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续海金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31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个人简历续海金,男, 1976年7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
超高温变质作用;
深熔作用与造山带演化;
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
大陆碰撞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
近期发表的论文:
Xiong, Z.W., Xu, H.J.*, Wang, P., Zhang, J.F., 2021. Monazite recorded Paleoproterozoic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Triassic fluid modification of the Weihai pelitic granulite, Sulu oroge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doi: 10.1007/s11430-020-9717-2(*为通讯作者).
熊志武, 续海金*, 王攀, 章军锋. 2021. 苏鲁造山带威海泥质麻粒岩古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三叠纪流体改造的独居石记录.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51: 1-21, doi: 10.1360/N072020-0335
Gao, M.D., Wang, C.Y., Xu H.J.*, Zhang, J.F., 2021. Experiment constraints on orthopyroxene enrichment in the Kaapvaal craton lithospheric mantle. Chemical Geology, 256(120046), 1-13. DOI: 10.1016/j.chemgeo.2020.120046.
续海金*, 王国庆, 舒坦, 刘德民, 2021. 北京南观地区构造组合特征及成因机制.地球科学,46(5):1657-1676.
熊志武, 续海金*, 王攀, 章军锋, 2020. 苏鲁造山带威海古元古代泥质麻粒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构造属性. 地球科学, 46(2):504-526.
Yang, S.J., Xu,H.J.*, Wang,P., Zhang,J.F., Liu,Q., 2020. Anatexis of the deeply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during exhumation: a case study of Rongcheng migmatite in the sulu orogen. Geological Journal, 1-20, DOI:10.1002/gj.3986.
Xu, H.J.*, Song, Y.R., Xiong, Z.W., 2020. Mantle Partial Melting and Melt-peridotite Interaction: A Case Study of Peridotite Xenoliths in Cenozoic Basalt of Nanjing, SE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94(supp.1), 67–68.
王德远,续海金*,王攀,贾敏, 高占冬, 2020.大陆造山带深熔垮塌的岩石学、地球化学证据:以北大别深熔混合岩为例.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50(3), 675-693.
Lei, H.C., Xu, H.J.*, Liu P.l., 2020. Decoupling between Ti-in-zircon and Zr-in-rutile thermometry during ultrahigh 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of the Dabie Orogen, China. Geological Journal, 1–8. https://doi.org/10.1002/gj.3819.
Wang, P., Xu, H.J.*, Wang, X.C., Zhang, J.F., 2019. Assimilation of the mafic-ultramafic magma: A case study of diabase dyke at the Beidaihe, North China Craton. Geological Journal, DOI: 10.1002/gj.3652.
Gao, M.D., Xu, H.J.*, Zhang, J.F., Foley, S.F., 2019. Experimental interaction of granitic melt and peridotite at 1.5 GPa: 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 of post-collisional K-rich magmatism in 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s. Lithos350-351, 1-18.
Xu, H.J.*, Lei, H.C., Xiong, Z.W., Zhang, J.F., 2019. Paleoproterozoic ultrahigh-temperature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in the Sulu orogen, eastern China: Evidence from zircon and monazite in the pelitic granulite. Precambrian Research, doi: https://doi.org/10.1016/j.precamres.2019.105430.
Lei, H.C., Xu, H.J.*, Zhang, J.F., Massonne, H.J., Liu, P.L., 2019. A record of ultrahigh 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in the Dabie orogen during Triassic continental collision. Gondwana Research72, 54-64.
Lei, H.C., Xu, H.J., Xiang, H., 2019. Basement evolution of the Sulu orogenic Belt: Constraints on zircon U-Pb ages and trace elements from the Weihai gneisses. Geological Journal, 1-16.
Liu S.X., Xu, H.J.*, 2019. Geochemistry, Zircon U-Pb Age and Hf Isotope of the Huilanshan Granitoids in the North Dabie Terrane: Implications for Syn-Collapse Magmatism of Oroge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30(3), 636-646.
