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深圳大学2013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和专业介绍

深圳大学 /2012-11-12

经济学院
    学术型:020204金融学
    专业学位:025400国际商务
    学院主页:http://bs.szu.edu.cn;咨询电话:0755-26534992(学术型)、26534991(专业学位);电子信箱: ceszu@szu.edu.cn;办公室:文科楼2517(学术型);文科楼1522(专业学位)。
文学院
    学术型: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院主页:http://www.szuca.com;咨询电话:0755-26535266;电子信箱:xumeihu22@126.com;办公室:文科楼1118。
管理学院
    专业学位:125100工商管理
    学院主页:http://ma.szu.edu.cn;咨询电话:0755-26535170电子信箱:mbaadm@szu.edu.cn;办公室:文科楼2423A。
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学位:135108艺术设计;
    学院主页:http://art.szu.edu.cn;咨询电话:0755-26537140;电子信箱:furong@szu.edu.cn;办公室:文科楼2623。


经济学院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97年5月,由原经济系、国际金融贸易系,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组建而成,下设财会学院(二级学院)、经济学系、金融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交通经济与物流管理系、风险管理与保险系、统计学系等7个院系。具备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现设有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广东省名牌专业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MF(金融专业硕士)、MPAcc(会计专业硕士)、MIB(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现有教职工128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学术素养好、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团队。有全日制本科生3786人、学术型硕士生294人、MF23人、MPAcc23人、博士生23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6。学院设有资料室,收藏国内外图书报刊杂志等3万余册;设有三个实验室的商学教学实验中心。
专业介绍:
    020204金融学(学术学位)
    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金融硕士点下设有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风险防范、现代金融管理、资本运作与管理、国际金融与港澳台金融、数理金融及金融工程等研究方向。
    1、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风险防范
    本研究方向以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为指导,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为背景,充分借鉴当代西方金融理论及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研究我国金融理论体系和我国金融改革开放路径,及金融风险防范。重点研究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所阐明的货币本质与职能、银行信用、利息、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等相关的理论;密切关注、探讨当代货币金融理论,尤其是“新经济”对金融理论提出的一些新的研究课题。
    2、 现代金融管理
    本研究方向从金融市场的主体角度研究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调控、货币政策实施、对外汇管理及金融机构管理;探讨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经营风险、国际业务及中间业务管理模式;深入探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管理策略。
    3、资本运作与管理
    本研究方向以金融市场的主体、客体和金融产品的定价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公司治理、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框架,重点研究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基金市场以及离岸金融市场效率和风险问题;深入探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金融衍生产品开发和定价等问题。
    4、国际金融与港澳台金融
    本研究方向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西方金融理论中的有益成果相结合;将国际金融的普遍性与港澳台及大陆金融的特殊性相结合;将国际金融、港澳台金融理论与国内金融实践相结合;本研究方向利用深圳毗邻海外这一优势,综合运用金融全球化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监管理论,重点研究特区与港澳台金融一体化、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创新等问题。
    5、数理金融及金融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金融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工具,推理和论证金融学理论及原理,构造、选择最有效的数学模型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解决现代金融市场运行中面临的主要课题;以人们实际决策心里为出发点,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规律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探究最优投资组合策略;研究金融工具的创新、交易手段的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合理定价以及各类风险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等。
    师资力量
    金融学硕士点有指导教师1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名,教授6 名,副教授7名,讲师1名,博士生导师2名。金融硕士专业学科点导师团队在全国金融领域和相关领域有着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是一支结构优化、且有着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
    专业概况、研究成果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的金融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全国特色专业和深圳大学最早的四个专业之一。1983年建校之初就创立了国际金融本科专业,1999年改为金融学专业;1998年金融学专业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02被广东省评为省级名牌专业,是深圳大学文科类最早的省级名牌专业;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
    2003年以来,出版高等院校统编教材《金融学》、《国际金融》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200多篇;国家、省部级及横向等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数十项;获得市级以上政府奖项及国家级学会奖项等十余项。
    主要课程设置
    课程主要包括高级宏微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金融理论和实务研究,国际金融专题研究,现代金融管理学,资本运营与金融市场研究,数理金融,投资学,保险学专题,财政税收专题,金融财务专题,金融工程专题,金融法专题以及金融专题知识讲座。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可在金融专业机构,研究机构和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相关职业。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硕士,学术学位。
    
