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网络英语视听说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2-11-0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教学团队申报表










团队名称:
网络英语视听说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权立宏


所在系(部):
英语教育学院英语视听说部


推荐单位:
英语教育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制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网络英语视听说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不断发展形成的,由17名教师组成,其中副教授三名、讲师八名和助教六名,全部具有硕士学位,一名在读博士。团队在年龄,职称和教学经验上都形成较合理的梯队结构,并能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团队带头人治学严谨,长期致力于本团队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并积极展开有利于促进教学的科研工作,除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外,还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不断凝练团队精神,促使团队中中青年教师搭配合作,使成员的职称和知识结构渐趋合理化,并在教学和科研建设方面设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带动整个团队不断发展。团队中其他成员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多名成员多次获得学校的优秀教学奖奖励。在科研方面能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在团队的带动下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以下从教学,系列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及团队发展计划具体介绍:
在教学方面,本教学团队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高语言听说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在课堂管理、测试等方面有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评估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
本教学团队开发了以“听--视听—视听说”为体系的三门课程,覆盖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听说训练领域。三门课程均为必修课,授课学时各为每周2学时,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授课和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该系列课程旨在通过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搭建新的教学平台,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具有教学平台立体化、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手段先进和测试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使得网页+多媒体和“教材+VCD的两种教学模式都充分发挥了作用。三门课程相互联系,互为铺垫,系列性强,呈现从低到高,由易到难,进行拓展训练的态势;突出听说技能,从基础训练到综合能力培养,从单项的以听为主,到复合式的视听,再到综合的视听说全方位的铺开;各课程均围绕听说能力的培养,但因籍以不同的学习平台,如影视,网络新闻报道等,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如下表所示:

课程名称

英语精听

影视英语

网络英语视听说



授课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
一年级下学期
二年级上、下学期


教学版块设置
课堂精听+课后泛听
课堂视听+课后电影论坛
课堂新闻英语视听说+课后机助听力(CAI)





课程主旨

通过各类听力材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听力方法。课上注重精听精练,课后进行大量的泛听延伸训练。夯实听力基础,培养良好听力习惯。
利用真实自然、生动地道的影视语言环境来夯实学生的听说基础,使学生在视和听的交互作用下强化接收信息的能力,并提炼有文化内涵的各种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以英美国家主流电视网直播的新闻为视听材料,注重在模拟现实的情景中将学习者带入趣味横生的英语世界,在训练听力能力的基础上,强化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侧重点
以听为主,以说为辅,以“说”来促进
“听”的效果。
听说并重。

听说并重。

课程总特色
教学平台立体化多样化、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先进。


使用教材
《互动式英语精听》
课程组集体编写
《影视课堂互动英语》课程组集体编写
《新闻英语视听说教程》课程组集体编写


在教学研究方面,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多名成员发表了与教学领域和课程建设相关的论文,其中网络英语视听说课程于2006年4月成功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旨在不断提升课程质量的同时,以企与本校其它学院和其它院校共享教育资源。
在教材方面,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以课程组为单位群策群力,集思广意,在教材编写上不断创新,立足于先进的理念,选取时代感强的材料,提炼新颖的话题,编写了有特色,受学生欢迎的系列教材。在2005-2006年出版了《新视角新闻英语视听说教程》上、下册,2007年出版了《互动式英语精听》和《影视课堂互动英语》,现作为本系列课程教材使用。
本团队在以后的发展中会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加大网络课程建设的力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同时,在团队知识结构方面要更上一层楼,争取在团队中产生更多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形成更有力的团队成员互帮互带的梯队结构,争取由教学团队向教学科研型团队转化。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名
权立宏
出生年月
1965,12
参加工作时间
1989,6

政治面貌
民盟
民族

性别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授予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授予时间
2001,6

