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段颖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5-20



段颖

人类学系 教授



电子邮件
duanying1115@sina.com



个人资料通讯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邮编:510275
电子邮件:duanying1115@sina.com
?
基本介绍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东南亚、海外华人研究、侨乡社会、全球化、跨国现象、族群研究、边境研究
?
教育背景2012. 4 ? ? 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师资博士后
2009.8 ?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4.7 ?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2.8 ? ?结业于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影视人类学暑期研讨班
2001.7 ? ?毕业于云南大学人类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开设课程文化人类学理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宗教与文化(本科生)
全球化与文化(本科生);全球化与人类学(研究生)
海外华人社会与文化(本科生);海外华人研究(研究生)
东南亚社会与文化(本科生);饮食、文化与生态(研究生)
?
社会工作及职务2019—今 ? ? 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理事(中国代表)
2016—今 ? ?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
2018—今 ? ? 广东省华侨历史学会理事
2018—今 ? ? 《海外华人研究》辑刊编委
2020—今 ? ? The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国际编委
2012—今 ? ? 中山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010—今 ? ?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0—今 ? ? 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8—今 ? ? 中国海交史研究会会员
2002—今 ? ? 香港人类学协会会员
1998—今 ? ? 中国当代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
?
学术活动情况1. 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2):“胞波情谊”与中缅关系
(2)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0):全球化/地方化:跨国网络中的云南华人
(3)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0):全球变迁中的东南亚华人认同
(4)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项目(2011):跨国网络与粤东侨乡
(5) 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项目(2013):转型时代的中缅关系研究
(6) 中山大学文科青年教师培育项目(2011)
(7)中山大学青年教师起步计划(2010)
(8)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广东侨务理论研究基地招标课题(2012-2013)
(9)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广东侨务理论研究基地招标课题(2014-2015)
(10)广东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广东华侨史》课题(2016)
(11)国家民委委托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与中缅边境民族关系研究(2017)
(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9):中缅边境流动与地景的民族志研究
?
2. 学术出版
专 ?著
2020 ?《缅甸华人——军政下的族群、文化政治与公民归属》,北京:三联书店(即出)
2012 ?《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族群形成、文化适应与历史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编 ?著
2012 ?《侨乡·宗族·围龙屋——梅州南口侨乡村的田野考察》(与周大鸣教授合编),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译 ?著
2012 ?《迁徙、家乡与认同》(陈志明著,段颖、巫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期刊论文
2020a “缅甸军政之下的佛教、道德合法性与社会构成”,刊于《开放时代》,2020年第3期,第211-223页;
2020b “平行与交织——军政时期缅甸华人的生存策略、日常政治与国家想象”,刊于《思想战线》,2020年第3期,第26-35页;
2019 ?“海外华人、侨乡与围龙屋——梅州南口侨乡村的田野考察”,刊于《民族艺术》(与周大鸣教授合著),2019年第5期,第43-51页;
2018a “Rethinking ‘Pauk-Phaw’: Chinese Migrants, Ethnic Interaction and China’s Rise.” In Bernard Wong and Tan Chee-Beng, eds, China’s Rise and the Chinese Overseas. London: Routledge;
2018b “跨国流动、商贸往来与灵活公民身份——边境地区缅甸华人生存策略与认同建构之研究”,刊于《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第7-12页;
2018c “泰国北部原国民党军人及其后裔的民族志研究”,刊于《海外华人研究》,第一辑,第63-75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8d “转向中的人类学:世代更替与可见之光”,刊于《上海书评》,2018.1;
2017a “作为方法的侨乡——区域生态、跨国流动与地方感知”,刊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7年第1期,第1-11页;
2017b ?“从地方、区域到全球——文思理教授的人类学之旅”,刊于《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第73—78页;
2017c “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国家建设与族群政治”,刊于《思想战线》,第43卷第5期,第59-67页;
2017d “品味辣椒”,刊于《民族学刊》,2017年第2期,第42-43页;
2017e “曼德勒的华人饮食:族群互动、地方化与身份认同”,刊于陈志明主编《东南亚的华人饮食与全球化》,第175—191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7f 书评:Andrea Louie著《你何以成为华人?华裔领养青少年及其家庭协商身份认同与文化》,刊于《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9卷第1期,第99-105页
2017 (第一作者)“跨洋流动、地方适应与中国联结——毛里求斯华人社团与社会探析”(与陈志明教授合著),刊于《海交史研究》,2017年第1期,第92-104页;
2016a “区域网络、族群关系与交往规范——基于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田野经验的讨论”,刊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第95-101页。
2016b “文化遗产的表述、话语与权力——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刊于《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2016合刊)。?
2016c (第一作者)“原真性、去地域化与地方化——沙县小吃的文化建构与再生产”,刊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第74-79页;
2016d (第一作者)“缅甸基本国情及投资风险评估”,刊于范若兰主编《东盟十国基本国情及投资风险评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e Review of Return: Nationalizing Transnational Mobility in Asia, Biao Xiang, Brenda S. A. Yeoh, and Mika Toyota eds., 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 12(2)
2015a ?“Under the Buddha's Shadow: Buddhism and the Chinese in Myanmar”, in Tan Chee-Beng ed. After Migration and Religious Affiliation: Religions, Chinese Identities and Transnational Networks. London: World Scientific.
2015b ?Review of Guangdong and Chinese Diaspora: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Qiaoxiang, by Yow Cheun Ho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13, 256 pp., in Asian Ethnicity 2015(1).