Lei, H.C., Xu, H.J.*, 2018. A Review of Ultrahigh 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9(5), 1167-1180.
高名迪, 续海金*, 章军锋, 陈辉, 2018. 深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初始熔体的厘定:来自苏鲁超高压地体混合岩中浅色体证据. 岩石学报34(3), 547-566.
Xu, H.J.*, Zhang, J.F., 2017. Anatexis witnessed post-collisional evolution of the Dabie orogen,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145, 278-296.
Xu, H.J.*, Zhang, J.F., 2017. Zircon 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for particip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e protolith of migmatite of the North Dabie Terrane.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DOI: 10.1007/s12583-017-0805-x.
Xu, H.J.*, Zhang, J.F., Wang, Y.F., Liu, W.L., 2016. Late Triassic alkaline complex in the Sulu UHP terrane: Implications for post-collisional magmatism and subsequen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Gondwana Research 35, 390-410.
Zhang, J.F.*, Wang, C.G., Xu, H.J., Wang, C., Xu, W.L., 2015. Partial melting and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in subduction channels: Constraints from experimental petrology.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8, 1700-1712.
Xu, H.J. *, Ma, C.Q., Zhao, J.H., Zhang, J.F., 2014. Magma mixing generated Triassic I-type granites inSouth China. Journal of Geology 122, 329-351.
Song, Y.R., Xu, H.J.*, Zhang, J.F., Wang, D.Y., Liu, E.D., 2014. Syn-exhumation partial melting and melt segregation in the Sulu UHP terrane: Evidences from leucosome and pegmatitic vein of migmatite. Lithos 202-203, 55-75.
Song, Y.R., Xu, H.J. *, Zhang, J.F., Wang, D.Y., Liu, E.D., 2014. Effects of mel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n Sr-Nd and Lu-Hf isotope systems: a case study of Triassic migmatite in the Sulu UHP terrane.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56(7), 783-800.
Xu, H.J. *, Ma, C.Q., Zhao, J.H., Zhang, J.F., 2014. Petrogenesis of Dashenshan I-type granodiorite: implications for Triassic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South China.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56(3), 332-350.
Xu, H.J.*, Ye, K.*, Song, Y.R., Chen, Y., Zhang, J.F., Liu, Q., Guo, S., 2013. Prograde metamorphism, decompressional partial melting and subsequent melt crystallization and segregation in the Weihai migmatitic gneisses, Sulu UHP terrane, Eastern China. Chemical Geology 341, 16-37.
续海金*, 宋衍茹, 叶凯. 2013. 苏鲁超高压地体部分熔融时间的厘定:荣成花岗质片麻岩中浅色条带的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证据. 岩石学报 29(5), 1594-1606.
Xu, H.J.*, Ma, C.Q., Zhang, J.F., Ye, K., 2012. Early Cretaceous low-Mg adakitic granites from the Dabie orogen, eastern China: petrogene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destruction of the over-thickened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Gondwana Research 23, 190-207.
Xu, H.J.*, Ma, C.Q., Zhang, J.F., 2012. Generation of Early Cretaceous high-Mg adakitic host and enclaves by magma mixing, Dabie orogen, Eastern China. Lithos 142-143, 182-200.
Xu, H.J.*, Ma, C.Q., Song, Y.R., Zhang, J.F., Ye, K., 2012. Early Cretaceous intermediate-mafic dykes in the Dabie orogen, eastern China: petrogene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Lithos 154, 83-99.
Xu, H.J.*, Song, Y.R., Ye, K., Zhang, J.F., Wang, H.R., 2012. Petrogenesis of mafic dykes and high-Mg adakitic enclaves in the Late Mesozoic Fangshan low-Mg adakitic pluton, North China Crato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54-55, 143-161.
Xu, H.J.*, Ye, K., Zhang, J.F., 2012. Temperature of prograde metamorphism, decompressional partial melting and subsequent mel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in the Weihai migmatitic gneisses, Sulu UHP terrane: constraints from Ti-in-zircon thermometer.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3(6), 813-827.
