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余以刚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19-05-05

更新日期:2018年9月3日
姓 名 余以刚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8年2月 籍贯 湖北监利县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Email yuyigang@scut.edu.cn
工作单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0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单位电话 **


个人简介
余以刚,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保健食品及食品安全控制研究。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教材3部。
工作经历
2006年6月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2010-2016年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2002年7月- 2006年5月 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中心技术负责人
2002年5月- 2002年6月 国家质检总局标准与法规研究中心
2000年3月-2002年3月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后
1995年4月-1996年12月 (原)国内贸易部无锡科学设计研究院工作
1989年8月-1992年8月 湖北监利县粮食局工作
教育经历
1997年1月-1999年12月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2年9月-1995年3月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系发酵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5年9月-1989年6月 湖北工业大学,发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获奖、荣誉称号
2010年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以豆渣为原料生产膳食纤维关键技术研究”。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常务理事
2.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
研究领域
在功能性食品、饮料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同时在果蔬等农副产品冷冻干燥加工方面也有较多研究。
科研项目
1.20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厨房配餐食品开发及其清洁化生产、配送技术装备集成与示范”(2018YFD**)
2.2016年主持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五花茶健康饮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编号:2016B**。在研。
3.2017年主持企业横向项目“固体饮料等健康食品开发” 项目编号: x2skD**。
4.2017年主持企业横向项目“一种荔枝干、龙眼干的加工方法” 项目编号: x2skF** 。
5.2016年主持企业横向项目“菠萝蜜及其副产物(菠萝蜜皮和菠萝蜜果核)加工关键技术” 项目编号:x2skD**。
6.2013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食品中VBNC状态大肠杆菌O157:H7复活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在研。完成时间:2013.1-2016.12。
7.2014年国家粮食公益性项目子课题“基于气流分级加工的真菌毒素污染粮食处理技术研究”,项目编号:**。完成时间:2016.12。
8.2013年主持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农产品中霉菌毒素快速分解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3B**。完成时间:2015.12。
9.2011年主持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食品中致病菌共增菌及同时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编号:2011B**。
10.2010年主持了广州市科技局项目“食品安全走进中小学” 项目编号:B**。
11. 2010年主持了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食品中致病菌活菌检测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B**。
12.2009年主持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带His纯化标签假病毒的制备及用作病毒检测内标的研究” 项目编号:B**。
13.2008年主持了广东省科技计划 项目“以酒糟为原料液态发酵生产紫芝功能性制品和产业化开发”, 项目编号: 2008B**。
14.2008年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利用“分子控制”技术生产大豆皮水溶性多糖的关键技术研究”,编号**12。
15.2007年主持了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以豆渣为原料生产膳食纤维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7Z2-E0221。
16.2007年主持了东莞市科研项目“荔枝、龙眼保鲜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产业化”,东科[2007]1号。
17.近五年主持企业横向科研项目20多项。
发表论文
1)Yi-Gang Yu, Hui Wu, Yuan-Yuan Liu et al. A multipathogen selective enrichment broth for simultaneous growth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Listeria monocytogenes[J].Canadian. J. Microbiol. 2010, 56(7): 585–597
2)Yi -gang Yu, Qiu-tong He, Kun Yuan etal.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Bombax malabaricum flower extracts[J].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11, 49(6):569-576
3)Ye Sheng-quan, Guo Si-yuan, Yu Yi-gang(通信作者), Wu Hui & Han-Rui. Removal of the heavy metal ion Cr(VI) by soybean hulls in dyehouse wastewater treatment[J].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12, 42:197-201
4)Xing-Long Xiao, Hui Wu, Yi-Gang Yu(通信作者), Bang-Zhao Cheng, Xiao-Quan Yang, Gu Chen, Dong-Mei Liu, Xiao-Feng Li. Rapid detection of a highly virulent Chinese-type isolate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by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 J. Virol. Methods 149 (2008) 49–55.
