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寒旱环境与工程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4-09-2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2年10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是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工程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单位。实验室具有持续科技创新与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国家冻土工程基础和应用研究基地,它的研究方向是土、岩等介质的冻融过程及其相关的物理、力学、化学和生物过程、特性、机理和模式,及其在工程、环境与资源上的应用。建室20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为我国青藏铁路和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在国际冻土研究前沿领域有重要影响。实验室拥有一只训练有素优秀的研究、技术队伍和一批国际先进的现代精密仪器设备。该室具有岩土工程、地质工程、自然地理学硕士授予权和工程地质、地理学博士授予权,以及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该实验室是我国冻土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中心,在国际冻土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实验室于2001年3月13日首次通过国家计量认证(量认(国)字(Z2017)号)。具备岩土与工程建筑材料检测、溶液与颗粒分析的能力,向社会全面开放,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和与寒区工程及材料有关的检测工作。从事检测工作八年多来,对外出具的公证数据无人投诉。2004年又取得了国家计量认证复评和国家实验室认可二合一资质证书。2008年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第三次复评。2002年荣获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测量、服务”管理达标会员单位称号。同时,被铁道部指定为青藏铁路建设中材料检测定点单位。

  实验室现有在编固定创新人员43人。按职称分:正高级15人(包括院士1人);副高级15人;中级10人;初级3人。按工作性质分:研究人员27人;技术人员15人;管理人员1人。按知识结构分:具有博士学位31人;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7人;其他3人。按年龄结构分:小于30岁(含30岁的6人,占14%;31岁—45岁24人,占56%;46岁—60岁12人占28%;60岁以上1人,占2%。平均年龄40岁以下。

  实验室拥有30万元以上主要仪器设备18台(套),分布在7个检测室。室内占地面积3864平方米,其中恒温面积 1000平方米。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攻关项目4项,攀登计划专题6项,973专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面上项目40多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省部委重大计划项目80多项,横向协作4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其它20多项。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不但解决了寒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而且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截止2009年底,发表论文共1600多篇,其中SCI收录163篇,EI收录162篇,出版专著30多部, 其中英文专著1部。给工程单位提供研究技术报告100多套。参编国家有关规范(标准)7部,获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35余项,获国家与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9项。成果应用后,为国家节约工程投资约30多亿元,新增产值8000万元。

  本实验室依托中科院寒旱所,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广纳天下贤才,联合国内外同仁针对冻土学科发展前沿和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解决国家在寒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程科学和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冻土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相关话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