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药学院孙晗笑 教授简介

暨南大学 /2011-07-21

孙晗笑 教授简介



孙晗笑,女,1963年8月,博士、博士后,博导、硕导,现任基因组药物研究所所长、药物毒理学教研室主任。

早期主要致力于凋亡与癌发生机理及应用研究,在凋亡与肿瘤发生、凋亡与致癌物检测及凋亡相关基因对癌发生调节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我国最早从事细胞凋亡研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通过建立细胞转化模型,研究了凋谢相关基因与病毒基因在癌发生中的作用。在加拿大做博士后研究期间,主要从事艾滋病相关的Kaposi’s肉瘤发生及防治研究,曾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L1蛋白、病毒趋化因子vMIP重组的小分子蛋白。专长于对基因工程技术和现代基因组药物研究。
目前主要从事病毒基因的趋化因子重组肽vMIP的应用研究以及抗病毒、抗炎症药物的研究。发现vMIP可抑制性结合受体CCR5、CXCR4(HIV的主要共受体)拮抗HIV感染(授权专利2项),vMIP已获新药临床批文,目前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近年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合作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科研论文近30余篇。2006年、2007年,分别以第一获奖人获得中华医学奖三等奖以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近五年代表性论文(均为通讯作者)
1. 孟祥平,李秀英,孙晗笑,莫雪梅.人TRIM5a嵌和体蛋白与HIV-1gag蛋白体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鉴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29(5):1-5.
2. 孟祥平,李秀英,孙晗笑,莫雪梅. 人天然免疫基因TRIM5a的序列及进化分析. 生物技术通讯, 2009,20(3):319-321.
3. 莫雪梅, 孙晗笑, 李秀英, 张 光, 许 华. 重组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中国药学杂志, 2008,43(11):852-855.
4. 华兴,莫雪梅, 李秀英, 张 光, 许 华, 孙晗笑. vMIP-Ⅱ对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内化及调变的研究. 现代免疫学, 2006, 26(2)213-216.
5. 郭钦丽,沙文琼,莫雪梅,李秀英,许华,张光,孙晗笑. vMIP-Ⅱ对SIV感染的食蟹猴TCRVβ基因表达的影响. 免疫学杂志, 2006, 22(6):604-607
6. 叶石敦, 莫雪梅, 张光, 李秀英,孙晗笑. vMIP-II各受体结合活性位点分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23):3546-3548
7. 莫雪梅,叶石敦,张光,孙晗笑.广谱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物—vMIP-II的体内抗SIV功能研究.中国病毒学.2005;20:459-463。
8. 孙晗笑, 王峰. 病毒趋化因子封闭人趋化因子受体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J Med Res. 2007;36:60
9. 江振友,唐小龙,孙晗笑.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研究. 热带医学杂志. 2005,5(6): 866-867
10. 沙文琼, 孙晗笑, 张光, 莫雪梅, 郭钦丽. 重组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对HIV-1的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天津医药. 2005,33(11): 713-715
11. 闫莉, 孙晗笑. 重组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抗SIVmac251的体外研究. 四川医学.2005,26(11):1192-1194
12. 孙晗笑, 吕秋军, 江振友, 张光, 莫雪梅, 陈宏, 杨清玲. 重组病毒炎症蛋白长期静脉注射对食蟹猴免疫系统的影响.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3:11-15
13. 叶石敦,孙晗笑, 莫雪梅, 李秀英. 基于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II的多肽设计与活性研究. 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51-56
14. 马磊,莫雪梅, 李秀英, 孙晗笑. vMIP-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评价. 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193-196
15. 闫莉, 孙晗笑,莫雪梅, 李秀英, 许华, 张光. vMIP-Ⅱ联合用药体外抗HIV-1ⅢB实验研究. 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237-241
16. 贾忠伟, 莫雪梅, 孙晗笑. vMIP-Ⅱ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体外活性的研究. 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252-256
17. 周云, 孙晗笑, 莫雪梅, 李秀英. 重组vMIP-Ⅱ鼻腔给药的研究. 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383-386
18. 华兴,陈宏,孙晗笑等. 重组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致畸胎研究及骨髓微核实验.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 24(1).

近五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病毒基因组趋化因子受体的广谱“诱骗受体”性活性多肽研究
(30872221) 30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HIV细胞间直接播散的阻断位点和机制研究
(30571657) 8万
(3)国家863 计划 抗艾滋病疫苗和药物临床研究(2005AA2Z3H10) 50万
(4)国家863 计划 抗艾滋病重组多肽药物的研究(2003AA219060)220万
(5)广州市重大科技计划 新型抗艾滋病新药vMIP临床研究及产业化
(2005Z1-E4081) 300万

近五年主要专利情况
a. 《HHV8的MIP同源物在防治艾滋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专利号:ZL99116283.8)
b.《vMIP衍生物在防治艾滋病及炎性病变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专利号:ZL00114299.2)。
c.《来源于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的CXCR4受体拮抗活性多肽及其应用》(申请号:200610036137.8)
d.《来源于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II N端15肽的串联表达方法》(申请号:200610036429.1)。

荣誉称号与奖励
a.中华医学奖三等奖《病毒趋化因子vMIP封闭人趋化因子受体作用及其应用研究》2006年12月
b.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人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病毒趋化因子vMIP和人趋化因子SDF-1α突变体的研究》2007年7月

主要社会兼职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医药卫生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生物治疗协会会员(IABT)
广东热带医学会会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联系电话:020-38375022

相关话题/暨南大学 药学院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