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坚实、宽广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和中医医史文献知识,具备深厚的文史哲思想修养,全面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非英语语种者需熟悉第二外语——英语),具有独立从事中医医史文献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在中医药历史文献整理研究方面有所建树、有所创新的高级医史文献教学科研人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 中医近代史研究
2. 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说研究
3. 岭南医学研究
4.疾病医疗及社会与民俗文化的研究
5.中医药文献信息研究
6.中医临床心理研究与应用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土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迟不超过基本学习年限两年。
四、课程设置
类型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公共课 | 外语 | 第一学期 | 108 | 6 | 考试 | ||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概论 | 第一学期 | 54 | 3 | 考试 | |||
专业基础课 | 中医各家学说 | 第二学期 | 30 | 1.5 | 论文 | ||
古文献研究方法 | 第一学期 | 30 | 1.5 | 论文 | |||
选 修 课 | 专业选修课 |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 | 第二学期 | 30 | 1.5 | 考试 | |
文献检索与利用 | 第二学期 | 50 | 2.5 | 考试 | |||
方法课 | 现代多元统计与统计软件应用 | 第一学期 | 40 | 2 | 考试 | ||
中医药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 | 第一学期 | 30 | 1.5 | 考试 | |||
任选课 |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取 | ||||||
专业课 | 中医医史文献学 | 第四学期 | 50 | 2.5 | 考试 |
五、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坚持导师具体指导与教研室及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提倡跨学科专业的导师共同指导,鼓励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政治思想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社会实践和导师的言传身教等,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学习方面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的指导下,采取课堂教学、自学、学术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范围,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科学研究方面应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运用传统或现代的科研手段和方法,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六、学位论文
博土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掌握本专业领域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拟定研究课题,于第1学年内(在职博士生可延长半年)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并在一定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本人定期在指导小组或教研室内作阶段性报告。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
七、实践活动
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的辅导、作业批改、组织讨论及—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应开设专题讲座,并由科室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考核,亦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并在结束时写出临床心得报告,由所在科室进行考核评定。
八、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经常进行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在读期间应公开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出版学术著作。参加学术讲座10次,开设讲座1次。
九、教材和参考书目
中国医学通史(包括古代、近代、现代以及图谱四卷),人们卫生出版社,2000年。
邓铁涛医学文集,邓铁涛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金元医学评析,丁光迪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中国医学史,陈邦贤,商务出版书局,1957年。
中国医学源流论,谢利恒,福建科技出版社,2003年。
中国防疫史,邓铁涛主编,广西科技出版社,2006年。
中医学术发展史,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年。
冯尔康《清史史料学》
曾贻芬,崔文印《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
[美]F.D.沃林斯基《健康社会学》
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
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
耿贯一主编《流行病学》
王季午主编《传染病学》
马继兴《中医文献学》
张灿玾《中医古籍文献学》
李茂如、胡天福、李若钧《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
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
李经纬等主编《中国医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