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蔡小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19-05-05

更新日期:2018年9月3日
姓 名 蔡小燕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6年3月 籍贯 广州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医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Email **@126.com
工作单位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邮政编码 510180
通讯地址 广州市盘福路1号
单位电话 **


个人简介
蔡小燕,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内科主任,广州市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痛风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先后主持广东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省卫生厅及广州市中西医结合课题等多项研究,参与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协作组(CSTAR)研究。在 《Journal of Rheumatology》、《Cellular Immunology》、《Current Molecular Medicine》、《中华医学》、《中华风湿病学》等国内外核心医学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著数十篇。《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中文版编委,《中华全科医学杂志》通信编委,《中华医学》、《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等审稿专家。
工作经历
1990年7月-1995年1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
1995年12月-2000年1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2000年12月-2004年1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内科,副主任医师;
2004年12月-至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内科,主任医师;
2011年8月-至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内科主任。
教育经历
1984年9月-1990年7月,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位;
2001年9月-2003年12月,中山大学,内科学风湿病专业,硕士学位;
2008年9月-2010年12月,中山大学,内科学风湿病专业,博士学历、学位。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广州市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痛风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研究领域
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科研项目
1.miR-98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6/STAT3 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研究,广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5);
2.Bregs 和Tregs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2B**);
3.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技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012AA02A513),协作单位负责人;
4.Th17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0B**)
发表论文
1.α-Mangostin, A Natural Xanthone, Induces Apoptosis and ROS Accumulation in Human Rheumatoid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 MH7A Cells,Current Molecular Medicine,2017,Vol. 17, No. 5:1-6;
2.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Selenium Level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Biol Trace Elem Res,2016,172:46–52;
3.Prolactin increases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CD14 monocytes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Cellular Immunology,2014,290 :164–168;
4.Hypomethylation of interleukin 6 correlates with renal involvement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2014; 39(2):203-208;
5.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anti-C1q antibody levels and ren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anti-C1q antibody in lupus nephritis,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10,37(4):759-765;
6.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DNA甲基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中华医学,2017,97(19):1491-1495;
7.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间病情进展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3)214-217;
8.白细胞介素35+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6,22(3):239-243
9.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7):1310-1313
10.临床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l7检测的意义,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9):2305-2308.
11.辅助性T细胞17-调节T细胞平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2,18(6):468-472.
12.Th17和Treg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中华医学杂志,2012,92(7):460-463.
13.fas 介导SLE患者Foxp3+CD4+CD25+Tregs细胞凋亡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11,91(9):586-590.
14.血清抗C1q抗体与狼疮肾炎活动性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中华风湿病杂志,2008,12(12):816-818.
教学活动
研究生、本科生教学等。
指导学生情况
培养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5名(已毕业2名)、培养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十多名(大部分已毕业)。
我的团队
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其中博士1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4名。
相关话题/细胞 医师 免疫 内科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