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消化专业
临床硕士
一、理论知识
(一)中医
1、掌握:掌握中医脾胃肠、肝胆脏腑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的脏腑辨证(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脾阳虚衰、胃阴不足、寒邪客胃、胃肠积热、脾胃不和、食滞胃肠、湿邪困脾、肝气犯胃、瘀血内停、湿热中阻、肝气郁结、肝火上炎、土壅木郁、肝阳上亢、肝阴不足、肝胆湿热的主要证候特征及病机分析);掌握中医脾胃肠、肝胆常见病证的诊断、鉴别诊断、病因病理、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掌握常用消化专业的方剂组成、功效加减及临床应用。
2、了解:了解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二)西医
1、掌握:西医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常用西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毒副作用。
2、了解: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精读:中医内科学(尤其是胃痛、痞满、腹痛、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胁痛、黄疸、积聚、鼓胀、便血、吐血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要点、辨证分型、治疗大法和主方),伤寒金匮(有关脾胃肠以及肝胆的论述),西医胃肠病学,新肝脏病学.(中医专业要求精读中医内科学,伤寒金匮;中西医结合要求精读西医胃肠病学,新肝脏病学)。
选读:脾胃论,中医胃肠病学,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中医内科五脏病学。
实用内科学,实用神经病学(中医专业要求选读其中2本中医1本西医书,中西医结合要求选读其中1本中医2本西医书,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疾病)
二、病种
(一)中医
1、掌握:胃痛、痞满、腹痛、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胁痛、黄疸、积聚、鼓胀、便血、吐血。
2、了解:噎膈、肝癌、吐酸、嘈杂、呃逆、胆胀、虫证、湿阻。
(二)西医
1、掌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吸收不良、消化性溃疡、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炎、各种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性脑病、黄疸、上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以及重症肌无力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专业的要求掌握其中的8种)。
2、了解: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结肠癌、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贲门失驰缓症。
三、方药
常用中药:
桂枝、紫苏 、生姜、荆芥、防风、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升麻;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白头翁、秦皮、槐花;青黛、鱼腥花、白花蛇舌草、蚤休、生地黄、玄参、 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白薇;大黄、芒硝、火麻仁、郁李仁、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独活、威灵仙、川乌、乌梢蛇、木瓜、路路通、秦艽、防己、桑枝、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 、茯苓、薏苡仁 ;猪苓 、泽泻、车前子、滑石、关木通、通草;茵陈蒿、田基黄、金钱草、虎杖;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川椒;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香附、玄胡素、川楝子、乌药、佛手、大腹皮;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大蓟、小蓟、地榆 、白茅根、三七、茜草、蒲黄、五灵脂、白及、仙鹤草、棕榈炭、炮姜;艾叶、川芎、延胡索、郁金、 姜黄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泽兰 、牛膝 、莪术、三棱、龟板、鳖甲、 水蛭 ;半夏、 胆南星 、白芥子 、旋覆花 、白前 、前胡 、桔梗、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竹茹、 杏仁 、苏子、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龙骨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 夜交藤、 石决明 、牡蛎 ;代赭石、 钩藤 ;天麻、地龙、 全蝎 、蜈蚣、石菖蒲 ;人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五爪龙、甘草、;鹿茸、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肉苁蓉;当归、 熟地、 白芍、 阿胶;沙参 、太子参、玉竹、旱连草、石斛、百合、 麦冬、 黄精、 枸杞子;浮小麦、 五味子、 乌梅 、诃子、 山茱萸、 芡实、 覆盆子、糯稻根、桑螵蛸、 赤石脂 、肉豆蔻等200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和主治.
