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志元教授简介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4-07-02


1.简介:李志元(1967.12~),笔名斯如,汉族,重庆市荣昌县人。当代诗人、作家、诗歌评论家。先后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原四川师范学院)、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有流浪、经商及任中学教职等经历。热爱写作,著有诗集《夜游神之歌》、《且》,中篇小说《土地》、《种子》、《悬崖》,随笔集《那个年代,这个年代》,学术专著《当代诗歌话语形态研究》等。1998年移居南宁。现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2.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新诗3.开设课程(1).本科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新诗史》、《当代诗歌话语形态研究》。(2).研究生课程:《中国现代诗学》、《当代文学学术前沿问题研究》。4.论文:(1).《燃烧远远不只是一次命名》,《关于一个诗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2).《对非份之想的反问和反制》,《诗歌报月刊》1997年第5期。(3).《不容忽视的新诗形式问题》,《重庆日报》1997年9月10日“文学评论”专栏。(4).《谁在说话》,《东方晨报》1998年3月10日副刊。(5).《舌头的自治:“第三代诗”品质重审》,《中外诗歌研究》1998年第3辑。(6).《幽居·身体·想象力集中营》,《今日文坛》2001年秋之卷。(7).《终极的现代性与身体》,《乌江文学季刊》2001年第1期。(8).《嘴唇在四季熏风中发亮》,《重庆经济报》2002年8月25日副刊。(9).《诗歌现场:追悼根性的修正》,《当代文坛》2003年第2期。(10).《诗歌现场:追悼根性的修正》,《诗刊》2003年第8期转载。(11).《新诗当然可以不押韵》,《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14日“文化视野”专栏。(12).《当代诗歌:漂移中的修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3).《舌头的自我许可》,《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4).《从暴力到语法,到肉身的赎回》,《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5).《在灰白的面孔上开凿窗口》,《中华读书报》2004年10月13日“光明书评”专栏。(16).《从放声歌唱到潜在写作》,《延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7).《时代精神碎片的整理方式》,《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文摘卡》(季刊)2006年第1期转载。(18).《带着带不走的故乡》(序言),《日出黄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19).《诗歌中的拍案惊奇》(序言),《后现代叙事》,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20).《“归来”时分话苍茫》,《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21).《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叙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2).《诗歌研究中的话语分析方法》,《诗探索》2006年第1辑。(23).《简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写作》,《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24).《没有尽头,只有奔跑和皮鞭》,《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25).《舌头上开赌场》,《第三条道路》,九州出版社2006年5月版。(26).《当代诗歌集体化写作阶段的读者和民歌形式问题》,《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27).《这般低贱,那般癫狂——谈21世纪初汉语诗歌的三种现象》,《上海诗人》2007年第2期。(28).《这些腐恶的舌头不过肉证而已》,《低诗歌代表诗人诗选》,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版。(29).《述歌时代》,《低诗歌批判》,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版。(30).《乌托邦语境》,《低诗歌批判》,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版。(31).《当代诗歌发展进程论略》,《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32).《这般低贱,那般癫狂——<低诗歌代表诗人诗选>究竟有多低》,《诗评人》2011年第14期。(33).《20世纪80年代抒情诗的意象系统》,《诗-歌符号学》专辑(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中心主办),2011年9月。5.著作:(1).《当代诗歌话语形态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2).《文学家的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3).《低诗歌批判》,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版。6.专业教材:《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撰写“诗歌”专章,约100000字。7.科研项目:(1).《中国当代探索诗歌的语言研究》,广西师范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2).《市场经济与中国新诗》,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3).《广西网络化文学发展及其生产、传播与消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8.获奖:(1).2000年5月被评为1999年度广西师范学院优秀班主任。(2).2000年9月被评为1998-2000学年度广西师范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3).2006年10月,诗作《风中的四月》获得由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和《诗潮》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诗歌大奖赛一等奖。(4).2008年12月,论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叙事获得广西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5).2010年11月被评为2010年度广西师范学院工会工作积极分子。


相关话题/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