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2
广州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实行广东省与广州市共建、以市管为主的管理体制。原广州师专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建于1958年,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4年开始招收我国第一批社会心理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建于1986年。追溯并校前历史,我校办学已达50余年,开办研究生教育长达25年之久。并校以来,学校教育资源得以优化,学科建设不断增强,办学效益显著提高。目前已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1.学院设置及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22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在校本科生19623人,在校研究生682人,已 独立培养15届314名硕士研究生。依托中国科学院和其它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多人。
2.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228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180人,副高职称人员53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8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589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1人,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1人,省、市级优秀中青年专家14人。学校拥有一批科学研究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较高的科研团队,其中尤以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应用数学学科最具优势和特色。
3.教学科研基本条件
我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拥有一批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主要装备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华南地区仅有的一座6个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从美国MTS公司以168万美元进口),并拥有我国最大的橡胶隔震支座压剪试验系统。图书馆藏书196万册。长期订购的中外文期刊4582种。专业实验室面积50768平方米。我校已于2005年整体迁入广州大学城新校园,新校园占地总面积1975亩,其中教学区用地1625亩,生活区用地350亩。基建、设备总投资为20.6亿元。新校园规划合理,学习、工作、生活等配套设施先进完备,完全可以满足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
4.科学研究
近几年来,我校承担“97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博士点基金专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国防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100多项,其它项目554项;科研经费2002-2003年3318万元,2004年达5000多万元。
我校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社会服务。周福霖院士主持承担的“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建设部和国家科委定为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已在我国部分省市设计和建成隔震房屋400多幢。其中,仅在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隔地住宅小区(北京通惠家园)一个项目中采用隔震技术,就净增产值4亿元。
5.人才培养质量
并校以来,我校在人才培养上通过按学科大类构建基础课程平台,实施通识教育、开设综合试点班、实施学分制度改革等系列措施,人才培养特色初步形成,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01年至2005年我校大学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连续超过全国同类院校平均通过率8个百分点以上,2001届至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居全省前列,毕业生受到社会普遍欢迎。我校高考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也从合并初的80%上升到2003年的213%。在2003年举行的第七届广东省“挑战杯” 科技竞赛中,我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作品共有30件,以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捧回“优胜杯”,仅次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研究生在全国大赛中也屡获佳绩,在04年和05年的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中获得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我校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学科门类较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一贯严格要求,多次组织全面的评估工作,规范和强化教学管理,严格导师的准入制度和研究生的准出制度,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保证导师队伍素质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近几年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发表论文110余篇,部分被SCI、EI、ISTP收录。有16名研究生被评为“南粤优秀学生”,有相当数量研究生被省、市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