续海金*,宋衍茹,章军锋,王永锋,袁晏明, 2012. 北京周口店地区房山岩体中岩浆混合作用的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中国地质教育4, 135-139.
续海金, 马昌前*, 叶凯. 2008. 北大别早白垩纪花岗岩类的Sm-Nd和锆石Hf同位素及其构造意义. 岩石学报, 24(1): 87-103.
续海金*, 宋衍茹, 杨坤光, 袁晏明. 2008. 岩石学野外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以周口店实习为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 22-24.
Xu, H.J., Ma, C.Q., Ye, K.*, 2007. Early Cretaceous granitoid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ollapse of the Dabie orogen, eastern China: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and geochemistry. Chemical Geology 240, 238-259.
Xu, H.J., Ma, C.Q.*, Liu, F., Yang, K.G., 2003. Differences of granitic weathering at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feet of Dabie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Implication for tectonic and climatic environment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46(7), 641-651.
续海金, 马昌前*. 2003. 实验岩石学对埃达克岩成因的限定——兼论中国东部富钾高Sr/Y比值花岗岩类. 地学前缘10(4), 417-427.
续海金, 马昌前*, 刘凡, 杨坤光. 2002. 大别山南、北坡花岗岩风化作用的差异及其构造-气候环境意义. 中国科学(D辑) 32(5), 415-422.
续海金, 马昌前*. 2002. 地壳风化速率研究综述. 地球科学进展 17(5), 670-678.
钟玉芳*, 马昌前, 佘振兵, 续海金, 王世明, 王连训. 2011.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36(4), 703-720.
Ye, K.*, Song, Y.R., Chen, Y., Xu, H.J., Liu, J.B., Sun, M., 2009. Multistage metamorphism of orogenic garnet-lherzolite from Zhimafang, Sulu UHP terrane, E. China: Implications for mantle wedge convection during progressive oceanic and continental subduction. Lithos 109, 155-175.
宋衍茹, 叶凯*, 续海金. 2009. 洋壳俯冲过程中地幔楔上涌对流:来自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早期变质的证据. 岩石学报 25(1), 147-158.[Song, Y.R., Ye, K., Xu, H.J., 2009. Upword mantle wedge convection recorded by Zhimafang orogenic garnet-lherzolite, Sulu UHP terrane, eastern China.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5(1), 147-158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承担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苏鲁造山带麻粒岩的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与深熔作用研究,2021/01-2024/12,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大陆俯冲带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研究: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陆俯冲带富钾高硅熔体与橄榄岩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2016/01-2019/12,结题,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别山造山后混合岩的成因研究,2014/01 – 2017/12,结题,主持。
(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项目课题,板片-地幔界面熔体-橄榄岩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2015CB856101,2015/01-2019/08,参与(排名第二)。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郯庐断裂带中段两侧中侏罗-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演化极其构造意义,2011/01 – 2013/12,结题,主持。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威海-荣成地区超高压地体花岗质片麻岩部分熔融研究,2007/01 – 2009/12,结题,主持。
奖励情况:
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 论文《 Early Cretaceous low-Mg adakitic granites from the Dabie orogen, eastern China: petrogene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destruction of the over-thickened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被评为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
教育经历 [1] 1996.9-2000.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2] 2000.9-2005.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地质学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 2015.1-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系 |教授
讲授课程:
《构造地质学》、《高级岩石学》
[2] 2007.7-2015.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系 |副教授
讲授课程:
《构造地质学》、《高级岩石学》、《地质学基础》
[3] 2010.4-2011.4
美国明尼苏达学 |访问****
[4] 2005.7-2007.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后
研究深俯冲陆壳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
研究方向 [1] 超高温变质作用
[2] 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
[3] 深熔作用与造山带演化
[4] 大陆碰撞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联系方式 [1]邮编:
[2]传真:
[3]通讯/办公地址:
[4]办公室电话:
[5]移动电话:
[6]邮箱:
团队成员 大陆动力学
