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大学中国地理课程中文授课讲义(15)

广州大学 /2012-11-18


B.输水通过区
a.抬高湖泊水位,引起土壤盐渍化
b.输水干渠与沿线水系的关系
c.渠道渗漏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C.水量输入区
a.地下水上升引起土壤盐渍化
b.在缺水或水源不足的地区,积极效果明显
c.对中小尺度的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d.注意地方病的随水输入

2.引松济辽与辽河中下游地区开发
(1)引松济辽工程
A.蓄水工程
B.引水与输水工程
C.反调节水库工程
D.航运工程
(2)辽河中下游的开发
A.加速松嫩平原的治理步伐
B.提高防洪能力,改善东北平原的生态条件
C.改善松辽航运条件,形成南北通道

三.防护林体系工程
1.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范围:包括西北、华北、东北的陕、甘、宁、青、新、京、津、冀、晋、内蒙、辽、吉、黑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
(2)实施工程
A.第一期工程(1978~1985年):重点在广大农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
B.第二期工程(1986~1995年):重点搞好京津周围的绿化,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防风固沙林,京包、包兰铁路沿线的防护林和黄河中游沿岸防护林。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
从1988~2000年为第一期工程,以长江为主线,以流域水系为单元,以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为中心,以遏制水土流失为重点,首先在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展开。
3.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1)沙质海岸为主的丘陵区:以治理风沙、海潮和水土流失为目的。
(2)淤泥质海岸为主的平原区:以防风护田、抗潮护堤、结合水保措施,治理旱涝盐碱为主要目的。
(3)基岩海岸为主的山地丘陵区:以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免水旱灾害,绿化、美化景区和海岛为主要目的。

4.太行山绿化工程
从1986年起用15年时间,对太行山区进行大规模绿化
5.平原绿化工程
(1)农田防护林体系
(2)城市绿化

 

相关话题/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