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学科介绍及导师简介(9)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15

本学科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赵华云教授。主要专业课程包括:《高血压病治疗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病因和治疗指南》、《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等。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

硕导

赵华云教授

赵华云,男,四川广安人,1963年3月出生,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佛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佛山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和心律失常;可开展冠脉及外周动脉介入手术和起搏器植入。临床带教能力强,多次获得佛山市中医院优秀教师称号;近5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广东省科技厅课题2项;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2项;佛山市科技局和佛山市禅城区科技局课题各1项;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现学术论文10余篇,论著1部;现已招收硕士研究生3名(1人在读)。


07手足显微外科方向

本学科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重点专科、中医优势病种股骨粗隆间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协作组组长单位、中医骨伤科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创伤学组挂靠单位、世界中医联合会骨伤科分会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VSD技术培训基地、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髓内钉临床治疗(中国)培训中心、广东省中医名科、佛山市创伤急救中心。近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合作项目),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17项、市局级课题31项。3项课题获得佛山市科技进步奖,取得专利4项。近3年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7篇。作为主要编写单位,承担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关于“中医骨伤科诊疗常规”的标准制定。

其中手足显微外科的多个临床研究方面处于省内乃至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1、“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在手部各种疾病和损伤后的治疗及功能康复。2、肢体肢体复合组织缺损各种皮瓣修复与异体肌腱移植功能重建。3、手部肿瘤诊断和治疗。4、手、足部各种畸形的矫正、修复与功能重建。5、动脉穿支和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复合组织缺损。6、各种创伤所致的四肢复合组织缺损、骨与关节、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及断肢断指再植等。设置病床100余张。为《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VSD项目技术培训基地。自行研究设计多种新术式,自主创新设计并临床推广应用的“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专科目前已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编出版“手部肿瘤诊疗图谱”等专著,在国家各级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本学科点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除按要求必修政治、外语、医学统计学等课程外,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别设实验动物学、免疫学、放射学、DME、现代病理技术、分子生物学、电子显微镜、医学计算机、药理实验课、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根据研究方向设中医伤科学、中医骨病学、生物力学、矫形外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及局部解剖学等课程,专业课为中医骨伤科学,手足显微外科还要求手外科学、显微外科学等。

本学科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余海波教授、高峻青教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

硕导

高峻青教授

高峻青,男,哈尔滨人,1965年8月出生,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手足显微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委员会周围神经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显微外科学会常委、手外科学会委员、足踝外科学组委员;佛山市显微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骨科、手足显微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手外科、显微外科、足踝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持和参与了科技攻关和科研项目6项,以项目第一负责人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主编出版“手部肿瘤诊疗图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


08急危重症方向

本学科点是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2006年成为硕士培养工作点。目前主要按创伤急救和综合急救两大系统分类进行相关的研究,并已形成支撑研究方向的系列课题,已开展了心肺复苏、中医时间医学、中西医结合创伤急救、院前急救等系列研究。多次到社区、学校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教学,并与佛山市红十字会联合培训约400多名初级救护员。提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全科急科”理念,经过多年努力,中医急诊特色明显,主要有:中医骨科手法复位、外伤骨折小夹板固定、使用中医中药救治疮毒蛇毒、烧伤、外伤性厥脱症(失血性休克)等;使用中医辨证施治抢救危急重症,如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等,利用名老中医陈典周的“清解汤”及腹针、拔罐、刮痧等治疗中医热病等等。近年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16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励1项,佛山市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文章于国家级及省级杂志近90篇。其中“参附注射液对家兔缺氧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的影响”,国内首创家兔缺氧型CA-CPR模型, 2005年广东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鉴定,认为在CA-CPR模型建立及中药制剂促进心肺复苏领域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2005年佛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风患者发病及死亡时辰与节气高峰期分布规律的圆形统计分析”课题通过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中风的发病死亡规律,改变以往中风防治集中在冬春两季,提出应全年防治的新观点,2007年广东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并获2007年佛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学科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何明丰教授、张英俭教授。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有:卫生统计学、临床医技学、中西结合临床方法学、英语、中医临床基础、局部解剖学、政治、生理学、病理学、急诊医学等。至今已招收了三年制硕士研究生4名,七年制本硕连读研究生4名,其中已顺利毕业5名,在读3名。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