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09年考研会计以复试经验为主..以及数学三的经验

不像女生 /2011-11-22

作者: 不像女生    时间: 2009-4-20 13:27     标题: 09年考研会计以复试经验为主..以及数学三的经验

暨大09年会计考试经验
我不记得初试的题目,因为很多基础的小分录...那我就大概说下我觉得备考时要注意的吧,首先正如网上先前有人发帖说的,会计今年专业课得分普遍不高,我目前知道的最高的专业课得分是110分.如果说专业基础不强的同学,一定要好好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专业课的题目每年都在变动,而且变动很大,不用太注重真题…
从战术上说,要从其他几门总拿高分,这样总分才能高起来。我个人觉得有两条路,第一,数学拿高分,而且要是很高的分,其他的拿保本分。第二,英语和政治至少都拿到70以上,数学拿到100左右...当然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战略
复试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笔试。满分一百分.
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不记得有几道了。。。

第二大题是多项选择题,五道

第三大题是简答题 有四个
第一个,审计重要性,只记得是这个方面
第二个,审计的重要性的作用
第三个,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
第四个,如何通过审计的重要性来区分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

第四大题是计算题 有两道
第一道是一个很复杂的题目,分了好几问,我就说下大概涉及到哪些方面的知识吧
贡献毛益。特殊订货决策。反正基本上都是管理会计这本书的第八章的内容
第二道是差量分析法和临界值分析法,反正我是用这两个方法做的,题目和管理会计这本书的第九章资本预算的第四节里的例题差不多的形式 不过好像要简单一点

第五道题是论述题,分三道
第一道是“有人说预算是用于计划而不是控制”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你的看法又是如何
第二道是 “有人说平衡计分卡有太多指标,相当于没有指标”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第三道是谈谈你对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活动的理解

第二部分的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是放在一起的
我们分为了4组,我们一到面试地点,分组就已经分出来了。
而且据面试出来的同学所说,好像每个组的形式都不一样。甚至每个人的可能都不一样
老师们都很和蔼,我感觉他们有办法让我们慢慢变得不紧张了,嘿嘿
里面有四个老师,一个是负责英语面试的,另外三个是专业面试的,还有一个是在旁边做记录的学生吧
我一进去,英语老师就用英语让我自我介绍,我还没说几句就被打断了,老师让我从一个打信封里面抽一个纸条,是一个很长的英语句子,简直就是一小段话,(我抽到的是专业方面的句子,不知道有没有不是的)我读了一遍,老师就问我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还让我翻译出来,最后又问了我专业方面的英语问题,我被问到的是内部控制的内容
英语面试完后,坐在我正前方的老师{嘿嘿,其实我去之前看过管院照片了,知道他是谁}就拿出三个大信封,让我从中选一个,分别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我选择的是会计方面的,然后从中抽一个题目,我抽到的是减值准备这个具体准则适用的范围,怎样确认可回收金额.(由于当时很紧张,即使是平时自己很肯定的,当场也变得不肯定了)我回答后,老师还让我具体举例,我一下子脑袋很空白,这个时侯,他就又问我应收账款适不适合,我说适合,是不是所有的减值准备都可以转回,我说不是,固定资产的不可以转回,旁边的一个老师问我,那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呢,我说不行。接着,三个老师中的另外一个老师开始说:“很多同学都选的会计方面的题目,那我来问你一道财务管理的吧,贝塔系数有什么含义,如果它是3,代表什么意思。”之后,正对我的老师又问了些和专业无关的问题,比如说,武汉那么多大学,为什么要选广州的学校呢?(我是武汉人,而且在武汉读大学)为什么不选择考中大呢?等等


根据其他面试的同学的说法,有的没有被要求用英语自我介绍,但是都有要求抽一个句子来翻译,专业面试的题还有。发出存货的计价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后进先出法不适用?稳健性原则。不是很记得了…我当时面试完就和一起去的人走了。如果有哪位同仁看到此贴就来贡献下你面试的题目吧,呵呵。

[ 本帖最后由 不像女生 于 2009-4-20 14:20 编辑 ]
--------------------------------------------------------------------------------
 作者: 不像女生    时间: 2009-4-20 14:21

考研数学三140分之经验谈
我是从3月底开始看数学课本的,我没有看广泛流传的指定版本,我看的就是我大学的数学教材。我看书很快,所以很快的就把书本看完了一遍。之后我马上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了。大概花了一个月的吧,由于我们学校大三下学期课特别多,有十门,而且几乎都是专业课,所以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我就停下来了一段时间。但我还是在放暑假之前把复习全书做完了。放暑假期间,我每天学习时间不是很长,而且每到周末都会给自己放假,暑假期间,我把复习全书的每章前面的概念很快的过了一遍,因为我想把所有的知识点串一遍。普遍同学都反映做到后面忘记前面的内容。我又把复习全书每章后面的习题给重新做了一下,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出现“不是不会做题,而是忘记了知识点”这种现象。暑假快结束的几天,我就拿了几套真题做,想感受一下真题的出题类型和方式,好找到以后复习的重点。
9月份开学后,我不是很想重复做复习全书,也不想这么快就重复做真题,于是买了一半黄先开的经典讲义,这本书的高数部分讲得很好。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也做完了。然后就开始总结自己做过的复习全书和经典讲义.
之后我做过很多书,李永乐的超越135分,经典400题,黄先开的5套题,陈文灯的模拟考场15套,蔡子华的3套题。我个人觉得,数学没有别的诀窍,一定要多做题,记住,是“做”而不是“看”..而且在接近考试的最后期间,一定要控制时间做题,给自己考试的感觉,我就是做了很多模拟题,但不是为了猜考试的题目,而是为了找考试的感觉,我最后基本上就是一个小时做一套真题,2个小时做一套模拟题。要给自己在紧张的情况下做题的感觉,注重提高做题的速度。因为真题的计算量挺大的,如果说你到时候做题速度不快,你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那种不是你一看到就会做的题目”
我自己总结了一个本子的,可是那个本子现在不在我手上,不然可以给大家讲讲哪些是我认为必须得掌握的,哪些是可以用来提高解题速度的…
我说下我考数学的时候的情况吧,数学虽然是我强项,但是我每次考试还是会紧张,我一拿到卷子做选择题的时候,有被卡到,不是很肯定选什么,我没有在这种题上继续纠结,我马上就接着做下面的,一遇到卡住了的题目,马上过,先把我一看就会做的都做了,最后我再来重新做卡住了的题目。一直到快结束考试的时候,我始终还是有两个麻烦,
一个麻烦是一个计算很复杂的题目,我已经做到最后一个部分了,但是我觉得算下去没意思了,因为我没有办法在“允许花在这道题的时间”内把过程很清楚的写下去,第二不能保证算出来的准确率,于是我就把时间用在检查其他的题目和攻破另一个麻烦上了
另一个麻烦是证明一个定理,我一下子脑袋短路了,怎么做都不对,但我一直到最后几分钟都没有放弃,我告诉自己要冷静,一定有办法,于是我从结论出发,想到了自己考前看过的我总结的那个本子上的解决这种题目的方法。终于让我做出来了。
这场考试下来,我就告诉自己,如果没有意外的话,14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看老师怎么给我步骤分了….嘿嘿,我平时老爱在步骤上丢分

相关话题/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