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中外互译、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和一定的听说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大中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新闻采写、编辑出版、高级文秘、文物展览、古籍整理、行政管理、企业策划以及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
学科名称
|
培养方向
(二级学科)
|
研究内容
|
指导教师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
文艺美学
|
庄锡华、王晓华、陈海静
李 健、陈 文
李凤亮、李 克
|
古典文艺学
|
|||
比较文艺学
|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理论语言学
|
梁 源、丘学强、杨爱娇陈 瑶、占 勇
|
|
方言研究与应用
|
|||
国际汉语教育
|
|||
中文信息处理
|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史
|
曹兆兰、宫钦第、张 静
|
|
古文字学
|
|||
音韵学
|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域外汉籍研究
|
左 江、梁立勇
|
|
出土文献整理研究
|
|||
传世文献整理研究
|
|||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汉魏南北朝文学
|
章必功、李 立、牟玉亭、杨东林、黄金鹏、刘尊明、范晓燕、李红霞、沈金浩、张晓春、赵建坤、陈彩玲
周萌、徐晋如
|
|
唐宋文学
|
|||
元明清文学
|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化批评与区域文学研究
|
陈继会、相南翔、金文野 谢晓霞、王素霞、汤奇云 曹清华、张木荣
|
|
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论暨作家论
|
|||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宗教文化与中外文学
|
钱超英、杨晓霞、江玉琴
林艳、何志平、张霁
|
|
当代世界文学与文化
|
|||
东方文学与文化
|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三年。研究生应该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和学位论文,修满学分,按期毕业。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学院同意、研究生院(筹)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研究生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但在学年限不得低于2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学位(毕业)论文的时间比例一般为1:1。
四、培养方式
(一)实行导师负责制,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二)研究生应完成个人培养计划所列的课程学习任务,承担导师安排的科研工作,完成学位论文。
(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参照《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筛选办法》执行。
(四)跨学科、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原则上应补修本学科、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由导师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予以确定。
五、个人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结束前,指导教师与所指导研究生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共同拟订并提交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纸质文档由学院保存,电子文档上传至研究生院(筹)。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学习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程21学分
|
|||||||||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讲授形式
|
考核
方试
|
要求
|
|||
学位课程(21学分)
|
公共学位课
|
政治理论课
3学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讲授
|
考试
|
平均≥75分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
|
1
|
18
|
讲授
|
考试
|
|||||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
|
1
|
18
|
讲授
|
考试
|
|||||
外语
6学分
|
基础
外语
|
英语(一)
|
2
|
160
|
讲授
|
考试
|
|||
英语(二)
|
3
|
||||||||
专业外语
|
1
|
40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学位课
|
基础理论课
6学分
|
中国文学研究
|
2
|
40
|
|
考试
|
|||
文论与外国文学研究
|
2
|
40
|
|
考试
|
|||||
汉语言文字学概论
|
2
|
40
|
|
考试
|
|||||
专业课
(六选三)
6学分
|
文学写作
|
2
|
40
|
|
考试
|
||||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
2
|
40
|
|
考试
|
|||||
文艺美学
|
2
|
40
|
|
考试
|
|||||
比较文学
|
2
|
40
|
|
考试
|
|||||
对外汉语概论
|
2
|
40
|
|
考试
|
|||||
文献学
|
2
|
40
|
|
考试
|
|||||
非
学
位
课
程
(不
少
于
11
学
分)
|
必修环节
3学分
|
学术讲座
|
1
|
登记满10次
|
考查
|
通过
|
|||
文献阅读(开题报告)
|
2
|
导师考核
|
考查
|
||||||
教学或社会实践
|
|
考查
|
|||||||
选修课
|
现当代文艺思潮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60分
|
|||
西方文论与文化
|
2
|
40
|
|||||||
西方美学理论与艺术
|
2
|
40
|
|||||||
中国古典诗学与美学研究
|
2
|
40
|
|||||||
语言学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
|
2
|
40
|
|||||||
句法学
|
2
|
40
|
|||||||
语音与音系
|
2
|
40
|
|||||||
古文字学
|
2
|
40
|
|||||||
历史语言学
|
2
|
40
|
|||||||
音韵学
|
2
|
40
|
|||||||
训诂学
|
2
|
40
|
|||||||
文献专题研究
|
2
|
40
|
|||||||
域外汉籍专题研究
|
2
|
40
|
|||||||
传世文献研究
|
2
|
40
|
|||||||
古代文学史料学
|
2
|
40
|
|||||||
诗词写作学
|
2
|
40
|
|||||||
诗学研究
|
2
|
40
|
|||||||
词学研究
|
2
|
40
|
|||||||
戏曲小说研究
|
2
|
40
|
|||||||
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
2
|
40
|
|||||||
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
2
|
40
|
|||||||
中国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
|
2
|
40
|
|||||||
中国现当代作家专题
|
2
|
40
|
|||||||
深圳特区文学研究
|
2
|
40
|
|||||||
犹太—基督教文化与流散文学
|
2
|
40
|
|||||||
东方文学专题
|
2
|
40
|
|||||||
西方文学专题
|
2
|
40
|
|||||||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
|
2
|
40
|
七、课程免修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通过考试可获得学分。
八、考核方式
(一)课程学习和各必修环节,均需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二)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必修环节和补修课程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
(三)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
(四)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可申请学位。
(五)考试可以采用闭卷、开卷或课程论文等方式,如采用其它方式须经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并做好考核记录。
(六)必修环节中,开题报告通过获得文献阅读学分;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并填写《学术讲座登记表》,导师签名确认后获得学术讲座学分;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由导师进行考核,不计学分。必修环节不通过者不能申请论文答辩。
(七)学位(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按通过、不通过记录。
九、学位论文
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入学位(毕业)论文阶段。进入学位(毕业)论文阶段的研究生首先进行开题,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科研调查、研究方法、实验手段、理论分析、论文工作计划等。开题报告向研究生指导小组提交,经学院批准,由各培养单位存档。凡首次开题未通过者,应于一个月内重新选题并再次组织开题,仍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要求详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细则》。有关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问题由研究生本人承诺,导师负责。
十、毕业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按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要求,修满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根据《深圳大学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申请学位。
(根据学科特点,各学科经充分讨论,可增加其他方面关于论文答辩、毕业、申请学位的更高要求,例如是否组织预答辩,是否要求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等)
十一、推荐阅读文献
(一) 专书
1. 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
2. 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
3. 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
