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薛耀明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63年1月
-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 专业: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学术型
- 最后学历:2005年第一军医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
- 工作单位: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 办公室电话:61641631
- 电子邮件:bright.x@medmail.com.cn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
广东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分泌学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全科学会常委
中国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学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组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副主委
2、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对抗高糖和AGEs所致人单核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
3、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
4、EffectofHbA1CcombinedFPGonscreeningdiabetesinhealthcheck-up.AsianPacificJournalofTropicalMedicine.2012,Jun.Vol.5:472-475
5、AcompositeherbalmedicinepreventsdiabetesinOLETFrats.Diabetes2010,59(suppl1):A403.
6、RosiglitazoneamelioratesapoptosisofpancreaticbetacellsinspontaneousdiabeticOLETFrats.Diabetes2010,59(suppl1):A444.
7、EffectsofRosiglitazoneonthePathologyandIKKβ/NF-κBPathwayintheLiversofSpontaneousDiabeticOLETFRats.Diabetes2010,59(suppl1):A647.
2、《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主编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用书2001年(30万字)
3、《现代内科学》高等中西医结合院校用书参编南海出版公司ISBN7-80570-604-2/G.1862001年(1.6/17.7万字)
4、《痛风的诊断与治疗》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ISBN7-80157-756-6/R589.72003年5月第1版(16万字)
5、《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ISBN7-80194-086-5/R587.12004年1月第2版
6、《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诊治新进展》主编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2003年
7、《痛风的诊断与治疗》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ISBN7-5091-0495-5/R589.72006年10月第2版
8、《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ISBN978-7-5091-2659-2/R587.12009年6月第3版
9、《甲状腺疾病防治指导》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ISBN978-7-5091-4354-4/R581-442011年3月第1版
10、《痛风防治实用指导》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ISBN9978-7-5091-4355-1/R589.7-442011年3月第1版
11、《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导》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ISBN9978-7-5091-4356-8/R587.1-442011年3月第1版
2.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200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胰岛素降解抑制剂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00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糖尿病足的综合防治2005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2、六味地黄丸对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371839时间2004.01-2006.1220万元
3、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研究.2004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4B30701011时间2005-20078万元
4、胰岛新生相关蛋白与其受体结合域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解析与功能研究.2008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8B080703059时间2009.01-2011.1213万元
5、六味地黄丸预防OLETF鼠糖尿病发病的分子信号机制.2009年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编号2009454时间2010.01-2011.125万元
6、胰岛新生相关蛋白在胰岛β细胞新生及增殖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2009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9B08071020时间2010.01-2012.1215万元
7、糖尿病防治中心国际合作项目2010年省级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科目代码2060403时间2010-2015100万文件编号:粤财工号
8、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PKC-beta过表达促进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研究.2011年院长基金项目编号2011Z009时间2011-20133万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136万元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是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氧化应激和炎症是目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研究的热点,我们与哈佛大学医学院Joslin糖尿病中心King实验室和Stanton实验室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领域进行了密切合作,二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们的研究工作以上述领域中经典的PKC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为中心,探讨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结合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G6PD基因缺陷人群,通过二者有效的结合,使我们在该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阐明PKC和G6PD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对理解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延缓和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开展了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动态血糖监测、“双C“治疗、糖尿病宣教发展新模式、糖尿病慢性创面综合处理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球后放射治疗等新治疗、新技术使用和研究。