    025400国际商务(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一、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国际商务管理,研究国际商务环境评估、国际商务经营方式、国际商务战略、国际商务的组织与控制等。
    2.国际市场营销,研究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战略、策略以及国际营销管理等。
    3.国际物流管理,研究国际采购管理、国际货物运输管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国际仓储管理、国际货物的包装和检验检疫、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国际物流规划与管理等。
    4.国际电子商务,研究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国际网络营销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战略思维、深厚国际商务素养和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胜任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从事国际商务运营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8位专任导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其中6人具有博士学位。
    专业概况、研究成果
    本硕士点近年来学术成果颇为丰硕,出版各类著作、译著、教材10多部,在《南开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学家》、《世界经济研究》、《财经科学》、《财经问题研究》、《国际经贸探索》、《商业经济与管理》、《世界经济文汇》等国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主要课程设置
    专业外语、中级宏微观经济学、国际商务、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物流理论与实务、国际电子商务、全球化视角的战略管理、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专题研讨以及商务决策模型及应用等。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本专业培养适宜在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商务代表、国际商务师及国际化经营运作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或者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政府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从事对外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以及国际商务活动策划的综合性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2年(周末授课,寒暑假休息)。
    授予学位: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

↑Top返回目录


文学院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文学院是深圳地区唯一的高等人文学院,也是伴随着深圳大学的成长,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学院之一。
    文学院的前身是中文系,成立于1984年,由著名学者乐黛云、胡经之等创办,是深圳大学最早建立的专业系科之一。1997年实行学院制,在中文、外语等系科的基础上成立了文学院,下设中文、英语、广告、传播等系和大学英语、哲史等教学部。2006年学科调整,原文学院中文系、哲学历史学部和师范学院中文教育系合并组建为新的文学院,现设有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3个教学单位和国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应用语言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中文文献与语言信息处理教学实验中心和一个藏书5万多册的专业资料室。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教授20人,国家一级作家两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22人,具有高级职称者占专任教师的8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有研究生学历者占专任教师的90%以上。
    本院教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特别是文艺学、比较文学、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学科,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近5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哲学研究》、《方言》等文学、哲学、语言类全国核心期刊及各大学学报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等100余部;获得省部级奖励26项;目前在研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27项。
    学院现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哲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下设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有在校研究生180人。学院还先后与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校联合招收培养了一批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广泛邀请海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短期来访,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和人文论坛,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双向交换教师和学生,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另外,学院还办有成教专转本中文专业和文学、国学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学院在办学理念上,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向;在专业发展上,强调开拓创新、特色取胜、与国际接轨。
专业介绍: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学位)
    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1)当代文学创作论暨作家论。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国家一级作家相南翔教授。本方向基于丰富的个体创作经验,理性地梳理、探索、总结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创作经验与文学成就。
    (2)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为汤奇云教授。本方向以现当代文学史为纲,以文学文本阅读和当代文学思潮与理论清理为两个基本点,不断拓展学生对正在不断发生的中国当代文学的阅读视野和理论修养,建构学生的个性化艺术思维与主体,着重培养学生开展当代文学批评的能力。
    (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曹清华教授。本方向从文学活动与意义生产入手,探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作品与文学现象的话语策略与历史功能,强调文学的语言表达功能,注重研究方法的训练。
    (4)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钱超英教授。本方向对海外华文文学包括港澳台文学进行研究探讨,建立流散文学与移民文化研究的重镇,利用地缘优势组建国际化学者梯队,形成比较诗学与理论批评的特色。
    本学科近年来在研究生培养上取得了突出成绩。近5年来,共招收硕士生42人,授予学位42人,毕业生融入社会能力较强,多有佳评。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各类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共30余篇。有10余名研究生参与了《深圳作家访谈录》、《都市文学新景观》等著作的撰稿,部分研究生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的研究,科研、写作和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
    师资力量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现有专职教授4人,一人为国家一级作家;客座教授4人,均为国内有相当影响的学者;副教授5人。年龄覆盖老中青三个年龄段。近五年,学科组成员有10余部学术专著和中长篇小说出版,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科规划项目10多项。
    主要课程设置
    中国文学研究、文论与外国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概论、文学写作、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深圳特区文学研究等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中小学语文教师、新闻出版业的编辑记者、高级文秘以及其他文字工作。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文学硕士,学术学位。

