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 /2011-07-25

暨南大学
世界史专业(060108)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作为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向来重视世界史教学和研究,早年曾有周谷城、沈练之、朱杰勤、金应熙等著名史学家先后任教,后有梁作檊、李肇新、周希奋、陈斯骏、严钟奎等从事世界史的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世界史曾设有国际关系史硕士点(我国华南地区该学科第一个硕士点),培养了不少研究人才。
近年,随着人才引进与培养,世界史学科点形成了较合理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梯队,包括陈奕平教授、吴金平教授、张廷茂教授、李云飞副教授、谢伟良讲师、张维缜博士、郑立群讲师(在读博士)等人员,研究方向也从东南亚史、华侨史、国际关系史扩展到美国历史和欧洲历史等领域的研究。
目前,美国人口史研究、黑人问题研究、美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中葡关系研究、英国中世纪农村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是本学科点的优势,不但有多部著作出版,也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等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二、培养目标

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术前沿;
2、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世界史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利用外文文献从事本专业研究。
三、研究方向

1、美国人口与社会史。研究美国人口与社会、移民等方面的演变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2、美国内政与外交史。研究美国政治制度、政治发展等方面的演变,以及美国与中国、东南亚等国家关系史。
3、英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英国,尤其是中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和政治法律史。
4、葡语国家史。研究葡语国家的历史演变及对外关系的发展。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教师
开课学期
公共学位课
105590ma01
基础英语
(Fundamental English )
80
4
考试或考查
外语中心

105590ma02
科社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Science)
36
3
考试或考查
社科部

105590ma05
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Specialty)
40
1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李云飞、张廷茂
2
专业学位课
1
欧美社会经济史专题
(Studie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and America)
60
3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所有导师
1
2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60
3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所有导师
1
3
西方政治思想史专题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s)
60
3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所有导师
2
4
欧美史学原著选读
(Reader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Historical Masterworks)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所有导师
1
专业方向课
1
美国人口与社会史
(American Demographical and Social History)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陈奕平
2
2
美国内政与外交史
(History of American Domestic Politics and Foreign Relations)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陈奕平、吴金平
2
3
英国史专题
(Studies of British History)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李云飞
2
4
葡语国家史专题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Portuguese Nations)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张廷茂
2
非学位选修课
1
美国政府与政治
(America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陈奕平
3
2
国际移民概论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40
2
考试或考查
国际关系系/吴金平
2
3
中美关系史
(History of Sino-U.S. Relations)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张维缜
2
4
美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A and Southeastern Asia)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陈奕平、吴金平
3
5
葡萄牙史专题
(Studies of the Portuguese History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张廷茂
2
6
欧洲中世纪史专题
(Studies of Medieval European History)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李云飞
3
7
地理大发现史
(History of Great Geographical Discovery)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张廷茂
2
8
宗教与现代社会
(Religions and Modern Society)
40
2
考试或考查
历史系/郑利群
2
9
学科前沿讲座
(Lectures o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cademic Research)
30
1
考查
历史系/所有导师
1-4

五、必读书目

(一)美国部分
1.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六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 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3. 李道揆:《美国政府与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4.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6年。
5. 王旭:《美国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6. 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7.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8. 陈奕平:《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9. 赵学功:《巨大的转变:战后美国对东亚的政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 Anderton ,Douglas L. , Richard E. Barrett & Donald J. Bogue,The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 : Free Press, 1997
11. Ciment ,James ed.,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Immigration. New York:Sharpe Reference,2001
12. Norton ,Mary N.,David M.Katzman etc,A People and A Natio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Boston,1986.
(二)英国部分
1. 蒋孟引主编:《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3.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4. 高 岱著:《英国通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5. 马克垚著:《英国封建社会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6. 钱乘旦、陈晓律著: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7. 钱乘旦等著:《二十世纪英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沈汉、刘新成著:《英国议会政治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9. 程汉大著:《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 肯尼思·摩根主编:《牛津英国通史》,商务印书馆
11. 阿萨·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葡萄牙部分
1. 科特桑著:《葡萄牙的发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年。
2. 诺埃尔著:《葡萄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74年。
3. 黄庆华著:《中葡关系史》,黄山出版社,2006年。
(四)欧美通史与专题
1.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 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3. 罗伯特·勒纳等着,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Ⅰ、Ⅱ)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5. 马克斯·韦伯著,于晓、陈维纲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
6. 沃尔克:《基督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7.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罗荣渠等译:《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8. 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六、选课要求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选课。具体要求如下:
1、公共学位课(含专业英语)为所有研究生必选课程,共8学分。
2、专业学位课为各方向研究生必选课,共11个学分;专业方向课为所在方向学生必选,非所在方向学生至少应选1门其他方向的专业方向课,也可将其他方向的专业方向课当专业选修课选修;其余为专业选修课程,所有研究生至少应选2门以上专业选修课程或非所在方向的专业方向课。经导师同意,可选修2个学分跨学科和跨专业研究生课程。
3、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累计不少于30学时的学科前沿讲座(含本学科点开始的《史学研究与论文规范》),计1个学分。
4、本科非历史专业的学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两门历史专业基础课(不算学分)。
5、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须修满30学分,方可毕业和申请硕士学位。学校不鼓励超学分修课。
七、学习年限

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延长,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最长年限为6年。
八、培养方式和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共同培养的方式,基础课和专业课课堂教学与自学结合,提倡采用讨论班形式。
研究生的学习注重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
九、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的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本学科有关的科研和学术活动。在学校许可条件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可从事一定的助教活动。
十、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在入学第3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小组对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情况及科研能力等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应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十一、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行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初进行。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定有学术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课题,进行探讨,并撰写开题报告,送校研究生部案。研究生的硕士论文选题原则上应与所在方向一致。
十二、学位论文及在学期间成果要求

硕士生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应在在各种公开刊物上以暨南大学的名义发表论文1篇。鼓励研究生积极进行学术研究,争取在较高级别和国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要考虑科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字数一般应在3万字以上。论文答辩要求和程序按暨南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席、副主席(签名):
学院主管院领导(签名)

相关话题/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