2015c “喧嚣的世界与忧郁的缅甸”,刊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5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与共识网转载。
2014a “人类学视野下的华人社会、公益慈善与文化认同”,刊于朱健刚主编《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报告2013》,页210-22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b “社会变迁中的跨国网络与粤东侨乡——以梅县南口侨乡村为例”,刊于《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六卷第一期,页19-40。
2014c “华文教育、地方化与族群认同——以缅甸曼德勒为例”,刊于麻国庆主编《山海之间——从华南到东南亚》,页458—47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d “转型时代的跨国网络与粤东侨乡——以广东梅州南口侨乡村为例”,刊于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广东基地编《华侨华人与广东发展》,页230-247,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3a ?“Diaspora:概念演变与理论解析”,刊于《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
2013b ? “跨国网络、公益传统与侨乡社会——以梅州松口德村为例”, 刊于《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2013c ?“全球流动:跨国、寓居与华人认同”,《世界侨情报告2012-2013》,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3d “迁徙、饮食方式与民族学文化圈”,刊于林开忠主编《滋味的流转——迁徙与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页51-78,台北:财团法人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
2012a “城市化抑或华人化——曼德勒华人移民、经济发展与族群关系之研究”,刊于《南洋问题研究》,总151卷第3期,页67—75。
2012b “现代世界中的泰国佛教——一个人类学的视野”,刊于《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6期,页99—105。
2012c “迁徙、饮食方式与民族学文化圈—— 缅甸华人饮食文化的地域性再生产”,刊于《中国饮食文化》第八卷第二期。
2012 ?(合著)“公共人类学:21世纪人类学发展的新趋势”,刊于《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页35-45。
2011a ?“The Chinese Foodways in Mandalay: Ethnic Interaction, Localization and Identity”, In Tan, Chee-Beng ed., Chinese Food and Foodways in Southeast Asia and Beyond, pp. 141-155. Singapore: SNU Press.
2011b “后现代·东方主义·民族志写作———从Louisa Schein《少数民族准则》谈起”,刊于《西北民族研究》第70期第3卷,页149-156。
2011c “迁徙、饮食方式与民族学文化圈—— 缅甸华人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与再生产”,刊于《第十二届中华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
2011d Book Review of Renunciation and Power: The Quest for Sainthood in Contemporary Burma. By Guillaume ROZENBERG, translated by Jessica Hacket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Southeast Asia Studies. 2010). In Asian Anthropology, Vol. 10.
2011e “谁的古镇?谁的侨乡?——腾冲和顺旅游开发与社会发展的个案研究”,刊于杨慧主编《旅游·少数民族与多元文化》,页161-179。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a ?“对Cultural Citizenship的理解与汉文翻译”,刊于《西北民族研究》,总第62期,页103-106.
2009b ?“华文教育、地方化与族群认同——以曼德勒为例”,刊于钱江、纪宗安主编《世界华侨华人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a ?“Kuomintang Soldiers and Their Descendants in Northern Thailand: An Ethnographic Study”. ?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 Vol. 4(2): 238-257.
2008b ?“Foodways, Identity and Ethnic Interaction: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Dietary in Mandalay”, In Chang Y. H. May ed., Collection of The 10th Symposium on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pp. 181-198. Taipei: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2007 “异域·孤军·华人族群——泰国北部原国民党军队及其后裔的社会变迁与认同建构”,刊于刘宏主编《海洋亚洲与华人世界之互动》,页150-172。新加坡:华裔馆。
2006a ?“边陲侨乡的历史、记忆与象征——云南腾冲和顺宗族、社会变迁的个案研究”,刊于陈志明、丁毓玲、王连茂主编《跨国网络与华南侨乡》,页77-112。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
2006b “Review of Monique Skidmore ed. Burma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In Asian Anthropology, Vol. 4: 175-179.
2001 ?“权力边缘的曼春满——旅游作为现代化与意识形态的个案研究”(第一作者),刊于杨慧、陈志明、张展鸿主编《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页96-115。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0 ?“文化人类学的哲学内涵、 经验与理性”(第一作者),刊于《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页13-16;139。
?
报刊文章
2020a “《昨日之前的世界》:万象更新时,我们能从过去学到什么?”,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0-1-2;
2020b (合著)“人类学对话考古学——河床与河流:人类社会文化的不同时态”,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0-1-13;
2020c (合著)“人类学对话考古学——物质与观念:不同学科的解释边界”,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0-1-14;
2020d (合著)“人类学对话考古学——文化相对论与学科合作的可能路径”,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0-1-15;
2020e “废墟上的纠缠与重生”,刊于《上海书评》,2020-10-13
2019a “藏地田野笔记:脱嵌的财富与悬浮的未来”,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19-5-2;
2019b “布朗山田野笔记:曼捌印象——边境、山地、少数民族与茶”,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19-8-1;
2019c “布朗山田野笔记:古树新芽——以茶为生的曼捌人”,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19-8-20;
2019d “布朗山田野笔记:双面曼捌——左手自然,右手市场”,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19-10-18;
2018a “藏地田野笔记:初识格咱——河水轰响湍急之地”,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18-8-12;
2018b “藏地田野笔记:松茸的故事”,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18-8-22;
2018c “藏地田野笔记:尼西土陶与旅行遐思”,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18-9-5;
2018d “藏地田野笔记:格咱的衣食住行”,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18-9-5;
2018e “藏地田野笔记:格咱的神圣与世俗”,刊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18-10-25;
2017 “走在田野上,问道乡土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绮罗考察记”,刊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2017-8-20;
2004年起已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文章数十篇。
?
?




相关话题/中山大学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