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内地生)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 /2011-07-25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
(内地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点目前有教授一人(博导),副教授一人,客座教授一人(香港中文大学 博导),兼职教授三人,正在引进博士一人,加上我校历史学相关专业教师的雄厚实力,学科分布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领队资格,有丰富的田野考古工作经验。敦聘的三位兼职教授分别在三个省级考古研究所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他们将为学生野外实习提供保障。教师与海外考古学界有广泛联系,合作研究一直在进行中,也能为学生与海外的交流创造机会。此外,在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办学条件日趋改善, 先后购进全站仪、手持卫星定位导航仪、CAD 软件,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等考古常用设备,且每年购买大量专业图书。
由于我校不设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所以生源来自国内各个大学,客观上有利于学生之间各取所长,共同进步,也与暨南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相得益彰。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为这些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学风严谨、人品高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
2、在各自的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能在科学研究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查阅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能熟练应用计算机。
4、努力锻炼身体,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年。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2年;也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5年。第1~ 3学期,用于课程学习,完成规定的学分;第4~ 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2、非全日制(兼读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分别为4年或5年。
⑴ 对于学习年限为4年的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3年;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6年。
⑵ 对于学习年限为5年的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4年;也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7年。
四、选课要求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公共学位课为所有研究生必选课程,共8学分;专业学位课至少应选修3门课程;其余为专业选修课程和学科前沿讲座。学校不鼓励超学分修课,但所选修课程的总学分不得少于规定的学分:
在校期间修满25~30学分,学科前沿讲座不少于30学时可计1学分。
选课在网络上进行。在网络上选修的课程,应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学习,并记入学习成绩;未完成课程学习而又无特殊原因的,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记入成绩单。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指导小组共同培养的方式。研究生的学习采用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并强调理论学习与田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
六、教学实践
    研究生在校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可从事助教活动。助教内容包括指导本科生的实验、课程研讨和毕业论文等。效果被导师认可且实践时间为8学时以上时,可计1学分。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主要内容包括: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以及是否完成所修学分和课程成绩的规定要求。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时须参加综合测评。综合测评及格者方可进入后续阶段的学习和论文工作。不及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对课程成绩的具体要求是,学位课程成绩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或考查及格即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平均成绩需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
对严重违纪或有严重思想、学术道德问题或不具备科研潜质的硕士研究生,将予以中期淘汰,即进行退学处理。
八、开题报告
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行开题报告。学习年限为3年的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时间安排在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
对跨学科、专业招收的硕士研究生,若确需补修本科课程,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以研究生自学为主进行。
九、学位论文与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学习年限为3年的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应在国内公开出版的期刊上以暨南大学的名义发表学术论文1篇。鼓励硕士研究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争取在较高级别和国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要考虑科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字数一般应在3万字以上。论文答辩要求和程序按暨南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十、关于硕博连读研究生须具备的条件
硕士在读期间需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以暨南大学名义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2篇以上,并征得导师同意,即可申请。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
 
一、研究方向
1、 汉唐考古
2、 岭南考古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教师
考核方式
公共学位课
105590ma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 English
80
4
1
外语中心
考试或考查
105590ma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Science
36
1
2
社科部
考试或考查
105590ma03
哲学
 
54
2
1
社科部
考试或考查
105590ma07
通识教育Ⅰ(境外生)
 
40
2
1
*******
考试或考查
ma05
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Specialty
40
1
2
*******
考试或考查
专业学位课
060101mb01
中国考古学 1
Archeology of China 1
60
3
1
赵善德
考试或考查
060101mb02
中国考古学 2
Archeology of China 2
60
3
1
王银田
考试或考查
060101mb03
岭南考古
Archeology of Lingnan
60
3
1~2
赵善德
考试或考查
060101mb04
古代城址
Site of ancient city
60
3
1~2
王银田
考试或考查
060101mb05
田野考古(实习)
Excavation
60
3
3~5
王银田
赵善德
考试或考查
 
 
 
 
 
 
 
 
060101mc01
汉唐考古专题
Archeology of han -tang dynasty
40
2
2~3
王银田
考试或考查
060101mc02
考古发掘报告
Archaeological  excavating  reports
40
2
2~3
王银田
考试或考查
060101mc03
历史文献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history  literature
40
2
2~3
刘正刚
考试或考查
060101mc04
海上丝绸之路考古
Marine Silk  Roadarchaeology
40
2
2~3
赵善德
考试或考查
060101mc05
博物馆学概论
museology
40
2
2~3
广东省博物馆
考试或考查
060101mc07 
考古学专题讲座
archaeology
40
2
2~3
广东省考古所
考试或考查
学科前沿讲座
 
Lectures o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cademic Research
30
1
 
 
 

 
附专业名称中英文对照格式:
 
历史学  HISTORY

专业中文名称
专业英文名称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Archeology and museology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
必读书目
 
 

序号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1957年
2
水经注疏
郦道元(杨守敬校)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年
3
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
中华书局
1983年
4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中华书局
1976年
5
二十史
司马迁等
中华书局
 
