忆”》,《今传媒》,2009年第12期。
(57)《试析迪斯尼动画片的生态文化传播》,《电视研究》(CSSCI),2009年第11期。
(58)《环境NGO风险沟通的媒介策略》,陈先红、何舟主编《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59)《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报道与新闻舆论引导》,《今传媒》,2009年第6期。
(60)《环境风险与迪斯尼动画片的生态文化传播》,《南方电视学刊》,2009年第5期。
(61)《论搜索引擎与网络传播的道德与法律——百度“垄断门”的启示》,《今传媒》,2009年第4期。
(62)《灾难片的生态危机意识与生态文明的影像传播》,《今传媒》,2009年第1期。
(63)《风险传播的“公共新闻学”取向》,《兰州学刊》,2008年第8期。
(64)《风险沟通中环境NGO的媒介呈现及其民主意涵》,《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8年第5期。
(65)《风险社会的媒介素养:“风险传播”的视角》,载《中国传播学评论:媒介素养专辑(第三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66)《纪录片<南京>与创伤记忆的影像书写》,《社会观察》,2008年第7期。
(67)《危机传播中电视主持人职业心理创伤的危机干预》,《现代视听》,2008年第11期。
(68)《电视频道市场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的互动——湖北经视社会影响力调查报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CSSCI),2007年第12期。
(69)《论传媒对受众“风险认知”的建构》,《大众传媒》,2007年第2期。
(70)《危机传播中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CSSCI),2006年第3期。
(71)《西方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中国传媒报告》(香港),2006年第3期。
(72)《风险传播的悖论——论“风险社会”视域下的新闻报道》,《江淮论坛》(CSSCI),2006年第2期。
(73)《大众传媒如何建构风险》,《北方传媒研究》,2006年第3期(本文被收入《传播学研究集刊》(第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74)《危机报道中媒体的“心理干预”策略》,《电视研究》(CSSCI),2004年第2期。
(75)《以历史意识促进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贵州电视》,2004年第1期。
(76)《金融“信息操作”与媒体责任——从“活力门事件”看传媒对金融风险的监控》,《声屏世界》,2006年第11期。
(77)《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遭遇伦理尴尬》,《视听界》,2003年第6期。
(78)《现代都市里的童话——青春偶像剧的美学分析》,《大众传媒》,2003年第4期。
(79)《新闻媒介的隐私侵犯:三种道德伦理模式》,《广播电视研究》,2003年第4期。
(80)《灾难报道的多维思考》,《新闻爱好者》,2002年第9期。
(81)《建构对农电视新闻栏目及其品牌》,《电视研究》(CSSCI),2002年第4期。
(82)《灾难新闻的审美观照》,《新闻前哨》,2002年第1期。
(83)《论媒介的生态共生与信息互补》,《当代传播》(CSSCI),2002年第4期。
(84)《新闻真实:一个动态的概念》,《新闻传播》,2002年第10期。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2004.92007.6
武汉大学
新闻传播学
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生(博士)毕业
2001.92004.6
武汉大学
新闻学
硕士学位
研究生(硕士)毕业
1992.91996.6
湖北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学士学位
本科(学士)
暂无内容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广播电视、新媒体、风险传播、屏幕文化
2014.102022.10
湖北省广播电视学会理事
2017.112021.11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新闻与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15.122019.12
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暂无内容

论文成果
暂无内容

专利
暂无内容

著作成果
暂无内容

科研项目
暂无内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共0条0/0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专利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专利
共0条0/0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著作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著作成果
共0条0/0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科研项目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共0条0/0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教学资源
暂无内容

授课信息
暂无内容

教学成果
暂无内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资源
共0条0/0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授课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授课信息
共0条0/0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成果
共0条0/0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获奖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获奖信息
共0条0/0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新闻学
传播学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招生信息
共0条0/0







相关话题/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