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孔会,男,1968年10月生,湖北京山人。1990年毕业 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任三峡大学政法学院副教 授,2009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起担任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等专业方向硕士生导师。是全国党史学会、湖北省党史学会 会员,三峡大学“151人才”工程学术骨干,中国民主促进会三峡大学支部主委。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与实践、中国政党制度与参政党建设的教学与研究。主讲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研究生《中共党史文献概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专题》、《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主持承 担“中国近代的法律思想与法制革新”、“中国近代经济立法研究”、“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问题研究”、“新时期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民营企业治理模式 创新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化研究”等省、市、校级教学科研课题多项。
在学术成果方面,出版学术专著二部:《中国近代法律思想与法制革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新时期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湖北人民出版 社,2009年)。在《毛泽东思想研究》、《福建论坛》、《学术论坛》、《法学杂志》、《安徽史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并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 印资料《法理学 法史学》、《中国现代史》、《毛泽东思想》等刊物全文或摘要转载。主要代表作有:《试论清末的经济立法》(《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近代司 法改革刍议》(《安徽史学》)、《毛泽东早期法律思想述略》(《毛泽东思想研究》)、《孙中山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学术论坛》)、《浅议邓小平民主宪政 思想》(《法学杂志》)、《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论坛》)、《中国共产党权力制约观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广西社会科 学》)。研究成果“中国近代的法律思想与法制革新”、“中国近代经济立法研究”、“三峡地区经济与社会近代化研究”等获三峡大学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 《关于新中国多党合作制形成历史依据的再思考》、《协商民主视域下中国政党制度的合法性证成》等多篇统战理论论文获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湖北省统战理论研 究会二、三等奖。
阎颖:湖北大冶人,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三峡大学政法学院副 教授、博士、中共党史专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省级重点学科责任人。长期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教 学与研究,著有专著《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中共党史出版社),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核心刊物及CSSCI 源刊多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6项,三峡大学科技创新团队《三峡移民与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团长。教学相长,希望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李敏昌:教授:男,1965年1月生,湖北秭归人,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生 导师。1987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社会兼职有:湖北省 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宜昌市党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 等。
长期从事中共党史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工作,科研主要涉猎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农民及农村问题。近几年来,主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武汉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等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 文3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着力点的思想(载《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探索 (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理论的继承与 创新(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专刊),评罗易在中共五大的几个报告(载《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第4期);研究课 题有《湖北农业及农村发展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鄂社领办[2001]5号;三峡后靠式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湖北社科基金,鄂社领办 [2004]51号; WTO咨询服务,宜昌市人事局SDH[2002]17号;水库移民区域产业化管理模式研究,河南科华工程咨询有限公 司,SDHS2005026;宜昌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及发展研究,宜昌市2009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A09302-02 ;三峡工程农村后靠移民 稳定与致富问题研究,2008年度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水库移民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08KYM15。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 项任务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彩教案,10JDSZK029。
黎见春:男,1967年出生,湖北浠水人,汉族,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指导方向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长 期从事《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省级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及思想研究》等和参与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建构》等5个课题的研究。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刊物发表《从中共第八 届中央委员会的结构看八大路线的中断》、《试析毛泽东知识结构的特点对毛泽东晚年失误的影响》论文20多篇。参与编写了《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中国共 产党80年事典》等著作。其中《从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结构看八大路线的中断》、《建国初期的社会转型与党对意识形态的整合》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史》、《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刊物全文转载或摘录。论文《建国初期的社会转型与党对意识形态的整合》、《建国初期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文化研究》分别 获得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峡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目前,正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专项项目,建国初期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研究。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及思想研究》、《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建构》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罗萍, 湖北丹江口市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经济史学会会员,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012年入选三峡大学“151”人才工程学术骨干。2012年10月至 2013年10月美国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讲座》、《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问题》、《二十世纪中国政 治思潮》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企业史及社会思潮问题研究。近年主持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裕大华纺织集团跨区域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湖北省教 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国时期的政企关系与民营企业自主发展研究”、三峡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近代湖北民营企业研究”和三峡大学教学研究专项项 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成果获宜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三峡大学优秀高等教育研究论文二等奖。主要代表作:《官商关系与清末 民初湖北纱布丝麻四局承租权的流转》(《近代史研究》CSSCI)、《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以裕大华纺织集团为中心(1919 —1937)》(《江汉论坛》CSSCI)、《南京政府初期的工商政策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CSSCI)、《20世纪20年代的动荡政局 与民营企业险中求生的经营策略——以裕华、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兰州学刊》,核心)、《宜昌商会的“柔性社会权力”与辛亥宜昌“有序革命”》 (《社会科学辑刊》CSSCI)、《宜昌商会与辛亥革命在宜昌的“有序失败”》(《兰州学刊》,核心)、《近代宜昌商会的建立及其特点》(《湖北社会科 学》,核心)、《义和团“劫运观”的文化意含透视》(《湖北社会科学》)、《中共谋求国家政治统一的制度创新》(《社会主义研究》CSSCI)、《建国初 我们党对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探索》(《黑龙江社会科学》,核心)、《党的先进性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研究》CSSCI)、《论邓 小平世界社会主义战略新思维》(《江汉论坛》CSSCI)。
胡俊修, 男,1979年生,湖北汉川人,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151”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1997— 2007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07年来三峡大学工作,现在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师从冯天瑜先生从事在 职博士后研究。曾获湖北省第七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和教学能手称号、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三峡大学第 五届、第六届“师德标兵”称号和三峡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城市社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 究》,受到学生的喜爱。
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城市社会和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流动摊贩与中国近代城市社会——以武汉。上海、成都为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 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在《光明日报》、《党史研究与教学》、《武汉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3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文摘报》和人大报刊资料转载、摘要。
主要代表作
1、《回到革命现场——评<辛亥首义史>》,《光明日报》(权威报刊)2011年6月7日;
2、《“谋市民之福利”:汉口中山公园(1929-1949)的追求与管理之难》,《江汉论坛》(重点核心)2011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3期转载;
3、《二十世纪初的游动摊贩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武汉和上海为中心》,《学术月刊》(重点核心)2008年第11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5期摘要;
4、《近代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与都市社会——以汉口民众乐园为例》,《甘肃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11年第1期转载;
5、《多维纵深的武汉历史文化研究》,《江汉论坛》(重点核心)2007年第7期;
6、《论武汉人文化品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04年6期;
7、《东方芝加哥’背后的庸常——近代武汉日常生活的几个面相》,《湖北社会科学》(中文核心)2009年第3期;
8、《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纪念——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为视角》,《党史研究与教学》(CSSCI)2011年第5期;
9、《“礼仪之邦”:中国礼文化与社会和谐的诉求》,《学术论坛》(CSSCI)2008年第6期;
10、《中外政治文化中的民生关怀》,《湖北行政学院学报》(中文核心)2009年第2期
Email:hujunxiu@126.com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ujunxiu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