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成教授(学科教学·化学导师)
朱元成(Zhu Yuan-cheng),男,汉族,1962年7月生,甘肃省甘谷县人。教授。1984年6月获西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6月获兰州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教授。教学方面主讲的课程有:《无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稀土元素化学》等,被天水师范学院确定为化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获甘肃省人民政府“园丁奖”一次;科研方面主要从事配位化学及理论与计算化学方面的研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课题)七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在《中国科学B辑》、《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Chemical Papers》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三次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杨玲娟副教授(学科教学·化学导师)
杨玲娟,硕士,副教授,化学系系主任。1994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2000.9-2003.7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获分析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主讲《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及《无机及分析》。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参与完成国家教育部灾后重建项目一项,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一项,校列项目三项;正在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两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CI和EI收录5篇。
杨富巍副教授(学科教学·化学导师)
杨富巍,男,1976年生,副教授,理学博士。近年来在传统建筑材料、石质文物及土遗址保护等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多篇学术论文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SCI, IF=21.85)、《New Journal of Chemistry》(SCI, IF=3.01)、《Chinese Science Bulletin》(SCI, IF=1.32)、《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SCI, IF=0.68)、中国科学(EI, IF=0.76)及文物(CSSCI, IF=0.28)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2011年以来,先后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师院“青蓝”人才工程项目及师院中青年科研项目各一项。
刘新文教授(学科教学·化学导师)
刘新文,男,教授,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在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天水师院生化学院院长,甘肃省化学会理事,天水市化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分析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主讲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无机化学、工业分析等课程。负责专业学科建设、仪器实验室建设及教学管理等工作,主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配位与催化化学”,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厅项目2项,科技部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曾获天水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和“教学及科研突出贡献奖”。在《Tatrahedron A》,《J.Mol.Catal. A.》,《Tatrahedron Lett》,《J. Mol. Struc.: THEOCHEM》,《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IC期刊论文6篇,获取国家专利1项,编写教材2部、专著1部。
唐慧安教授(学科教学·化学导师)
唐慧安,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男, 1963年4月生。1984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2003年在兰州大学
化学系获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2年在澳大利亚科工联合组织访问学者。曾
任生化学院副院长、天水师院甘肃省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现任甘
肃省新型分子材料功能与设计高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功能配合物
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波谱分析与成像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以配位化学及
生物无机化学原理为基础,以现代波谱分析技术为手段,以合成靶向性磁共振
成像造影剂功能配合物为目标,探讨化学与生物学交叉的边缘学科问题。2.固体废弃物高质化利用。利用废旧塑料与秸秆合成板材与型材。3.车辆节油器研制。节油12-20%。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中小企业科技计划项目。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3等奖2项。省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