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简介-郭大俊

湖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5-09-01


姓名:郭大俊

职称:教授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郭大俊,曾用笔名郭俊,阳祺,男,1953年生,湖北南漳人。先后就读于湖北大学政教系、中山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华中师范大学科社所,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琴园学者(Ⅰ岗),兼任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会理事。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的课程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专题研究、马恩思想专题研究、邓小平理论和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前沿问题专题研究等。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著、主编、参编著作和教材9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动态》、《北京大学学报》和《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年鉴》、《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光明日报》、《文摘报》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或摘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共4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其中1项与人合作),获全国一级学会优秀论文、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优秀理论文章一、二、三等奖多项。郭大俊教授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马恩思想的研究。在解读马恩文本和借鉴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若干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提出了新的见解。如,人们常常援引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社会属性。他于1991年在《哲学动态》上撰文指出,这是一种误解,误把人的属性当成了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使人获得质的规定性,而且锻造并决定了人的各种属性。又如,一般教科书历来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他于1996年开始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报刊上撰文指出,此种说法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思想的误解,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体系。又如,他在《哲学研究》等报刊上撰文提出,在一定意义上说,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的学说。它通过对人的反思而提出,以实践的人为出发点,用实践的观点理解人和世界的关系,把感性的实践活动视为人的本质,试图为人类争取自由和解放指出一条光明大道,从而实现了人的问题的哲学变革。在解读马恩思想的同时,对其他相关问题也有一定的研究。如关于杜林哲学性质的新探讨,提出杜林哲学并非传统观点所指出的具有唯心主义或折衷主义性质,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它唯物主义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其方法论原则是形而上学的。所谓杜林的“先验主义”也并非就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而言的,而是就其关于学科的分类方法而言的。又如,关于哲学未来性的探讨。他于2000年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撰文提出,哲学应当面向未来,认为如果把哲学仅仅看成是为现实服务,论证现存事物合理性的工具,那么这样的面向现实只是表层面的。哲学欲面向现实,必须要面向未来,只有面向未来,才能较好地面向现实。哲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反思现实,揭示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给人以智慧、信心、力量和勇气,为人的活动指明方向。
二是关于邓小平社会历史观的研究。在这一领域的学术见解主要体现在他于200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一书中:(1)认为邓小平社会历史观的主题是社会发展问题。与马恩着重关注的是社会存在问题不同,发展问题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于邓小平社会历史观的始终,也是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中心线索。(2)认为邓小平社会历史观的重点是研究社会运行层面的问题。与马恩侧重于从社会本质层面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同,邓小平系统地提出了加速社会发展的具体方式、方法和途径,开辟了唯物史观的新境界。(3)认为邓小平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从先验思维模式向实践思维模式的转换。邓小平突破了长期以来盘踞在人们头脑中的从原则出发的先验思维模式,从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中进行新的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4)认为邓小平社会历史观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如关于闯、试、冒的创新实践观,关于实践的实效性原则等。
郭大俊教授目前正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科学社会主义”课题的研究。
相关话题/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