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 戴剑平教授

广州大学 /2012-11-15

 

基本情况介绍:
男,1955年10月出生,教授。本科学历。长期在高校工作,先后任副主编、副社长、科研处长和系主任等职。现任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影视艺术传播与影视文化的研究工作。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影视与新媒体传播”方向的负责人、戏剧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华语影视谱系研究”方向的负责人。
 
一、学习简历:
1978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1986年结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二、教学工作:
(一)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传播理论与方法》
本科生课程:《电视文化》、《中外影视作品分析》、《经典电影导读》、《专业报道学》、《影视原理》、《影视艺术》
 
(二)编写教材
《电影艺术导论》,参与撰写,西南师大出版社。
《电视文艺学》,参与撰写,辽宁大学出版社。
《电视剧美学》,参与撰写,山西高校出版社。
 
(三)教学论文
1、戴剑平:《一种文化机制:广义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基本构架》(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0-1,核心期刊,该文获全国高校影视学会首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993);
2、戴剑平:《论电视教育及其选本文化形态》,《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四)教学立项
《新闻学与传播学》,广州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主持人。
教学获奖
广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
 
三、学术兼职: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地方高校分会副会长、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社会应急专家等。
 
四、学术研究:
(一)主要论文
曾先后在《文艺研究》(京)、《当代电影》(京)、《中国文化研究》(京)、《民族文学研究》(京)、《艺术百家》、《电影文学》等国家级重点期刊及其他期刊发表专业论文9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文化研究》、《戏剧研究》、《心理学研究》等全文复印转载的有21篇,被中国电影出版社收录(《建国以来电影文学讨论文选》;《高等电影教育》)两篇;被《高校学术文摘》介绍以及被学术卡片摘录的2篇。主要论文篇目摘录如下:
01)戴剑平《“动作一律”可以突破》(《文艺研究》(cssci)[北京]1982-4,国家级重点期刊);
02)戴剑平《电影文学、电影艺术与电影的文学性》(参加80年代全国电影文学大讨论的论文,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3-1全文转载,后被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国内第一本《建国以来电影文学讨论文选》1987);
03)戴剑平《电影的民族化及其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4-9在卷首位置全文转载);
04)戴剑平《技术的“艺术”渗透》(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5-7全文转载);
05)戴剑平《关于情节化与非情节化的命题》(人大《戏剧研究》1986-7全文转载);
06)戴剑平《多场景话剧窥探》(《戏剧界》1984-4,);
07)戴剑平《夏衍影剧美学观三论》(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7-6全文转载);
08)戴剑平《一种道德观念与一种文学模式——对现当代文学中两类女性形象的系列考察》(载《当代文艺思潮》1987-1,人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转载1987-5);
09)戴剑平《在运动中认识自然美》(《全国自然美讨论文集》1987年-长沙,该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介绍,具有一定代表性);
10)戴剑平《建国以来电影文学本体研究纵横》(《当代电影》(cssci)1987-3,国家级重点期刊);
11)戴剑平《论新时期影视艺术观念的新变化》(参加全国影视观念大讨论的论文,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9-3全文转载);
12)戴剑平《论电影剧作本体》(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9-4全文转载);
13)戴剑平《影像本体及其文化意义——一种电影观念的描述》(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全文转载1990-1);
14)戴剑平《电视文艺理论研究概观(上、下)》(全国电视文艺学讨论论文[3万字],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91-8全文转载);
15)戴剑平《一种文化机制:广义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基本构架》(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cssci)1990-1,核心期刊,该文获全国高校影视学会首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993);
16)戴剑平《参与意识与获得满足的通道——电视受众心理研究》(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92-10在卷首位置全文刊载);
17)戴剑平《永恒的悖论:无网之网——文化范畴发微》(载《中国文化研究》(cssci)1995年春之卷,国家级重点期刊,人大《文化研究》全文转载1996-1);
18)戴剑平《借鉴与融汇——初论电影的非独特审美元素》(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全文复印1997-1);
19)戴剑平《广义文化范畴中的电视接受及受众心理分析》(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全文复印1999-1);
20)戴剑平《综论电视文化与影像思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cssci),1999-3,核心期刊);
21)戴剑平《论广义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文化机制》(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全文复印2000-2);
22)戴剑平《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0-4,国家级重点期刊(cssci),又被收入《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1年卷,冯骥才主编2003年出版);
23)戴剑平《论电视接受主体心理的“三重奏”》(《淮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6,人大《心理学》选目);
24)戴剑平《电视受众心理面面观》(载《大众传媒学报》2004-3,获2004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中央电视台直播本次颁奖);
25)《论高校学报的办刊方向与学术价值》(获2004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报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6)戴剑平《解构作为通俗文艺的电影与电视》(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全文复印转载2005-5);
27)戴剑平《香港回归十年间粤港电视剧比较研究框架》,《艺术百家》(cssci),2008年第12期。
28)戴剑平《都市意识与都市电影》,《电影文学》(cssci),2008年第7期。
29)戴剑平《互动与双解:“电视艺术”辩证》,《学理论》,2009年第9期。
30)戴剑平《黄建新、冯小刚电影创作的差异性比较之一》,《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1)戴剑平《文化观念视域中的电视文化系统》,《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2)戴剑平《分众时代“另类媒体”举隅——中国高校学生平面媒体鸟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33)戴剑平《论影视艺术欣赏的审美关系》,《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34)戴剑平:《论电影艺术批评本体及其结构类型》,《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35)戴剑平《论电视文化的三种基本形态》,《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6)戴剑平《电视受众心理面面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1期。
37)戴剑平《影视文化特征论——以影视艺术存在为例》,《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8)戴剑平《论文化与影视文化》,《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39)戴剑平《粤港两地十年间电视剧作品影响因子比较》,《新闻界》(cssci),2010年第6期。
40)戴剑平《.广东平面媒体上香港形象的定位与变化》,《大众传媒学报》,2009年第9期
41)戴剑平《香港电视剧制播现状及与内地的竞合展望》,《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第2期。
 
