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金德万
金德万,男,
金德万从事研究工作二十余年来,在西方近现代哲学和中国文献学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德国哲学有一定的探索,是较早系统介绍德国解释学哲学的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邓小平理论的承继与发展关系上有较具影响的论述,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包括早期现代化思潮、近代学术思想和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有系列的研究成果。金德万还在文献学和图书馆形态学包括古籍整理与校释、文献思想、社科情报理论、图书馆形态理论等方面作出了具有创见性的研究,是社会科学专业图书情报工作基础理论研究的专家之一。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与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实践中,他还创作有应用性成果。金德万较具文字能力,懂英、德、法、日文,均有翻译作品正式发表。金德万共发表独立撰述三百余万字。
主要学术成就及影响
(一)较早系统介绍德国解释学哲学
德国以狄尔泰为代表的解释学哲学是西方当代具有相当影响的哲学流派,金德万于1985年发表《一个新的世界观的升华》,首次全文翻译狄尔泰的德文论述,并在1986年出版的《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专著中辟专章论述《解释学》。在此前后,撰写和翻译了数篇论文和译文,全面系统地研究解释学,厘清了该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辨明了所谓解释学转向的理论脉络,分析了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的差异,并在解释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汇通方面指出了可能的契合之处。
(二)较早将哲学方法论导入文学批评
金德万于1983年发表《统计学和文学风格的辨析》一文,提出文学批评的语文学、语言学转向问题,随后又发表《结构主义和科学实证主义》、《英美作家论短篇小说》、《突变理论与人物塑造》、《文学批评中的结构主义与分解主义》、《转折的危机》、《批评的文化》、《哥德尔理论与西方文学批评的演进》等文章。在八十年代早、中期全国文学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统计学分析方法、突变理论分析方法、不完备理论分析方法等文学批评的科学分析方法论并呼唤文学批评的语言学回归,为文学作品的科学分析和信息化处理作出了有一定开辟性的贡献。为此原中国作协副主席、天津
(三)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
金德万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有一定的研究,特别是在西方学术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发表有系列的研究成果,对本世纪百年学术思想史正在进行纵贯性个案探讨。金德万发表了《鲁迅的文化选择论》、《二十世纪初叶鲁迅对科学的认识》、《二十世纪初叶鲁迅对尼采哲学的汲纳与排斥》、《王国维对叔本华人生哲学的接受和扬弃》、《尼采思想与中国的三次“尼采热”》等文章和专著篇章,从鲁迅与王国维发端,系统研究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潮,对西学东渐与中国固有文化的回应作出了历史与逻辑的分析。
(四)社会科学图书情报基础理论的阐述者之一。
金德万对图书馆形态学、社会科学图书情报工作的理论定位作出了创见性的研究。他先后发表了《论社科情报理论的学科形态》、《社会科学情报研究的精神田园》、《论社会科学图书情报工作形态》、《试论社会科学图书情报工作的特殊性》等文章,均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全国社会科学图书馆界和图书馆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开辟了图书馆形态学的专业社会科学分支,准确地为社会科学图书情报作出了理论定位。
(五)在文献处理上有较深湛的知会能力
金德万具有一定的文字能力,对中国古代典籍熟悉,并懂英、德、法、日文,在文献处理上有多篇著述。他校点了荆楚文化的重要文献《荆州记》,整理了缪荃孙《湖北通志·艺文志》残稿。他翻译了一定数量的西方学术著作。利用国外文献撰写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被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珍藏。美籍华人第一位担任著名大学校长的
(六)在理论宣传和应用上有较具影响的作品
金德万在从事专业学术研究的同时,近年来,也在理论宣传和应用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写作《刺眼的真理之光与绝响的天鹅之歌》阐述列宁晚年改革思想,接续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系的理论阐明。他撰写的《邓小平同志与历史唯物主义》长文,较系统地说明了邓小平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有较好的影响。他在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工作中,撰写的《北京市推出加快国企改革新政策》、《上海市实施再就业工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湖北应尽快制定迎接入世的行动计划》等文章,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批示。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梅珍生
??? 梅珍生,男,1965年12月生,湖北蕲春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现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副所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生导师组长,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老子研究会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员。1987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4年8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包括先秦礼学、易学、道家政治哲学等。在《光明日报》、《文化中国》(加拿大)、《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编或全文转载;著作3部,《晚周礼的文质论》(独著)、《爱因斯坦》(合著)、《社会分配向何处去》(合著),另参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等16部著作。博士论文《晚周礼的文质论》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类)、武汉市优秀成果奖。主持中
近五年代表性论文
1、先秦礼学与中国哲学的发生,《光明日报》理论版
2、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及其启示,《光明日报》理论周刊
3、荆楚文化的哲学底蕴,《光明日报》理论周刊,
4、思想者何谓,《光明日报》理论周刊,
5、论礼乐制度的实践本性,《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6、论庄子的礼学思想,《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6年第4期。
7、论道家公正观的内在要素,《江汉论坛》2006年第11期。
8、礼数与礼意的统一,《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9、论礼乐制度的社会性与客观性,《江汉论坛》2005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12期转载。
10、论礼器的文化意义与哲学意义,《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1、论老子的礼学观,《文化中国》季刊(加拿大),2004年第1期。
12、王夫之“因《易》以生礼”的源流论,《船山学刊》,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4年第8期转载。
13、孟子论礼的本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3期。
14、论荀子礼学的深度结构,《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徐龙福
徐龙福,男,1951年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咸宁市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3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8年晋升研究员。现担任省哲学学会理事、省大型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
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在《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江汉论坛》、《甘肃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共发表多篇认识论方面的学术论文,被《中国哲学年鉴》、《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并且获得过全国专业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多项省级学会的优秀成果奖。本人还参加了《社会机制论》、《邓小平治国思想》、《现代企业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等多部著作的撰写,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参加多项省管、院管和与外单位合作的课题。在《光明日报》、《湖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与现实问题紧密相关的理论文章,受到社会的积极评价,撰写的一些调查报告,也被省委有关部门和委托部门采用。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陈金清
?