研究大陆俯冲带演化过程中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壳幔相互作用、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目前感兴趣的方向如下:
(1)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侧重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对造山带构造演化不同阶段的响应;
(2) 部分熔融或深熔作用与造山带演化,特别是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中下地壳的物质组成、P-T条件与多期深熔作用的关系;
(3) 超高温变质作用,侧重超高温变质作用在不同岩石类型中的识别和厘定,及其热结构和构造背景。
科研项目
大陆俯冲带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研究: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在研, 在大陆俯冲带中识别出超高温变质作用,通过对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研究,厘定造山带演化不同阶段的地壳热结构。
大陆俯冲带富钾高硅熔体与橄榄岩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在研,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特别是富钾高硅的花岗质熔体与地慢楔橄榄岩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模拟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1) 被交代后的地慢楔属性;(2) 壳幔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3)被交代后的地慢楔
大别山造山后混合岩的成因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结题, 以大别造山带垮塌过程中形成的混合岩为研究对象,研究造山带垮塌过程中的深熔作用和部分熔融。侧重厘定深熔作用发生的时间,T-P条件,期次以及热结构特征,进而厘定造山垮塌过程中的地壳结构组成和构造演化过程。
郯庐断裂带中段两侧中侏罗-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演化极其构造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结题, 以沿郯庐断裂带两侧花岗岩类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岩浆作用的期次、时代,成因,物质来源,及其构造属性,进而厘定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构造演化。
威海-荣成地区超高压地体花岗质片麻岩部分熔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结题
著作成果More>>
Lei, H.C., Xu, H.J.*, 2018. A Review of Ultrahigh 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9(5), 1167-1180(*为通讯作者).
Xu, H.J.*, Zhang, J.F., 2018. Zircon 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for particip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e protolith of migmatite of the North Dabie Terrane.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9(1), 30-42.
高名迪, 续海金*, 章军锋, 陈辉, 2018. 深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初始熔体的厘定:来自苏鲁超高压地体混合岩中浅色体证据. 岩石学报34(3), 547-566.[Gao, M.D., Xu, H.J.*, Zhang, J.F., Chen, Y., 2018. Incipient melt during partial melting of the deeply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evidence from leucosome of migmatite in Sulu ultra-high pressure terrane.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34(3), 547-566.]
钟玉芳*, 马昌前, 佘振兵, 林广春, 续海金, 王人镜, 杨坤光, 刘强. 2005. 江西九岭花岗岩类复式岩基锆石SHRIMP U-Pb 年代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30(6), 685-691.
宋衍茹, 叶凯*, 续海金. 2009. 洋壳俯冲过程中地幔楔上涌对流:来自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早期变质的证据. 岩石学报 25(1), 147-158.[Song, Y.R., Ye, K., Xu, H.J., 2009. Upword mantle wedge convection recorded by Zhimafang orogenic garnet-lherzolite, Sulu UHP terrane, eastern China.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5(1), 147-158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Ye, K.*, Song, Y.R., Chen, Y., Xu, H.J., Liu, J.B., Sun, M., 2009. Multistage metamorphism of orogenic garnet-lherzolite from Zhimafang, Sulu UHP terrane, E. China: Implications for mantle wedge convection during progressive oceanic and continental subduction. Lithos 109, 155-175.
Xu, H.J.*, Zhang, J.F., 2017. Anatexis witnessed post-collisional evolution of the Dabie orogen,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145, 278-296.
Xu, H.J.*, Zhang, J.F., Wang, Y.F., Liu, W.L., 2016. Late Triassic alkaline complex in the Sulu UHP terrane: Implications for post-collisional magmatism and subsequen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Gondwana Research 35, 390-410.
Zhang, J.F.*, Wang, C.G., Xu, H.J., Wang, C., Xu, W.L., 2015. Partial melting and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in subduction channels: Constraints from experimental petrology.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8, 1700-1712.
Xu, H.J. *, Ma, C.Q., Zhao, J.H., Zhang, J.F., 2014. Magma mixing generated Triassic I-type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Geology 122, 329-351.