常用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清燥救肺汤、杏苏散、葛根汤、参苏饮、败毒散、新加香薷饮参苏饮、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星蒌承气汤、当归龙荟丸、大黄牡丹皮汤、温脾汤、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麻子仁丸、五仁丸、济川煎、十枣汤、甘遂半夏汤、蒿芩清胆汤、逍遥散、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黄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龙胆泻肝汤、温胆汤、黄连解毒汤、地榆散、五汁安中饮、大柴胡汤、葛根芩连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青蒿鳖甲汤、通幽汤、香连丸、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清暑益气汤、理中丸、茵陈术附汤、连理汤、附桂理中丸、乌头桂枝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良附丸、纯阳正气丸、黄芪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参附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黄芪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增液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八珍汤、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炙甘草汤、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鳖甲煎丸、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益胃汤、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右归丸、地黄饮子、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天麻钩藤饮、菖蒲郁金汤、安宫牛丸、至宝丹、苏合香丸、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散、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沉香散、小半夏汤、四逆散、金铃子散、启膈散、五磨饮子、六磨汤、木香顺气丸、暖肝煎、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桃核承气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化积丸、补阳还五汤、丹参饮、调营饮、十灰散、茜根散、黄土汤、桃花汤、川芎茶调散、独活寄生汤、牵正散、羚羊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加味不换金正散、茵陈蒿汤、中满分消丸、八正散、三仁汤、薏苡仁汤、甘露消毒汤、二妙散、五苓散、胃苓汤、茵陈五苓散、猪苓汤、五皮饮、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饮、补气运脾汤、二陈汤、清气化痰丸、苓甘五味姜辛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保和丸、枳实导滞丸、乌梅丸等180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与主治.
四、病历书写规范
书写完整的中医住院病历。正确运用中医术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尤其病因病机分析比较深入,病位病性及转归分析恰当,理法方药一致,病历质量达到甲级标准。
五、诊疗操作技能
(一)中医
掌握:中医常见脾胃肠、肝胆病证的望、闻、切;
(二)西医
1、掌握: 西医一般体格检查,尤其腹部的视、触、叩、听;冰冻生理盐水洗胃的使用方法、适应证、禁忌症、注意事项;胃镜、结肠镜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2、了解:胃液分析、肝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消化系统X检查、B超及腹部CT的分析。
临床博士
一、理论知识
(一)中医
掌握:中医脾胃肠、肝胆脏腑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的脏腑辨证(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脾阳虚衰、胃阴不足、寒邪客胃、胃肠积热、脾胃不和、食滞胃肠、湿邪困脾、肝气犯胃、瘀血内停、湿热中阻、肝气郁结、肝火上炎、土壅要郁、肝阳上亢、肝阴不足、肝胆湿热的主要证候特征及病机分析);掌握中医脾胃肠、肝胆常见病证的诊断、鉴别诊断、病因病理、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掌握中医脾胃肠、肝胆病证与其它内科病证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掌握常用消化专业的方剂组成、功效加减及临床应用。灵活运用消化专业的方剂治疗本科的某些疑难病证,并有较高水平;
(二)西医
1、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疑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常用西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毒副作用。
2、熟悉:西医消化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动态、新技术,对本系统的某一专科疾病的研究能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精读:中医内科学(尤其是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便秘、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痿病、痉症、噎膈、胆胀、便血、吐血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要点、辨证分型、治疗大法和主方),伤寒金匮(有关脾胃肠以及肝胆的论述),西医胃肠病学和实用内科学(尤其是消化系统的内容),新肝脏病学.(中医专业要求精读中医内科学,伤寒金匮;中西医结合要求精读西医胃肠病学和实用内科学(尤其是消化系统的内容,新肝脏病学)。