高校教龄
18年
职称
副教授
行政职务


联系地址、邮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42信箱

办公电话
36207083
移动电话
13189082685

电子邮件地址
sallyquanli@126.com

获奖情况

2004-2005年教学科研考核优秀等级。
2004-2005年学院优秀教学二等奖。
2005-2006年教学科研考核优秀等级。
2005-2006年校级优秀教师。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85年9月—1989年6月
在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读书
获得英语语言文化专业学士学位。


1989年7月--1998年7月
在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专业本科教学

1998年9月--2001年6月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攻读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获得硕士学位

2001年7月—至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从事大学英语教学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17人
姓名
孙红
年龄
31
参加工作时间
2001,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6

职称
讲师
职务
教学部主任




姓名
杨满珍
年龄
42
参加工作时间
1987年7月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高校教龄
20年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姓名
黄蔷
年龄
34
参加工作时间
1994,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高校教龄
13

职称
讲师
职务





姓名
李晓珍
年龄
43
参加工作时间
1993,6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高校教龄
14年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姓名
朱苑苑
年龄
30
参加工作时间
1999.8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应用语言学及双语教学
高校教龄

3

职称
讲师
职务





姓名
张海峰
年龄
36
参加工作时间
2001.7

最终学历(学位)
在读博士
专业
比较文学
高校教龄
6年

职称
讲师
职务




姓名
彭珍珠
年龄
32
参加工作时间
1997,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10

职称
讲师
职务





姓名
郭进军
年龄
47
参加工作时间
1977年6月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高校教龄
7年

职称
中学高级
职务





姓名
张骏宇
年龄
28
参加工作时间
2004年7月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高校教龄
3年

职称
助教
职务





姓名
马小宇
年龄
32
参加工作时间
1997,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高校教龄
7

职称
讲师
职务





姓名
朱其韵
年龄
28
参加工作时间
2001.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高校教龄
6年

职称
助教
职务





姓名
熊涛
年龄
31
参加工作时间
1998,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高校教龄
5年

职称
讲师
职务





姓名
盛美金
年龄
28
参加工作时间
2005-0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高校教龄
2

职称
助教
职务





姓名
林慧华
年龄
28
参加工作时间
2005年7月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高校教龄
2年

职称
助教
职务





姓名
王晓雯
年龄
24
参加工作时间
2006,7至今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高校教龄
1

职称
助教
职务





姓名
刘亮星
年龄
26
参加工作时间
2006,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外国语言学
高校教龄
1

职称
助教
职务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4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高级英语、笔译、英语视听说、网络英语视听说
权立宏
高级英语:2001,9-2002,7
笔译:2002,9-2003,7
英语视听说:2003,9-2004,7
网络英语视听说:2004,9-2007
高级英语:480
笔译:480
英语视听说:480
网络英语视听说:1200

法律英语、英语听力、影视英语
孙红
法律英语:2002,9-2007;
英语听力:2006,9-至今
影视英语:2007.2-2007.7
法律英语:1800;
英语听力:216
影视英语:108

网络英语视听说
杨满珍
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
432

网络英语视听说
黄蔷
2004,9-2007,
1200

网络英语视听说
李晓珍
2004,9-2005,9
600

综合英语、网络英语视听说
张骏宇
综合英语:2004年9月-2005年7月
网络视听说:2005年9月-2007年9月
综合英语:640
网络视听说:1320

英语学习策略、英语听力、影视英语
朱苑苑

学习策略:2004.9-2006.7
英语听力:2006.9-至今
影视英语:2007.2-2007.7
学习策略:1000,英语听力:576
影视英语:288

网络英语视听说
张海峰
2002,9-2004,9
2005,9-2007,
1200

综合英语、网络英语视听说、笔译
彭珍珠
综合英语:2002,9-2004,7
笔译:2005,9-2006,1
网络英语视听说;2004,9-2007
综合英语:1200
笔译:240
网络英语视听说:960