4. 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论》第二版(影印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8. 陆梅林:《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
9. 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 庄锡华:《文化传统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历程》,上海三联书店,2009
12. 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13. 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 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5. 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6. 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1995
17.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2001
18. David Crystal:《剑桥语言百科全书》(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9. Jack C. Richards & Theodore S. Rodgers:《语言教学的流派》(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0. Mark Baltin & Chris Collins:《当代句法理论通览》(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Terence Odlin:《语言的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1. 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8-1982
22. 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9-1994
23. 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1963
24. 陆德明:《经典释文》,黄焯:《经典释文汇校》,中华书局影印本,2006
25. 余廼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定稿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6. 周祖谟:《尔雅校笺》(影印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27. 周祖谟:《方言校笺》(局影印),中华书本,1993
28. 《正续一切经音义》(影印本、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9.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
30. 董同龢:《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2001
31.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2. 鲍尔:《语法化学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3. 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4.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
35.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0
36. 迪克森:《语言兴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7. 岑麟祥:《语言学史概要》,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8.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
39. 王 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
40.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1. 北京大学中文系:《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
42. 北京大学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
43. 北京大学中文系:《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
44. 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5. 唐圭璋:《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6.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作家出版社,1958
47.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重印
48. 王运熙、顾易生等:《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9.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93
5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拘何社、何时出版)
51. 北京大学等编:《新文学运动史料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52. 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3. 陈鸣树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典》(4卷),上海教育出版,1996
54. 陈思和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品》(5卷),学林出版社,1999
55. 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上下),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56. 张学正等主编:《文艺争鸣档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57. 孔范今等主编:《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种、乙种),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58. 於可训等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现代卷,当代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59. 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61. 曹顺庆:《比较文学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62. 布鲁姆:《西方正典》,译林出版社,2005
63. 刘洪一:《犹太文化要义》,商务印书馆,2004
64.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5. 刘建军:《20世纪西方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6. 罗杰斯:《西方文明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67. 郁龙余,孟昭毅:《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8. 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史》,昆仑出版社,2003
69.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0. 钱林森:《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全8卷),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script>
try{var s = window.name;parent.MM[s].initIframe();}catch(e){}
</script>
(二)期刊
1.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3. 《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
4. 《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 《文艺争鸣》,吉林省文联(主办),吉林人民出版社
6. 《新文学史料》,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
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主办),复旦大学出版社
8. 《文史知识》,中华书局(主办)
9. 《语言科学》,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
10. 《古汉语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主办)
11. 《语言研究》,华中工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主办),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2. 《文史》,中华书局(主办),中国石化出版社
13. 《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14. 《文学遗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
15.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16. 《中国典籍与文化》,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办),凤凰出版社
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
18. 《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
19. 《外国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20. 《当代外国文学》,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译林出版社
21. 《国外文学》,北京大学(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2. 《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深圳大学(主办)
23. 《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商务印书馆
24. 《世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主办)
25. 《方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商务印书馆
26. 《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商务印书馆
27. Linguistic Inquiry,MIT Press Journal. Quarterly. Founded: 1970. ISSN 0024-3892,E-ISSN 1530-9150 2009,ISI Impact Factor: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