5)Xing-Long Xiao, Ya-Qing He, Yi-Gang Yu(通信作者) et al.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in clinical specimens by multiplex real-time PCR with an 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 Arch Virol(2009) 154:121-125
6)Xing-Long Xiao, Hui Wu , Yi-Juan Li, Hui-Fang Li , Ya-Qing He, Gu Chen, Jing-Wei Zhang, Hong Yang, Xiao-Feng Li, Xiao-Quan Yang and Yi-Gang Yu(通信作者).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Enterovirus 70 and Coxsackievirus A24 variant by multiplex real-time RT-PCR using an Internal Control. J. Virol. Methods,2009, 159:23-28
7)Xiao-feng Li, Zhi-hong Lu, Guang-lei Zhao, Hui Wu, Yi-gang Yu(通信作者). A facile whole-cell biocatalytic approach to reg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monoacylated 1-β-d-arabinofuranosylcytosine: Influence of organic solvent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2, 7: 114:6-11
8)Xiao-Feng Li, Zhi-Hong Lu, Hong-Wei Liu, Guang-Lei Zhao, Hui Wu, Kun Yuan, Yi-Gang Yu(通信作者). Dependence of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a freeze-dried whole-cell biocatalyst of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in regioselective acetylation of 1-beta-D-arabinofuranosylcytosine on growth conditions. PROCESS BIOCHEMISTRY , 2012,47,1826-1831
9)Xinglong Xiao,Jianxin Zhai, Jinfeng Zeng, Cong Tian, Hui Wu, Yigang Yu(通信作者).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a triplex nucleic acid test for detection of HBV DNA, HCV RNA, and HIV-1 RNA, with the Procleix Tigris System.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2013,2: 187,357–361
10)Yuqian Tang, Junmei Xiao, Yi Chen, Yigang Yu et al.Secretory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eroxiredoxin for zearalenone detoxifica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2013,168,1: 6-11.
11) Hu, Shuangfang, Xiao Xinglong, Wu Xinwei, Xia Xingzhou, Yu Yigang(通信作者), Wu Hui.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by RNA-seq of Acid Tolerance Response (ATR) in EHEC 0157:H7.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7, 79: 300-308
12) Hu Shuangfang, Yu Yigang, Li Rong, Xia Xingzhou, Xiao Xinglong, Li Xiaofeng. Real-Time TaqMan PCR for Rapid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Coliforms in Chilled Meat,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6,9(4): 813-822
13) Hu Shuangfang, Yu Yigang, Li Rong, Wu Xinwei, Xiao Xinglong, Wu Hui. Rapid detection of Cronobacter sakazakii by real-time PCR based on the cgcA gene and TaqMan probe with 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16,62(3): 191-200
出版专著和教材
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标准与法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1);主编《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实验》;中国质检出版社,2016,8;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指委推荐特色教材《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1);副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03);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科研创新
1.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鱼片同时护色脱脂脱腥的方法。专利号: ZL **6发明人:余以刚;肖君荣;肖性龙;吴晖;李晓凤
2.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防止汤汁在真空预冷过程中飞溅的方法,专利号: ZL **2.6,申请日2016-03-22,发明人:廖彩虎;余以刚;肖性龙
3.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荔枝防腐保鲜方法,专利号:ZL**3.1,授权日2009.2.11,发明人:吴晖、余以刚、钟振声、黄海雄。
4.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菱角茎膳食纤维制备方法,专利号:ZL**2.6,授权日2009.6.17,发明人:余以刚、吴晖、刘冬梅、李晓凤。
5. 国家发明专利:有机介质中生物催化制备玉米蛋白肽的方法,专利号:**4.2,授权日2009.11.11,发明人:李晓凤、吴晖、余以刚、刘冬梅、许喜林。
6.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荔枝干、龙眼干的加工方法,专利号:**1.4;发明人:余以刚;吴 晖;刘冬梅;李晓凤;张俊。
7.国家发明专利:生物催化制备胶原蛋白肽的方法,申请号:**4.9,申请日2006.12.7,发明人:吴晖、李晓凤、余以刚、刘冬梅、许喜林。
8. 国家发明专利:利用羧甲基壳聚糖脱苦制备啤酒酵母泥的方法. 专利号:ZL**8.0发明人:余以刚、叶盛权、姜秋焕
9.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即食含活益生菌的泡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8.7,发明人:刘冬梅、吴晖、余以刚、李晓凤。
10. 国家发明专利:用于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专利号: ZL**7.1,申请日2008.11.25,发明人:余以刚;肖性龙;吴 晖;李苏龙;刘园园。
11. 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五花茶及其制备方法和抗氧化值的检测方法. 专利号:ZL**2.6发明人:余以刚、肖性龙等
教学活动
主讲本科生课程《食品安全与检测》及《食品安全与检测实验》,主讲硕士研究生全日制课程《现代仪器分析》、《食品安全与检测》和博士生课程《现代食品分析技术》。
指导学生情况
每年指导博士生1人,每年指导硕士研究生1-2人。
我的团队
团队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团队在校博士生12人,硕士研究生30多人。
相关话题/食品 发明专利 通信 科技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