英语听力
郭进军
2001,9-2007,
2592

英语听力
影视英语
马小宇

英语听力:2006,9—至今
影视英语:2007,2—2007,7
英语听力:
576
影视英语:288

网络英语视听说
朱其韵
2004-至今
1296

网络英语视听说
熊涛
2005,9-至今
1200

英语学习策略、英语听力、影视英语视听说

盛美金

学习策略:2005-09~2006-07
英语听力:2006-09~至今
影视英语:2007-02~2007-07
学习策略:540
英语听力:432
影视英语:252

影视英语、英语听力、
英语学习策略
林慧华

影视英语:2007,2-2007,6
英语听力:2006,9-至今
学习策略:2005,9-2006,7
影视英语:288
英语听力:576
学习策略:504

英语听力
影视英语
网络英语视听说
刘亮星

英语听力:2006,9—至今
影视英语:2007,2—2007,7
网络英语视听说:2006,9–2007,7
英语听力:576
影视英语:288
网络英语视听说:72

影视英语
英语听力
网络英语视听说

王晓雯

影视英语:2007,2-2007,6
英语听力:2006,9-至今
网络英语视听说;2006,9–2007,7
影视英语:252
英语听力:504
网络英语视听说:108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新视角新闻英语视听说教程(上)
权立宏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新视角新闻英语视听说教程(下)
权立宏
黄蔷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年2月


影视课堂互动英语
孙红

科学出版社(北京)

2007年3月


互动式英语精听
孙红

科学出版社(北京)
2007年9月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网络英语听力教学与课件开发(权立宏为第二参与人)

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

2003-2004年度







4.教学改革项目:
(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网络英语视听说校级精品课程




10.000元
校级精品课程
2006-2010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团队设置特色:
1.本团队是网络英语视听说系列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由富有教学经验的副教授和年轻有活力的讲师、助教及在读博士组成,团队在年龄,职称和教学经验上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中青年教师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并能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2.本团队立足于建设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的系列课程,已成功开发出以“听--视听—视听说”为体系的三门由易到到难、从低到高的特色课程,籍以不同的学习平台,如影视,网络新闻报道等,各课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
3.团队成员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并具有高度合作的精神,在合作中勇于创新,积极开拓,致力于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搭建新的教学平台,并积极钻研,善于总结,把好的教学经验提炼成研究论文发表,使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本团队讲授课程具有以下特色
1.教学平台立体化。本系列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的多个环节,体现了教学平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一般而言,课堂教学板块注重通过训练学生掌握听说方法和技巧来培养学生的听说等语言能力,旨在“质”的提高;课外自主学习板块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旨在“量”的积累,经过“质”的训练和“量”的训练的结合,以期使学生在听说能力上有所提高和突破。
2.教学理念先进。本系列课程采取交际法、主题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及建构主义等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使英语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转变到知识的生成,使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运用中提高,即在有效的输入信息后,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输出,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达到语言输入和产出的合理分配。
3.教学内容新颖。本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丰富多样,在材料的选取和主题的确定上都各具特色。
网络英语视听说课堂使用教材主题新颖,所选主题涉及文化、教育、娱乐、科技、自然等领域,都是国内外较前沿或有争议的话题,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所采用的视频材料均为英美国家的主流电台的最新的相关话题的新闻报道,并增加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电影短片和歌曲,增强了课堂趣味性。课外机助听力材料均为最新的国内外电视新闻报道,具有实效性、真实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影视英语的视听资料主要选自或经典或流行,且故事性趣味性都很强的影视作品,提炼有文化内涵的各种不同话题,将丰富的视听资料和各种语言训练手段密切结合起来;
英语听力课堂使用教材的材料形式多样,包括了对话,访谈,独白,故事,演讲,讲座,电视漫谈等等的类型,且材料主题力求贴近日常生活,讲求趣味性,并从一定角度反映中西方文化特质,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选取新颖时尚性主题,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或现象;二是选取日常性主题,但材料反映角度是批判性的,反常规性的。

