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 纪德君教授

广州大学 /2012-11-15

 

基本情况介绍:
纪德君,男,1966年9月生,安徽省长丰县人。文学博士。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古代文学硕士点、古典文献学硕士点方向带头人,兼任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人文历史研究基地研究员。
 
一、学习简历:
1982-1986年毕业于安徽省合肥师范学校(四年制)
1988-1990年毕业于安徽省合肥教育学院
1991-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4-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2-2003复旦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2004-2007,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二、教学工作
为本科生讲授的课程:
1.《中国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先秦两汉文学);2.《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导读》;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为研究生讲授的课程:
1.《中国古代小说史》;2.《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3.《中国古代小说文献学》;4.《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形态研究》。
 
三、学术兼职:
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
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
中国近代小说研究会会员;
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学术部长。
 
四、学术研究: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古代小说、民间说唱文学等)研究。出版论著、教材多部。主持国家级、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8项。历年来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文史哲》、《社会科学战线》、《江海学刊》、《学术研究》、《文献》等权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等转载或摘录,部分专著、论文曾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一)主要论文:
1.《明清小说评点与编创的互动及其影响——以世情小说为例》,《文艺研究》(权威期刊)2010年第10期。
2.《从案头走向书场——明清时期说书对小说的改编及其意义》,《文艺研究》(权威期刊)2008年第10期。
3.《中国古代说书体小说文体特征初探》,《文艺研究》(权威期刊)2007年第7期。
4.《“按鉴”与历史演义小说文体之生成》,《文学遗产》(权威期刊)2003年第5期。《文学遗产》网络版2009年第2期。
5.《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博士论文摘要发表),《文学遗产》(权威期刊)1998年第2期。
6.《明清讲史演义编创与评点的互动》,《文艺理论研究》(权威期刊)2010年第5期。
7.《民间说书与通俗小说文体兼容现象初探》,《文艺理论研究》(权威期刊)2007年第3期。
8.《由<石点头>的一则本事推测其成书时间》,《文献》(cssci)2009年第2期。
9.《明末五部上古史演义的史料来源》,《文献》(cssci)2007年第3期。
10.《明清时期书坊翻刻小说现象刍议》,《国学研究》(cssci)第22辑,2008年。
11.《明清通俗小说文体交叉、融混现象刍议》,《学术月刊》(cssci)2004年第1期。
12. 《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的多维考察》,《江海学刊》(cssci)2009年第2期。
13.《敦煌演史类变文的美学特征及小说史意义》,《江海学刊》(cssci)2001年第6期。
14.《古代小说章回体制形成原因及过程新探》,《江海学刊》(cssci)1999年第4期。
15.《明清小说家的演义观与创作实践》,《文史哲》(cssci)1999年第1期。
16.《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结构论》,《社会科学战线》(cssci)1998年第4期。
17.《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创作历程探绎》,《学术研究》(cssci)2010年第6期。
18.《明清神魔小说编创方式及其演变》,《学术研究》(cssci)2009年第6期。
19.《民间说唱与古代通俗小说之传播》,《学术研究》(cssci)2007年第7期。
20.《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献疑》,《学术研究》(cssci)2005年第11期。
21.《试论<通鉴><通鉴纲目>与三国志演义》之关系,《学术研究》(cssci)2004年第5期。
22.《宋元话本小说的时空设置及其文化意蕴》,《学术研究》(cssci)2003年第4期。
23.《宋元平话与历史演义小说析异》,《学术研究》(cssci)2001年第12期。
24.《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叙事聚集艺术》,《学术研究》(cssci)2000年第12期。
25.《古代小说中元宵灯节描写的文学意义及民俗价值》,《学术研究》(cssci)1998年第12期。
26.《历史演义小说人物性格牲特征的审美文化探因》,《学习与探索》(cssci)2000年第4期。
27.《明清艳情小说编创方式及其成因》,《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9期。
28.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编创方式及其演变》,《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7期。
29.《“通鉴”类史书:中国讲史小说之前源》,《社会科学》(cssci)2003年第8期。
30.《宋元以来市井间官名滥称风习探赜》,《社会科学》(cssci)2002年第4期。
31.《清代北京鼓词<封神榜>对<封神演义>之因革》,《北京社会科学》(cssci)2007年第5期。
32.《宋元小说家话本叙事艺术探绎》,《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04年第1期。
33.《论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思想动机》,《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04年第2期。
34.《三言二拍的结构艺术新探》,《广东社会科学》(cssci)2001年第1期。
35.《论明清历史小说家的悲剧意识》,《河北学刊》(cssci)1997年第6期。
36.《历史演义小说中明君形象的审美文化意义》,《齐鲁学刊》(cssci)2001年第3期。
37.《宋元以来市井间官名滥称风习探赜》,《中国文化》第19辑,2002年。
38.《明代“通鉴”类史书之普及与通俗历史教育之风行》,《中国文化研究》(cssci)2004年第1期。
39.《明清通俗小说创作中的浊流》,《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
40.《近百年来<水浒传>成书与版本研究述要》,《中华文化论坛》(cssci)2004年第4期。
41.《重演三国志,弹唱儿女情——弹词<三国志玉玺传>试论》,《文化遗产》(cssci)2009年第3期。
42.《明清“世情书”编创方式及其变异》,《四川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6期。
43.《明末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与情爱》,《四川大学学报》(cssci)2001年第4期。
44.《关于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研究的几点思考》,《南京大学学报》(cssci)2004年第2期。
45.《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时间处理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cssci)2001年第4期。
46.《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生成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cssci)1997年第6期。
47.《“拍案”何以“惊奇”?——“二拍”传奇艺术论》,《中山大学学报》(cssci)2005年第6期。
48. 《“知其二千余纸,只是一篇文字”——试绎<水浒传>的整体结构逻辑》,《中山大学学报》(cssci)2000年第1期。
49. 《试论宋元平话的审美文化追求》,《中山大学学报》(cssci)1998年第5期。
50.《才子形象模式的文化心理阐释》,《中山大学学报》(cssci)1996年第5期。
51. 《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纲目>与“按鉴”演义小说之关系》,《吉林大学学报》(cssci)1999年第2期。
