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冬丽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5-15

教授
副教授
助理教授和讲师
专职科研
博士后
兼职、客座教授



张冬丽
??????
?1974年生,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地震工程学、地震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价研究、强地震动理论及应用研究。
??E-mail:zhangdongli@mail.sysu.edu.cn?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7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学院(今长安大学)地质矿产勘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获构造地质学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获岩土工程学博士学位。
??? 2000-2008年在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黄土地区地震灾害研究工作;2005-2008年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大中型城市直下型地震的强地震动数值模拟与震害评价研究;2008-2016年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从事强地震动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其中2011-2016年,分别以短期聘任和流动项目主任职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处从事自然基金项目的管理工作;2016年以中山大学“****II期”紧缺类人才入职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任副教授。
学术成果简介:??? 迄今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专题1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协作任务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项目共3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3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专项1项,中国地震局十五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子课题1项;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同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作为主要参加人,共获得7项省部级和局级科研奖励,包括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肃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曾任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危害性评价专家组成员,为《地震学报》、《华南地震》、《地震工程学报》、《震灾防御技术》等国内专业期刊的审稿人。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1. 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层的孕震机理及主要大中型城市的地震灾害评估研究;
2. 青藏高原及周缘地震及次生灾害的危害性研究;
3. 南海北缘地震构造和滨海断裂带强震危害性预测研究。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专题,2019QZKK0901,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之子任务,青藏高原周缘断裂活动引起的地震灾害链及危险性研究,2019.1-2023.12,100万,子任务负责人,在研。
?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范”,2017YFC**: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地震动力学模型与强震危险性研究,2018.1-2022.12,90万元(总经费2278万元),子任务负责人,在研。
?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三维构造模型的滨海断裂带地震危险性评价和震害情景预测,2018.1-2021.12,70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
? (4)广东省 “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深部地球探测与资源环境团队,2017ZT07Z066,2018.5-2023.5,参加,第七核心成员。
?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近断层强震记录的发震构造特征研究,2011.1-2013.12,45万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断层活动引起的大型沉积盆地强地震动模拟,2007.1-2009.12,30万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 (7)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F -IGCEA-0607-1-18,断裂构造对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的影响, 2007.6-2008.6,15万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 (8)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 0907,逆冲断层上强地震引起的强地面运动特征—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2009.9-2012.12,28万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 (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 1401,近源强地震动的概率评估方法研究,2014.6-2016.12,48万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发表主要论文目录:1. 李小林,张冬丽*,张培震,李志刚,胡立天,郑文俊.多源探测数据揭示的南海东北部三维地壳结构特征.地球物理学报.2020,63(4):1538-1552. (通讯作者)
2. 许斌斌,张冬丽*,张培震,郑文俊,毕海芸,田晴映,张逸鹏,熊建国,李志刚.冲积扇河流阶地演化对走滑断裂断错位移的限定.地震地质.2019,41(3):587-602. (通讯作者)
3. Yi-Peng Zhang, Wen-Jun Zheng, Dong-Li Zhang*,Pei-Zhen Zhang, Dao-Yang Yuan,Qing-Ying Tian, Bo-Xuan Zhang, Shu-Min Liang. Late Pleistocene left-lateral slip rates of the Gulang Fau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in eastern Qilian Shan (NE Tibetan Plateau), China. Tectonophysics (0040-1951). 2019,756,97-111.(通讯作者)
4. Xiaohui He, Zhongwen Zhan, Peizhen Zhang, and Dongli Zhang*. Rupture Directivity of the 18 2008 Mt. Carmel, Illinois, Earthquake from Modeling of Local Seismic Waveforms.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2018,108(6):3278-3288. (通讯作者)
5. Y.G.Zhang, W.J.Zheng,Y.J. Wang, D.L.Zhang, Y.T.Tian, M.Wang,Z.Q.Zhang, P.Z.Zhang, Contemporary Deform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Fro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Dat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18,45,1851-1859.
6. Yan Zhang, Dongli Zhang*, Xiaojun Li,Bei Huang, Wenjun Zheng, Yuejun Wang, Fault Structural Control on Earthquake Strong Ground Motions: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s an Example,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2017,175: 597~609. (通讯作者)
7. Renmao YUAN, Qinghai DENG, Dickson CUNNINGHAM, Zhujun HAN1, Dongli ZHANG,Bingliang ZHANG,Newmark displacement model for landslides induced by the 2013 Ms 7.0 Lushan earthquake, China,Fronters of Earth Science.,2016,1-11. DOI: 10.1007/s11707-015-0547-y.
8. 黄蓓,张培震,张冬丽,李小军, 2008年汶川地震的断裂作用与强地面运动特性, 地震地质,2015,37(4):1055-1069.
9. 张冬丽,徐锡伟,张献兵,柴炽章,张伟, 断层破裂面倾角变化对断陷盆地强地面运动的影响, 2013,地球物理学报, 56(7):2322-2331.
10. 张冬丽,黄蓓,张献兵,徐锡伟,郑文俊,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的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 2013,地震地质. 2013.35(2):423-435.
11. 张冬丽,徐锡伟,周正华,于贵华, 汶川M_s 8.0级地震强震记录所揭示的地震断层特征分析, 地学前缘,2010,5(17),33~42.
12. 张冬丽,周正华,陶夏新, 震源破裂方式和断层性质对近场强地震动特征的影响,西北地震学报,2009,4(31):311~318.
13. 张冬丽,张伟,徐锡伟,柴炽章,张献兵, 断层破裂方式对银川盆地强地面运动的影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4(29):1~8.
14. ZHANG Dong-li,Xu Xi-wei, ZHAO Bo-ming, Chen Gui-hua, Xie Ting-wei, 3-D physical model in strong ground mo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A case study of Kunming basin,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2007,2(20):194~205.
15. 张冬丽,徐锡伟,赵伯明,陈桂华,解廷伟, 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中三维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以昆明盆地为例, 2007,地震学报. 29(2): 187-196.
16. 张冬丽,陶夏新,周正华, 近场强地震动数值模拟的简化计算方法,地震地质,2006,4(28):612~622.
17. 张振中,张冬丽,刘红玫,黄土震陷灾害典型震例的综合研究,西北地震学报,2005,1(27):36~41,46.
?
担任教学课程:??????? 本科生必修课《地质工程原理》及相应的野外实习指导工作;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现代工程地质学》






相关话题/珠海校区 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