4.教学手段先进。本系列课程都积极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利用学校提供的Blackboard网络系统和校内FTP资源。
网络英语视听说课采用视频教学和网络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多维度的课堂英语学习环境。为不断优化网络教学环境,该课程组应用了国内先进的网络在线听力系统,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在课后学生可自主到学校电教中心学习教师预先准备的ABC、BBS、BBC、CNN等视频新闻材料和做相关的听力练习(网址为http://192.168.240.29/exmv3/server/admincp.php),还将课堂教学内容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英语学习网(www.gdufs.edu.cn)上,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影视英语课和英语听力课都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形式,比如在影视课堂上可灵活选择电影片段(带字幕或不带字模),按不同强度来刺激学生对信息的反应能力,训练听力理解能力;两门课程的课后自主学习资料全部上传到Blackboard系统和校内FTP(网址为ftp://192.168.252.16.和http://vclass.gdufs.edu.cn/webapps/portal/frameset.jsp?tab_id=_108_1),比如有关整部电影的内容和其它补充资料,以及英语听力课课后泛听资料。为营造更好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积极引导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更深入的拓展训练,除了方便学生学习的资料上传和下载外,课程组还开发使用Blackboard系统的“校内社区”讨论板功能,建立了“听力训练大家谈”和“MovieForum”的网络论坛,学生积极踊跃的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形成了与老师和其他同学沟通的便利的隐形桥梁。
5.测试形式多样化:英语视听说各课程组把加强和深化测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改变以往单一的期中、期末卷面考试决定学生成绩的传统做法,加大平时考核的权重,除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外,还不断强调平时课后“量”的训练和积累的重要性,加大平时作业的考核比重,使平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50%以上。平时成绩由课堂出勤率、小组活动、课堂发言、课外作业等几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包括笔试或笔试加口试两种模式。这种既重视考试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的测试形式,对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反拨作用。
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1.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教学活动,如:集体备课、优秀教案展示、公开课活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等,并普遍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班级大、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组织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上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互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均得以切实提高。
2.为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及时总结提炼教学经验,课程组启动了教材建设计划,在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下,在2005年-2006年编写出版了《新闻英语视听说教程》上、下册,在2006-2007年编写出版了《影视课堂互动英语》和《互动式英语精听》,这些成为跟系列课程配套使用的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各具特色,既是多年教学体验的结晶,又富有创新性,实用性,还具有开放式的特点,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改进。
3.在编写新教材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采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合作教学方式,为学生补充了大量的扩充性教学材料,如:多媒体教学课件、活页资料、网络自主学习资源等,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编写新教材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团队成员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在组材、提炼主题、设计练习等编写活动中,教师不断挖掘自己的创造性和潜力,编写过程不仅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材的体例、结构和理念,而且自身能力也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能更好的将教材运用于教学实践。
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1.为了加强课程建设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我们积极响应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于2006年4月成功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旨在学院和学校的扶持下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并与本校其它学院和其它院校共享教育资源。
2.我们注重课程资源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课后自主学习系统,建成了丰富的题库资源,并积极的申请项目准备建立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资料数据库。在网络教学上不仅创设具有课程自身特色的局域网网络体系,还对学校提供的网络系统和资源(Blackboard和FTP)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详情见上述。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l2006年10月,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省有关领导视察大学城期间,我们介绍了课程的网络教学和题库,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并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l在2006年1月举行的“大学城共建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思路与对策----以英语教育教学资源为例”省级高教重点项目审定会议上,本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向广东省教育厅的领导和大学城各个高校的专家做了介绍,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在2006年年初被学校教务处选为大学城资源共享通选课程。
l在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第三届交际英语国际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期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建平陪同国际著名语言学家HenryWiddowson参观课程的网络教学和题库,对此表示了充分的肯定。l2007年5月4-5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专题研讨会及特色交流会”上,影视英语组教师做了30分钟的课堂教学演示,充分体现了影视英语教学互动、合作、创新的理念,受到与会专家和各院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对该课程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很多兄弟院校纷纷表示要选用该教材,开设该课程。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广播电视新闻英语中的习语和习语教学(权立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第18卷总53期)
2007-09