Song, Y.R., Xu, H.J.*, Zhang, J.F., Wang, D.Y., Liu, E.D., 2014. Syn-exhumation partial melting and melt segregation in the Sulu UHP terrane: Evidences from leucosome and pegmatitic vein of migmatite. Lithos 202-203, 55-75.
Song, Y.R., Xu, H.J. *, Zhang, J.F., Wang, D.Y., Liu, E.D., 2014. Effects of mel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n Sr-Nd and Lu-Hf isotope systems: a case study of Triassic migmatite in the Sulu UHP terrane.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56(7), 783-800.
Xu, H.J. *, Ma, C.Q., Zhao, J.H., Zhang, J.F., 2014. Petrogenesis of Dashenshan I-type granodiorite: implications for Triassic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South China.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56(3), 332-350.
Xu, H.J.*, Ye, K.*, Song, Y.R., Chen, Y., Zhang, J.F., Liu, Q., Guo, S., 2013. Prograde metamorphism, decompressional partial melting and subsequent melt crystallization and segregation in the Weihai migmatitic gneisses, Sulu UHP terrane, Eastern China. Chemical Geology 341, 16-37.
续海金*, 宋衍茹, 叶凯. 2013. 苏鲁超高压地体部分熔融时间的厘定:荣成花岗质片麻岩中浅色条带的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证据. 岩石学报 29(5), 1594-1606. [Xu, H.J.*, Song, Y.R., Ye, K., 2013. Partial melting time of the Sulu UHP terrane: constraints from zircon U-Pb age, trace element and Lu-Hf isotope composition of leucosome in Rongcheng granitic gneiss.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9(5), 1594-1606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目前感兴趣的方向如下:
(1)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侧重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对造山带构造演化不同阶段的响应;
(2) 部分熔融或深熔作用与造山带演化,特别是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中下地壳的物质组成、P-T条件与多期深熔作用的关系;
(3) 超高温变质作用,侧重超高温变质作用在不同岩石类型中的识别和厘定,及其热结构和构造背景。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科研项目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1]大陆俯冲带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研究: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 在研, 在大陆俯冲带中识别出超高温变质作用,通过对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研究,厘定造山带演化不同阶段的地壳热结构。
[2]大陆俯冲带富钾高硅熔体与橄榄岩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在研,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特别是富钾高硅的花岗质熔体与地慢楔橄榄岩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模拟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1) 被交代后的地慢楔属性;(2) 壳幔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3)被交代后的地慢楔
[3]大别山造山后混合岩的成因研究, 结题, 以大别造山带垮塌过程中形成的混合岩为研究对象,研究造山带垮塌过程中的深熔作用和部分熔融。侧重厘定深熔作用发生的时间,T-P条件,期次以及热结构特征,进而厘定造山垮塌过程中的地壳结构组成和构造演化过程。
[4]郯庐断裂带中段两侧中侏罗-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演化极其构造意义, 结题, 以沿郯庐断裂带两侧花岗岩类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岩浆作用的期次、时代,成因,物质来源,及其构造属性,进而厘定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构造演化。
[5]威海-荣成地区超高压地体花岗质片麻岩部分熔融研究, 结题
共5条1/1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著作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著作成果
[1]Lei, H.C., Xu, H.J.*, 2018. A Review of Ultrahigh 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9(5), 1167-1180(*为通讯作者).
[2]Xu, H.J.*, Zhang, J.F., 2018. Zircon 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for particip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e protolith of migmatite of the North Dabie Terrane.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9(1), 30-42.
[3]高名迪, 续海金*, 章军锋, 陈辉, 2018. 深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初始熔体的厘定:来自苏鲁超高压地体混合岩中浅色体证据. 岩石学报34(3), 547-566.[Gao, M.D., Xu, H.J.*, Zhang, J.F., Chen, Y., 2018. Incipient melt during partial melting of the deeply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evidence from leucosome of migmatite in Sulu ultra-high pressure terrane.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34(3), 547-566.]