(三)参考书目
选读:脾胃论,中医胃肠病学,中医内科五种病学,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临床肝胆病学,实用神经病学,及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书
二、病种
(一)中医
1、掌握: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便秘、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痿病、痉症、噎膈、胆胀、便血、吐血(中西医专业的要求掌握前面的12种,中医专业全掌握)。
2、了解:吐酸、胆胀、胆胀、嘈杂、、虫证、湿阻、反胃、胃缓、食道癌、肝癌、肠癌、胰腺癌、胃癌。
(二)西医
1、掌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消化吸收不良、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胆囊炎、结核性腹膜炎、急慢性胰腺炎、各种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各类肝硬化、肝性脑病、各类黄疸、胃黏膜脱垂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以及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专业的要求掌握前面的12种,中西医专业的要求全掌握)。
2、了解:食道裂孔疝、胆石症、伪膜性肠炎、肠结核、胃肠道息肉、贲门失驰缓症。
三、方药
常用中药:
桂枝、紫苏 、生姜、荆芥、防风、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升麻;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白头翁、秦皮、马齿苋、槐花;青黛、鱼腥花、白花蛇舌草、蚤休、生地黄、猫爪草、玄参、 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白薇;大黄、芒硝、火麻仁、郁李仁、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路路通、秦艽、防己、桑枝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牛大力、徐长卿、海风藤、络石藤、宽筋藤;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茯苓、薏苡仁 ;猪苓 、泽泻、车前子、滑石、关木通、通草;茵陈蒿、田基黄、溪黄草、金钱草、虎杖;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川椒、筚拨;橘皮、八月扎、青皮、枳实、木香、沉香、香附、玄胡素、救必应、川楝子、乌药、佛手、大腹皮;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大蓟、小蓟、地榆 、白茅根、三七、茜草、蒲黄、五灵脂、白及、仙鹤草、棕榈炭、炮姜;艾叶、川芎、延胡索、郁金、 姜黄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泽兰 、牛膝 、莪术、三棱、龟板、鳖甲、 水蛭 、穿山甲;半夏、 胆南星 、白芥子 、旋覆花 、白前 、前胡、桔梗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竹茹、 杏仁 、苏子、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朱砂、 龙骨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 夜交藤、 石决明 、牡蛎 ;代赭石、羚羊角 、牛黄、 钩藤 ;天麻、 地龙、 全蝎 、蜈蚣、麝香 、冰片 、石菖蒲 ;人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五爪龙、甘草、;鹿茸、 杜仲、 续断、菟丝子、 肉苁蓉;当归、 熟地、 白芍、 阿胶; 沙参 、太子参、玉竹、旱连草、石斛、百合、 麦冬、 黄精、 枸杞子;浮小麦、 五味子、 乌梅 、诃子、 山茱萸、芡实、 覆盆子、茺蔚子、糯稻根、桑螵蛸、 赤石脂 、肉豆蔻等220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和主治.
常用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清燥救肺汤、杏苏散、葛根汤、参苏饮、败毒散、新加香薷饮参苏饮、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星蒌承气汤、当归龙荟丸、大黄牡丹皮汤、温脾汤、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麻子仁丸、五仁丸、济川煎、十枣汤、甘遂半夏汤、蒿芩清胆汤、逍遥散、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黄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伤寒论)、龙胆泻肝汤、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地榆散、五汁安中饮、大柴胡汤、葛根芩连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普济消毒饮、四妙勇安汤、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泻青丸、左金丸、清胃散、泻黄散、玉女煎、苇茎汤、青蒿鳖甲汤、通幽汤、香连丸、芍药汤、黄芩汤(伤寒论)、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清暑益气汤(脾胃论)、六一散、鸡苏散、碧玉散、青蒿鳖甲汤、理中丸、厚朴温中汤、茵陈术附汤、连理汤、附桂理中丸、乌头桂枝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良附丸、纯阳正气丸、黄芪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参附汤、当归四逆汤、真武汤、阳和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