(二)专著
1、《影视美学》,1989年版。(合著)
2、《影像美论》,南方出版社,1998年版。
3、《世界百部经典电影导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4,《中国百部经典电影导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三)编著
1、《中外文化新视野1-8卷》,主编,黄山书社。
2、《中国文学大辞典》,大型辞书,参编,天津人民出版社。
3,《社会科学新论》,主编,成都科大出版社。
4、《教育学新论》,主编,香港金陵出版公司出版。
5,《电影大世界》,主编,黄山书社。
6、《社会科学文荟》,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7,《中国现代爱情诗选评》,参编,陕西师大出版社。
8,《中华复兴的曙光》,参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四)主要项目
1、《香港回归以来粤港电视剧的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08-2010。
2、《粤港青年族群网络使用的传播学研究》,主持,广东省社科项目,2009-2011,在研。
3、《粤港电视栏目策划的比较研究》,参与,广东省社科项目,2010-2012,在研。
4、《城市电视台节目定位研究》,参与,广州市社科项目,2010-2012,在研。
5、《视听文化研究》,主持,广州大学校级课题,已结题。
6、《影视文化研究》,主持,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校级课题,已结题。
7、《20世纪中国文艺批评大趋势》,主持,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校级课题,已结题。
 
(五)获奖及学术影响
1987年提出“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模式论”。
1989年提出“整合影视并建立影视美学体系”。
1992年提出“作为受众参与主体的心理满足通道论”。
1995年提出“文化研究的永恒悖论”。
2003年提出“影视艺术传播条件下受众心理的六种模式论”。
1999年,著作《影像美论》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影视学会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参见《现代传播》2005-5载文《全国高校影视学会建会20周年回顾》)。
1993年,论文《一种文化机制:广义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基本构架》(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0-1,获全国高校影视学会首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04年,论文《电视受众心理面面观》获2004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中央电视台直播本次颁奖)。
 
五、荣誉称号
广州市优秀教师
首届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老师
相关话题/新闻 传播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