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研室师资队伍 |
|||
姓名 |
职称 |
学历 |
个 人 简 介 |
李月华 |
教授 |
硕士 |
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及中小企业管理研究,主持和参与省级科研项目和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已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2部,编著1部。从事《区域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的教学20年,教学效果优秀。 |
侯贵宝 |
教授 |
硕士 |
1984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教育基本原理、教师教育、旅游教育研究。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2部。在《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项成果获奖,其中包括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 |
关江华 |
教授 |
博士 |
2014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湖北省土地学会会员,湖北省黄冈市自然资源规划局项目评审专家,黄冈师范学院首届“明珠学者”,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带头人。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SCI检索论文1篇,CSSCI及扩展板检索论文9篇;完成调研报告5篇,1项获得省级领导批示,2篇获市级领导批示,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3项市厅级项目及参与课题4项,出版专著1部。曾获黄冈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 |
黄勇奇 |
副教授 |
博士 |
2008年6月获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主修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截至目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遥感学报》、《测绘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SCI检索1篇,EI检索10余篇,出版专著2部,指导学生获省优毕业论文3篇。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厅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6项,地方横向委托项目2项。主要从事3S技术与应用研究,致力于鄂东大别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
胡红兵 |
副教授 |
博士 |
200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做访问学者。主持或参与各类项目10余项,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黄冈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1项,指导学生在全国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省级二等奖1项,曾被评为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老师。 |
江砥 |
副教授 |
硕士 |
2006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区域经济方向硕士研究生;2016年9月-2017年6月北京大学人口所访问学者。黄冈师院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参与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主笔湖北省发展改革委重大调研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生育新政之后民众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探析——以湖北黄冈市区田野调查为例”发表在《人口与发展》(CSSCI刊)2018年3期上,“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含义、测量和路径”发表在2017年4期《江淮论坛》(CSSCI刊)该文于2017.5 被人大复印资料《人口学》全文转载。2013年∽2018年分别带领黄冈师范学院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在黄州城区进行了多轮以生育意愿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活动。圆满完成了《乡土地理调查》课程实践教学任务,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动手科研能力,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
高培根 |
副教授 |
博士 |
2016年获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进行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冬季季风变化、副热带海气耦合现象、 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对华南与台湾地区春季降雨的年代际变化、 东亚冬季季风减弱与华南及台湾地区冬季降雨的突增、 盛夏季内震荡与西北太平洋台风降水之关系、跨洋盆效应对气候之影响。2017年获周佳博士气候论文奖。曾参与台湾地区科技部大气学门项目6项,美国NSF项目一项。已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以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6篇。编着台湾三民书局高中地理课本1部。 |
陈珂 |
讲师 |
博士 |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近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承担完成水利部和环保部公益项目2项,主要涉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变化及城市水循环等领域,曾于2016年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学交流。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2018年,指导学生在大学生“互联网+”比赛中获得校级二等奖,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评比中获得校级二等奖,并荣获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
王兆夺 |
讲师 |
博士 |
2004-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学习,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2008-2012年在甘肃省地质调查院从事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2012-2015年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专业学习,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15-2018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学习,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 截止目前,发表第一作者核心论文10余篇。《关中东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粒度组分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获陕西省地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特等奖。曾参与中国地调局地质大调查横向项目多项,工作期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区调、矿调、化探的一系列工作方法,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导师主持的自然科学进行面上项目2项;主持高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博士生自由探索项目)1项;工作后,参与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持黄冈师范学院2020年高级别培育项目一项。 目前承担有《地貌学》《遥感原理》《土壤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本科生专业课程。 研究方向:环境地理、健康地理。
|
崔利芳 |
讲师 |
博士 |
201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主修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做博士后。期间多次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邓利欢 |
讲师 |
博士 |
近年来,参与了导师科研项目2项,包括有中国大洋发现、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效应(先导专项B类)子课题稳定同位素古高度重建的项目。在国际著名期刊Organic Geochemistry、Chemical Geology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2篇SCI。熟练掌握多种地球化学分析仪器,如IsoPrime 100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IRMS)、ElementarVario PYRO Cube型固体元素分析仪(EA)、Agilent 7890A型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GC-MS)、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及气体进样装置仪器外设的操作方法,并能够对色谱仪器进行部分检查维修。 |
徐颖超 |
讲师 |
博士 |