黄芪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增液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八珍汤、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虎潜丸、炙甘草汤、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鳖甲煎丸、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益胃汤、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右归丸、地黄饮子、真人养脏汤、金锁固精丸、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四神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天麻钩藤饮、菖蒲郁金汤、安宫牛丸、至宝丹、苏合香丸、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散、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沉香散、小半夏汤、四逆散、金铃子散、启膈散、五磨饮子、六磨汤、木香顺气丸、暖肝煎、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桃核承气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化积丸、补阳还五汤、丹参饮、调营饮、十灰散、茜根散、黄土汤、桃花汤、川芎茶调散、独活寄生汤、牵正散、羚羊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加味不换金正散、茵陈蒿汤、中满分消丸、八正散、三仁汤、薏苡仁汤、甘露消毒汤、二妙散、五苓散、胃苓汤、茵陈五苓散、猪苓汤、五皮饮、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饮、补气运脾汤、二陈汤、清气化痰丸、苓甘五味姜辛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保和丸、枳实导滞丸、乌梅丸等200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与主治。
四、病历书写规范
书写完整的中医住院病历。正确运用中医术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尤其病因病机分析比较深入,病位病性及转归分析恰当,理法方药一致,病历质量达到甲级标准。
五、诊疗操作技能
(一)中医
掌握:中医常见脾胃肠、肝胆病证的望、闻、切;西医一般体格检查,尤其腹部的视、触、叩、听;
(二)西医
1、掌握:三腔二囊管使用的适应证、禁忌症、注意事项及常规操作方法,胃管以及胃镜、结肠镜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新斯的明和腾喜龙试验的操作与判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2、了解:胃液分析、肝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消化系统X检查、腹部B超及腹部CT的分析。
五、心血管专业
临床硕士
一、理论知识
(一)中医
1、掌握:心系的生理功能、藏象以及体表经络联系等理论。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痰火扰心、饮遏心阳、心血瘀阻等实证;心阳(气)虚、心阴(血)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肾阳虚、心脾两虚等虚证以及心阳暴脱、水凌心肺等的危急重症的主要证候及特征,治疗要点。常见病证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理法方药。
2、了解:心血管系统常见病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心悸、胸痹、心痛、厥证、心衰、眩晕、消渴、失眠头痛、水肿喘病的诊断及理法方药。
(二)西医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如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脏瓣膜病、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危象、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脏骤停的诊断、发病机理、抢救措施。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方法(适应症、禁忌症、用法、合并症)、心脏起搏术的理论知识和适应症,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调脂药的种类、作用机理,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洋地黄类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2、了解:心力衰竭的现代概念和处理,心脏电生理基本知识,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和分类,冠脉造影和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适应症。扩张型及限制型心肌病、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三)参考书目
1、精读:
中医:《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屈松柏主编)、《金匮要略》(有关胸痹心痛病篇)、《中医内科学》。
西医:第六版《内科学》(人卫版),《实用内科学》(心血管病部分)、《诊断学》、《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实用心脏病学》。
2、选读:
中医:《脾胃论》、《理虚元鉴》、《医林改错》、《临证指南医案》、《邓铁涛医案》、《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西医:《现代心脏内科学》、《急诊心脏病学》、《实用临床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学》、《当代心脏病学》《心脏病学实践》、《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二、病种