[4]钟玉芳*, 马昌前, 佘振兵, 林广春, 续海金, 王人镜, 杨坤光, 刘强. 2005. 江西九岭花岗岩类复式岩基锆石SHRIMP U-Pb 年代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30(6), 685-691.
[5]宋衍茹, 叶凯*, 续海金. 2009. 洋壳俯冲过程中地幔楔上涌对流:来自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早期变质的证据. 岩石学报 25(1), 147-158.[Song, Y.R., Ye, K., Xu, H.J., 2009. Upword mantle wedge convection recorded by Zhimafang orogenic garnet-lherzolite, Sulu UHP terrane, eastern China.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5(1), 147-158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6]Ye, K.*, Song, Y.R., Chen, Y., Xu, H.J., Liu, J.B., Sun, M., 2009. Multistage metamorphism of orogenic garnet-lherzolite from Zhimafang, Sulu UHP terrane, E. China: Implications for mantle wedge convection during progressive oceanic and continental subduction. Lithos 109, 155-175.
[7]Xu, H.J.*, Zhang, J.F., 2017. Anatexis witnessed post-collisional evolution of the Dabie orogen,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145, 278-296.
[8]Xu, H.J.*, Zhang, J.F., Wang, Y.F., Liu, W.L., 2016. Late Triassic alkaline complex in the Sulu UHP terrane: Implications for post-collisional magmatism and subsequen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Gondwana Research 35, 390-410.
[9]Zhang, J.F.*, Wang, C.G., Xu, H.J., Wang, C., Xu, W.L., 2015. Partial melting and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in subduction channels: Constraints from experimental petrology.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8, 1700-1712.
[10]Xu, H.J. *, Ma, C.Q., Zhao, J.H., Zhang, J.F., 2014. Magma mixing generated Triassic I-type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Geology 122, 329-351.
[11]Song, Y.R., Xu, H.J.*, Zhang, J.F., Wang, D.Y., Liu, E.D., 2014. Syn-exhumation partial melting and melt segregation in the Sulu UHP terrane: Evidences from leucosome and pegmatitic vein of migmatite. Lithos 202-203, 55-75.
[12]Song, Y.R., Xu, H.J. *, Zhang, J.F., Wang, D.Y., Liu, E.D., 2014. Effects of mel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n Sr-Nd and Lu-Hf isotope systems: a case study of Triassic migmatite in the Sulu UHP terrane.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56(7), 783-800.
[13]Xu, H.J. *, Ma, C.Q., Zhao, J.H., Zhang, J.F., 2014. Petrogenesis of Dashenshan I-type granodiorite: implications for Triassic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South China.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56(3), 332-350.
[14]Xu, H.J.*, Ye, K.*, Song, Y.R., Chen, Y., Zhang, J.F., Liu, Q., Guo, S., 2013. Prograde metamorphism, decompressional partial melting and subsequent melt crystallization and segregation in the Weihai migmatitic gneisses, Sulu UHP terrane, Eastern China. Chemical Geology 341, 16-37.
[15]续海金*, 宋衍茹, 叶凯. 2013. 苏鲁超高压地体部分熔融时间的厘定:荣成花岗质片麻岩中浅色条带的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证据. 岩石学报 29(5), 1594-1606. [Xu, H.J.*, Song, Y.R., Ye, K., 2013. Partial melting time of the Sulu UHP terrane: constraints from zircon U-Pb age, trace element and Lu-Hf isotope composition of leucosome in Rongcheng granitic gneiss.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9(5), 1594-1606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6]Xu, H.J.*, Ma, C.Q., Zhang, J.F., Ye, K., 2012. Early Cretaceous low-Mg adakitic granites from the Dabie orogen, eastern China: petrogene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destruction of the over-thickened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Gondwana Research 23, 190-207.
[17]Xu, H.J.*, Ma, C.Q., Zhang, J.F., 2012. Generation of Early Cretaceous high-Mg adakitic host and enclaves by magma mixing, Dabie orogen, Eastern China. Lithos 142-143, 182-200.