1962年5月出生,1983年从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工学院工作,1985年考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江汉论坛工作。1989年获助理研究员职称,1994年获副研究员职称,2001年获研究员职称。
近五年来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哲学社会科学的神圣使命》,4千字,《湖北日报》
2.《论感觉的形成机制》,1万6千字,《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分析》,《理论月刊》2003年第12期。
4.《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基本途径》,3千字,合作,《长江日报》
5.《感觉研究述评》,8千字,《江汉论坛》2004年第12期。
6.《充分认识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4千字,《湖北日报》
7.《当前腐败的新动向及防治对策》,8千字,合作,《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
8.《湖北省改革与开放互动研究》,1万6千字,合作,《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9.《自然唯物主义在历史哲学中的命运》,1万5千字,《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 二 、著作
?? 1.《现代认识论与历史观》,任主编,撰写13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 2.《我国行政道德研究》,撰写3万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 3.《哲学的应用与创新》,1万6千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出版。
?? 4.《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百题问答》,任副主编,撰写2万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唐 坤
唐坤,男,1956年6月生于湖北黄州,籍贯湖北罗田,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奔赴大别山,在此期间,于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于1980年6月分配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哲学研究工作,参加了哲学研究所及湖北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的筹建工作,并担任该研究会首届常务干事兼秘书长。1982年3月取得实习研究员职务,1987年3月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98年6月被评为副研究员。从进院开始,就着手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并用其指导人道主义的研究,同时将这种研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现实改革结合起来,经过多年的积累,逐步形成了此方面的研究特点和学科优势,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成果。比如:《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现实的人》;《论历史尺度的总体化》;《实践哲学的论纲》;《马克思主义人学新探五题》;《马克思恩格斯论共产主义及其对旧世界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人文价值观四题》;《马克思论社会与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发展思想再解读》;《也为人道主义辩护——对一种批判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批判》;《苏联及东欧人道主义思潮的来龙去脉》;《论“五四”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潮及其局限性》;《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是残疾人事业的旗帜》;《理性迷雾中的人生》;《儒道释与人生》;《道家绝圣弃智的无为境界新论》;《略论庄子超越生死的旷达境界》;《论庄子万物一齐的平等境界》;《人文精神与武汉城市群建设》;《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又一次思想解放》;《党的执政理念的创新和发展》;《领导方式民主化别论》;《当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研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问题的理论思考》等。研究成果有的被人大复印资料和相关书籍、刊物全文转载或引用;有的被载入《中国哲学年鉴》;有的被列为大学生推荐读物;有的提交给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作为咨询参考,多次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注和批示;有的被团省委和团中央采用;有的获得过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以及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奖,省级相关学会优秀成果奖等奖项;有的引起了海内外学人的关注。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黄红云(兼职)
黄红云,女,1955年生于武汉。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享受市政府津贴专家。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省、市社会科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武汉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武汉市老年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名誉会长。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留校任教。八十年代初被学校选送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参加"全国第二期社会学研究班"学习,开始涉入社会学研究领域,是我国社会学恢复和重建后较早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专业人员。1984年调入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先后在社会学研究所、城市管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以人口学、社会学为学科基础,以城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在20多年的调查研究中,共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各级研究课题多项。获奖成果20 余项,并在《中国人口科学》、《中国人口年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主编和参与主编著作若干种。
近五年的主要研究成果:
1、湖北省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独撰,收入《湖北发展研究报告2003》蓝皮书——获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基金、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资助课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2、2001——2003年武汉城市发展报告,(主报告执笔人)、武汉城市发展报告蓝皮书常务副主编,连续三年,每年一本。武汉出版社出版。
3、从百步亭看和谐社区构建——《武汉宣传》CN42——061/D 2005 第8期。
4、武汉市空巢老人基本状况调查——市老龄办委托课题,负责人,主报告执笔人之一。2006年《武汉老年教育研究》、《湖北老龄工作》(调研专集)分别发表,武汉市政府市长李宪生、市委副书记殷增涛、副市长涂勇、胡绪鲲等领导作了批示。
5、西部大开发与东中西部发展关系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期间资助项目,专著? 第十章 《 西部大开发与陆桥经济带关系研究》? 1.6万字,《武汉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6、《从流动人口协会“四自”管理看基层社会运作——以武汉市桥口区宝善社区为个案研究》——《武汉经济社会蓝皮书》《武汉出版社》2006年4月。
7、武汉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与教育现状及对策——武汉市妇联、武汉市社科院联合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其成果发表于《武汉经济社会蓝皮书》2007年4月。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