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学科介绍及导师简介(10)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15

硕导

何明丰教授

何明丰,男,广东大埔人,1964年6月出生,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急诊医学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佛山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复苏学、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治疗工作,长期在急诊和ICU工作。共发表论文近20篇,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目前重点进行心脑血管急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负责省市课题3项,参与课题6项。至今获广东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佛山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


张英俭教授

张英俭,男,广东省高州人,1964年5月出生,医学双学士、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佛山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佛山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常委。从事中西医结合急诊工作20多年,在中医药救治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心肺复苏、外感发热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从事中医本科教学、临床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带教工作20余年、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名,正在培养1名;负责省市级课题2项,参与课题6项,获得佛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


09口腔疾病方向

佛山市中医院是一间以骨创伤诊治为主的集医、教、研一体的医院,每年大量的骨创伤病人为全国前列,并为口腔颌面创伤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病源,使医院原有的中医药特色得以有机会融合到牙颌创伤的临床和科研这中。本学科点学科带头人彭国光教授主编的《牙颌创伤治疗学》一书为中国口腔颌面部牙齿创伤、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树立了行业标准,围绕口腔颌面外科及种植外科开展临床型研究是本学科的特色。本学科点2010年成为硕士培养工作点,是佛山市“十二五”特色专科建设单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近期:牙颌创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长远:牙颌创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的结合。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彭国光教授。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基础课程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种植学。

硕导

彭国光教授

彭国光,男,广东人。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口腔医学会种植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佛山市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和口腔种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和《广东牙病防治杂志》编委。曾到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和丹麦奥胡斯皇家牙科学院进修学习。擅长口腔颌面部创伤、肿瘤的诊治和牙齿种植。担任省卫生厅科研立项课题“种植义齿的即刻负荷和即刻种植义齿临床研究”、“同种异体大块下颌骨置换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佛山市卫生局立项课题“种植支抗在牙齿正畸重点临床研究”等多项课题工作,目前在研课题《髁突矢状骨折复位钳的研发》(广东省卫生厅科研立项课题基金资助)。发表论文50余篇。2011年主编出版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专著《牙颌创伤治疗学》,参编《口腔医学美学和口腔物理设备学》等专著2本。


10治未病方向

本学科点成立于2008年,为广东省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首批试点单位。本学科点成立以来,开展健康文化、健康干预及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创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标,以达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开设保健调养门诊,面向各科广大病患者、亚健康及健康人群,提供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干预效果评估等全面、综合、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每年业务增长在30%以上。通过各种形式治未病健康教育,逐步形成了以我院为中心的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及农村的“治未病”健康文化推广、宣传及服务体系。

本学科点是省内治未病科研学术、教学培训基地之一,为广东省针灸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挂靠点。2012年7月成功举办了第14届全国耳穴学术研讨会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耳穴防治亚健康”培训班。中华中医药学会评审通过的“耳穴诊疗技术调理亚健康” 项目,成为2012年首批“百项亚健康调理技术”之一。近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及省、市科研课题立项4项,获佛山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本学科点是我院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依据体质和健康状态评估结果,为服务对象制定出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干预治疗和健康调养方案,采用针灸耳穴腹针、艾灸推拿刮痧、火罐、中药熏蒸、穴位帖敷等技术,形成耳穴诊疗治未病、腹针隔玉灸健康、综合降脂调理方案、自创理气培元功法、体感音乐循经疗法等特色治未病调理技术,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抗衰的目的,开展了体质辨识、营养调理、耳针、腹针、艾灸、火针、中药冲剂、体感五行音乐疗法等中西医结合疗法,调节人体亚健康状态,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本学科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刘继洪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养生、中西医结合内科、代谢综合征、亚健康调理、体质辨识、预防保健等。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中西医结合内科、中医养生学、针灸学/耳穴诊疗学。目前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 人。

硕导

刘继洪主任医师

刘继洪,男,广东南海人,1969年2月出生。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针灸医学硕士,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委、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内分泌专科、针灸耳穴及治未病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亚健康、肥胖症、超重、消瘦、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痤疮、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病症及失眠、痛痹症等杂病杂症、疑难病症。负责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10多篇论文,参与撰写专著《孙思邈道医养生》。目前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 人。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