↑Top返回目录


管理学院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于1997年6月由原管理系、行政学系和软科学系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设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信息与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5个系,现有在读全日制本科生3000余人,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0余人,MBA专业学位硕士300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4000余人(统计截至2010年10月)。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已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8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7人,教师中53人具有博士学位,同时学院还聘任多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著名企业CEO为特约教授。
    学院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创建全面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高水平、有特色、稳定和谐的一流管理学院,为深圳特区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专业介绍:
    125100工商管理(专业学位)
    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直面中国管理现实、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够提炼管理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职业经理人。MBA学位获得者应求具有较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系统深入地掌握管理理论知识,具备恰当运用所学管理知识研究分析管理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要求
    MBA是培养实务型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的专业学位。MBA学位获得者应在管理思维、管理技能和现代管理工具的应用和创新上具有足够的能力。
    1.具备较好的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
    2.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3.掌握企业管理问题研究中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4.具有较好的解决企业管理实践问题的管理技能;
    5.具有较强的商务沟通、谈判及领导能力;
    6.具备良好的商务英语听、说、写、读能力;
    7.了解工商管理学科理论和实践前沿与发展动态。
    培养模式
    1.学分制
    MBA学员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及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需修满48学分,其中基础课程及核心课程36学分,选修课程12学分。
    2.实践导师制的学位论文辅导
    聘请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MBA学员的实践导师,MBA学员的论文指导工作由具有指导硕士生资格的教师承担,由自主选择的实践导师辅导。
    3.启发式与研讨式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用部分深圳本土管理案例作研究与分析;并通过安排“世界咖啡屋”式的课堂研讨,使个体学习成为团队融入式学习;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企业高管参与教学;开设理论与实践讲座;吸收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建立新理念和新思维,培养健康向上的商业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技能学习训练
    包括拓展训练、心智模式训练、商业礼仪、语言表达技巧、谈判技巧等。
    学位与选修课理论学习
    包括商务英语(I)、商务英语(II)的公共课程;包括管理经济学、数据模型与决策、会计学、公司理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核心课程;包括服务营销、网络营销、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绩效与战略薪酬管理、文化产业品牌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企业社会责任等选修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学习
    包括高端服务管理、现代运营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共四个专业方向课程。
    短课制学习素养
    在经典MBA课程之外,为在读MBA学员提供增值模块,特别开设学分短课,包括管理与个人素养等内容。已经开设的短课包括:公司法、危机管理和素养课程(红酒文化认知、音乐欣赏、古代智慧),课程内容将紧密结合学员需求而进行持续调整。
    实践学习体验模块
    海外学习行动(Global ActionLearning)
    海外与本土学习行动将在MBA课程学习期间举行,拟通过:
    “管理实践问题提炼à企业参访à问题解决方案研究à校内MBA论坛发表”四段式学习行动计划运作,使MBA学员在国际化视野开放、解决管理问题能力上获得渐次升级。到访的城市将包括但不限于新加坡、台湾、香港等。
    MBA大讲堂 (MBA Forum)
    聚焦管理热点问题,体悟实践运作,感悟管理之道。
    将为MBA学员邀请来自工商企业高级管理人士、学界顶级教授,每学期至少举行2次“MBA大讲堂”。
    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不脱产学习(周六、日上课),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5年,学位论文准备和撰写时间不得少于0.5年。MBA学员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提前期不超过半年)。3年不能完成学业者,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MBA教育中心审核、研究生部同意,可以延长学习时间,但总学习时间不得超过5年,超过5年者按结业处理。
    学位论文
    MBA学员在规定年限修完规定课程学分,可进入MBA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阶段。论文形式可以是采用规范的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企业诊断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形式。MBA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前,由MBA教育中心组织匿名评审,未通过者须修改论文,再次进行匿名评审,匿名评审通过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学位授予
    在学制规定年限内修满学分,通过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由深圳大学颁发的、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证书。

