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深圳大学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深圳大学 /2012-11-10

 

深圳大学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与技能,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应用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学院同意、研究生院(筹)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培养方式
(一)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监管部门的人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二)考评方式要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平时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
(四)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四、专业实践
在金融机构或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金融工作岗位实习不少于3个月,应届本科生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五、个人培养计划
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
 
 
 
 
 
 
 
 
 
 
 
 
 
 
 
 
 
 
 
 
1.本专业学制为 2 年。
2.本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  34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少于 17 学分。
3.课程学习与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比例为1:1。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讲授形式
开课学期
考核
方试
要求
 
学位课程(必修课)不得少于 17
学分
公共学
位课程
5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40
讲授
1
考试
平均
75分
以上
外语
(3学分)
基础外语
2
40
讲授
1
专业外语
1
20
讲授
1
专业学
位课程
12学分)
基础课
2门)
金融理论与政策
3
60
讲授
1
金融机构与市场
3
60
讲授
1
专业课
2门)
投资学
3
60
讲授
1
公司金融
3
60
讲授
1
 
 
 
非学位课程,不得少于 17学分(其中必修2分)
 
 
必修
环节
文献阅读
 
1
20
 
 
考查
通过
(开题报告通过即可)
必选课
金融专题讲座
2
40
讲授
2
考试
60分
以上
选修课
任选课
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
2
40
讲授
2
金融衍生工具
2
40
讲授
2
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
2
40
讲授
2
私募股权投资
2
40
讲授
2
金融营销
2
40
讲授
2
金融危机管理案例
2
40
讲授
2
金融法
2
40
讲授
2
行为金融学
2
40
讲授
2
财务报表分析
2
40
讲授
2
理财税收与筹划
2
40
讲授
2
补修课
适用于本科非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学生
会计学原理
2
40
讲授
1
 
考试
 
中期考核表中导师签字确认
(60分以上)
经济学原理
2
40
讲授
1
实践
环节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4
80
 
3
考查
通过
(导师考核)
课程
免修
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须参加考试。
 
 
 
考试
60分以上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结束前,
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学院、研究生本人、研究生院(筹)各持一份(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学生须注明补修课程)。
中期
考核
课程学习结束后,举行开题报告前
考核筛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学习成绩、科研实践能力。均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考核结束,各学院将中期考核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院(筹),每位学生的中期考核表由学院永久保留。
开题
报告
中期考核筛选后
经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首次未通过者,应一个月后再次开题,仍不能通过者应终止学习,做退学处理。评审结束,学院将开题报告评审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院(筹),每位学生的开题报告由学院永久保留。
七、课程免修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
八、考核方式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学术报告、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等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
(一)学位课程的考核原则上采用考试的方式;
(二)文献阅读结合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开题报告通过即自动获得学分;
(三)修课程的考核既可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也可由指导教师负责进行,在中期考核表中签字确认。
(四)考试科目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五)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可申请学位。
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论文内容应着眼于实际问题,论文形式提倡案例分析、调研报告、产品设计等。
十一、毕业与学位申请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十二、推荐阅读文献
1.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美]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黄达主编:《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黄达:《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黄达:《金融——词义、学科、形势、方法及其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7.曾康霖:《金融理论与实际问题探索》,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8.周骏、张中华、郭茂佳:《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9.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吴敬琏:《十年纷纭话股市》,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1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2.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3.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中国金融理论前沿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版。
14.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15.曹龙骐:《金融热点探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16.曹龙骐等:《金融问题前沿》,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7.曹龙骐主编:《金融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18.曹龙骐、郑建明:《跨世纪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香港励志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19.张琳 曹龙骐著:《我国商业保险市场创新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20.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21.戴国强主编:《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2.魏华林、林宝传主编:《保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3.曾康霖主编 曹龙骐、虞群娥副主编:《金融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24.[美]彼得S·罗斯箸:《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8月版。
25.[美]安东尼·M·桑托莫罗、戴维·F·巴贝尔著,郭斌译:《金融市场、工具与机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美]J·奥林·戈莱比著:《国际金融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7.郭茂佳著:《股票市场效率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郭茂佳主编:《金融市场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李扬、王国刚主编:《资本市场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30.郑振龙主编:《金融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1.张亦春、郑振龙主编:《金融市场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2.郑鸣著:《投资银行并购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版。
33.何小锋等著:《投资银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4.王明夫著:《资本经营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35.何小锋等编著:《资本市场运作案例》,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8月版。
36.姜波克主编:《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
37.国际金融(第二版),汪争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版。
38.[美] 维塞尔著,国际货币经济学导论:汇率理论、制度与政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39.[美]麦金农著,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5月版。
40.[美]麦金农著,东亚经济周期与汇率安排,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41.崔孟修著,现代西方汇率决定理论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5月版。
42.[英]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3.陈岱孙 厉以宁主编, 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7月版。
44.罗伯特·蒙代尔著,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五卷)——汇率与最优货币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45.奚君羊著,国际储备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7月版。
46.田宝良著,国际资本流动:分析、比较与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1月版。
47. 唐纳德 J.马西森和加利 J.斯基纳西工作组,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和主要政策问题),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9月版。48.查尔斯.亚当斯.唐著,国际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5月版。
49.邹宏元,何泽荣著,中国转型期国际收支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8月版。
 
51.杨柳勇著,国际收支结构研究:理论模式、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现实的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5月版。
52.[美]理查德.M.莱维奇著,国际金融市场:价格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53.约翰.赫尔著,期货、期权和衍生证券,华夏出版社1997年1月版。
54.周新民著,国际货币体系,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版。
 
                                                       
经济学院
2011-6-27
相关话题/金融 MF 专业学位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