汉语中男女在称赞语和称赞语回应使用上的差异分析
《现代外语》(第27卷,总第103期)
2004-01

“ImplementingaThinkingSkillsInterventioninEnglishClassesinChina”
(朱苑苑)
《中国英语教学》
(第30卷第1期)


2007-2

英国议会辩论中的模糊限制语:类型与功能.
(王晓雯)

《山东外语教学》
(05年第6期,总109期)
2005-12

论全英商务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王晓雯)

《国际经贸探索》
(第21卷2005专刊)
2005-06

辨证建构主义与外语合作学习(熊涛)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006-4

合作学习策略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熊涛)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第1期
2007-1

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焦虑的个案研究(朱其韵)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十八卷第一期)
2007-01

学生自主权会否影响听力理解考试的表现?(朱其韵)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第五卷第四期)
2007-08

新闻英语听力课程中网络课件和课堂结合的课程开发(张骏宇)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第27卷(总第181期)
2007-08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l2006年6月,本团队队员张骏宇和黄蔷参加了东南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英语教育及教学法论坛暨2006年第一期全国英语教育及教学法研修班,在会上介绍了网络课件,有很多老师表达了合作的意愿。l2007年5月,本团队队员朱其韵、黄蔷参加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英语多媒体教学研讨班,分享了来自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从事多媒体教学多年的教授的心得和体会,对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方向、视听说教材的编写、全国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的现状及前景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回来后,向全院教工转达了学习内容。通过这次学习,意识到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步子迈得比较早也比较稳健,但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投入与紧密的团队合作。
l2007年5月,本团队队员孙红赴新加坡参加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语言中心CELC举办的Symposium----TheEnglish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Landscape:Continuity,InnovationandDiversity,从国际层面了解了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通过交流和对比,并意识到我们学院几年来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是正确的,是跟国际接轨的良性发展,回来后,向全院教工转达了学习内容。l2007年6月,本团队队员朱苑苑赴吉隆坡参加第五届亚洲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并做了“NecessityofSupplementingEFLCourseBooksfortheFirstYearUniversityStudentsinChinawithaVocabularySection”的发言,跟与会者就教学实践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回来后,向全院教工转达了学习内容。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英语学习者听力策略使用的实证研究(杨满珍)
5,000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2007.01-2008,12

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本团队的网络视听说组早于2002年起就开发了网络英语视听课程。它以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所建的电脑教学网络课室为教学平台,以英美国家的主流广播电视新闻为听力素材,通过网页编程、网页制作等技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多媒体听力教学课件,学生在多媒体实验室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单一的机助听力课程有一定的弊端,我们团队部分成员做了如“网络英语视听说教学探讨与实践”、“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焦虑的个案研究”和“新闻英语听力课程中网络课件和课堂结合的课程开发”等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认识到真实的学习情境建构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的协作性和交互性以及教学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不断的教学研究探讨中,将网络英语视听说整合改造为网络英语视听说课程,即由课堂实践形式的新闻英语视听说和课后学生自主听力两部分组成,这样就使得课程立体化、多维化,使得网页+多媒体和“书本+VCD的两种教学模式都充分发挥了作用。


六、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1)加大团队成员培训力度,争取在团队知识结构方面更上一层楼,在团队中产生更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使团队成员间互帮互带,形成更紧密的团队合作,并争取由教学团队向教学科研型团队转化。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加大网络课程建设的力度。
3)修订现有教材,力争打造优秀教材,并开始积极申请第二期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本工作已启动)。
4)不断完善网络系统的功能,加大题库建设,丰富题库资源。争取课程资源全部上网使用,从而搭建全新的师师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平台。
5)申请项目并准备建立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资料数据库,建立体现本校教学特色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语料库。
6)力争在三年内将本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七、评价、推荐意见
学院(部)意见:

盖章       年月日

校专家组意见:


盖章:       年月日

教务处审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学校审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


相关话题/英语 教育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