52.《明清神魔小说评点与创作之关系探析》,《求是学刊》(cssci)2010年第5期。
53.《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方式及其演变》,《南京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1年第4期。
54.《诸葛亮式系列军师形象的文化意蕴》,《山西师大学报》(cssci)2001年第1期。
    55.《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再思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cssci)2008年第2期。
56.《从历史演义看章回体制的形成原因及成熟过程》,《西北师大学报》(cssci)1998年第3期。
57.《明代“通鉴”类史书之普及与“按鉴”历史演义之兴起》,《扬州大学学报》(cssci)2003年第5期。
58.《洪秀全演义》史料来源补正,《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10年第3期。
59.《明清时期读者与通俗小说的编创》,《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9年第1期。
60.《清代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特征阐析》,《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8年第2期。
61.《清代说唱与公案侠义小说文体之生成》,《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7年第2期。
62.《明代小说与民间说唱双向互动现象初探》,《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6年第2期。
63.《百年风云:宋江形象论争的回顾与启示》,《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5年第3期。
64.《明末清初戏曲小说中佳人形象的文化解读》,《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3年第1期。
65.《陆士谔社会小说的叙事艺术》,《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1年第3期。
66.《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艺术流变》,《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0年第1~2期。
67.《〈水浒传〉悲剧的文化解读》,《明清小说研究》(cssci)1998年第3期。
68.《论林纾对中西小说的比较及其价值》,《明清小说研究》(cssci)1997年第1期。
另外,在《贵州文史丛刊》、《古典文学知识》、《海南大学学报》、《青海师大学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广州师范学院学报》、《广州大学学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阅读与写作》、《中国俗文化研究》、《岭南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二)被转载的论文:
1、《从神仙小说看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5年第3期主要论文存目。
    2、《春浓花艳佳人胆——简论宋代话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才子形象模式的文化心理阐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4.《论明清历史小说家的悲剧意识》,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3期全文转载。
    5.《明代历史小说生成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cssci)1997年第6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主要论文存目。
    6.《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结构论》,《新华文摘》1998年第10期主要论文存目。 
    7.《试论宋元平话的审美文化追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1期转摘。
    8.《明清小说家的演义观与创作实践》,《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3期转摘,《文摘报》1999年3月15日转摘。
    9.《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纲目>与“按鉴”演义小说之关系》,《吉林大学学报》(cssci)1999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5期转摘。
10.《古代小说章回体制形成原因及过程新探》,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1.《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叙事聚集艺术》,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4全文转载。
    12.《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时间处理艺术》,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3、《敦煌演史类变文的美学特征及小说史意义》,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转载。《新华文摘》2002年第3期摘要。 
    14、《宋元以来市井间官名滥称风习探赜》,《中华读书报》2002年5月25日“文史天地”栏目转摘
15.《宋元话本小说的时空设置及其文化意蕴》,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7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3年第10期主要论文存目。
    16.《“通鉴”类史书:中国讲史小说之前源》,《古籍整理研究情况简报》2003年第11期摘要。
    17.《明清通俗小说文体交叉、融混现象刍议》,《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4年第2期转摘。
    18.《百年来曹操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启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10全文转载。
    19.《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献疑》,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明代小说与民间说唱双向互动现象初探》,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收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年卷。
21.《清代说唱与公案侠义小说文体之生成》,收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7年卷。
22.《中国古代说书体小说文体特征初探》,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主要论文存目。收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7年号。
23.《<西游记>中的民间说唱遗存》,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24.《明清神魔小说编创方式及其演变》,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5.《明清小说评点与编创的互动及其影响——以世情小说为例》,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
26.《明清“世情书”的创作方式及其变异》,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三)专著
1.《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优秀博士论文选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2.《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3.《正说<水浒传>》,团结出版社2007年2月。
4.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方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即出。
5.《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双向互动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后优秀出站报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3月。
6.《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商务印书馆已定于2012年3月出版。
 
