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新闻传播业务考试大纲
考查新闻业务和传播业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的有关新闻传播业务的全部内容,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采写编评业务、广告文案与公关策划的基本技能
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公共关系实务”共8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三、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内容结构
新闻业务(45%左右)
传播业务(35%左右)
综合运用(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二)简答(选做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多选不给分)
(三)论述(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四)实务(选做1题,共40分,多选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任选做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计分)
1、观察采访
2、精确新闻
3、版位
4、综艺节目
5、每千人成本(CPM)
6、说服性广告
二、简答题(任选做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多选不计分)
1、为什么媒体和记者热衷于报道突发事件?
2、简述专访的特点。
3、为什么说新闻评论选题要做到上下结合?
4、举例说明中国电视观众的角色嬗变。
5、简述电视广告投放策略中的排期方法。
6、简述广告文案的类型。
三、论述题(任选做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计分)
1、如何理解新闻报道是对“事实的重组和真相的还原”的过程。
2、联系实际,试论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以特色取胜?
3、试论网络口碑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
4、试论广告文案创作如何做到本土化元素、国际化视野?
四、实务题(任选做1小题,共40分,多选不计分)
1
(1)请根据下列材料,改写一篇倒金字塔式消息,要求自拟标题,消息写作各要素齐备,字数不少于500字。(20分)
事件:
记者昨日赶到沙井人民医院时,小龙还未苏醒,其病历单上写着“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腿部有多处淤青擦伤,院方表示目前已经对小龙做过检查,具体情况还有待观察。小龙叔叔说“从下午4点到晚上8点,小龙只醒过一次,只说疼”。
“我们当时也傻眼了,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小龙就被打至昏迷。”与小龙一起值勤的小马说。小马称小龙是新人,做事谨慎,从来没和业主拌过嘴,大家对其评价都不错。并透露,该副行长经常停车取卡时拿两张卡,出门时又出示免费停车卡,导致停车卡无法收回,“一张卡未交钱收回,值班保安要罚款50元,我被罚过两次。”
小龙晕倒后,游某随后奔至
记者采访:3日下午6时左右,记者在医院见到一群来探视小龙的人,据小龙同事透露为该行行长一行,记者上前求证,“行长”等人避而不答,快步离开。小龙的另一同事透露,银行方面已表示,愿承担所有医疗费用。记者随后前往所指银行,但该行已经下班。截至截稿前,记者仍未联系上被指打人的副行长。
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游某打人属于个人行为,鉴于其不当行为,已经撤销其副行长职务。同时待进一步查实情况后,银行将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银行称事发后,蚝乡支行行长第一时间奔赴医院探望小龙,确保人员没事,并且表示游某的个人行为将在当地派出所协调下妥善处理。打人医药费将由游某全部承担,但是银行出于人道主义会对小龙进行物质补偿。
(2)请根据下列见报稿件,配发一篇短评,要求自拟标题,内容需立意新颖、层次清晰、论证条理、观点鲜明,字数不少于500字。(20分)
孩子,你慢慢来
——当兴趣班成为信仰
新华社杭州5月31日专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章苒 余靖静)
每年小升初,杭州市的顶尖初中都会为争夺两三百名“最最优质的生源”而激战一番。
他们被称作“牛孩”。一位网名“牛爸”的家长为今年刚刚进入初一的这群新生建起了一个QQ群“杭州牛孩集中营”。顶尖的民办初中,某种程度上也是“集中营”。牛孩们来不及骄傲,已经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焦虑。不论孩子已经有多出色,家长们仍然期待神一般的培训班,神一般的辅导老师,孩子则像神一般地学习。一些家长在恐慌和焦虑中无从依赖,于是催生了一种共同的奇特信仰——兴趣班。
在杭州有一位传得神乎其神的奥数
一名台北学生注意到了大陆奇特的兴趣班文化。这名中国美院的学生对两地进行了比较:台湾没有那么多专为考试服务的画室,而大陆的学生把在画室学习当作人生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因为考不上就完了。他疑惑地问:“画画不是兴趣吗?画画应该没有压力啊!”
大家都把兴趣班当成应试捷径的一个结果是,行情水涨船高,为了加分或者应试而学的孩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据了解,杭州一所小学,班主任曾让孩子们填兴趣特长,一个班50个孩子,35个孩子在学钢琴。老师不得不宣布说,弹钢琴不算特长,因为“会的人太多了”。
据了解,2012年杭州建兰中学招生,以特长生名义报名的学生就有三四百名,其中钢琴十级的学生就有60多个,而按照学校的招生计划,钢琴特长生只招收一两个。
问题是,经过如此惨烈厮杀进入民办中学的艺术特长生,很多人会在初中比较严峻的课业压力下,放弃艺术特长。
当兴趣班成了“信仰”,这些奇特的场景才能在各地上演:周末孩子在少年宫上一天的课,家长就在外面扎帐篷,孩子睡个午觉继续上课。幼儿园也不能幸免,四五岁的孩子下了课,家长在走廊上喂饭,这些还没有解决自主吃饭问题,晚上还要抱着奶瓶入睡的孩子,吃完饭要接着学习。
杭州市第二中学是当地重点高中的“第一梯队”,近年来挑战“轻负高效”教学,希望能“把时间空出来让孩子玩”,结果遭致家长集体反对。“他们问我,为什么不把时间利用起来给孩子补课?”校长叶翠微说。
杭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处处长蒋锋也有类似苦恼,“我们这两年开始重点查违规补课,有天晚上十点多,有家长打进市长热线‘12345’投诉,我以为哪里在违规补课了,结果家长要投诉的是‘为什么不让孩子补课’!”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可怜,真的很可怜。”长期关注幼儿教育的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说。即便在看似离高考指挥棒十万八千里的学前阶段,家长们“很急,很疯,很可怕。”
“家长患了一种病,集体焦虑症。”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这种病是我们整个社会焦虑的折射,所以大多数家长不能幸免,无法超脱。”
“另外一个原因,今天的家长对子女追求成功的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败对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简单的就是说输不起。再追究下去,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教育价值观有密切关系,跟人才观、幸福观存在误区有密切关系。”
“我觉得身边的同学都很急,急着嫁人,急着找个稳定的工作,”在浙江大学新闻系就读的台湾学生李伶在接受《钱江晚报》采访时说,“台湾的年轻人大多追求自己的梦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再考虑安定下来。”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说:“有一种声音我听了不知道多少遍,家长对孩子说,如果考不上大学,你怎么跟有钱人家的二代拼,你怎么跟机关领导干部的二代拼,你根本拼不过。你唯一能拼的,就是你如果考进大学,你可能还有希望。”
冯钢说,从上世纪90年代后,社会结构开始逐渐固化了,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说一个社会所有能够向上流动的渠道只有一条,就是考大学,那么家长肯定都围着高考打转。
冯钢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长焦虑不能完全避免,但当焦虑成为一种社会群体性疾病,并且非理性地蔓延时,那么在这个群体中最脆弱的那些人,一定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承受者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2.
2012年6月,铁道部未招标花1850万元拍摄宣传片《中国铁路》一事曝光,之后传出有关人员收回扣700万元,从而牵出腐败案,这一事件使铁道部形象一落千丈,有评论认为铁道部为扬名而毁名。为重塑铁道部形象,请以铁道部名义写一篇危机公关文案。要求:题目自拟,正文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