2017年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19年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后出站。主要从事板块的古地理位置恢复、长江三角洲新生代以来沉积物的磁极性地层、环境磁学以及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持续时间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若干项。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JGR - Solid Earth,PALAEO 3,JAES等高影响因子刊物上。 |
杨雪英 |
讲师 |
博士 |
2013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学位,获得过中科院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地质矿产矿产勘查学士学位,曾经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工作,做过责任编辑和策划编辑,成功策划“西安、成都、南京、内蒙古自治区”等多地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系列丛书的出版项目。目前在黄冈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从事专任教师工作。 |
尹建军 |
讲师 |
硕士 |
2002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12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7月任教黄冈师范学院。主要讲授《自然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等专业课程。近三年来,获批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1项,省级人文基地项目1项,校级项目3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多篇。主持在建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指导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1项,指导学生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三等奖1项。 |
戴国富 |
讲师 |
硕士 |
201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次年就职于黄冈师范学院。主要讲授《地球概论》、《中国地理》、《地貌学》、《地理学思想史》等课程。 |
曹新光 |
讲师 |
博士 在读 |
201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现任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本科《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灾害地理学》等学科教学工作。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现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项目1项,已完成校青年科研项目2项。 |
2017年台湾辅仁大学博士毕业,曾从事餐旅经营与营销教学,发表多篇文章。
旅游教研室师资队伍 |
|||
姓名 |
职称 |
学历 |
个 人 简 介 |
杨凯 |
教授 |
博士 |
主要讲授《旅游文化学》、《导游业务》、《旅游应用文写作》等专业课程。湖北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导游业务》负责人。近几年,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教研项目以及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横向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重要期刊和核心期刊20余篇。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黄冈市人民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黄冈师范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先后多次指导学生荣获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主办的“全国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全国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团体及个人一等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
赵宏杰 |
副教授 |
博士 |
台湾嘉义人,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师承吴必虎教授,副教授,研究方向:休闲旅游规划、休闲时空行为,所教课程: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等,曾担任外资企业高管十余年,在旅游学术顶级核心期刊《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等发表多篇论文,现为《旅游学刊》外审专家,参与国家级项目二项、社会规划项目多项及鄂州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指导学生获原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项目一项。 |
陈丽军 |
副教授 |
博士在读 |
2007年7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7月任教黄冈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主要讲授《服务管理学》、《服务礼仪》、《导游业务》等专业课程。近五年来,获批各类科研项目15项,其中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4项,省级人文基地项目3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及以上16篇,以副主编身份参编教材2部,合作专著1部。获得湖北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湖北)优秀建议选题奖,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一等奖,黄冈师范学院第六届科研成果三等奖,湖北旅游学会年会暨湖北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优秀二等奖,黄冈师范学院教学质量奖“优秀指导教师奖”,黄冈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取得团队第一名。 |
叶俊 |
副教授 |
硕士 |
2007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现任旅游管理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主持湖北省社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3项,其它各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30多篇,参与出版专著教材6本,获黄冈市第九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两次获得“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7年获校级教育质量奖“教学新星”三等奖,2019年获黄冈师范学院“明珠巾英称号。多次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移动互联网+旅游创意大赛一等奖、二等然、三等奖。长期担任湖北省星级酒店评审员、湖北省导游证考试评委。 |
蔡婷婷 |
讲师 |
博士 |
蔡婷婷 2019年毕业于韩国培材大学, 博士,主要从事 休闲旅游 休闲运动学 、休闲服务管理 等研究, 讲师十级 ,韩语四级 (TOPIK), 全国计算机二级。 |
陈翠 |
讲师 |
硕士 |
201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现任地理与旅游学院实验室主任,旅游管理党支部组织委员。主持湖北省千人计划项目、大别山旅游经济与研究中心等各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教研项目3项,参与教材编写1部,获2017年黄冈师范学院首届翻转课堂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积极参与导游培训等各类社会服务工作,长期担任黄冈市导游证考试评委。 |
甘婷 |
讲师 |
硕士 |
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并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就职于黄冈师范学院。主要讲授《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商务英语》、《酒店商务英语》等课程。 |
高艳静 |
讲师 |
硕士 |
2013年6月毕业于华侨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主持湖北省大别山旅游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黄冈师范学院校级青年科研项目等4项,发表论文8篇,荣获“神州视景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教育部旅游教指委主办的全国旅游院校说课大赛酒店管理组一等奖。 |
胡潇敏 |
讲师 |
硕士 |
2010年获得河南大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2013.3--2013.8期间,在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担任旅游规划师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旅游规划经验。在任职黄冈师范学院期间,主持湖北省大别山旅游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黄冈师范学院校级青年科研项目等2项,发表论文6篇,荣获“神州视景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赵云 |
讲师 |
硕士 |
2017年6月获海南大学旅游管理硕士学位,主修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同年就职于黄冈师范学院。参与1项国家项目,2项省级项目和3项市级项目,编撰数篇论文、报告及海南省地方标准。教授《导游职业规范》、《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口语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
陈镛荣 |
副教授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