(一)中医
1、掌握:心悸、心痛(包括真心痛和厥心痛)、心衰、眩晕、厥证、喘病、头痛、中风、失眠、消渴。
2、了解:痴呆、郁病。
(二)西医
1、掌握: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心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2型糖尿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血脂异常、急性脑血管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了解:多发性动脉炎、孕娠合并心脏病、心脏病与外科手术的处理、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X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下肢静脉栓塞、二尖瓣脱垂等。
三、方药
常用中药的性味、功效、剂量及临床应用
(1)扶正类:玄参、附子、干姜、肉桂、鹿角胶、牛膝、肉苁蓉、人参(红参和高丽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杜仲、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沙参、麦冬、枸杞子、龟板、鳖甲、鸡血藤、西洋参、太子参、龙眼肉、天冬、旱莲草、女贞子、五味子
(2)活血类:牡丹皮、三七、乳香、郁金、丹参、益母草、红花、地龙、桃仁、毛冬青、赤芍、川芎、泽兰、水蛭
(3)化痰类:法半夏、胆南星、栝蒌、贝母、竹茹、苏子
(4)舒肝理气类:柴胡、厚朴、砂仁、木香、香附、延胡索、青皮、陈皮、降香
(5)清热类:栀子、黄连、黄柏、大黄、龙胆草、芦根、天花粉、黄芩、牛黄、苇茎、鱼腥草
(6)平肝熄风类:龙骨、石决明、草决明、牡蛎、钩藤、天麻、珍珠母、珍珠末、罗布麻、代赭石、蜈蚣、僵蚕、全蝎
(7)安神类: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龙齿
(8)开窍类:麝香、冰片、石菖蒲
常用方剂:
(1)扶正类:归脾汤、补中益气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生脉散、补阳还五汤、保元汤、参附汤、四逆汤、真武汤、乌头赤石脂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汤、地黄饮子、肾气丸、参苓白术散、右归饮、左归饮、天王补心丹、麦门冬汤、增液汤
(2)活血类:桃仁红花煎、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冠心II号方、丹参饮
(3)化痰类:黄连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涤痰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二陈汤、温胆汤、三子养亲汤、苓甘五味姜辛汤
(4)舒肝理气类:柴胡舒肝散、四逆散、半夏厚朴汤、越鞠丸
(5)清热类:千金苇茎汤、银翘散、五味消毒饮、桑白皮汤、星蒌承气汤
(6)平肝熄风类: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小定风珠、羚羊钩藤汤、三甲复脉汤
(7)安神类: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交泰丸、黄连阿胶汤
(8)开窍类:通窍活血汤、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
其他:葶苈大枣泻肺汤、五苓散、苏子降气汤、旋复代赭汤、猪苓汤、防己黄芪汤、五皮散(饮)
四、病历书写规范
书写完整的中医住院病历。正确运用中医术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尤其病因病机分析比较深入,病位病性及转归分析恰当,理法方药一致,病历质量达到甲级标准。
五、诊疗操作技能
(一)中医
掌握:心系病证的望、闻、问、切,尤其是脉象的变化,如数脉、疾脉、浮合脉、缓脉、迟脉、促脉、结脉、代脉等。
(二)西医
1、掌握:一般体格检查,尤其是心脏的视、触、叩、听。掌握心电图(包括标准12导联和18导联心电图)的操作方法,非同步电复律,识别心电图中的伪差与假象,并对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如室性、室上性早博,逸搏心律、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右束枝传导阻滞、左前、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病变,房室肥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的心电图的正确诊断。常见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急性肺水肿)X线图像的诊断。非同步电复律,中心静脉压的测定、腰穿、胸穿。
2、了解:
同步电复律,常用的无创性心脏检查技术:如心脏超声检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活动平板、心脏核素检查等的意义,心包穿刺术的指征、食道心房调搏术、临时起搏器及永久起搏器的安装以及常见的故障类型、右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冠脉造影+PTCA+STENT术、左室造影、锁骨下静脉穿刺。
临床博士
一、理论知识
1、要求掌握:在达到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以下理论知识。
(1)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各病证的诊治规律。熟悉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指南。
(2)掌握某些心血管疑难病的中西医诊断及处理原则,并具有较高水平。
(3)掌握常用中医方剂的组成、功效、加减及常用西药的基本药理、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掌握常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毒副作用。