(四)编著
1.《视角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新论》(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2.《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小说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撰写其中两章,共11万余字。
3.《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006年版。主要撰稿人之一。撰写29篇小说鉴赏文字,共12万余字。
 
(五)教材
1.《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导读》(第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
2.《明清小说分类选讲》(主要参与者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3. 《大学国文新编》(第一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大学语文》(第一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5.《古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能力建设》(两主编之一),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六)主要项目
1.“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2010),结项。经费7万元。
2.“中国古代小说进出书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2011-2013),在研。经费9万元。
3.“民间说唱与通俗小说双向互动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项目完成时间2007年3月。经费2万元。
4.“古代小说中的民间说唱资料辑释”(2004-2006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经费3万元。
5.明清以来文学中广府风情及其市民精神的嬗变,广东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2010-2012),经费10万。
6. 岭南小说创作史,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俗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10-2012)在研。经费8万元。
7.明清以来小说中的广府风情研究,羊城学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2010-2013)。经费15万。
8.“明清以来文学中的广州图景及其市民精神嬗变”(2007-2010)在研。广州市人文历史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在研。经费3万元。
9. 黄小配及其《洪秀全演义》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8年底结项。经费1.5万元。
10.“民间说唱与通俗小说双向互动研究”,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2008年底结项。经费2.5万元。
11.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结项。经费0.8万元。
12.“广州十三行洋商生活的艺术写照——清代小说《蜃楼志》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2011),在研。经费1万元。
 
(七)获奖
1.《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获2000-2001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获2002-2003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双向互动研究》,获2008-2009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才子形象模式的文化心理阐释》,获《中山大学学报》1996年度优秀论文奖,第二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评选二等奖。
5. 《“按鉴”与历史演义小说文体之生成》,获2004年11月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荣誉称号:
1、2008 年9月  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工程(省级)。
2、2000年9月   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3、2004年11月  被评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
4、2005年   被评为第二届广州市思想战线优秀人才(第二层次)。
5、2007年  被评为广州大学首届教学名师。
6、1999年  被评为广州师范学院十佳青年教师。
7、2006年  当选为广州市番禺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8、2006年 当选为民盟广州市委委员、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9、2009年6月被评为广州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10、2010年5月被评为第三届广州市思想战线优秀人才(第一层次)
相关话题/新闻 传播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