6
中国科学技术史
李约瑟
科学出版社
1990年—2006年
7
汉魏洛阳故城研究
洛阳市文物局编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8
中国石窟寺研究
宿白
文物出版社
1996年
9
洛阳烧沟汉墓
中国科学院考古所
科学出版社
1959年
10
考古学 理论方法与实践
科林·伦福儒
文物出版社
2004年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席、副主席(签名):
学院主管院领导(签名):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
(海外及港澳台学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点目前有教授一人(博导),副教授一人,客座教授一人(香港中文大学 博导),兼职教授三人,正在引进博士一人,加上我校历史学相关专业教师的雄厚实力,学科分布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领队资格,有丰富的田野考古工作经验。敦聘的三位兼职教授分别在三个省级考古研究所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他们将为学生野外实习提供保障。教师与海外考古学界有广泛联系,合作研究一直在进行中,也能为学生与海外的交流创造机会。此外,在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办学条件日趋改善, 先后购进全站仪、手持卫星定位导航仪、CAD 软件,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等考古常用设备,且每年购买大量专业图书。
由于我校不设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所以生源来自国内各个大学,客观上有利于学生之间各取所长,共同进步,也与暨南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相得益彰。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为这些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华文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树立崇高的理想,尊师重教,团结互助,积极为居住地的发展、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2、在各自的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能在科学研究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查阅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能熟练应用计算机。
4、努力锻炼身体,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年。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2年;也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5年。第1~ 3学期,用于课程学习,完成规定的学分;第4~ 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2、非全日制(兼读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分别为4年或5年。
⑴ 对于学习年限为4年的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3年;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6年。
⑵ 对于学习年限为5年的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4年;也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7年。
四、选课要求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公共学位课为所有研究生必选课程,共8学分;专业学位课至少应选修3门课程;其余为专业选修课程和学科前沿讲座。学校不鼓励超学分修课,但所选修课程的总学分不得少于规定的学分:
在校期间修满25~30学分,学科前沿讲座不少于30学时可计1学分。
选课在网络上进行。在网络上选修的课程,应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学习,并记入学习成绩;未完成课程学习而又无特殊原因的,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记入成绩单。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指导小组共同培养的方式。研究生的学习采用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并强调理论学习与田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
六、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可从事助教活动。助教内容包括指导本科生的实验、课程研讨和毕业论文等。效果被导师认可且实践时间为8学时以上时,可计1学分。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主要内容包括: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以及是否完成所修学分和课程成绩的规定要求。学习年限为2年的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结束时须参加综合测评;学习年限为3年的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时须参加综合测评。综合测评及格者方可进入后续阶段的学习和论文工作。不及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对课程成绩的具体要求是,学位课程成绩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或考查及格即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平均成绩需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
对严重违纪或有严重思想、学术道德问题或不具备科研潜质的硕士研究生,将予以中期淘汰,即进行退学处理。
八、开题报告
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行开题报告。学习年限为3年的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时间安排在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
对跨学科、专业招收的硕士研究生,若确需补修本科课程,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以研究生自学为主进行。
八、学位论文与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对取得的研究结果应及时总结,争取在各级各类的学术刊物上以暨南大学的名义发表学术论文,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要考虑科学研究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字数一般在3万字以上。论文答辩要求和程序按暨南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席、副主席(签名):
学院主管院领导(签名):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
 
一、研究方向
1、汉唐考古 
2、 岭南考古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公共学位课
105590ma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 English
80
4
1
外语中心
考试或考查
105590ma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Science
36
1
2
社科部
考试或考查
105590ma03
哲学
 
54
2
1
社科部
考试或考查
105590ma07
通识教育Ⅰ(境外生)
 
40
2
1
*******
考试或考查
ma05
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Specialty
40
1
2
*******
考试或考查
专业学位课
060101mb01
中国考古学 1
Archeology of China 1
60
3
1
赵善德
考试或考查
060101mb02
中国考古学 2
Archeology of China 2
60
3
1
王银田
考试或考查
060101mb03
岭南考古
Archeology of Lingnan
60
3
1~2
赵善德
考试或考查
060101mb04
古代城址
Site of ancient city
60
3
1~2
王银田
考试或考查
060101mb05
田野考古(实习)
Excavation
60
3
3~5
王银田
赵善德
考试或考查
 
 
 
 
 
 
060101mc01
汉唐考古专题
Archeology of han -tang dynasty
40
2
2~3
王银田
考试或考查
060101mc02
考古发掘报告
Archaeological  excavating  reports
40
2
2~3
王银田
考试或考查
060101mc03
历史文献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history  literature
40
2
2~3
刘正刚
考试或考查
060101mc04
海上丝绸之路考古
Marine Silk  Roadarchaeology
40
2
2~3
赵善德
考试或考查
060101mc05
博物馆学概论
museology
40
2
2~3
广东省博物馆
考试或考查
学科前沿讲座
 
Lectures o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cademic Research
30
1
 
 
 

 
附专业名称中英文对照格式:
历史学  HISTORY

专业中文名称
专业英文名称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Archeology and museology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
必读书目
 

序号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1957年
2
水经注疏
郦道元(杨守敬校)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年
3
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
中华书局
1983年
4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中华书局
1976年
5
二十史
司马迁等
中华书局
 
6
中国科学技术史
李约瑟
科学出版社
1990年—2006年
7
汉魏洛阳故城研究
洛阳市文物局编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8
中国石窟寺研究
宿白
文物出版社
1996年
9
洛阳烧沟汉墓
中国科学院考古所
科学出版社
1959年
10
考古学 理论方法与实践
科林·伦福儒
文物出版社
2004年

相关话题/考古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