(4)掌握心血管疾病疑难重症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2、要求了解:
(1)了解常用中成药的基本药理、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
(2)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循证医学。
3、参考书目
精读:《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实用内科学》、《诊断学》、《实用心脏病学》。
选读:《希氏内科学》(心血管病部分)、《内科疾病鉴别诊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HEART DISEASE》。
二、病种
在达到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病种,掌握三级学科病种。
(一)中医
1、掌握:
中医:心悸、心痛、眩晕、中风、失眠、厥证、心水、喘病、水肿、消渴、头痛、郁病、血证、癫病、痫病、痹病。
2、了解:虚劳、积聚、痴呆、狂病、关格、汗证、痉病、痿病、震颤。
(二)西医
1、掌握:
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瓣膜病变、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神经官能症、肺心病、休克、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血脂异常、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
2、了解: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
三、方药
(1)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方剂(组成、方义、功效及适应证)100首。
(2)进一步掌握心血管疾病常用方剂、中成药。
四、病历书写规范
书写完整的中医住院病历。正确运用中医术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尤其病因病机分析比较深入,病位病性及转归分析恰当,理法方药一致,病历质量达到甲级标准。
五、诊疗操作技能
要求掌握:在达到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以下临床诊疗操作技能。
(1)参加内科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能进行院内各科间的会诊工作。
(2)掌握B超、胸腹部X片、CT的阅读,掌握冠脉造影及PCI、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活动平板检查报告的阅读。协助进行心脏介入的术前、术后技术性工作,参与心脏介入的助手工作。
(3)掌握心电监护、呼吸机、心电工作站等仪器的操作技术。
要求了解:
(1)了解各种内窥镜的检查技术,如:胃镜、结肠镜、纤支镜的检查指征及临床意义。
(2)了解冠脉介入、永久及临时起搏、经食管心房心电生理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 心电图、动态血压、活动平板等操作技术。
(3)了解心包穿刺、深静脉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技术。
六、教学能力培养
(1)参与临床实习、见习带教。
(2)参与讲授科室业务学习小课。
六、血液病专业
临床硕士
一、理论知识
(一)中医
1、掌握:血液生成与脏腑调节、血液的生理功能;心血虚、肝血虚、气血两虚、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热妄行的主要证候、辨证标准和治疗要点。常见病证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理法方药;血证、虚劳、黄疸的临床表现与辨证标准。并重点加强血液病专业病证与内科其他病证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了解:《血证论》主要内容与学术思想;出血程度分级标准;气血相关理论;广义血证包括范围。血液病中医实验研究原则与意义。
(二)西医
1、掌握:造血系统一般解剖与生理功能、血细胞的生产方式;造血细胞分类与功能;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应用原则;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血液病中的应用;输血的指征及输血反应的处理。血液病的用药特点;血液病诊疗思路与方法。
2、了解:急慢性白血病MIC分型;细胞遗传学在血液病中的应用;细胞因子和生物治疗技术;血细胞抗原和抗体;细胞凋亡的理论和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干细胞的概念、干细胞移植的理论基础;了解血液病现代研究进展。
(三)参考书目
精读:历代著名医家有关血液生理病理的论述和血证的辨证论治、《实用内科学 第二十篇 造血系统疾病》
选读:《血证论》、《邓家栋血液学》、《医林改错》、《景岳全书》、《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张之南主编)
二、病种
(一)中医
掌握:虚劳、血证(咳血、便血、鼻衄、吐血、尿血、紫斑)、积聚、内伤发热、黄疸、血瘀证。
(二)西医
1、掌握: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G6PD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2、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其他溶血性疾病;特殊类型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友病、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血液病与其他系统内科疾病以及妇科、外科疾病的相互联系。
三、方药
常用中药:
柴胡、黄芩、犀角、生地、丹皮、赤芍、半枝莲、蛇舌草、山慈菇、青蒿、大黄、茵陈、吴茱萸、大小蓟、地榆、紫珠草、白茅根、槐花、侧柏叶、仙鹤草、白芨、棕榈炭、血余炭、三七、茜草、蒲黄、艾叶、藕节、川芎、延胡、郁金、莪术、丹参、虎杖、鸡血藤、桃仁、红花、水蛭、党参、白术、甘草、肉苁蓉、淫羊藿、杜仲、续断、补骨脂、紫河车、吐丝子、当归、熟地、首乌、白芍、阿胶、太子参、黄精、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龟板、鳖甲。