[18]Xu, H.J.*, Song, Y.R., Ye, K., Zhang, J.F., Wang, H.R., 2012. Petrogenesis of mafic dykes and high-Mg adakitic enclaves in the Late Mesozoic Fangshan low-Mg adakitic pluton, North China Crato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54-55, 143-161.
[19]Xu, H.J.*, Ye, K., Zhang, J.F., 2012. Temperature of prograde metamorphism, decompressional partial melting and subsequent mel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in the Weihai migmatitic gneisses, Sulu UHP terrane: constraints from Ti-in-zircon thermometer.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3(6), 813-827.
[20]续海金*,宋衍茹,章军锋,王永锋,袁晏明, 2012. 北京周口店地区房山岩体中岩浆混合作用的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中国地质教育4, 135-139.
共27条1/2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页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专利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专利
共0条0/0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共0条0/0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成果
共0条0/0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授课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授课信息
共0条0/0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资源
共0条0/0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1. 2014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项目名称: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2. 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核部晚中生代岩浆侵位序列与构造体制转换》,被评为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07-12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2007-07-01
职务:Professor
学科:地质学
办公地点:主楼319B
联系方式:xuhaijn@cug.edu.cn
Email: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获奖信息
学生信息
招生信息
我的相册
教师博客
其他栏目
English
获奖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获奖信息
共0条0/0
相关话题/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克强
基本信息PersonalInformation教授(特聘)硕士生导师性别:男毕业院校:武汉理工大学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工学博士学位在职信息:在岗(流动岗)所在单位:材料与化学学院办公地点:科教五649联系方式:**Email:教师其他联系方式OtherContactInformation通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宋小青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曾获荣誉: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2015年)性别:男出生年月:1984-09-08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历:博士研究生学位:理学博士学位所在单位: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入职时间:2017-12-01职务:副教授学科:地理科学Email:访问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锐锐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性别:男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博士学位在职信息:在职所在单位:环境学院办公地点:科教四楼-208联系方式: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环境学院Email:访问量:最后更新时间:..首页科学研究研究领域科研项目著作成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嘉光
的个人主页http://grzy.cug.edu.cn/jiaguangli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性别:男教师其他联系方式[1]邮编:[2]传真:[3]通讯/办公地址:[4]办公室电话:[5]移动电话:[6]邮箱:的个人主页http://grzy.cug.edu.cn/jiaguangli博士生导师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奔奔
基本信息PersonalInformation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性别:男毕业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历:博士研究生学位:理学博士学位在职信息:在职所在单位:资源学院入职时间:2016年07月01日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办公地点:主楼226Email:教师其他联系方式OtherContactInfor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付丽华
性别:女所在单位:数学与物理学院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暂无内容暂无内容社会兼职历研究方向暂无内容暂无内容的个人主页http://grzy.cug.edu.cn/fulihua性别:女所在单位:数学与物理学院科学研究当前位置:中文主页>>科学研究研究领域科研项目著作成果专利论文成果的个人主页http://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石跃勇
的个人主页http://grzy.cug.edu.cn/shiyueyong性别:男所在单位:经济管理学院个人简介201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现就职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统计学系。目前研究领域主要为半参统计和统计计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瑶
基本信息PersonalInformation讲师硕士生导师性别:女毕业院校:武汉大学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理学博士学位在职信息:在职所在单位:环境学院入职时间:2019年01月01日办公地点:未来城校区科教四楼联系方式:huangyao@cug.edu.cnEmail:扫描关注个人简介Pers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莫文琴
硕士生导师性别:女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博士学位所在单位:自动化学院Email:访问量:最后更新时间:..首页科学研究研究领域科研项目著作成果专利论文成果教学研究教学成果授课信息教学资源获奖信息学生信息招生信息我的相册教师博客其他栏目English个人简历2011年获得华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亚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性别:男出生年月:1990-03-13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工学博士学位在职信息:在职所在单位:自动化学院入职时间:2019-01-10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办公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803室联系方式:Email:访问量:最后更新时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