↑Top返回目录


艺术设计学院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于1994年创建设计系,2006年发展为艺术设计学院。学院现有设计艺术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一个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点。本科5个系7个方向:工业设计、环境艺术、服装设计工程、服装品牌策划与市场营销、平面设计、动画、创意策划与设计管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000余人,近3年学生在各类比赛及展览中获奖100多项。2009年有16件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有一件作品获金奖。学院拥有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现代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办有公开出版发行的院刊《设计学刊》与《中国版画》杂志。由深圳大学与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办共建的现代设计博物馆,该馆坐落于深圳大学科技楼一楼,现有展厅2300㎡。建有7个实验室:动画实验室、服装设计实验室、环艺设计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设计基础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及陶艺实验室。院图书资料室有专业图书20000多册。 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均来自国内和国外著名高校,行政技术8人。有正高职称的14人,副高职称者20人,中级职称者23人,有博士学位的10人,硕士学位的45人。 近年学院加快国际化步伐,先后与比利时、英国及香港建立合作关系。全院师生员工勤学、拓创,正为把学院办成在同类院校中有特色、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学院而努力奋斗。
专业介绍:
    135108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并能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的艺术设计人才、设计与科学研究型人才、高级设计管理人才和高等学校设计艺术师资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产品艺术设计研究 2、环境艺术设计研究3、服装艺术设计研究 4、动画设计艺术研究 5、平面艺术设计研究 6、设计史论研究7、创意产业策划与品牌设计管理
    师资力量
    现有硕士生导师20人,其中教授9人。
    专业概况、研究成果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本专业近五年在各种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承担包括国家艺术学重大课题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8项,各种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系统完备。
    主要课程设置
    设计美学、设计思维方法研究、设计语言研究、设计专题研究、设计实践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各类设计公司设计师、企业策划、设计教育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相关话题/港澳台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港澳台研究生复试的通知
    一、复试时间2012年6月6日-6月8日二、复试报到地点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招生科10102办公室三、复试形式复试以面试为主,具体学 ...
    南方医科大学 2012-11-10
  • 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港澳台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13年港澳台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门类 招 ...
    南方医科大学 2012-11-09
  • 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港澳台博士招生专业目录
    培养单位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导师 考试科目 ...
    南方医科大学 2012-11-09
  • 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港澳台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复试 ...
    南方医科大学 2012-11-09
  • 中山大学2012年招收港澳台博士、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及有关事项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一)博士研究生应试科目中外语成绩不低于40分,专业课成绩不低于50分,总分不低于170分。(二)硕士研究生( ...
    中山大学 2012-10-14
  • 中山大学2012年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山大学2012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简章 一、招生办法 1. 报考资格 (1)持有香港、澳门永久性居 ...
    中山大学 2012-10-13
  • 中山大学2012年在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12gatbsml.doc 331891f2a4680f991fc2222a2c025b2d.doc (1002.00 KB) ...
    中山大学 2012-10-13
  • 中山大学2012年在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12gatssml.doc 9c58341813b28316b5202981584bbd22.doc (1.15 MB) ...
    中山大学 2012-10-13
  • 中山大学2012年港澳台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范围及参考书目
    101 英语:①《新编英语教程》(1-3册),李观仪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2 俄语:①《俄语入门》第二册,周鼎、徐振新编 ...
    中山大学 2012-10-13
  • 中山大学2012年港澳台研究生招生院(系)通讯录
    中山大学2012年港澳台研究生招生院(系)通讯录 院系 代码 院系名称 联系部门 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联系人 通信地址 邮政 编码 100 岭南学院 学院办公室 020-84112190 转207 徐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学院办公室 510275 103 岭南学院(MBA) 岭南学院MBA教育 中心 020-84115222 020-84112820 李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MBA教育中心 510275 111 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020-84113323 王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510275 112 历史学系 办公室 020-84113120 -801 吴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办公室 510275 113 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哲学系办公室 020-84114859 孔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哲学系办公室 510275 120 法学院 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020-84115890 康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510275 130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教务部 020-84036484 020-39332347 龙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务部 510275 650 亚太研究院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020-84114832 潘老师 广州市中山大学南校区东北区308栋 510275 140 管理学院 教务与学位办公室 020-84115798 hepeilu@mail.sysu.edu.cn 何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务与学位办公室 510275 143 管理学院(MBA)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中心(含MPACC) 020-84113622 蒋老师 谢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中心 510275 150 外国语学院 研究生工作部 020-84112183 zhongwzh@mail.sysu.edu.cn 钟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工作部 510275 160 教育学院 研究生工作部 020-84114976 姜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工作部 510275 200 资讯管理学院 教务办公室 020-39332129 张老师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务办公室 510006 210 翻译学院 办公室 0756-3668091 张老师 广东省珠海市塘家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办公室 519082 230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研究生办公室 020-84113115 020-84113198 张老师 全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510275 300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020-84112816 董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510275 321 地球科学系 办公室 020-84112371 胡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办公室 510275 330 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生工作部 020-84112119 skygb@mail.sysu.edu.cn 邱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工作部 510275 350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020-39943320 田老师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510006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办公室 020-39332741 彭老师 广州市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学院楼B312 510006 400 旅游学院 办公室 020-84114584 谭老师 朱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办公室 510275 410 国际商学院 办公室 0756-3668662 黄老师 广东省珠海市塘家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办公室 519082 420 海洋学院 办公室 020-84110855 020-39332159 黄老师 陈老师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办公室 510275 500 中山医学院 研究生教育工作室 020-87331474 zdykyjs@163.com 朱老师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室 510080 510 公共卫生学院 学术与教务工作办公室 020-87331122 黄老师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术与教务工作办公室 510080 520 光华口腔医学院 研究生科 020-83869640 孙老师 广州市陵园西路60号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510060 800 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院) 教育处研究生科 020-87332808 吴老师 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育处研究生科 510080 810 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第二临床医院) 研究生科 020-81332468 郑老师 陈老师 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大附属二院)研究生科 510120 820 附属第三医院(第三临床医院) 研究生科 020-85253263 zssyyjsk@126.com 黄老师 广州市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研究生科 510630 840 肿瘤防治中心 教学与研究生科 020-87343137 张老师 郑老师 广州市东风东路651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学与研究生科 510060 880 附属第六医院 科教研究生科 020-38254159 ycysysu@163.com 姚老师 魏老师 广州市天河区员村二横路26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科教研究生科 510655 890 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第五临床医院) 科研研究生科 0756-2528209 张老师吴老师 珠海市香洲区梅华东路52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科研研究生科 519000 ...
    中山大学 20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