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哲学
深圳大学中国哲学学科是在国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1984年9月,刚刚建校一年的深圳大学便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国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出任所长,在汤先生的带领下,来自北大、复旦、华东师大和中国社科院的一批青年学者,在国学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建设性的工作,同时也奠定了深圳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基础。
以国学研究所为依托,深圳大学的中国哲学学科得毗邻香港之便和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较早和港台海外的学术界建立了联系,开展了中国哲学、特别是现代新儒学思潮的研究,并较早展开与海外学术界的交流。经过20多年的积累,本学科方向已经形成了以现代新儒学研究为重点、以宋明时代的文化思潮变迁研究和中国儒、道、释三教研究为两翼的格局,特别是在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研究等专题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另外,在宋明儒学、道家哲学、经典诠释学,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岭南思想史研究等方面,能够对中西哲学融会贯通,具有问题意识比较突出、方法多元化、于海外汉学研究成果较为关注且能充分吸收等特点。我们也一直注重与倡导中西比较哲学的研究,并积极展开与西方学术界的交流。
近20年来,本学科方向充分利用深圳大学毗邻香港的优势,广邀南来北往的国内外著名学者到校访问、讲学与交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主办了“西方学术背景与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文明对话”国际学术论坛,“全球化时代的儒家伦理”国际学术论坛,“‘中国哲学’建构的当代反思与未来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儒藏》主编工作会议暨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对话、融通与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开展: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等,并协办了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武汉),均产生良好反响。我们先后和海内外的众多学术机构建立了固定的联系,在人员互访、课题研究、资料交换等方面,有着长期的协作关系。
二、 宗教学
深圳大学宗教硕士点的源头可以追朔到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在国学所主办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学术集刊上,对中国宗教史上的许多问题和人物进行过专题讨论。经过20年的积累,在宗教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业绩,特别是在道教研究、佛教研究、伊斯兰教汉文著述研究等专题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方向注重学术研究,具有良好的教学、研究条件。系图书资料室藏书5万多册(其中有《藏外道书》、《中华大藏经》、《道藏》、《禅宗全书》等重要典籍),并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紧密的资料交流。目前4名专职研究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近几年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等重要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多部。
本方向致力于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聘请了多位国际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与国外及港澳台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举办了多次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除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外,本方向还设立了本焕人文奖学金、侯宝垣人文奖学金等一系列专项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