常用方剂:
十灰散、八珍汤、五味消毒饮、六味地黄汤、少腹逐瘀汤、玉屏风散、左归丸、右归丸、甘露消毒丹、四物汤、归脾汤、地榆散、茜根散、十全大补汤、犀角地黄汤、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青蒿鳖甲汤、桃红四物汤、温胆汤、清瘟败毒饮、竹叶石膏汤、清营汤。
四、病历书写规范
书写完整的中医住院病历。正确运用中医术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尤其病因病机分析比较深入,病位病性及转归分析恰当,理法方药一致,病历质量达到甲级标准。
五、诊疗操作技能
(一)中医
掌握:中医四诊基本理论与实际技能,血证、虚劳、积聚等证的望闻问切要点;进一步加强临床实际技能训练,能够运用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法处理血液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疑难血液病讨论。特别注重中医证候与治疗规律的临床研究,培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中医科研思路和方法。
(二)西医
1、掌握:西医物理诊断基本技能,血液系统疾病的视触叩听要点;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操作技术与方法,如骨髓穿刺及活检技术、血液骨髓涂片方法;骨髓细胞学分类方法;各种血液系统常用实验室化验的正常值、异常变化的意义。
2、了解:骨髓移植原理与适应症;基因检测技术;血细胞培养原理与方法。DIC病因病机与实验室检查方法、血液病实验室常规操作技术;凝血象检查与组织化学检查方法。
临床博士
一、理论知识
(一)中医
1、掌握:血液生成与脏腑调节、血液的生理功能;心血虚、肝血虚、气血两虚、脾不统血、气不摄血、瘀血出血、血热妄行的主要证候和辩证标准、治疗要点。常见病证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理法方药。并重点加强血液病专业病证与内科其他病证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了解:《血证论》主要内容与学术思想;出血程度分级标准;气血相关理论;广义血证包括范围。血液病中医实验研究原则与意义。
(二)西医
1、掌握:造血系统一般解剖与生理功能、血细胞的生产方式;造血原料与代谢、造血细胞分类与功能;干细胞的概念、干细胞移植的理论基础;常见血液病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应用原则;免疫抑制剂与免疫抑制疗法在血液病中的应用;输血的指征及输血反应的处理。血液病的用药特点;血液病诊疗思路与方法。
2、了解:急慢性白血病MIC分型;细胞遗传学在血液病中的应用;细胞因子和生物治疗技术;血细胞抗原和抗体;细胞凋亡的理论和应用;了解血液病现代研究进展。
(三)参考书目
精读:历代著名医家有关血液生理病理的论述和血证的辨证论治、《实用内科学 第二十篇 造血系统疾病》
选读:《血证论》、《邓家栋血液学》、《医林改错》、《景岳全书》、《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张之南主编)
二、病种
(一)中医
掌握:虚劳、血证(咳血、便血、鼻衄、吐血、尿血、紫斑)、积聚、发热、黄疸。
(二)西医
1、掌握: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过敏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G-6-PD缺乏、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2、了解:其他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其他溶血性疾病;其他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血友病及其他遗传性血液病、特殊类型白血病、卟啉病;血液病与其他系统内科疾病以及妇科、外科疾病的相互联系。
三、方药
常用中药:
柴胡、黄芩、犀角、生地、丹皮、赤芍、半枝莲、蛇舌草、山慈菇、青蒿、大黄、茵陈、吴茱萸、大小蓟、地榆、紫珠草、白茅根、槐花、侧柏叶、仙鹤草、白芨、棕榈炭、血余炭、三七、茜草、蒲黄、艾叶、藕节、川芎、延胡、郁金、莪术、丹参、虎杖、鸡血藤、桃仁、红花、水蛭、党参、白术、甘草、肉苁蓉、淫羊藿、杜仲、续断、补骨脂、紫河车、吐丝子、当归、熟地、首乌、白芍、阿胶、人参、太子参、黄精、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龟板、鳖甲。
常用方剂:
十灰散、八珍汤、五味消毒饮、六味地黄汤、少腹逐瘀汤、玉屏风散、左归丸、右归丸、甘露消毒丹、四物汤、归脾汤、地榆散、茜根散、十全大补汤、犀角地黄汤、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青蒿鳖甲汤、桃红四物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千金苇茎汤、温胆汤、清瘟败毒饮
四、病历书写规范
书写完整的中医住院病历。正确运用中医术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尤其病因病机分析比较深入,病位病性及转归分析恰当,理法方药一致,病历质量达到甲级标准。
五、诊疗操作技能
(一)中医
掌握:中医四诊基本理论与实际技能,血证、虚劳、积聚等证的望闻问切要点;进一步加强临床实际技能训练,能够运用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法处理血液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疑难血液病讨论。特别注重中医证候与治疗规律的临床研究,培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中医科研思路和方法。
(二)西医
1、掌握:物理诊断基本技能,血液系统疾病的视触叩听要点;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操作技术与方法,如骨髓穿刺及活检技术、血液骨髓涂片方法;骨髓细胞学分类方法;熟悉血细胞培养原理与方法,各种血液系统常用实验室化验的正常值、意义和应用。
2、了解:骨髓移植原理与适应症;基因检测技术;。DIC病因病机与实验室检查方法、熟悉血液细胞学检查等常规操作技术;凝血象检查与组织化学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