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外交学教学计划书

暨南大学 /2011-07-24

外交学教学计划书

课程名称(中英文):外交学(Diplomacy)

课程类别:必修课

参考教材:金正昆:《外交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7 月出版。
授课教师及编写人:陈建荣

授课对象: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二年级

授课时间: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分:4

学时:80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模拟实践。

作业要求:一次理论作业,二次实践作业。理论作业为外交准则,实践作业为谈判和国际会议,所有作业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考核方式:课堂讨论占总成绩10%,作业成绩占总成绩40%,期末考试(闭卷)占总成绩50%。

授课大纲:

第一章:外交与外交学
1.1: 什么是外交
播放新闻片段,让学生挑出自己认为是外交的片段,并说明原因;
分析结果,让学生自己总结外交的定义;
介绍国内外对外交的定义,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1.2: 什么是外交学
外交学与国际关系学;
让学生阅读两篇相关文章,分析文章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是外交学的研究方法,也是学习外交的方法。
讨论题:
1、如何理解外交的定义?
2、如何理解外交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区别?

第二章:外交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展示一组外交活动图片,通过不同时期外交官形象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外交的变化;
通过对不同时期外交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外交与国家实力的关系。
2.1: 外交的起源与产生
2、现代外交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外交准则
播放一组美国单边外交行动的片段,让学生思考问题:美国的外交行为是否受到约束?
3.1: 播放《联合国宪章》原文,让学生找出其中规定的外交准则
3.1.1: 主权平等
3.1.2: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使用武力
3.1.3: 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3.2: 播放《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原文,让学生找出其中规定的外交惯例
3.2.1: 外交承认(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录像)
3.2.2: 建交(中苏建交录像)
3.2.3: 外交团和外交团团长(李肇星向外交团团长通报非典情况)
3.2.4: 位次(邓小平参加联大录像,中国东盟条约)
3.2.5: 外交报复(我国对美国签证指纹采取相应措施)
3.2.6: 政治庇护与“外交庇护”(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事件)
讨论题:
1、如何理解外交准则的作用?
2、外交惯例包含哪些内容?

第四章:外交机构
播放古巴导弹危机片段,让学生了解外交涉及哪些部门。
4.1: 外交决策机构
4.1.1: 谁掌握外交决策权
4.1.2: 谁对外代表国家(美国总统、中国国家主席出访片段)
4.1.3: 外交决策机构的作用
4.2: 专职外交执行机构
4.2.1: 外交部是专职外交执行机构
4.2.2: 外交部和外交部长的职责
4.2.3: 外交部的组成(浏览中国外交部和美国国务院网站)
4.3: 常驻建交国家的外交代表机关
4.3.1: 互设常驻外交代表机关是建交的标志
4.3.2: 外交代表机关一般都为大使馆
4.3.3: 外交代表机关的职责(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网站)
4.3.4: 外交代表机关的组成与规模
4.3.5: 外交代表机关机构设置(中国驻外使馆的比较、中美两国驻外使馆的比较)
4.3.6: 使馆馆舍(主要使馆的图片)
4.4: 常驻国际组织的外交代表机关
4.4.1: 常驻国际组织代表是当代外交现象
6.2.7: 外交代表人身不可侵犯
6.2.8: 寓所和财产不可侵犯
6.2.9: 管辖豁免
6.2.10: 免纳捐税
6.2.11: 免纳关税和免验
6.2.12: 其他特权
6.3: 使馆和外交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
6.3.1: 尊重接受国法律规章和不干涉内政
6.3.2: 使馆馆舍不得充作与使馆职务不相符的用途
6.3.3: 不滥用特权
6.4: 中国国内法有关外交特权与豁免的规定
讨论题:
1、如何理解外交特权与豁免的理论依据?
2、外交特权与豁免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第七章:外交交涉与外交谈判
7.1: 外交交涉
7.1.1: 外交交涉的概念
7.1.2: 外交交涉的渠道
7.1.3: 外交交涉的一般程序和形式
7.2: 外交谈判
7.2.1: 外交谈判的含义
7.2.2: 外交谈判的类型
7.2.3: 外交谈判的形式
7.2.4: 外交谈判的程序
7.2.5: 外交谈判的艺术和技艺
讨论题:
1、如何理解外交交涉与外交谈判的关系?
2、如何判断谈判成功与否?

第八章:国际会议、国际组织与国际条约
8.1: 国际会议
8.1.1: 国际会议的概念
8.1.2: 国际会议的类别
8.1.3: 国际会议的历史发展
8.1.4: 国际会议的筹备与发起
8.1.5: 国际会议的程序规则
8.2: 国际组织
8.2.1: 国际组织的概念
8.2.2: 国际组织的类别
8.2.3: 国际组织的起源
8.2.4: 国际组织的结构
8.2.5: 当代国际组织的特点
外交政策的范畴

10.3.2: 外交政策的构成
10.3.3: 外交政策的比较分析
10.4: 外交决策
10.4.1: 外交决策的类型
10.4.2: 外交决策的条件
10.4.3: 外交决策的过程
10.4.4: 外交决策的模式
讨论题:
1、如何理解外交战略、外交策略与外交政策的区别?
2、如何理解外交决策的过程?

第十一章:外交业务
11.1: 外交文书
11.1.1: 正式照会
11.1.2: 普通照会
11.1.3: 换文
11.1.4: 备忘录
11.1.5: 正式外交函件
11.1.6: 外交便函
11.1.7: 外交电报
11.2: 外交语言
11.2.1: 语言是外交工作的“武器”
11.2.2: 外交语言的要求和特性
11.3: 外交调研
11.3.1: 外交调研的目的和任务
11.3.2: 外交调研的手段和途径
11.3.3: 外交调研的要求和技艺
11.4: 国际礼仪
11.4.1: 国际礼仪的重要性
11.4.2: 仪表、举止
11.4.3: 服饰、着装
11.4.4: 礼仪的常见形式
讨论题:
1、外交语言的特点有哪些?
2、外交调研的目的是什么?

第十二章:外交人员
12.1: 外交人员的个人素质
12.1.1: 外交人员的自身条件
& nbsp; 12.1.2: 外交人员的交际能力
12.1.3: 外交人员的业务技能
12.2: 外交人员的职业道德
G. R. Berridge, Diplomatic Theory from Machiavelli to Kissinger, Palgrave 2001.
K. M. Panikkar, 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Diplomacy, P.S. Jayasinghe 1956.
Michael Graham Fry, Guide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Continuum 2002.

相关话题/外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